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5:43:07
祖先的摇篮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7 05:43:07     小编:笔尘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学科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多媒体教学教案范文,助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

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课件、电子白板。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习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三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四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

1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识字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完成习字册。

四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六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一、引人新课。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

二、预习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习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5、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七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八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

(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

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7、开火车读准字音。

1、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认真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感叹句要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

2、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生活很有趣。)。

3、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读出诗歌的韵律感。)。

4、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用深情、赞叹的语气来读。)。

5、结合情景,读好课文。

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比赛读诗歌。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祖、望、赛、忆”的注意要点。(预设:祖:不要多一点;

“望”:不要多一点;赛:不要少一横;忆:“乙”只有一笔。)。

4、学生临写生字。

1、打开“基础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文革”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一

始()思()忆()远()。

抬()想()亿()院()。

2.诗歌你学会了吗?

()()说,那()()()()是我们()()的摇篮。

()()()(),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那()()的树荫,()()()(),遮住了()()。

3.你能想象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试着画一画。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二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习课文,明确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习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2)谈话引导: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习巩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三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四

爷爷说: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作者简介。

历任北京新华社工作人员,中共安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河北歌声》副主编,河北省文化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相关作品有《红尘思絮》等。曾在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文报纸上发表过。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五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真有意思,

这是。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七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真有意思,

这是。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课件、电子白板。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八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894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