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通信论文(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4:00:06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模板20篇)
时间:2023-11-07 04:00:06     小编:梦幻泡

学习一门外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框架是写好总结的关键,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或提纲进行引导。在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一

档案管理数字化在实现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其中包含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多种类型的新型技术。因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这些技术的发展、普及及研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

1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分析。

1.1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1.1.1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建立数字化建设组织保证,建立数字化建设科学管理体系与规则制度,建立数字化建设规范,建立相关人员职责明细等,档案部门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明确与了解。

1.1.2硬件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要包括数字化工作硬件条件与硬件设施,例如计算机等附属设施配置、网络设施建设等。

1.1.3技术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术保证,数字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高新科技的支持。档案部门应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依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制定数字化实施方案。

1.1.4人才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实际上是一项大文化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方而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而需要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才、法律人才等。档案部门要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全而的了解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能力。

通过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可行性的分析,具备了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档案部门应该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数字化的实施目标进行制定,提出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在实施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将档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依据,既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要高屋建瓴,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协调。

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目标确定之后,要依据实施目标实现实时要素的确定。在整个的数字化实施方案中,实施要素属于主体部分,明确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与领域,例如档案目标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档案信息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项目等。不同的实施要素在评估方法方而也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例如指标体系方法、概述性描述方法等。

1.4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指的是数字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与投入保障体制三个方而。保障系统为档案管理数值化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物质基础、技术支持等方而的保障。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保障系统的建立为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缺点讨论。

2.1档案更改时出现的文件转移、收集等出现的问题。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历史较为悠久,一份简单的人事档案转变能够涉及到许多的方面,要进行多个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替。但是,现阶段的我国,由于长久以来的档案封闭管理方式,且众多的上级人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档案的特殊性,进而长期忽略对人事档案的管理,造成收集的人事档案存在较大的不完整性,进一步增大了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度。另外,在工作人员出现人事转移命令时,由于不同企业单位或者工作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两者的档案交接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长期的传输过程,会有丢失、损坏、被盗等风险。

2.2对人事档案的内容进行更新、修改时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编制制度,使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具有较高学历的优秀人才组成。但我国现如今的人事档案管理却不能体现每个工作人员的科研情况。在每个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中,大多数的档案内容均为较为简单的学历、家庭信息,对参加工作已久的人员的工作情况却没有较大的体现。因此,现阶段的人事档案内容更新时,应当多增加关于工作人员参与工作时体现出来的,关于工作能力以及对待工作态度等情况的详细介绍,帮助后期参阅人员获得更好的关于工作人员的信息。另外,在现阶段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由于多是使用纸质文件进行管理。在进行文件转移的途中,容易被有心人士调换、修改人事档案内容来进行犯罪活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不便。

2.3对认识档案进行归档收集时出现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人事档案在进行归档手机任务时,由于工作人员较少,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较好的根据档案管理的同一规定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如使用统一大小、材料、厚度的纸张进行档案的书写等;但现如今,由于每年都有着大量的优秀人才需求,事业单位年年新增大量的工作人员,这种情况使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最后没有多余的精力再进行同一标准的档案分类收集。这样看来,过去较为传统的通过纸质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我们亟需改变这种方式,减少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3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我们已经知道,过去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当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一个全新的更新,推陈出新。例如:在收集人事档案的期间,档案收集人员应该对需要收集的数据内容有着明确的了解,清晰的确定档案数据来源的真伪及来源途径的可靠性。另外,在甄别档案的内容时,要确保取用的内容是有用的而舍弃掉没用的信息。其他部门调阅档案时,我们应当对调阅人的权力进行严谨的考核,避免档案内容的意外泄漏。

3.2尽快转变人事档案内容管理的方式。

由于现阶段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档案内容并不能进行联网更新,因此,许多人就利用这个漏洞进行不法的行为。这样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也不存在可靠性了。比如:某些人员为了获取更高的职位或者薪水,私自更改自己参与工作的时间,或者提高了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这些不法行为很难得到证实,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利用这种行为获取不法利益。所以,要想更好的管理好人事档案的内容,就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甄别能力,定期对人事部门的档案进行多部门的取证,另外,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档案,立即对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及时销毁。

4提高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现阶段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一个单位中就是该是科技人才荟萃,是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一个单位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事档案亟需通过改革创新来改造自己。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企业发展服务是十分现阶段的首要发展任务。

(1)人事部门应该主动积极向企业中的各部门提供工作人员的信息数据。要更好的发展一个部门,离不开各个员工的积极努力,但是,如何获得每个员工的专业能力程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主动的将每个工作人员的信息数据以及相应的变更提供给其他部门,以便部门更好的安排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获得更近一步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努力,每个工作人员才能都参与到企业单位的发展中,为其做出更好的贡献。

(2)人事档案部门应该改变自身意识,从管理部门向服务部门转变。对于传统的事业单位来说,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原先是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于其中,行使的是管理职责而非服务职责,但是这不利于事业单位idea发展。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当尽快转变自身的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服务职责,端正自己的态度,为其他部门提供更好的人事信息。

(3)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其他部门共同发展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储量极大的影响经济的收入。事业单位是一个整体,由不同的部门来组成,每个部门之间都有着联系。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最为管理全部人事档案的部门,更需要加强自身与其他的联系,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5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档案的需求、期望以及档案信息白身性质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档案管理而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明确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可行性进行重点分析,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目标与实施方案,确保数字化的顺利实现。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二

构建数字化的生物课堂,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畏惧,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将数字化课堂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其次,学生自身的需求。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的课堂可以在自主学习中给学生提供目标,减少盲目性,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课改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数字化课堂的构建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进而确保学生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构建数学化的课堂,要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如何将高中生物课堂数字化。

1.利用数字化课堂提供直观的材料。

众所周知,生物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教师简单的知识灌输或者是单一的讲授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也是不利于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数字化的手段来将课堂形象化,以确保学生在直观的材料展示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而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减数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以及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借助相关的视频向学生播放了减数分裂的3d视频,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材料展示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课堂活动中。

2.借助数字化课堂创设有效的情境。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广泛应用的一项教学方式,该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字化教学与生物情境结合起来,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为了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借助数字化技术向学生展示了豌豆的不同形态,比如,圆滑和皱缩的豌豆、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豌豆、灰色种皮和白色种皮的豌豆、饱满豆荚和不饱满的豆荚、高茎和矮茎等,引导学生在这些形象的展示中自主思考:圆滑豌豆与皱缩豌豆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豌豆?黄色子叶的豌豆与绿色子叶的豌豆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子叶?……直观的图片展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字化课堂的重要性,要确保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化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进而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做出相应的贡献。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度上升。但在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难点、对策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对档案管理工作及著录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多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度整理已成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提高,对整理效果以及服务效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此,欲使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需要切实落实电子档案深度整理工作和文件级著录工作,下面对相关工作进行阐述了分析。

1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难点分析。

1.1著录规则具有极强的系统性。

目前,我国纸质档案著录标准较为完善,电子档案著录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更好的应对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著录规则系统性方面的要求进行明确,对相应的规则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现阶段,电子档案著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均是由规则体系的不完整所导致的。

1.2来源方面存在问题。

对电子档案著录工作而言,文件背景信息及来源具有重要作用。背景、文档结构、内容格式、原文等内容均包含在电子档案的著录信息内,同时文件利用与查找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文档系统与背景信息一类的内容和电子档案产生较大的关联,甚至其本身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大部分的电子文件可以简单的获取来源信息,但也存在一些电子文件的来源复杂(多个人或多个机构),即使来源相同的文件也可能出现分散的情况。目前在电子档案著录体系中,关联信息、背景资料、生成者的著录工作还存在较高的重复性,对检索工具与著录文件进行重复操作时便会造成共享功能的浪费。

1.3在格式方面的项目设置复杂程度较高。

电子档案结构中没有过多的著录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结构载体特征、规格、类型标识等内容进行著录,同时需要将字节、字符一类的逻辑格式内容进行著录,对于程序文档方面,应将编程语言与版本一类的信息进行著录。但目前对电子档案的产生系统方面未能提出相应的著录规范及要求,文件名、系统、软件甚至硬件环境方面的情况均包含在著录工作中。

2解决电子档案文件级问题的对策。

2.1搭建软件平台,为文件级著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时,若想使著录工作的水平有所提升,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著录及管理工作进行完善。通过对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后续的著录工作按部就班。一些电子档案的易变性较高,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更新或调整,因此著录工作灵活性较强,若想使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实用价值得到保障,提高其准确性,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动态的方式完成著录工作,进而对传统著录工作中的静态性质进行调整和改变,实现多维度的实时著录。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的搭建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对全程著录方面工作的实现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管理人员在各个时期能够更好地控制电子档案信息,对著录工作进行实时调整,并将背景信息以及档案内容当作基础,促进深度整理工作的开展,最终使著录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2.2明确著录标准与规范,促进多级著录工作的开展。

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信息资源方面的控制工作,这也是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方面的重要要求和内容,对其属性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归类于智力控制。为了使人们可以对电子档案文件进行高效的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人们需要对文件级著录工作更加重视,进而促进电子档案资源的共享。若想实现深度整理,人们需要对著录标准与规范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多级著录规则,最终使规则趋于完整和完善。此外,人们需要对著录细则进行明确,这样在出现著录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依据细则内容对其进行处理。我国标准规范的制订人员要对国际标准进行研究,完善我国的规则的不足之处。为了使不同级别的实体管理方面的内容可以由电子档案文件进行明确的表达,管理人员需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著录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多级著录规范和标准进行明确时,需要对社会理论原则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对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虑,最终形成特有的著录系统及结构,使其可以独立对著录问题进行处理,促进著录工作效率的提高。

2.3外包模式及管理工作的细化分析。

管理人员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时,需要将多级著录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外包模式进行分解,换言之,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标准、规范的管理,同时还应对自身的服务水平进行提升,使电子档案配置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电子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资金以及人员方面进行合理调配,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对操作模式以及外包条件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使著录管理及外包模式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宁宁.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史志,20xx(3).

[2]闵莉.探究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卷宗,20xx(9).

[3]吴静华.浅谈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9).

[4]孔令炜.浅谈如何做好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7).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四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但它却不是一项自给自足的制度。证据制度除了要受其自身的运作规则制约外,还要受特定历史条件下民事诉讼的构造、原则、基本审判制度和审判机制运行状况的影响。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内部立审分离制度,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起诉受理阶段的有关事实问题提出证明要求,从而产生了“起诉证据”这一证据法学上的新课题。因此,对“起诉证据”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起诉证据开始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泛指起诉人在起诉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诉讼证据。但起诉证据长期以来并没有被我国的诉讼立法作为一个专门法律术语使用,更没有被立法文件系统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暂行规定》是“起诉证据”最早的.文件性依据。该规定在确立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起诉享有条件性审查权的同时,还规定“人民法院审查立案中,发现原告或者自诉人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当及时通知其补充证据”。从表面上看,此规定是对起诉人在起诉阶段提出的证明要求,其实质则是对起诉证据的一种规范,隐含了对起诉证据相对于审理中其他证据的独立性的认可。就司法文件规定和一般使用而言,起诉证据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起诉证据是当事人起诉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证据。在此强调了证据提出的诉讼阶段和时间,表明起诉证据是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之前起诉人所提交的证据。

(二)起诉证据是指当事人为获得积极起诉后果而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证据。这层含义侧重于举证的目的性,这里积极起诉后果构成了举证的直接目的。但要说明的是,积极的起诉后果有程序后果和实体后果之别,前者意味着起诉人的起诉被人民法院依法接受或受理,后者则是指实体期待权益的实现。起诉证据提交的目的显然首先体现为起诉的有效性和被法院立案受理。

(三)起诉证据是用来证明起诉人是否具有起诉权和受诉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的证据。这是起诉证据区别于其他阶段诉讼证据的个性所在。正是由于证明对象上的特殊性,才使起诉证据具有独立意义。

显然,以上三层含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起诉证据的内涵,但若仅从任何一点去对起诉证据进行概念界说,则又会失之偏颇。笔者认为,对起诉证据的界定,要在对以上三方面含义予以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即对起诉证据的界定既要明确证明主体和证明对象,也要对证明目的和举证的时间予以反映。这样才能使起诉证据的界说科学、准确、全面。据此笔者认为,起诉证据是指起诉人在起诉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能够证明其享有起诉权和受诉法院享有管辖权的证据材料。

就一般意义而言,起诉证据属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范畴,但由于其在证明对象、举证阶段等方面的特殊性,又使之区别于审判中的证据。第一,提交证据的时间不同。起诉证据只能在起诉时法院尚未受理之前提出,也就是说起诉证据只能在审查立案阶段提出。而审理中的其他证据,既可以在起诉时提交,也可以在立案后审理期间提交。第二,证明对象不同。起诉证据的证明对象只能是以起诉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程序事实,而审理中的证据,既可以是程序事实,也可以是实体上的事实。并且这此事实主要是以获得胜诉权和公正审判为基点的。第三,证明主体不同。起诉证据原则上只能由起诉人提交,起诉人是唯一的证明主体,而审理中的证据既可以由作为原告的原起诉人提交,也可以由被告方提交,还可以由人民法院在特殊情况下依法调取。

[1][2][3][4]。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五

行政证据在行政程序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一直放在诉讼程序中讨论,下面给大家提供了有关行政诉讼证据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多年来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与时俱进的修改迫在眉睫。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的第一次修改,明确了口头起诉,强化了法院受理程序约束,规定了案件异地管辖,减少了行政机关的干预,完善了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尤其是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此次修改体现了民主、法治、科学、务实的良性立法精神。有助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更有力地保障公民权利,限制行政权力,维护司法权威,这也对执法主体执法方式、手段不断现代化、法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缺陷;完善。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既是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也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辨别争议事实真伪的工具。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这些证据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司法实践经验提出改善建议,以保障公民权利。

一、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研究。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种类及特征。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我国《行政诉讼法》根据证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将行政诉讼证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相比较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来讲,行政诉讼证据具有一定特殊性,第一,行政诉讼证据多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第二,行政诉讼证据具有复查性。第三,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法定证据。

(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体系。

1、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证据制度的首要问题。只有明确了证明对象,才能进一步明确由谁负责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举证责任)、如何进行证明(证明程序)、证明到何种程度为止(证明标准)。行政诉讼证明对象包括: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与规范性文件合法性有关的事实以及行政诉讼程序性事实。其中,行政诉讼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目前,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理论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性质有权利说、义务说、权利义务说、风险义务说、责任说、负担说等等,尚没有统一的理解。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举证责任有明确规定。

第一,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应当能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是依法行政原则的应有内涵。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行政行为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严格依据实体法、程序法,充分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行政行为。

第二,行政诉讼中,原、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不同。行政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为说服责任,而作为行政相对人作为原告承担的是推进责任,即原告只需初步证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合法性方面存有争议。由于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原告无法或者很难收集到证据,而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条件的行政机关则具有更优越、更现实、更充分的举证能力。拉丁法谚云:“法律不强人所难”。因此,从举证难易方面来考虑,由被告负说服性的举证责任是公允、合理的。

3、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指按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相对人,只要是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情况下,所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的问题,它是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案件的客观事实真相即客观事实。我国目前在司法实践活动中采取的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这是一种力求完美的证明标准,但是这种力求完美主义的证明标准在司法审判中并不能实现。笔者认为,在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案件适用的证明标准也是不同的,法官在具体的行政诉讼案件审理中应该根据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案件的性质及对当事人权益影响的大小等因素具体考量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三)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价值取向。

从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内容体系以及多年的实践发展来看,该制度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及精神底蕴,主要体现在对严格程序主义的追求和对司法中立性的恪守。《行政诉讼法》及相关解释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上述规定反映了司法审查对具体行政行为程序合法性的严格要求,确立了“先取证、后裁决”的严格审查原则。另一方面,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加重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貌似偏颇,但鉴于原被告的地位不同、举证能力不同,该举证规则其实完全符合司法中立性要求,各方当事人均能公平地实现诉讼交锋。

二、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在立法方面的问题。

1.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立法过于原则。

一般说来,证据规则由取证、采证、查证、认证等规则组成。科学规范的行政证据规则体系既有利于防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滥权擅断,同时有利于确定各类证据的证明力,最大化地反映案件真实。从而维护社会正义,保护社会政治、经济有序、正常的发展。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体系远未形成。

3.合法性审查原则体现得不够明显。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职权主义色彩比民事诉讼更加浓厚,对行政案件的审理不受原告诉讼请求的限制,而是对被诉行为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但是现有证据制度体现出特点是以当事人举证、质证为中心,这与合法性审查原则相背离。

(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行政诉讼的理解各有不同,从而导致对举证责任、举证期限和诉讼程序方面存有争议。

1.原告的举证责任不明确。

(1)关于不作为案件,如何判断原告已经尽到提出申请的举证责任不明确。目前对于被告受理申请登记不完备的举证责任问题,在实践中争议很大,而且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法院很难认定和适用以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原告很难举证证明自己已提出申请。

(2)关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申请事项是否属被告法定职责范围由谁举证存在分歧。有的法院认为被告负举证责任有优势,应由被告负责。有的法院认为属起诉条件问题,应当由原告负举证责任。

2.原告的举证期限规定不科学。

原告提供证据时间在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交换日不科学。如:关于起诉条件的证据;关于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的证据;关于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损害事实的证据的提供时间;关于程序性事实;关于被告认为原告起诉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提供证据的期限等都应当区分情况设定期限。

3.被告逾期举证的证明力。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规定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同时规定了正当事由的延期提供。但是,对于被告认为原告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提出管辖异议的,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可否超过10日举证期限问题存在争议。但是,对于被告在收到起诉状10日内没有提交的证据,在10日后又提交了,且该证据对证明被诉行为合法性非常关键,一律不予采纳是否科学,对此,法院应如何采信,原来在实践中意见不统一。自从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此次修改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调取证据的除外。

这一重大改动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被告逾期举证是否采纳的困境。同时明确规定在两种情形下,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一是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二是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

三、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证据是法律程序的灵魂,离开证据的证明作用,任何精巧的法律程序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同时,证据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法治文明的试金石,也是人类理性文明的标志,是尊重人权的必然要求。从现实实践中看,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缺失出现了诸多的弊端,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一)加快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立法的步伐。

关于制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主张刑事、民事、行政分别制定;另一种是主张制定一个包括三大诉讼有关证据问题的统一证据规定。笔者认为,三大诉讼虽各有特点,对证据问题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鉴于其均拥有共同的诉讼证据属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许多适用规则上也是相通的制定一部统一的诉讼证据规定,制定一个包括三大诉讼有关证据问题的统一证据规定。在制定“规定”的技术问题上,可以将三大诉讼证据所共同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在总则部分,将其特殊性要求规定在分则中,分别适用。

(二)创设科学、严密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体系。

笔者主张吸收英美法系中证据规则的合理因素,在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基础上,设立有关取证、采证、查证、认证的一系列证据规则,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证据规则。在行政诉讼中设立行政诉讼查证程序规则、行政诉讼适用的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及行政诉讼审查程度规则。

(三)突出行政诉讼证据的公开性。

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公开性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则。突出行政诉讼证据的公开性对法院和行政机关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抑制法官滥用、懈怠职权,对法官形成约束,树立法院裁判公正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因此,诉讼中,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情况应该在法庭上进行质证、认证。如果在法庭上认证确有困难,则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叙述,给当事人以明白的结果。不透明的诉讼机制使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缺乏可预测性,难免使当事人,包括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裁判顾虑重重,缺乏可信度。

(四)明确不同行政行为的证明标准。

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对证明标准表述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举证要求,但是根据行政诉讼独有的特点,对不同的行政行为应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对于行政相对人人身、财产权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行为,应适用较高的证明标准,可以参照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即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如行政拘留、劳动教养、较大数额的罚款、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等。从而约束行政行为,达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目的。对于行政居间裁决案件可以采用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对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发现违法嫌疑人,或者可能涉及本案处理的财产,有权依法采取临时性限制措施,如扣留、扣押、查封等等,这种措施具有临时性和保全性,有利于防止证据灭失,制止违法行为继续发生,由于案件情况紧急,最终处理结果难以确定,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保全措施时达到基本证明标准,只要证明采取保全措施比不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大即可。对于一些特殊的专业性较强的行为,如考试成绩评定、能力判断、环评等,行政机关更专业更有发言权,法院主要审查其在作出时是否公平、公开,可以采用更低一些的证明标准。

总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行政诉讼制度旨在通过司法审查,既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为之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又对行政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对违法行政进行纠正,旨在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法律所期望的公正、和谐状态。行政诉讼法贯穿于法治体系始终,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又是行政诉讼法的核心,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只有得到有效高效实施,才能真正做到行政诉讼是阳光下的诉讼。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应松年.当代中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4]周士逵,冯之东.行政证据制度的证明标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1)。

[5]沈宏.论行政证据规则与诉讼证据规则多样化联系――兼论行政证据立法之必要性[j].行政与法,2004(05)。

[6]夏倩倩.浅论行政程序证据制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09)。

[7]范顺姬.行政证据若干法律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

[8]苑栋.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

[9]王瑜娟.行政程序证据质证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8。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六

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其结构是尤为重要的。就像我们平时选择住房,没有好的结构住进去并不舒服,无论房子用了怎样的建筑材料和新技术,都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感觉的重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它想象为现实的博物馆来研究它的结构。

一、数字博物馆系统结构定义。

通常实体博物馆有这样几个基本结构:导航及外观(包括博物馆的整体感觉,包括装饰和陈列所形成的气氛),展品陈列区,浏览者休息及交流区,浏览者留言区,咨询服务区(包括触摸屏等科技元素),所有展品收藏区(或者档案收藏区)。

虚拟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有很多共通和可以借鉴的地方。数字博物馆总结起来大致也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用户界面、展示区、互动游戏区、检索区、讨论区、资源库。

1.用户界面:它是每一个数字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数字博物馆的导航,以直观引导用户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是数字博物馆视觉艺术的体现,也是对于整个博物馆艺术氛围的视觉载体。

2.展示区:是具体展示数字博物馆内容的区域。相当于实体博物馆中的展品陈列区,也是博物馆中的重要部分。展示区还可以分为普通展示区和主题性展示区。普通展示区是进行长期展示的区域,专题展示区则需要定期更换领域新的动向或者用户和受众感兴趣的主题,形式比较自由。

3.互动游戏区:这个区域在数字博物馆中是一个娱乐性的区域,通过游戏加深对博物馆内容的理解,起到增加趣味性的作用。现在,无论是何种载体的数字博物馆都开始重视这个区域。

4.检索区:当用户面对着庞大的博物馆系统,有目的地想要寻找某个内容的资料时,利用导航进入非常不方便。这时需要发挥博物馆的检索功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对应信息。而一个高效率的信息检索系统对于数字博物馆来说是很重要的。检索需要具备完善的检索系统。一方面是检索内容,如文字资料检索、图片资料检索、视频资料检索等;另一方面是检索方式,如关键字检索;内容检索;资料信息检索等手段。

5.讨论区:用于用户实时浏览过后的交流与意见反馈。对于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博物馆,讨论区是必不可少的结构。

6.资源库:它是整个数字博物馆的仓库。用户通过导航系统或检索区来调用数据库中的内容。

图1:数字博物馆系统板块。

二、数字博物馆各系统结构中的艺术表现及文化创意。

了解了数字博物馆的结构及其作用,接下来就是怎样去把握各个结构的艺术表现以及文化创意。

(一)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中包含着几大元素:界面背景、交互热区、标题文字以及界面动画。用户界面设计往往是设计者艺术手法最直观的表现。由于用户界面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同时也充当着导航的作用,所以艺术与功能之争同样存在于用户界面的设计上。既要体现数字博物馆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交互的趣味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机交互,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浏览和操作。这并非是简单的多媒体界面设计。数字博物馆的任务决定了它的功能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数字博物馆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功能与艺术是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两者并非是冲突的。

以刚刚夺得莫比斯大赛全场大奖的“盛世钟韵”(大钟寺博物馆)为例,大钟寺博物馆的界面设计在取材上采用的是中国古纹样以及钟的形象,用户第一印象就知道博物馆的内容。其次,在设计手法上多用曲线,突出了古典的韵味。颜色上采用纯度较高的蓝色、黄色和红色,是中国的古典用色;界面大面积采用匀染手法的背景,灵感来自于恢宏的中国画法,给人湿润与和谐的视觉感觉;在交互动画上采用了光效,更增加了东方神秘气氛;风格上采用了古典与现代折衷的路线,较多地利用了自然的元素。

编钟奏乐游戏《盛世钟韵》用户界面。

盛世钟韵主界面泥范法铸钟场景。

(二)展示区:如果说用户界面更多地体现了艺术手法,那么展示区就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创意在其中。中国的文化艺术非常地庞杂,很多艺术形式甚至比较相近或是互相关联。要抓住最具特色的一点,使其成为一条线索。例如,潍坊杨家埠年画、武强年画以及天津杨柳青年画同是年画,杨家埠的特色就在于线条粗犷,色泽明快,用色鲜艳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年画不仅是祈福时张贴,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完全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又充满趣味。所以在展示杨家埠年画时也以他的艺术特色作为出发点,多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

在“盛世钟韵”这个数字博物馆作品中也体现了很好的文化创意。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钟文化,中国的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钟有什么区别,在作品中的体现就显得很重要。这个作品不仅要满足中国人对于钟文化的好奇更要满足外国怀着比较心态的浏览者的探究。所以,在作品中突出展现了“编钟”这一部分。编钟文化是中国独有的类别,其制钟技艺与众不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其还具备了乐器的功能,这更增加了编钟的传奇色彩。这是展示“展品”特色的需要,更是能够更好诠释作品的创意点。

除此之外,视频的大量运用也能为数字博物馆增色不少。舞蹈博物馆也属于无形文化数字博物馆。有很多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不能通过实体的展示实现,在数字博物馆中可以大量运用视频以及动态捕捉技术实现。舞蹈属于瞬间的动作,可以用摄像机将其复制和保存。除了影像的录制,很多时候采用动态捕捉器,将专门的点固定在关节上,舞蹈者举手投足,手摆动与身体所呈现的角度和距离,头扭动的频率与节奏都可以详细准确地记录成为动画,运用到数字博物馆中。视频以及动画技术在很多无形文化遗产类的数字博物馆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解决了由无形文化遗产活动性、瞬间性的特点所制造的难题。

文化创意的方式除了结构上的创意,表现形式上的创意还有文字上的创意。以多媒体光盘“吴桥杂技”为例。我国的杂技种类繁多,分布也比较分散,“吴桥杂技”在制作时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怎样找创新点,挖掘兴趣点成为了这个作品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的考察和总结,创作者们发现了吴桥杂技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这也正是吴桥杂技区别于其他杂技的重点所在。那就是在吴桥人人都会杂技,杂技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茶余饭后的娱乐休闲活动。甚至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杂技人人拿手”。这句顺口溜简洁准确地体现了吴桥杂技的特点,那就是人人都会杂技并且玩儿的都是身边的生活用品。用筷子顶起滚烫的茶壶;用嘴含着桌子一角把它叼起来;蹬小孩儿等杂技信手拈来。就是这一句话成为了整个作品的创意点,使吴桥杂技的特点一下子深入人心。此外还有很多板块的标题别有意味,讲面食的博物馆以带“面”字的四字成语总结既简练又巧妙地突出了文化内涵。

的兴趣,纷纷尝试。此外,在展示区还有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内容就是还原钟的'制作过程。用3d技术制作的虚拟动画还原了当时人们浇灌铸钟的劳动场景以及工序。那一段历史谁也无法回去重新目睹,但是模拟的动画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每一个浏览者重温了铸钟的工序,仿佛身在其中,更增添了博物馆的历史氛围。

(四)检索区:检索区相对于内容较为复杂的大型数字博物馆是非常实用的。由于在数字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有关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和视频,这些资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描述,因此可以成为检索的手段。如果单独陈列出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的检索,将会大大增加数字博物馆的交互优势,更加人性化。在这里以一个多媒体光盘作为实例,将来可以应用到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多媒体光盘“天行健”中有一个别具特色的视频导航。将视频集中在一个页面进行展示。由于人们可能对视频感兴趣而需要单独观看视频所设计的视频导航更增加了人性化成分。

《天行健》视频导航。

(五)讨论区:讨论区的建立源于“博客”文化的兴起。现代人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讨论区的建立可以形成博物馆管理员与浏览者的互动,并且可以收集建议便于更新和了解民意及时作出反应。博客的兴起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人希望参与的心情,所以讨论区的建立可以带动数字博物馆的互动,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博物馆建设,形成活跃的气氛也算创意的一个方面。

(六)资源库:资源库属于数字博物馆的后台系统,承载整个博物馆的信息。由于它的作用,并不需要将它艺术化或者创意化。人们在检索时资源库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理查德·布赖斯.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工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4]王虎.走向“个性化”——与美国虹软公司总裁兼ceo邓辉谈数字图像技术应用前景[n].每周电脑报,1998,(38).

[5]吴伟波,曹文君.对于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n].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6]李勋祥.虚拟现实技术与美学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王磊.基于web3d技术的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06,(5).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七

摘要:档案管理是每个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越来越趋于信息化规范,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档案管理数字化方式的应用对于促进现代档案管理技术、优化管理者知识结构、保存维护原纸质档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与解决问题,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从而实现整个过程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本文首先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利弊,从而提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方式,以确保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管理论文;数字化;信息化;方式。

引言。

档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记录,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现代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数字化管理相比传统管理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档案信息化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将原本以保管、利用为主的档案转向为数字化储存与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

1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促进了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管理者知识结构与队伍结构具有优化作用,同时对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了有效保护,改变了档案利用的方式。数字化管理是对计算机的利用来整理档案,一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时可以智能排序,二是避免了人工立卷中的文件遗漏三是可以降低人工立卷归档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培养一批既懂档案管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从整体上促进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对许多历史悠久的档案进行妥善保管,如采用计算机扫描将历史文献上传,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原本保留,副本利用,以此避免长期翻阅造成档案破损。

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具有信息管理数字化、资源管理虚拟化、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化,以及用户使用更为方便等优点。但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电子档案如果没有“原稿”会难以确定法律地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泄露;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依赖性较大;电子档案缺少个人字迹特征,一旦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的记录缺乏长期稳定性等。对此,可以看出不能过于依赖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必须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档案数字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3.1加强对电子档案的鉴定:为了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在对档案进行归档前,首先要鉴定电子文件,以确定对这些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从而也可以对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删除,予以销毁。电子文件自动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来实施,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开始对保管期限表进行制定,能否有效的实现自动鉴定最主要就是取决于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制作质量,通过系统自动运用保管期限表可以避免审阅全部文件的低效率工作。因此,提高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应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生成的文件与保管期限表条款相对照,让文件可以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此外,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应做的详细、具体,以便补充新的电子文件。

3.2完善电子文件著录:为了可以形成完整的电子文件著录工作,可以分为归档前文件级著录、案卷级著录与归档后案卷级以上著录等。对此,就必须在文件形成前考虑到著录的信息与收集。自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完成档案部门所设计的著录单,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设计。此外,为了可以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标准化,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位需要将著录项目统一编制表格软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相互合作。

3.3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维护:由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新产物,数字化形态使日常维护的难度加大,档案数字化对于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高,不仅要使电子文件的载体得以保存,还要确保可以保存完整的读取环境。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维护,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防尘工作,确保载体无恙。其次,还应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保护与保管,重要的数据与程序应做好备份,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对于加密的电子文件应解密后进行拷贝。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3.4提高电子档案安全管理:除了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维护工作,最主要的是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加强系统管理,实行身份认证来保护电子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的使用中进行授权管理,注意防毒查杀,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以提高电子档案的可靠性,为实现单位各部门资源共享奠定数字信息基础。

结束语:

综合上述,档案是否能实现现代化管理,直接关系到各个单位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的命脉,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档案管理在各个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对此,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加强数字化管理方式,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安全管理,并根据本单位的需要给予档案数字化管理正确的定位,从而真正发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华.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0(21)。

[2]林卫华.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及安全性考虑[j].科技资讯.2009(35)。

[3]李霞.探讨新时期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浙江档案,200(2)。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以电子数据形式出现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正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冲击着原有的社会生活。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电子邮件与传统证据相比有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无疑对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就证据法律制度而言,电子邮件的证据属性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电子邮件及其特点。

电子邮件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等网络进行互传信息的数字化通讯方式。作为信息世界的产物,其高效、便捷和经济性得到了人们的首肯。人们从终端机输入文件、图像或声音等,就可以通过邮件服务器将电子邮件传达到另一终端机上。从证据的本质上讲,电子邮件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原件”,它只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由“0”和“1”组成的一系列二进制编码,即“字符串”。只有通过一定的输出设备,电子邮件才能被显示观看。因此,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邮件有以下特点:

1.易破坏性。电子邮件是用二进制数据“0”和“1”来表示的,并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储存于介质之中。因此,如果人为地对电子邮件进行删除、篡改,从技术角度上讲,不仅仅轻松、容易而且不留痕迹,很难查清。轻易一个指令的键入,完全可以使其面目全非而且一经发件人从其“发件箱”,“回收站”中将文件删除,电子邮件便不见踪影。这表明电子邮件具有易破坏性。

2.隐敝性。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都被数字化了。计算机通过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将电子邮件中包含的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转化为一系列的电脉冲从而实现某种功能。由此可见,电子邮件都是以无形的编码来传递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输出设备,电子邮件就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具有隐蔽性。

3.唯一性。电子邮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一个电子邮箱均对应一个唯一的注册用户,其用户名、帐户名、密码均是唯一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无法开启邮箱,收发电子邮件。这对于证明案件事实意义重大。在网络犯罪中,电子邮件往往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唯一依据。

此外,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邮件还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小、传输方便、可反复重现的特点。可见,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电子邮件无疑符合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它已被现代经济社会报接受并且在立法上有新体现。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等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就是说在民事诉讼中,e-mail可以作为证明合同关系成立与否的一种有效证据。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法定证据种类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视听资料等七种电子邮件尚未被纳入法定的证据形式当中。然而,由于电子邮件与传统证据形式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已成为犯罪分子进行网络犯罪的首选工具,有关暴力、欺诈和色情等情况,无时不在网络空间恣意横行。因此,就电子邮件是否应纳入刑事诉讼中作为认定案情的依据,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趋于一致,认为电子邮件尽快以一个新的证据种类纳入到刑事诉讼证据清单范畴中。笔者亦持该观点。

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电子邮件应尽早纳入法定证据种类之中,然而由于电子邮件特殊性,其能否满足证据一般属性,是一个仍然争议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来对电子邮件的证据属性进行分析。

二、电子邮件的证据属性。

1.客观性。所谓证据的客观性是指“作为案件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已发生的案件的事实的客观遗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与国际互联网络连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电子邮件与传统通信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把人们所表达的意思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呈现在对方的电脑屏幕上,因此互无“真迹”,充其量也只是在电脑上打印件,轻易一个指令可以将电子邮件修改甚至面目全非。因而许多学者对电子邮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然而笔者认为,极易删改和伪造的特性并不能否定电子邮件的客观性,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字化形式的电子邮件毫无疑问是客观存在,不是无法感知的虚幻的东西。对于邮件的极易删改性和伪造性,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证据收集、采信制度来弥补。电子邮件的客观性的实质在于其内容的可靠性。因此,只要能保证其来源的.可靠性的邮件本身的完整性的电子邮件就可以作为认定案件的根据。怎样才能保证电子邮件的来源可靠呢?笔者以为必须对电子邮件的创制者、创制时间、创制地点、创制对象及创制过程都要进行全面地审查,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电子邮件所反映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是否有被删除、篡改可能。对于电子邮件的完整性的确定,笔者以为必须做到电子邮件必须完整地向信息的接受人发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重组;在电子邮件发送时,一般应将其作备份处理,由于电子邮件是通过网络传输的,网络服务者将为传输的电子邮件负储存义务以便于电子邮件的创制人与接受人的信息对比,从而达到检验电子邮件是否完整的目的。另外,电子邮件在传输过程中,网络的安全运行也是保证信息完全的一个前提。

2.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材料有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对电子邮件的关联性,学界一般都认可,争议不大。在人们收发邮件的过程中,电子邮件服务商都会在服务计算机中自动记录使用的情况,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此外,由于电子邮件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每一个电子邮箱只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这样一来,电子邮件与案件事实材料的关联性就更加有保障,对案件事实证明作用也更加让人信赖。

同法》第11条明确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的新载内容的形式。”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法律还未来得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电子邮件是诉讼证据。在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依照第一意见,即使由权威部门认证了电子邮件的真实性,它仍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因为电子邮件不是适格的证据,不产生诉讼上的证据效力。如此一来,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维护了法律形式上的定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牺牲了实质上的公平。第二种意见则对法律作相对广义的解释,笔者赞同这一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这种观点并未违背法律,没有与形式正义相抵触。对某一条文作相对广义的解释,有一本前提是不与法律的明文规定相抵触,我国法律也的确未明文禁止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因此,这一解释并未违背法律的明文规定。同时,采取这种解释也符合法律的精神。为了保证法律的连续性和权威性,要动辄修改法律是不可能的,而社会生活又是日日更新的,为了减少法律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在一定限度内给法律本身可自由伸缩的弹性。作这样解释,认为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符合法律的精神。

第二,我们目前商业上已经广泛运用电子邮件,如果不将其作为诉讼证据,会限制电子邮件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降低商事交易效率,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现在国际间的交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国家在努力使电子邮件具有证据效力。联合国1996年《电子贸易示范法》的第9条明确肯定数据电文的证据价值;美国在其司法程序中也肯定e-mail的复印材料可作为证据加以接受。1998年华盛顿前检察长就以e-mail为直接证据对侵权者提起刑事诉讼;面对网络世界的混乱,德国于1997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为信息与电信服务确定基本规范的联邦法》(又称《多媒体法》),在该法中就对电子证据做出了规定。

由以上分析得知,电子邮件具备了证据的基本特征并且也符合将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国际潮流。笔者因此有理由认为我国应尽快对电子邮件进行深入研究,尽早将其纳入法定证据种类范畴内以顺应e-mail作为诉讼证据的国际潮流。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九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由于有了互联网使得人们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因此,在人们的居家生活中更加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依托,对于城市的照明设施也是如此,也逐渐转化为依靠数字平台监管档案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对其管理更加畅通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

一、加强我国城市照明设施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对于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没有突出的管理方式,在档案管理方面还只是依靠传统的笔记本记账的模式进行管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照明设施档案管理的发展态势。由于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意识缺乏,也就会导致对档案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发生照明设施的维修或是换新等档案发生变动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依据进行最基本的底层技术支撑工作。对城市的照明设施建立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性,这不仅能够满足管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物资的储备工作有一个基础的数字观念上的认识,知道哪些设施已经在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照明设施种类很多,每一种设施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这就使得设施的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管理策略,就能够及时知道哪些设施需要检修,哪些设施还要进一步加强购置等,这样对于施工人员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二、数字化管理档案的特点。

目前,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推荐开展数字化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其中城市照明设施档案已经全面开展数字化管理,纸质等载体存储的传统方式已经逐渐被取代。下面将简要分析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的纸质收集档案不同,数字化收集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二者结合完成收集工作。收集档案的工作人员仅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本部门的档案汇集成电子文件,然后利用网络将电子文件存储于档案室内。利用数字化方法收集档案资料可以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同时更加的完整和真实。

利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对档案进行收集以后,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保管是将纸质的档案资料存储于柜子之中。数字化保管是利用光碟、磁盘以及数字存储器等,由此可见保存资料的空间发生了巨大转变。不但节约了翻阅时间,同时也控制了纸张浪费的情况。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利用。

在使用数字化管理的档案时,不会受到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查看档案的人员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快速地查阅到所需资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我国城市照明设施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阶段已经意识到对于城市照明设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但是,在现阶段的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制约着我国城市照明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尽早发现照明设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缺乏原始性。

在城市照明设施档案过程中缺乏原始性。档案的收集管理者普遍认为只有在照明设施遇到了问题时才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记录,并且在档案收集的过程中,还没有真切地将档案管理工作认定为是促进城市照明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就会导致在照明设施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二)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对于城市照明设施由于其具有相当专业的专业性导致城市照明设施不能简单地进行数字上的标记,而是要认真地对照明设施进行相应的分类。通过准确的分类才能更加精准地知道哪些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哪些设施由于使用年限的原因需要进行更新换代等,这些都是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确的管理,而不是只依靠几位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草草了事,就算进行管理了。

(三)管理形式太落后。

对于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现在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体制,只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照明设施的未来发展。此外,由于管理形式太落后,没有现代的管理手段介入,从而导致管理过程太趋于形式化而没有真正了解建立管理体制的内涵。

四、增强城市照明设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举措。

对于城市照明设施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够精确地知道哪些路段的哪些照明设施需要进行更新,同时还能十分便捷地知道哪里的照明设施备受市民喜爱,受到良好的好评,可以给其他省市提供参考意见。因此,通过对我国城市照明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就能在很多方面解决以前在城市化照明设施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从源头抓起。

通过建立照明设施从生产场地出厂后就能够及时跟踪照明设施的去向,同时知道照明设施在哪些地区哪条街道进行使用。这样就能从一个源头知道照明设施的未来动向,就可以从一个完整的角度分析照明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这样就能很好地确认照明设施是否已经被淘汰,是否需要加强管理,以促进其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专人专管。

通过培训专业人员对城市照明设施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机制,就可以确保在整个管理周期内照明设施的去向是明确的。同时,由于有专业的人员对城市照明设施进行专业的管理,一旦遇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保证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到达故障发生的地点进行专业的施工检修工作。这就能够保证城市照明设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已有的优势。

(三)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得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高效可控,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全程的照明设施的工作动态,不管是正在工作的还是已经停止工作需要检修的都能够在一个系统中及时发现,并且通过应急预案的发出,就可以知道在最近的检修队是哪支,通过及时调度就可以对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检修,这样就能保证全程的照明设施都能在既定的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城市照明设施的档案管理俨然已经开始转向数字化管理的大趋势,不再仅仅依靠人力,由于人力管理十分耗费时间,同时对于设备的更换、维修等等方面对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数字化管理后就能保证对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更加便捷,不会受到周围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上也能更加重视数字化管理,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是极大的便利,应该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城市照明管理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牟晓峰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市政养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付钰.浅谈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办公室业务,20xx(24):34.

[4]王文学.信息化技术让档案“活起来”[j].中国档案,20xx(10):55.

[6]王丹阳.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的维度设计与合作模式选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5):78.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

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对具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保管并实施电子存取服务。数字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档案馆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处理和内容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代的档案管理将是数字化全息档案管理的方式。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形成,同时也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还能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落实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因经常外借翻阅易产生破损甚至丢失,给档案的永久保管造成威胁,教育论文《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思路》。而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后,可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利用,减少了原件的使用频率,有效地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

三、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管理人员的素质需提高。

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就不可能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档案管理知识,更要努力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坚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进行培训,在短时间内走出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推进网络信息共享,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知识的再培训、再教育,使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强档案业务基础知识的更新,树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从基本知识人手,全面细致掌握档案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知识点,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

(二)数字化管理中需要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管理不能局限于单个档案馆管理系统,而是要集成全社会的资源构成。

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要求根据用户的实际任务搜集选择各种信息,档案管理强调利用自己独特的档案信息和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帮助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通过直接介入用户课题的最关键部分来提高服务价值。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主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用户提供创新性的服务,做好个性化服。

(三)实现档案信息与社会信息相联结。

要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实现档案信息与社会信息的联结,这既是提高数字化档案利用率的要求,也是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发展自身的要求。在档案信息网上设立站点或网页,实现档案信息网络的互联。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同一种档案在数字化后可以生成不同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最多的就是tiff和pdf两种格式。其中tiff格式主要用于存储生产图纸等输出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像文件;而pdf格式一般用于存储输出分辨率要求不高或者多页的文字内容较多的文件。

采用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盘等多种存储方式对数字化后的文件进行安全存储,依据档案的类别建好相应的目录结构,以文件的档号为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再将文件存储到对应的目录下。规范文件名称及存储逻辑结构,便于对加工好的文件进行组织和挂接利用。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一

摘要: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的表现,同时也对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了,档案管理模式也亟待转型,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随之产生,本文对这种数字化模式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

养老保险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的平稳运行都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养老保险的工作开展中,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只有这个前置环节做好了,关于居民养老保险的后续工作也才能进行下去。目前,我国的科研技术水平在稳定中不断上升,我国也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也普遍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如环境监测等。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止步不前,也在尝试接受新鲜的事物,那么数字化对于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哪些作用?本文会逐条论述。

1生存状态及特点。

1.1生存状态。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是适合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传统的档案材料的载体是纸张,而数字化技术能够很好地代替纸张,有着轻便快捷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存活的时间比较短,难免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管理中存在不科学的流程,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误解也导致了出现一些丢失重要数据的情况。不同区域的档案管理系统缺乏一致性,导致跨区域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不顺畅,因此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衍生物,它是数字计算机建立的一个前提,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数字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功能。此外,数字化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经济和科技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信息化社会实际上就等同于数字化社会。所以,数字化技术在当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也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我国的很多行业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改革的深度也明显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和以往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管理方式上,其改变是十分显著的,从以往的纸质化管理逐渐的转变成了数字化管理,这样也十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数据信息在全面性上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使得管理的很多流程都不是十分的科学,管理经常处在无序的状态,此外,档案整理工作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管理的片面性非常强,所以在管理中还有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除此之外,统一的管理平台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改进,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体系,促进其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

1.2特点。

首先,我国的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现了社会性。与人事档案管理相同的是,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是遍及全社会的,服务对象也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任职人员,这也使得这种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社会化趋势。其次,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征,这是由其社会性而决定的,在大范围地普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就更加庞杂,与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同,养老保险不再只是事业单位的专享特权,如今社会上的各种企业也在推行着养老保险制度,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地不断推进,农民进入城市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很多高校的毕业生也选择离开家乡,流往北上广等地,因此人口的流动,导致户籍变动等情况的出现,也为档案管理中的来源提供多种可能。

首先,数字化技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其在精度方面也比其他的方式更占优势,因此应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外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受潮、发霉和损坏等,而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同时也会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显著地提升,这样也就使得信息可以长期的保存,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很小的空间之内就可以存储非常多的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具备非常强的保密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机缘进行加密处理,这样也就很好的规避了纸质档案中的诸多不足。在纸质档案的时代,一般都是将信息分类的摆放在一起,如果想要找到这一类信息只要在指定的位置翻阅就可以,保密性非常低,而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管理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没有登录账号和密码,其他人是难以进入到页面查询的。最后一点是数字化技术在通用性上有非常好的表现,这一技术可以十分有效的利用标准化的逻辑部件构成具有多样性的系统,而这也是纸质档案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数字化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中具有十分显著地优势,所以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的推广此项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充分发挥档案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多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学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学习达到一定期限内,进行适时的考核,确保知识的掌握,并及时反馈考核成绩,实施奖惩制度。做好传统与现代化管理的交接工作。没有一种技术革新是一蹴而就的,在全面实施现代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数字化管理中产生的问题,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疏忽,对于信息的保管不当,导致信息的丢失,因此有效地处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关系,对于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在思想意识上要重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转变观念———从习惯于管理纸质档案向善于管理数字化档案转变,搞好多种形式档案的管理工作。当前数字化档案尚未普及,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数字化档案必然会在档案家庭中占据重要的一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刚刚到来的新事物,档案工作者应有这种先见之明,搞好准备工作,结合各时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对已有的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积极积累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

4结论。

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多重技术支持,数字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对于一些抗拒新兴事物的管理人员,其领导要多多开展工作,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政府也应当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推动养老保险的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勋.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要点的探讨[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xx.

[2]马玉珍.对毕节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乌蒙论坛,20xx(6).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二

1.以往室内设计教学的弊端。

教育改革要求提倡素质教育,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还有一些弊端需要消除。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知识的显示方式比较单一化,通常是将知识进行平面展示,这样讲解抽象三维空间知识就有着很大的弊端,不能准确地讲解角度、场景等知识。因此,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也有诸多难点,对学生的空间设计心理的培养会有诸多不利。此外,以往室内设计教学的灵活性有待加强。在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生不能直接与设计中的场景进行交互,在具体理解时较有难度,学生自身的个性化体现程度也不够,所以学生很难在创作思维方面获得突破性。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的交互性也不是很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学生的材料技术筛选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没有和时代发展同步,并和市场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造成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进行创新改造,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学生对设计能力和长期的发展问题没有充分重视。

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要加强艺术基础训练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专业修养。设计能力是专业修养的核心体现,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要合理地设置基础课程,如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绘图等课程。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以及设计形式和设计材料等方面的把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好地进行设计创作。数字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方便学生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从大量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上。在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中灵活应用相关软件,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其中的3dsmax和autocad软件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后者是制图专用软件,能够灵活多变并规范化地完成制图的`程序,节省了很多手工绘图的时间。在设计施工图完成后把二维设计方案和理念立体化地呈现出来,然后通过3dsmax软件能够将室内和环境等进行美化。3dsmax软件有多种制作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在建模辅助工具的作用下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制作出精确的模型,然后在编辑的过程中细致地修改尺寸。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视角,数字化平台能够揭示设计的规律以及逻辑,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接近理论和思想。数字化技术使得室内设计方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也体现在数字化设计表达手段上。3dsmax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对室内空间材质以及肌理、灯光等空间氛围效果的模拟更加真实,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设计元素间的属性关系。如,对于灯光的照亮度和光效控制范围,在模型空间中能够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比较,直到呈现出最佳效果。autocad软件的制图功能比较强大,大量的方案图纸绘制能够轻松、准确地在结构图纸界面中进行,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误差,也能够最大化地确定尺度的比例关系。另外,对于常用的构件也能够进行预先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可直接将平面图纸生成轴侧图或三维透视图。从透视的效果来看,美观性、适用性和准确性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呈现。这要比以往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平面教学方式有着诸多便利。通过autocad软件能够直接生成三维效果,或者直接导入3dsmax软件中进行深层次的设计。虽然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有着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重视解决问题,这对合理、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有着重要帮助。如,很多学生对电脑过度依赖,不愿意动手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手头作业的质量不是很高,设计缺乏思维分析过程。学生要想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知识,还需要多实践,提高基本功。

二、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室内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艺术已经逐渐成为跨越艺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艺术形式。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的不断成熟、完善,对我国的室内设计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由于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三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基础,提出基于五导法的教学模式,分别阐释“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的含义和具体实施办法,说明如何围绕教学内容建立三维的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1背景。

程序设计课程群包含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石。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递进关系。对于广大的地方高校来说,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就是研究这些课程知识的“教法、学法、用法、创法”。文章将从教与学着手,探讨在教学中的所用、所感、所思、所改。

2五导法。

所谓“五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

2.1导教。

2.1.1知识点化繁为简。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通常会先讲授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再讲授数据结构、最后讲授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在这些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基本语法、原理和技巧,譬如:c语言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运算符、表达式、运算规则、赋值语句等,灵活多样;数据结构中指针的使用无处不在;java语言中包含权限的交叉融合、对象与引用的多态性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比如选择性讲授,即先讲授最常使用的知识、应用方式,且大量运用演示法、案例法,让学生在实例中逐步理解、掌握、熟悉;再逐步延伸,增加深度和广度;最后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总结。在c语言教学中,若只顾及语法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将会导致顾此失彼、欲速而不达的结果;若只注重算法,而轻视、忽视基本语法,将导致程序代码的编写寸步难行、错误百出。所以,要秉持语法够用的原则。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大量的教材在讲述顺序线性表时,都是直接采用动态申请连续空间的方式来存储线性表中的元素[1]。这种方式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什么不先讲述使用静态的数组来存储元素,再过渡到动态的存储方式呢?所以,教师讲授时要化繁为简、由易及难、逐步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1.2思维的转化。

虽然程序设计的算法来源于数学,但不能照搬数学思维。譬如:三个数如何求最大值。数学思维使用的是三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都是由两个与运算符连接三个关系表达式构成的;而程序设计思维使用的是一个赋值语句、两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只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运算。显然,后者不仅效率高,而且运用了程序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思维,即“假设第一个数就是最大值”[2]。数学思维向程序设计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需要培养。在程序设计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程序的main函数向多个子函数的转变(即程序模块化)、过程化程序设计向对象化程序设计的转变等,这是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学的难点。

2.2导学。

2.2.1量变到质变。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经历大量的代码练习,才能保证编程水平质的提高。对于常用算法必须烂熟于心,日积月累,才能熟练生巧,才能应用,才可能有创新。

2.2.2课堂内外“三步曲”

每一门课程,教师必然对其有着深入的研究;每一节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然是丰富的,重点和难点必然是清晰的。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只有做到了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会是有的放矢;只有做到了课后复习,才能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的课堂内外三步曲,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2.2.3“三动”学习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阅读自己或他人编写的程序代码时,采取的方式只是“动眼”,即用眼睛死死地盯着程序代码行中的各个符号。这样仅仅了解单个表达式、单条语句的表面意思,而不可能清楚变量值的变化、哪些语句被选择或被循环执行了,也就搞不清变量、表达式、语句的真正作用和含义,当然不能归纳出程序的功能,也得不出程序的正确结果。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笔、摊开纸,依照程序语句的次序,认真地手工执行程序代码,把每个变量当前的值记录下来,如果存在循环,则把循环体重复执行3~5次,这样才能清晰掌握每个变量值的变化情况、每条语句的执行情况,进而推导、得出程序的功能或结果。也就是说,对于一段程序、一个算法,只有手工执行,才能理清其执行过程、功能。因此,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务必坚信不劳而获是天方夜谭,务必时刻执行勤能补拙,务必每题实践着“三动”学习法,即“动手、动脑、动眼”[3]。

2.3导思。

2.3.1思考的广度。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程序设计的原则之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简单的原理或者雏形。譬如:3个整数求最值、10个整数求最值、数组求最值、选择排序等。这些问题的求解包括从顺序结构到选择结构、到一重循环、到二重循环;从单一的main函数实现到使用子函数实现。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有深刻理解求最值的雏形,才能顺利向广度推进。再譬如:使用线性表实现各种集合运算,对顺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元素的移动(即选择性赋值),对链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链的连接(即指针赋值)。

2.3.2思考的深度。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积累,随之而来的是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维度。解答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算法,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比较、分析,才能挑选出最清晰、最高效的算法。譬如:1-2+3-4+...…-100解答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如每次把符号位乘以-1、判断当前项的奇偶性、把奇偶项分开计算、使用模运算来确定符号位、使用位与运算来确定符号位等,关键点在于实现各项的正负相间。这些方法中最后一种方法无疑是最“高大上”的。思考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胡思乱想。

2.4导用。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应用。譬如:在c语言中,模运算(即%)的意思是两个整数相除,(商是整数)取余数。基本应用有奇偶数的判别、素数的判别、整数各位数字的分离等,进一步的应用有求最大公约数、数学黑洞等,高级应用有模幂运算、孙子问题(中国剩余定理)、凯撒密码等[4],这些都是模运算的经典应用。在近年广受关注的大众化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也不乏模运算应用的试题。在模运算的应用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过程中,往往是混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应用绝对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模仿、思考基础之上的。

2.5导创。

应用的升华就是创新,或者说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教、学、思、用都是为创新服务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各级各类竞赛、创业、创新活动中,以赛代练,在活动中学习、思考、应用、创新。

3教学资源和平台。

为保证“五导法”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构建了三维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借助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成理论教学“点资源”、实践教学“线资源”、网络共享课程“面资源”的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学中推行分类教学平台,实现资源聚集;在实验教学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对接;利用幕课平台和资源,实现学分认证;利用共享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学习。多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满足和丰富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和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将“案例式、演示式、渐进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与实践、交流互动、成果报告和评价反馈中,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达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明.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4,27.

[2]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48.

[3]熊启军.基于渐进启发式的数据结构线性表的教学[j].现代计算机,2011(6):34.

[4]ld326的专栏.模运算[eb/ol].(2012-08-18)[2016-10-13]./ld326/article/details/7880429.

作者:熊启军程格平屈俊峰谷琼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四

摘要:当前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内容与射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相脱离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学生的专业射频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方法。

当前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脱离实际微波器件设计等问题。克劳雷[1]提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向射频工程师培养的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思路,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理解和学习工程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我国很多高校专任教师也围绕着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本课题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1教学内容研究。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高频结构仿真(highfrequencystructuresimulator,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了解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具体需求。其次,分析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射频工程师岗位所欠缺的能力,深入分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cdio教育理念,实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微波通信课程的相关技能,构建面向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综合熟练应用微波通信类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据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通信工程专业有38%的学生去到了硬件工程师和射频工程师的岗位。

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一般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建模和仿真分析,熟悉相关的射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器件的调制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分析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要求,设计了基于hfss软件的实训实验手册。hfss仿真软件是现在很多企业主流的三维电磁仿真设计软件,其融合了有限元法,集计算电磁学、数学分析等多种方法。针对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射频类课程设计实训。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的课程中涉及的对称振子天线、微带天线和微波谐振腔等方面的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只是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公式推导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hfss仿真对称振子天线、hfss微带天线仿真设计和hfss谐振腔仿真分析等。通过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掌握对微波器件及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学生可以加深对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远场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等各种参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实训内容的理论知识,融合各个课程之间的理论,构建起对微波课程群的系统性认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和生动,更好地理解天线理论中的相关知识。通过hfss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射频类工程师所要求的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天线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2教学模式研究。

以往实训环节是围绕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不同课程各自独立实训,实训的内容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先由老师讲解,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引入cdio理念后,学生按实验手册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学习来积极消化知识,学生成了整个实训环节的学习主题,通过仿真完成射频元器件和天线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更贴近企业对射频工程师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新的微波器件的hfss仿真实验,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微波器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器件的性能。通过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的查找文献和书籍自主学习,完成hfss仿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自主性实训实验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研究。

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通过对项目的考核打分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传统的实训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每个课程独立实训并评价,只能看出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单一。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个课程的实验成绩分别以一定比例计入各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式的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掌握情况及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实训成绩包括3部分,各个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占80%,3人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占10%,最后的实训心得报告占10%。这样得到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成绩单,相当于获得了微波通信课程的一个技能认定,可以用于毕业季的求职简历中,相比于传统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打破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独自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按不同课程各自考核的模式,构建考核学生射频仿真设计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体系,独立考核并评价学生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给出微博课程群的实训成绩。

4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方法,面向企业射频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梳理并整合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把cdio教育理念应用到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微波射频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射频知识和独立完成射频工程仿真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射频类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35):91.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五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转。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小结。

城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多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各种应用子系统为支撑,融数据采集、系统管理与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系统。使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基础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地理资料,为城市各专题gis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信息,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其他专题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权威性的多种比例尺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六

摘要: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经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任何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谋求发展,就需要实现信息化。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来说,应当由过去传统实体保管向数字化管理方向转变。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就如何进行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促进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对企业档案的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在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时所采用的依然是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使用极为不利。而通过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这是因为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在重复借阅档案,会使档案受到一定损害,不仅对企业档案的保存不利,而且也不能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如今,企业档案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档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了,必须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为档案使用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又能有效解决档案存储困难的问题。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落实有效改革,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要确保改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就必须通过企业档案登记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管理方式。当前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了,必须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就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改革或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中进行记录,以备后期取用。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及时发现企业档案管理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

要想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一方面应做好档案数字化创建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首先,企业档案室必须能够对各类信息软件进行合理利用,既要做好档案立卷归档和著录标引工作,又要专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计算机文件资料管理和查询提供方便,从而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企业档案室应该在企业内部实现区域内联网,与相关企业进行互联,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库。

一方面,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建立企业档案资料类别,并将档案名称内容录入到计算机中去,这样就能在计算机中建立完善的档案目录数据库。目录数据库建立完成之后,企业员工就可以很便利的查询到香港档案资料,同时也便于企业档案管理。另一方面,建立档案状态数据库。通过网络传输渠道,将企业信息与相关资料录入档案状态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库的实时更新,这样企业档案使用者就能够及时查询到最新档案数据信息。同时,还能让档案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并归档到相应的档案库中,从而让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条理性。

(三)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制度。

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笔者深知工作时间长、处理繁琐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企业领导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员工应该给予适当支持,这样才能为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制度,确保部门管理具有稳定性。二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需要应用多种现代化科技,这往往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对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因此,企业方面应当努力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物质环境,加快档案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为档案管理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第三,企业必须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制度,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流动性,保持人员稳定。

(四)强化负责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想让企业负责人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想尽可能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企业高层就必须重视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加强工作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备,来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猎头公司或者熟人推荐等各种方式向社会招聘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其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企业负责人应当奔走于各部门之间,加强部门关系协调,这样能够让档案管理部门能够获得其他部门的帮助,为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提供方便。因此,就需要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使部门关系协调,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让各部门都能对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对档案管理工作表示配合,方便档案管理部门获取运营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整理归档,从而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通过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水平的需求。在当前这种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生存,谋求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库、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强化负责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桂英.探讨事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j].管理学家,20xx(2).

[2]龙源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探讨[j].山东档案,20xx(4).

[3]吴嘉燕.企业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探讨[j].大科技,20xx(16).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七

我国各类事业都可以健康迅速的发展,当然,前提是通过有效的档案管理。同样,体育当管理也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占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体育相关信息以及数据的记录与保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体育的当管理来进行,这样能够使得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加迅速,有助于我国经济效益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我国体育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去利用数字化从思想上重视该工作,并且给予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去进行相关行之有效的管理,使得体育当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

1数字化体育档案的相关性。

在体育事业发展的管理过程中,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体育档案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这是体育能否进行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相关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高效率,所以在体育事业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进行体育管理时也应该去利用数字化手段,这种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的去弥补传统的管理中出现的不足,从而使得现代的体育档案信息管理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也就是使得体育信息保存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而对于体育当今管理机构包括我国的体育机构和体育院校,所以这些机构应该对体育当管理的方式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共同去努力,为体育方面的档案管理去建造一个信息高效管理的平台。但是目前数字化管理资源在我国体育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在进行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进行体育资源建设数字化加强,从而使得体育档案事业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

2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有效的途径。

在进行体育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去进行数字化的体育档案管理,使得体育事业能够健康长稳的发展,并且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所以体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如今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

2.1提高体育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思想决定行为,所以我们要想提高体育数字化管理的效率,就需要去提高体育数字化管理的意识。而近几年来,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的快速发展,体育档案管理也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相关体育机构在进行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数字化的管理,使得体育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当然这些所有管理工作的前提是管理人员要具有体育管理数字化的思想与意识。而实施体育当管理工作就是要将体育相关信息以及数据进行记录,例如运动员各种比赛的数据以及每次训练的情况,而这些重要的信息可以为后来运动员的训练去提供信息基础,使得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增强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体育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管理的意识,就需要让他们去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在进行体育档案管理的时候能够按照要求去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充分的去运用数字化,使得数字化能够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并没有过高的去强调数字化的作用,所以在此情况下,要想将数字印技术去应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去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以此来促进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发展。

2.2現代化技术应用于体育档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进行的许多管理工作都需要去与电子信息相结合,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去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而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大背景下,体育信息以及数据的管理对于体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我们需要根据现代的信息技术去重新设定体育当管理的方法。即利用数字化技术方便快捷的记录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去完成体育档案信息以及数据的共享,促进我国体育管理效率的提升。

2.3形成特色的数字化体育档案库。

在体育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去实现数字化的体育管理的目的就是去为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服务系统,并且能够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效率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手段去进行体育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在此信息资源管理的平台上去建立相关的检索平台以及链接,使得我们在进行搜索相关的信息时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而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我们在利用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系统时要去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揭示、开发以及集成,并且根据该系统所处的一个宏观环境去进行特色的服务平台的设置,从而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体育机构管理系统需要首先去对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将它们整合到数字化的平台上,以此来为大家去提供一个服务系统,使得需要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搜索到想要的信息。相关的特色服务对深度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帮助,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体育档案管理信息,方便期间所、获取信息。

3结语。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我们在进行许多管理工作中都需要去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高效的管理,体育管理也不例外,而且数字化的管理对于体育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便捷进行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这种高效率的工作能够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能力,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相关的信息资源得到分享。所以体育机构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去随时跟着时代的脚步进行体育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使得体育档案管理能够一直处在发展的前列,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八

自20xx年以来,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导致行业结构转变,社会对文秘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受海外先进技术影响,教学面临新的挑战。相对于高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生源水平,技校的生源来自于普通初中毕业生,形成技校文秘教育的一个根源性弱势,如何善用资源,是技校文秘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提高技校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技校文秘教学既不能照搬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以一体化理念引导的实训教学是关键点。在实训过程中,要以知识、情感、能力为目标,组织实训,使学生进入情境,完成任务。技校教师在组织实训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管理者,将实训课程程序化,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驱动学生内在求知欲望。进行程序化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理念先行,制度保障。

各类职业院校对文秘实训室建设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文秘实训室因各校的具体需要及投入力度不同,存在差异。如广东某职业学院,有不同功能的文秘实训室三个,不但有一般实训室具备的计算机、速录机、办公设备等,还设有远程会议系统。而一些职业院校的文秘实训室可能是改造普通教室兼有若干办公设备的教学场所。下图是较为常见的文秘实训室的基本样式。

无论如何,实训室给我们提供了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的条件。实训室的使用者往往是不同年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是指如下内容。

1.层级管理,构成体系。

所谓体系,是指实训室的管理建立教师一级、小组一级、学生一级的三级管理体制,实训室管理员对共同使用实训室的教师培训指导,建立“交接―使用―交还”的基本程序理念,再由教师推而广之,下达到小组一级、学生一级,保证实训室的管理井井有条、有迹可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习惯,使学生从迈进实训室的第一步就已经进入了自我管理的体系中。

2.留下记录,建立档案。

文秘人员的工作需要制作办公所需的各类管理表格。在使用实训室的过程中,这些表格就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实务水平大有裨益,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自我管理,自觉填写,并能做到自觉收集整理,形成档案,是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管理表格应至少包括考勤表、6s整理情况表、设备情况记录表等,甚至可以包括仪表仪容检查表等。

二、任务明确,关注过程。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实训课堂有赖学生自主参与,因此从任务出发,到完成任务,有序组织课堂,任务书的`下达应纳入必要程序,在程序化过程中重视以下两条规则。

1.目标视觉化,任务书面化。

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做到目标视觉化;教师有效掌控任务下达,把握任务多少、难度大小,有的放矢,适当点拨,使学生从每个小进步中实现大飞跃。

2.需避免两个极端。

(1)防放任自流。实操、实训教学的课堂必须有高参与度才能保证技校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多年来,技校的实操、实训课容易被误解为放羊课。实训过程中教师关注全程,适时点拨,能从细节处发掘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的不足,将实训过程中的巡视、指导列为必要之举。

(2)防喧宾夺主。相对放羊式而言,实训课堂另一个极端是老师没有耐心等待学生领悟,没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一旦急于点评,往往一锤定音,伤害学生的求索本能。要做到宾主分明,不妨多听少说,不妄作主观评价,让教师的小结成为实训结束的规范程序。

三、重视评价,培养能力。

目前,不少企业对员工采用360°的评价标准,每位员工会得到来自与之接触的所有部门人员对他的阶段性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生动的文字。

秘书岗位需有沟通、协调能力,实训评价应包括教师、组长、组员、自身以及在课堂中与之有接触的任何人,这样的评价更贴近实际、更富有人性。正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避免培养出重分数轻能力、有违技工教育宗旨的应试型学生。实训课程不囿于45分钟,以任务为单位,在完整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安排相应的评价环节,包括老师在内的各成员认真填写评价。这是一个重温过程、强化目标、反省自身的重要过程,也是我们在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草草敷衍的一个环节。

四、活化考核,科学评分。

在校生必须面对考核和成绩,这是教育制度使然,也是社会制度使然,这就好比一个企业人需要面对绩效考核,需要每月领取工资。在校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人员,实训课程在评价中需要人性化改革的同时,阶段性的考核和成绩也是对自己、对家长的一个交代。

秘书岗位涉及的知识性内容很多,不少职业院校目前还以传统考试模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笔者更主张活化考核,以具体的能力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例如填写《电话记录单》,则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来电记录并提交;填写《会议记录》,则是设计一次会议,要求学生完成会议记录并提交。在这些考核的内容中,量化考点,科学评分,培养能力,不失公平。

五、竞赛搭台,提高素质。

近年来,秘书国家职业资格相应政策的落实使秘书课程体系化、配套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国首届秘书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这为秘书课程的开展注入新元素,技工院校的文秘教育前景更明朗、目标更明确,课程培养的人才目标鲜活立体起来。

“书上读来终觉浅”,掌握书本知识、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对于竞赛而言都是容易的。在竞赛的舞台上,需要学生拿出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直观化。真正能为学生储备上台一战的大后方,正是我们的实训课堂。

实训课堂和竞赛舞台形成良性的循环:有针对性地分析竞赛项目能明确指导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实训课程不走偏、不走歪;高效、准确的实训能为竞赛输送越来越优秀的人才,推动课程及行业的发展。

因此,技能竞赛应该作为课程的常规内容之一,写进实训课程的程序化中。

秘书专业自从走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以后,实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实训场所不再仅仅是授课环境而已,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同学们学习训练的平台。笔者从制度开始,一直谈到竞赛,无非是想调动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动用每一元素,使实训的程序完美地体现教育的完整性,突出技工教育的侧重性,增加实训课程的容量,提升实训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瑜芳.秘书实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谭一平.现代职业秘书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十九

(一)推行数字化教学方式是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作为高等教育补充的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更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特色。然而职校的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普遍不适应‘书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我们无法短期内解决职校的生源素质问题,但我们可以去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去适应学生,让他们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字化教学因其利用数字化幻灯、投影、音频、视频、网上教学资源等多媒体教学材料开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具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数字化教学在扩大课堂容量、弥补职校实训实习基地不足、教学模式改进、师资培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教学在职校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辅助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师资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下面就我校教师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情况做一简单概括。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计算机课程flash制作的教学中,在悠扬的音乐旋律中,几片叶子飘飘晃晃的从树上落下来……,在此过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阐释“落叶归根”的真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flash”软件,制作优美的落叶画面?2.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会有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而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通过利用视频、flash等动感较强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重难点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血管”这一教学内容是畜牧兽医专业课《畜禽解剖生理》中非常重要且又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在讲到及特色时,教师通过提问“我们肉眼可见的手上血管中流动是静脉血还是静脉血?”引导学生思考、谈论,接着通过播放‘动脉血—心房心室—静脉血’的小动画,形象、直观的总结出了动物体内血液流动的大途径。由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3.数字化在实验、实训课中的应用利用传统方式难以完成的可视性差的实验通过数字化模拟或者其他手段再现场景,并形象的演示实验过程或结果。纵观全球置业教育发展我们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国家职业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国内职业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虽远未达到普及地步,但已经在数控机床、模具、汽修、机械制作、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中得到了应用,将抽象、难懂或看不见的东西通过模拟再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突破了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实训费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数字化教学方式能否在职校得到推广应用及能否引领、推动职校的教学改革。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要以“突出职教、面向学生,突出专业、贴近教学”为宗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除此之外,个人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应仅局限于单一课件、视听媒体,来自行业、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使用手册、工程案例、虚拟技能训练的软件等更应该成为我们职校实现培养企业合格技能人才的数字化资源。认识二: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但也可以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或是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因此资源建设不仅仅是开发部门的职责,教师不仅仅是资源的使用者,更应是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角,可成立教师团队集体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每个团队再配以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与计算机教师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由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获得发展的过程。认识三:在设计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坚持实用原则,又要不断创新,兼顾学生兴趣,并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数字化教学方式在许多职业院校被逐渐采用,但学校各专业、各课程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各自需求开发课程素材或讲义,比较单一分散且缺乏专家层面的标准支持,不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因而无法有效支撑教学和促进课改。因此,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学科专业及资源建设规范,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规范开发和有效管理,以期实现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和标准化。

3.科学开发与建设三维模拟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和普教,它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学生都是在固定的模式下,学习固定的设备故障,那么一旦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还是不能学习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职业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具备有容错能力的交互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为培养出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要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学校教学使用的三维课件必须是可以编辑的,这样教师可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用工情况和要求,进行个性化改造,使学生更符合企业用工需求。

4.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是职校实施数字化教学可靠保证。

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愿意不愿意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十分重要。但据教育部职成司的一项调查发现: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虽在教学中获得了一定应用,但对“课件”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往往被简单的理解为“用幻灯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深化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识并加强其信息技术培训,才能形成教师想用、会用数字化教学的局面,实现数字化教学引领、推动教学改革的目标。

数字微波通信论文篇二十

从德国提出工业4.0到工业4.0进入中德合作时代,我国工业就全面进入智能化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机电一体化作为最能体现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人才培养则尤为重要。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在校人数不断增长,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成为机电一体化教学重要研究项目。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作为“产教结合”的结合点,由于科技发展,技术更新,传统的实训内容不能满足、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与电子技术不能广泛和深入结合,制约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特别是执行器技术和微传感器的发展,开创了以系统集成和精密工程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1]“微机电一体化”,奠定了机电一体化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无人驾驶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机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有机结合新型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相信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

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机电一体化实训作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怎样开发具有完整训练环境的实训环境、增加实训项目的种类,切实实现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社会急需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2],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校作为一所理工科高校,坚持“实践教学”的教学思路,专业建设上均采用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坚持把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是专业建设的需要,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我校近两年来耗资300多万元建立了3d打印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与机器人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研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实训之路,是当下高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2项目研究内容与目标。

项目研究的内容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与创新,重点以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显著特征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具备教学、培训、科技开发的功能,承担实践教学项目,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与职业技能培训等任务[3]。

2.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1)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实训是对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再学习与强化,从专业角度出发,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进行一般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再通过实训达到升华,全面提升技能,形成综合素质。(2)整合现有资源。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整合与调配,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实现实训的创新必然涉及多个实验室,合理利用这些实验室可以保证实训顺利进行,提升实训成果。(3)实训老师技能培训。教师需要对实训进程进行调控,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其本身技能的熟练程度将决定实训成果是否显著。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并不等同于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更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更好的服务与学生。(4)项目特色。相比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如机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新的实训项目内容依托多个实验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侧重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以及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

2.2项目创新与建设目标。

2.2.1项目创新点(1)以实训项目的实践性建立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2)强调实践性。实训项目的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项目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4]。(4)教学方式的自主性[5]。学习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3]。2.2.2项目建设目标。(1)推动、完善我校机电一体化学科建设、改革与创新,响应我校“实践教学”的方针。(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环境,提升实训质量。(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其真正成为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教育培训中心[6-8]。

3项目实施进程。

3.1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目前我校新建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实训基地与无人机实验室,这些都是目前机电一体化最典型与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作为实训内容,可以满足项目的教研、改革与创新。此外,其他已有实验室可以辅助项目建设,如新建计算机机房,具备3d打印建模软件、机器人仿真编程软件等;如工程实训中心,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创新产品加工。(2)实训项目成员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多年从事有关机械、液压与气动技术、自动控制、电气控制、plc、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课教学,具备丰富的教学、工程实践及教学开发研究经验。(3)为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学校在机械电子工程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提出机电一体化学科建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综合实训作为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其成败也决定着学科建设的成败。

3.2项目内容。

按照我校教学大纲,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时间安排为3周。

3.3项目成果。

通过实训,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学生理论知识得以加强,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此外,在此基础上,我们参加“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在“机器人智能搬运”项目与“机器人擂台对抗”项目取得第一名与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4结束语。

基于实验室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研究、探索与创新,即满足我校“一体化”学科建设的需要,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又适应于培养新时代人才。自起,我校大规模对实验室进行增建、扩建,到现在已经形成完善的实验室系统,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在这个基础上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实训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肯定,学生收益很大。回顾过去、面向现在、展望未来,项目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进步,紧跟时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

[2]陈克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7):8-9.

[6]吴全全.职教教学改革新要求视角下的职教教师的职业素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09(6):5-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555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