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一
虽然数字混响处理器能够提供最方便的方式来为音轨添加环境声效果,但是还是不如在房间内录制的环境效果真实。但是如果你认为只有音乐厅和高端录音室有这种有用的声学特性的话,你错啦。
其实很多有意思的声学空间已经在我们的周围啦,你的房间或者公寓的房间的独一无二的音质已经提供了一大堆独特的感觉。
1房间,房间,还是房间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很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空间,但是我们中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呢,在里面真实录过音,评估过它的潜在的声学能力呢?不管是小的空间(浴室,壁橱),中等空间(卧室,厨房)又或者是大型空间(客厅,车库),每一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声学特点,需要大家来开发出来,当然前提是要找到最合适的话筒摆放地点。
例如,浴室里通常有很多的反射表面(瓷砖,玻璃和玻璃纤维),不管是在录音人声,拾取吉他音箱,或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发送通道,它都是最棒、非常合适的混响室。
而且,厨房的声学特性也很有特点,多谢了它的木质橱柜,油布地面,玻璃窗户和冰箱的金属门以及自动洗碗机的金属表面。古怪的音色,可以通过在浴盆,水槽或者洗衣机内腔体内得到,也许非常适合于吉他独奏或者人声混音。
带着你的乐器,在你的房间内踱步,听听它在每一个房间内的音色表现。重点关注这些特性:反射,衰减长度和整体音色的特性。虽然你可以通过在房间内拍手或者打响指来得到房间的大概音色感觉,但是我建议你还是搬上你的乐器,在每一个房间实地进行试音过后再做评价。
例如,我觉得我们的新装修的起居室,因为有木质地板和很高的天花板,很有潜力作为一个不错的现场表演空间。但是只有我实地在里面进行吉他录音,发现房间的声学频谱表现很均衡之后,再作肯定的评价。
正如你所想像的,毛毯,厚实的窗帘以及豪华的家具会抑制房间的高频和整体的环境声。尽管如此,当你想要拾取到更加亲密的人声或者紧密的近距离录音的鼓声来说,灰暗的,更干的音色可能更完美。
2位置,位置,还是位置
要想在混响空间内得到直达声和房间反射声间最合适的平衡,取决于歌手或者乐器和话筒摆放的相对位置。当然,你将话筒放得离录制乐器更近,你会得到更多的直达声。
但是话筒的极性也需要考虑在内,因为极性在决定环境声和直达声的混合比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的各自属性,无指向性和8字形指向性会比心型话筒拾取到更多的环境声,虽然后者能够在近距离录音中得到不错的房间环境声感觉。
让我们在浴室内录制人声开始。将大振膜电容话筒放置离歌手7到12英寸远,空间距离取决于你想要得到多少环境声,以及歌唱声音需要多大音量。如果你有一个多指向性话筒,选择无指向性模式。如果想要混合更多环境声,那么将话筒提高6英寸,将它对准他或者她的嘴。在你调整话筒位置的同时,在daw中使用监听耳机监听当前的声音,直到找到“皇帝位”!
当你将声源或者话筒摆放在离房间表面更近的时候,例如墙面和地面,早期反射声的染色作用开始发挥作用了。在拥有高度反射属性的房间内,那是你可以开发的一个录音点。将双指向性带状话筒放置在离吉他音箱18英寸的位置。话筒的前方来拾取充满了早期反射声的直达声,后方来拾取房间的'后期持续反射声。
3距离影响声音的深度
大型空间――走廊,客厅,车库和地下室――不只能够提供多余的混响,而且通过结合近距离和远距离录音方法,你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大型空间来达到丰满声音的目的。
你有越远的录音距离,你就可以得到越长的衰减时间。声音每秒速度为342.9米,所以声源和话筒之间的距离每多一米的距离你就能够得到1ms的衰减时间。
大型空间很适合来拾取极具动态特性的鼓声,特别是在合并了一些近距离拾音的话筒音轨之后(例如底鼓和小军鼓音轨)――除了主拾音话筒之外,加上了上方话筒和环境声拾取话筒。(在混音阶段混合这两个音轨,再加上一些压缩)。也可以在大型空间内拾取电吉他和声学吉他的声音,效果也很不错。
除此之外,未铺地毯的走廊和楼梯能够成为非常棒的混音室。例如在极具回声效果的楼梯那录音,通过在楼梯上方放置吉他音箱,在下方放置相互隔开的一对无指向性话筒来实现,这种拾音方法能够增加非常丰满的立体环境声。
将一对话筒放在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位置会得到很有趣的声学特性――在乐器后方或者上方,门口处,或者纸箱内或者垃圾桶,将话筒放置在离它们几英尺远的距离处。当你混合具有明显不同音色的音轨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到激动人心的、与众不同的混音效果。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二
儿童文学既然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便必然要怀着一颗热爱儿童的心,钻进儿童的群中去,在思想情感上他们打成一片,知道他们的愿望,熟悉他们的语言,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物、一切环境,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有思想的故事来。这样的作品,必定是有浓厚清新的儿童生活气息的。。因此,儿童文学与儿童生活极其贴近,儿童在阅读时,能够与自身生活经验发生碰撞,引起情感共鸣。
冰心在其作品集《儿童文学选》中,收录了大量同学校生活有关的文章。如《小茶碗变成大脸盆》描述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和懒惰淘气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正缺点;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看电视》一课,写的是一家人看电视时互相谦让的关爱之情。这是一篇充满“情”和“趣”的儿童诗,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态度,通过充满音乐性和节奏感的诗句,把谦让关爱之情传达,这些与学生生活极其贴近的场景,自然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上语言的节奏明快、平易近人,使他们更加了解学校生活,更加融入集体生活。
2、儿童文学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
儿童文学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新鲜有趣的故事,更多的是将道理融于故事,使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涉及道德品质时,如果直接采用直接讲道理的方式,读者接受的真实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讲故事的方式,间接投射出道德要求,更易使读者――尤其是孩童――接受。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为例,笔者在阅读后发现,收录的诸多作品,都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儿童文学对学生视野的开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对于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无法行万里路时,文学作品成为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冰心的诸多儿童作品,都以向小读者们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为目标。其作品集《冰心儿童散文选》,收录了《走进人民大会堂》《再寄小读者》等作品,它们为未能有机会迈出家门的小读者们,展示了北京、意大利、埃及等多国风貌,如埃及,“尼罗河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右臂斜倚着人面狮身像,侧卧在地上,旁边对着一垛高高的麦穗和葡萄”;意大利是南欧一个富有文化而又美丽的国家。在人教版教材中,除了安排了许多介绍中外名胜、各地特有风俗的儿童诗、童话故事外,也安排了对多具有科普性的故事。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借助于此,可以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阔他们的视野。但是,正如冰心所说:“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们,必须精心烹调,做到端出来的饭菜,在色、香、味上无一不佳。使他们以看见就会引起食欲,欣然举箸,点滴不遗。”当儿童文学家们为我们准备好了食材,作为烹调师的教师,如何将这些食材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哺育孩童们的身心成长,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三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以流动而非转移的形式进城就业,这一特征直接导致了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本文以家庭教育为着眼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培育农民工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水平等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流动;转移;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本文所称农民工与其含义相同)进入城市就业和居住,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进城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水平的相应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是以流动而非转移的形式在城市和乡村间流转:农忙和春节期间返家短暂居留,然后再匆匆回到工作地点。农村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方式导致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大量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到就业的城市,只好将他们放在家中由父母或亲戚照看,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一方在家照顾孩子。
因为儿童性格养成和智力发展为周围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塑造,儿童幼时的教育经历对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行为模式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教育不力,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引发了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如何为他们提供充分而坚实的教育支持,成了国家、社会和家庭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做些粗浅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这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突出的表现为:第一,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公共品供给不足,农村生活吸引力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条件和城市的学校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第二,留守儿童知识面狭窄,封闭内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也出身于农村,对外界了解不够,与城市教师交流少,日常的教学多受限于教材内容,从而导致农村儿童所接受的知识往往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限于农村,即使有部分儿童在假期中能到父母就业的城市游玩,父母也难得有充分的时间陪伴孩子,农村留守儿童知识面普遍较窄,对新鲜事物认识不够。第三,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这也是农村儿童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年高考前后,社会上都会有大量的有关寒门能否再出贵子的讨论,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寒门越来越难再出贵子,这里的“寒门”主要指的是农村,这也可以从每年高考重点高校录取的农村考生比率很低得到佐证。第四,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厌学、缺乏耐心等问题。
显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问题,还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困境制约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成因
(一)父母教育缺失影响留守儿童心智发展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一生理特征使得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安全感和依靠感。留守儿童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产生很多困惑。当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困惑时,留守儿童天然地会想到寻求父母帮助。对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即使是至亲长辈,他们也缺乏信任。当无法向父母倾诉而又不愿求助其他长辈时,留守儿童只能将困惑留存内心,这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同时,出于信任和依赖,孩子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正确的言行举止可以塑造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因此,留守儿童父母的陪伴是儿童心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是希望将子女带到就业的城市接受教育的,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自身的特殊性,很多农民工难以承担一家人在城市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费用,加之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缺乏而使其难以融入城市;城市财政压力大不愿也很难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如教育、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导致农民工只能如候鸟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无法转移成城市市民。因此,很多农村劳动力也只能在外出就业时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或亲戚照顾。农民工的流动性就业导致了大量未成年子女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心理问题众多等社会问题,也直接导致很多已入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隔代教育无法专注于儿童身心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均衡成长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将子女委托给父母或亲戚照管,被委托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统称为隔代教育。作为被委托人,无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其他亲戚,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应对举措。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留守儿童首要关注的是安全,在陪伴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衣食,以确保留守儿童父母返家时看到体格健壮的孩子。至于学习成绩和性格养成,因为血缘隔代的原因,他们要么缺乏耐心去教育,要么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即使他们非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但由于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孙辈的教育缺少方法,能采用的方法多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孩子表面上唯唯诺诺遵从了教诲,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错在什么地方,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不利的后果,这种教育的结果也无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正向的导向作用。更有很多老人对孙辈天然的溺爱,看到孙辈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行为不规范,也往往不去纠正,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种放任的方式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遵守规则的社会习惯。
三、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深入进行城市化模式改革,推进进城农村劳动力转移式就业
农村劳动力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进行教育的原因在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就业方式,因此,推进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政府推进城市化模式改革,清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引导农民工自愿转移成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如果想在城市安居,成为市民,需要政府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第一,加大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可以将一部分预算费用转移到医疗、教育等领域,如维护市容整洁的费用等。有些城市为了城市的表面整洁,雇用大量城管禁止流动摊贩摆摊,这实际上减弱了城市的活力。这部分费用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政府也可以通过适度让利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到医疗、教育等领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第二,要求就业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解除农民工进城居住的后顾之忧。第三,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实施社区化管理。农民工难以顺利市民化的一个制约因素是难以融入城市社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就业,缺乏情感上的归属和社会关系网络支持,而在乡村则存在大量的熟人亲友,情感上有归属感,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乡邻和亲朋有效的支持。城市管理部门应将农民工纳入社区化管理,引导农民工融入所生活的社区,为他们提供与社区居民无差别的待遇。第四,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工落户的限制。对农民工落户,可以不以购房为前置条件,也不要强制农民工退出承包的土地,等到农民工从精神和经济上真正转化为城市居民,再逐步引导他们退出承包的农村集体土地。
(二)加强农民工教育子女意识和教育方式的培训
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虽然大多数农民工意识到子女教育非常重要,但还是对子女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也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目前,国内很多农民工输出大省在春节农民工返乡期间,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但很少有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子女教育方法的培训。地方政府关心的是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但事实上,农民工更关心子女的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不再重复自己的就业道路。但由于认识不深入和缺乏方法,他们往往在看到子女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早早放弃了子女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打算。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家庭教育的培训,引导他们鼓励和支持子女的教育,指导他们科学教育的方法。对于农民工外出委托照管孩子的亲人,地方政府在平时也可以在农闲时为他们提供专门性的培训,培育他们教育留守儿童心智发展的意识和教育方法。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的现象,要有效解决这一关系国家全面科学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国家、家庭和社会通力协作,着重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模式变革,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从制度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得到和城镇儿童同样的家庭及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旭东,赵霞,孙宏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db/ol].
[5]杨立荣.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学周刊,2017(1):201.
[7]丁宇,刘春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府作用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6):1-4.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四
“图表能力”包括阅读图表信息、解释图表信息含义和制作图表的能力。图表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图画、柱状图(或直方图)、折线图和饼状图,儿童能建构和理解的通常是图画和拄状图。帕特里夏等指出,儿童要实现对图表的理解必须关注图表中相互整合的各种信息,如图表的名称、格式等。斯特沃尔斯等总结出了儿童获得建构和理解图表的能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是实物型图表(objectgraphs)阶段,即儿童会运用积木之类的真实物品来建立图表。在这一阶段,儿童通常只能将两组事物进行比较,而比较的方法是一一对应。二是图画型图表(picturepraphs)阶段,这时儿童会用抽象一些的事物代替实物来表征,如,将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片贴在白纸上以示意。三是方格型图表(squarepaperpraphs)阶段,即从图画过渡到表格,这时儿童不再需要利用真实物品,而可以直接使用画有方格的纸来建立图表。到了这一阶段,儿童已逐渐能独立完成制图表的任务。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被试为上海市两所中等水平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幼儿以及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儿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60名共180名儿童作为被试。其中,中班幼儿平均年龄为56.55个月(年龄范围51~62个月,标准差3.534),大班幼儿平均年龄为68.28个月(年龄范围63~78个月,标准差3.751),一年级儿童平均年龄为79.00个月(年龄范围73~87个月,标准差3.853)。男孩和女孩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
选用格雷厄姆斯等人针对儿童统计思维发展特点设计的测查题中关于表征数据能力的部分题目来对被试进行测查。测查过程为:向被试出示动物卡片(小熊卡片3张,小鸟卡片3张,小兔卡片2张,小狗卡片1张),请被试按自己的方式将卡片分类后,出示准备好的表格、饼状图、点状图和柱状图(见下图a、b、c、d),请被试把图表中空缺的数字或图形补充进去。为避免记忆效应,四种图表以随机顺序出示。
在正式测查一个月后对25%的被试进行了重测,重测信度为0.83。此外,从本研究获得的数据来看,被试在四种图表任务中的得分均随年龄增长而稳步递增,可见该测查工具具有较好的年龄区分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5~7岁儿童的图表理解水平
通过对儿童在理解图表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将儿童认识和理解图表的能力划分为三种水平。
水平一: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有两种可能的行为表现。一种是儿童完全不理解这四种图表的表征方式,因而不知道怎么答题。一种是儿童无法将眼前的图表与手中的卡片联系起来,因而在图表中胡乱填上与问题无关的数字或其他内容。
水平二: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也有两种可能的行为表现。一是儿童能通过观察对图表有初步的理解。如,能意识到圆点或矩形表征的是数量,因而会将圆点或矩形填充进去,但他们对图表数据与卡片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仍不确切,因而他们所填充的圆点的数量或矩形的高度与对应的卡片数量不符。另一种表现是儿童明白要用这四种图表来表征卡片的数量。但由于对图表特点认识不足,他们仅以填充数字的方式来表征卡片的数量。
水平三: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已能理解这四种图表的特点,认识到数字、圆点、矩形是用来表征卡片数量的,也能认识到图表中的数字、图形与卡片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并能针对每种图表的特点,使用数字、圆点和矩形来正确表征卡片的数量。
对于不同的图表,不同年龄儿童的理解水平也不同。测查结果表明。儿童使用四种图表来表征数据的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1表格对于表格,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即大部分中班幼儿要么无法理解表格这种表征形式,要么只能理解部分内容。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二和水平三。而大部分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已达到水平三。可见,儿童对于表格的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显著提高,且增速稳定,到了小学一年级,大部分儿童都能顺利完成表格测试任务。
2饼状图对于饼状图,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即大部分中班幼儿要么无法理解饼状图,要么只能理解部分内容。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二和水平三,超过半数的大班幼儿能顺利完成测试任务,而大部分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已达到水平三。可见,儿童对于饼状图的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中班与大班之间的差距大于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差距,儿童理解饼状图的能力在大班出现了飞跃。
3点状图对于点状图,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即大部分中班幼儿要么无法理解点状图,要么只能理解部分内容。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二和水平三,超过半数的大班幼儿能顺利完成测试任务,而大部分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已达水平三。可见,儿童对于点状图的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中班与大班之间的差距大于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差距。儿童理解点状图的能力在大班出现了飞跃。
4柱状图对于柱状图,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即大部分中班幼儿要么无法理解柱状图,要么只能理解部分内容。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主要处于水平二和水平三,而大部分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已达到水平三。中班与大班之间的差距略小于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差距。可见。儿童对于柱状图的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时发展较快。
根据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计分,处于水平一计0分,处于水平二计1分,处于水平三计2分。即可统计出5~7岁儿童在每种图表任务中的得分,相关数据见下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三个年龄段儿童在四种图表任务中的得分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且大班与中班的差距大于小学一年级与大班的差距。
(二)5~7岁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比格斯等人(1991)提出了儿童数据表征能力发展的solo模式,即儿童数据表征能力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随意期、过渡期、量化期和分析期。在随意期,儿童在尝试应对挑战性任务时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在过渡期,儿童常常只能关注到任务一个方面的特点;在量化期,儿童大体能准确地表征,也能关注到任务的各方面特点;在分析期,儿童已能稳定地完成表征任务,不仅能关注任务的各方面特征,而且能在这几个方面建立起联系。
研究者结合对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策略的分析,以及格雷厄姆斯等人总结出的6~11岁儿童表征统计数据能力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分析了5~7岁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具体描述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表现。(1)随意期:儿童无法理解表格、饼状图、点状图、柱状图等表征方式。(2)过渡期:儿童能认识到表格、饼状图、点状图、柱状图等表征方式的部分特点,但无法将这些图表与动物卡片的类型、数量等数据联系起来。(3)量化期:儿童能认识到表格、饼状图、点状图、柱状图等表征方式的部分特点,也能将这些图表与动物卡片的类型、数量等数据联系起来,但无法准确使用与每种图表相适应的表征形式来表征数据,仅能以数字表征或使用其他表征方式,但表征的数量是正确的。(4)分析期:儿童能认识到表格、饼状图、点状图、柱状图等表征方式的特点,也能将这些图表与动物卡片的类型、数量等数据集合联系起来,并用正确的表征形式来表征各个数据集合的数量。
(三)5~7岁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年龄和性别为自变量,以5-7岁儿童在图表任务中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图表理解能力发展上,年龄主效应显著(f=69.24,p0.001),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17,p0.05),年龄和性别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0.40,p0.05)。
为了进一步揭示主效应的含义,利用posthoctests里的tamhane进行平均差的多重比较,结果发现,三个年龄段儿童的图表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班和中班之间的差异大于小学一年级与大班之间的`差异。因此,从中班到大班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儿童理解图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四、讨论本研究发现,中班和大班幼儿在四种图表任务中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表格、饼状图、点状图和柱状图任务。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柱状图任务中的得分高于其他三种任务。
中班幼儿在表格和饼状图任务中表现不稳定。出错原因主要有:(1)在计算数据时便出错了,因而造成后来答案的错误。(2)不能理解表格和饼状图的意义,不明白图画边上的空格是用来填写数量的,有部分幼儿在空格中全部填上了1。(3)由于对表格和饼状图的理解水平不稳定,因此在填写单种卡片的数量时正确,但在填写两种卡片数量之和时出现错误,有部分幼儿直接填上了2。
点状图和柱状图这两种表征方式更为抽象,这对中班和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在幼儿园里用数字符号表征数量的情况是较常见的,理解表格和饼状图的难度就相对降低了。但对点状图中的圆点和柱状图中的矩形,很多中班幼儿就不能理解了,他们有的直接将数字填上去,有的甚至没有将答案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而是写在了其他空白处。此外,中班幼儿在完成柱状图任务时也会受到点状图任务的影响,会以画圆点的形式替代画矩形。还有的幼儿没能认识到柱状图中矩形的高矮代表的是数量的大小,因而直接比着左边已有的矩形的高矮来画。
比顿等人的研究发现,仅有30%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和55%的四年级学生能从一个图表中挑出数据自行建立一个柱状图。赫克曼等人研究得出,60%的四年级学生能够使用手头的数据建立一个柱状图,但当学生被要求自行组织需要的数据来完成柱状图时,成功率较低,只有42%。可见,对于儿童来说,柱状图本身便很难理解。但本研究在测试中只要求儿童根据自己对图表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将图中剩余的部分内容补充完整,而这就大大降低了任务难度。因此本研究关于柱状图任务的测试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并不冲突。
儿童的点数能力对他们的测试得分也有影响。如,中班幼儿中就有在点数卡片时正确但在点数点状图中的圆点时出错的情况。而大班幼儿不论是点数能力、分类能力,还是对抽象表征模式的理解能力,都较中班幼儿有较大提高,因此在四种图表任务中的得分自然也大大高于中班幼儿。
小学一年级儿童在柱状图任务中的得分高于点状图任务,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出示的柱状图中画有横向网格线,这样,儿童在画矩形的时候可能会根据网格来数数,因而出错率就降低了。而在点状图任务中没有这样的隐性提示,儿童在画圆点来表征数量时,很可能会多画或少画。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表格和饼状图任务中的得分低于柱状图任务,可能是由于他们往往不是用点数而是直接用目测的方式来计算卡片数量的,然而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目测能力,因此出错率较高。
五、建议在学前阶段,儿童通常是通过具体的数学经验来学习数学的,这些经验将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儿童完成数学学习上的幼小衔接。这些数学经验不只可以在专门的数学学习时间里获得,也可以渗透到他们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为此,首先,教师和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在一日生活中为儿童创造机会,可通过设置具体明确的任务,引导儿童使用图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运用图表,进而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其次,要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给予相应的支持,以促进他们对图表的理解和使用。第四,将图表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如,在科学、语言、音乐等活动中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儿童应用图表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图表的作用和价值。最后,在关注儿童的个人经验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不仅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学习如何与同伴分享、合作。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五
摘要: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客观存在,既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外出务工方面的主观考量。研究发现,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发展主要存在营养健康不良、情感交流障碍、早期智力开发受阻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智力或身体不健全的儿童,更是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教育。因此,应提高学前留守儿童营养保健水平,加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尤其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留守儿童。
关键词:学前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学前教育;
学前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儿童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由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学儿童。[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结构制约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地区流动和迁徙,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而成为“留守儿童”。
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其发展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研究者走访了中部地区典型的山区y县,这里的农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统计显示,y县在园幼儿规模为2850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有1780人,占比60%以上。实地调查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国家实施义务教育,虽然免去了学生的学费和书杂费,而且当地不少学生享受到了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但广大农村家庭并没有因此就减轻了教育负担。在缺少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外出打工是当地农村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从事的工作不稳定,经济收入有限,无法将子女带到城里读书,只好将子女留在家里,于是当地农村家庭学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这些儿童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生理性、心理性和成就性弱势方面。
(一)生理性弱势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不良
(二)心理性弱势留守儿童:情感交流障碍
幼儿期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农村留守幼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父母爱护,其依恋关系的建立存在更多的阻碍因素。虽然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其他的亲戚朋友照顾,但大多注重幼儿安全和生存的需要。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缺乏父母爱的滋润,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都会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得父母的关爱,其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如冷漠、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这常常导致问题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形成,使开展教育工作更加困难。
二、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关爱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关爱。
(一)提高学前留守儿童营养保健水平
(二)加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父母的互动交流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心理科学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界事物直接接触的方式来认识客体,其情感的产生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有关,意志的形成则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如进食、排泄等,每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父母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孩子的父母,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减少隔代教育、旁亲照顾。
(三)提高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祖辈和亲友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前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家中尽量多添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和观看的图书与音像制品。在农村幼儿园建设方面,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在保障合格师资的基础上,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留守幼儿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强化随班就读,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评价、督导检查和支持保障制度。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教师应特别注意,关注留守儿童组内差异化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2]谈甜,杨柳,刘莉,等.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生长状况及营养与食品安全kap比较研究:基于对湖南、山西两省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实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8)1012-1016.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六
关键词留守住院儿童;心理护理
留守儿童指因父母长期外出,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监护,正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儿童[1]。留守儿童住院时由于父母抚慰不足,再加上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缺乏,往往发生较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如敏感、自卑、感情脆弱以及孤僻等。采用普通护理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多形式、个性化以及生动的心理干预,从而缓解患儿因亲情缺失引起的紧张等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选择110例住院留守儿童,探讨心理护理对住院留守儿童的`落差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110例住院留守儿童分为两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1±0.8岁;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4±0.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情感支持
根据患者发生的情感及负面情绪,制定有关干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2.3做“代理家长”,给予相应关怀护理人员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应该做到知晓留守孩子以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知晓其父母外联系方式。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与留守孩子沟通交流,像母亲一样关心患儿,能够明显缓解其对父母的依恋性,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
2.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分析研究观察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执行不到位,因此政府、学校以及全社会应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实现城乡统筹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引起重视。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儿科病区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照顾好患儿,积极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地成长环境,降低留守儿童患身心疾病的机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七
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对社会生活的安定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时,社区所要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而当前一个良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必须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当前我国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颇多,很难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改善电子政务环境下社区管理存在的街道办和居委会关系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以宜兴市宜城街道为例,尝试提出完善电子政务环境下社区管理模式的对策,促进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宜兴市宜城街道社区基本情况概述
宜城街道是由10月宜城镇撤镇建街而成。宜城街道地处沪、宁、杭交汇的三角地带,水陆交通便利,一直以来都是宜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仍为宜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现辖荆东、岳堤、荆溪、新华等30个社区,4个行政村。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26万。宜城街道以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为目标,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强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宜兴市宜城街道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0,城镇社区100%达到了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标准。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宜城街道社区管理的问题
1.政府对社区管理干涉较多经过对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抽查和访谈,了解到虽然社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但上级政府部门仍然不太适应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社区派发的工作也比较繁重。专为社区扁平化管理服务的社工站也是如此——作为街道办在社区的.派出机构,常常被要求进行各种检查和考核。同时,社区活动及办公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需经街道办核发,其自主性受到影响。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人才的选用应由社区居民进行选举产生,但现实情况是由街道办来负责。2.社区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在调查过程中,可发现社工站是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施的主要载体,其工作人员也都做到了持证上岗,社工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基本得到保证。但在社工站工作人员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工作岗位集中在社区居委会。这些人员中女性偏多,年龄较大,学历参差不齐。在社区扁平化管理改革之前,这些人员就已经在社区工作。他们对社区信息化接受起来比较困难。3.居民社区管理参与度不高经过调查,只有小部分居民愿意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归结起来有这几点原因:社区提供的平台有限、上班没有时间、社区管理活动只是走走过场等。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许多关心社区管理的老人不会使用电脑,而会用电脑的年轻人却不关心社区事务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宜兴社区服务网站、社区微博、社区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所提供的服务无法有效展开。
三、健全电子政务环境下社区管理模式的对策
参考文献: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要从一个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流动。农民工在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时候,绝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让他们继续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一个新兴的名词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
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打工率比较高,更让人担心的是“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许多家庭是牺牲对后代的教育来完成家庭经济的运作的,打工农民在揣着梦想进入“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乡村。
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81.7%,非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77.12%。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而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所以,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留守儿童真凄凉,平日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留守儿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多,涉及面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过调查发现多个省(市、区)中,留守率平均为26.1%,最高为51.3%。然而我校留守率达到了47.7%,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比例高达73.4%,多数学生生活在家庭角色不完整的环境中。
我校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偏重书本,缺乏弹性,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消解了学生的兴趣,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智力得不到开发。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缺少家长的科学引导和培养,如果根据我们学校的现状研究出能激发留守儿童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家庭作业,就能启发留守儿童的心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基于以上思考,如何使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设计得到创新,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儿童研究论文选题篇九
摘要:软体家具能够令人们物质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之余,全面满足民众日渐提升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如今已经成为室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类物品。基于此,笔者决定针对软体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加以深入性探讨论证,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所关注,至此保证对日后室内设计行业合理化发展产生理想化的支持服务效用。
关键词:软体家具;室内设计;重要性;应用需求
前言
软体家具通常包含两种类型,分别为坐具和卧具,尽管说如今它们各自的功能都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化发展趋势,不过归根结底,始终是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进行开发设计的。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之中,有关这类家具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主要原因就是其作为室内生活必需品,有着较强的实用功能,并且能够满足居民对室内环境更高精神层次的需求。这也深刻证明针对这部分重要性内容加以深入性探究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引起有关工作过人员重视。
1赋予室内环境丰富的色彩变化
在室内空间之中,和其余家具相互对比,软体家具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色彩变化效果,对于室内和谐愉悦氛围营造,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效用。而在进行该类家具选取过程中,第一要务就是清晰化把控室内空间整体的色调结构,一旦说当下选取沿用的软体家具色彩,和室内空间色调完全一致,便会令居住者产生过于单调乏味的视觉感官效应;相反则会产生视觉疲劳问题。所以,在选择软体家具过程中,要尽量结合实际做到和室内环境维持相对协调性的效果。经过上述内容归纳总结,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进行软体家具选择,务必要注意维持该类家具和室内色调的协调关系。尽管说这部分家具色彩在整个空间之中只占据较小一部分,不过却足以改变室内的色彩氛围和情感基调,因此日后选取软体家具期间切勿盲目地关注其自身色彩效果,同时还应适当地将注意力投射在室内空间色调科学妥善性把控上。
2确保室内整体空间结构划分的科学人性化结果
结合实际调查发现,过去我国在进行室内空间结构划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途径就是进行夹墙隔断,不过该类方式实施起来着实不够灵活。因此,持续至今,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和居民,都倾向于配合家具选择应用方式,进行室内空间自由性分割,而软体家具恰巧保留这样的功能特性。如面对一些户型不是很大的客厅空间时,因为人员活动和休息的空间范围未能预先做出明确地界定,如若其间单纯配合茶几进行隔断处理的话,未免会令人产生整个空间过于狭小的感官效应;而经过沙发等软体家具快捷、便利性布置之后,就会令整个客厅空间暗藏一类限定规则的同时,不会产生过于明显的过分迹象,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维持整个空间的宽敞状态,同时更可以满足居民不同类型的活动组织需求。
3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
室内设计风格通常和内部配置的家具风格维持一致性,因此在实际生活之中,有关软体家具的选取应用,应该全方位照顾到居民的身心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等特征。如一些青年群众,他们追求造型奇特、色彩鲜艳、协调流畅化的软体家具、儿童大多则青睐于充满象征意义的卡通形象类软体家具。归结来讲,软体家具选择的确属于室内设计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包括这部分家具的造型、色彩、原材料、风格等,必须彼此交相呼应,一旦说当中掺入任何冲突类因素,就会直接毁坏空间整体结构的协调状态。唯独室内空间成功提升至和谐统一效果之后,才能赋予居民所需的装饰美感效果。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软体家具还直接决定室内空间的舒适度效果。如软体家具和室内空间尺寸之间的比例,是否标准妥善,一直是作为现代室内设计工作人员集中审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适当的家具尺寸以及预留的.宽敞活动空间,可以保证空间应用主体感受前所未有的舒适度,保证在消耗合理数量体力之后顺利收获内心的愉悦感,并且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再就是软体家具原材料的色彩和光线亦存在着缜密关联,毕竟有光才会有色彩,而同时光线颜色和色温,也会令软体家具原材料的色彩发生细微地变化,所以还要求设计主体预先熟练了解常见的照明设备,实时利用面料反光性能特征和色彩明度效果等元素,进行妥善的照度确认,进一步科学且人性化地调节室内明暗状态并换取丰富的感官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软体家具对于人们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改善,的确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今其已经成为现代室内设计行业领域中的关键性结构单元。今后有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做好该类家具设计和选取规则的研究工作,力求令当代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同步满足基础上,促进室内设计工艺的可持续改革与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敏.软体家具舒适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31(05):187~199.
[2]梓萌.软体家具新标准呼之欲出[j].大众标准化,,22(10):88~9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21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