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论文(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41:20
小组讨论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1-11 20:41:20     小编:BW笔侠

作文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可以培养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不啰嗦。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组讨论论文篇一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学讲计划的六个教学环节中小组讨论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要进行合理的分组,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从2013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学进去、讲出来。“学讲方式”主要分为六个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其中小组讨论是核心环节。我今年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处于培养和逐步形成阶段,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几乎为零。自从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学讲计划”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才能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我们教师就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发表意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停下脚步,驻足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表的意见。及时地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出综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学生,指出他们存在的优点和讨论合作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地进行总结,将学生与老师的作用有效结合。

小组讨论作为“学讲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效果提升了就很容易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小组讨论论文篇二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尽管很多教师也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逐渐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但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分组上,日常的科学课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就近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就是将紧邻的前后排座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以此类推。殊不知,这种分组很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座次一般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这种就近分组原则,虽然看起来分配方便,但是会使得小组内的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因自身差异而产生侧重点的不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所以,科学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很重要的。小学科学课上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讨论论文篇三

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生物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此,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概念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学生对此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参加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合作的过程,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做到下面几点:

1.科学确定小组成员。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一旦小组分组出现问题,如在同一个小组内全部是学困生,或者全部是优秀性,或者小组内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则不易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分组,要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有一定比例的男生与女生,有性格活泼的也要有性格内向的,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小组间的竞争才能更有效。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要开展丰富的讨论与比赛活动,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才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如笔者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装蔬菜时要用黑色塑料袋,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同学们有几种意见?第二,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第三,怎样看待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有效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寻找正确的答案,又产生新的认识。在遇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作。

生物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合作,生物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上做大量的实验,但由于课上学习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生物实验移到课外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如在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时,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但要想观察实验现象则需依赖一周后的时间。要想深入探索“对种子萌发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光、土壤、水”,则需更长的时间。为了收到较好的合作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研究与观察。

4.正确开展小组合作评价。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老师赢得大量的辅导时间,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的操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此要求相一致。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互相传达学习信息的过程,但学生性格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不能对合作学习负责,所以教师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与总结,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此目标相契合,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应用。笔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都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认识到合作学习不可能适于解决全部学习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思考与合理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读初中生物教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讨论论文篇四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习思想状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带领全组共同进步。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教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教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讨论论文篇五

1.刘晓川。

文章:《地方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个人认为,文献综述应当起到如下作用:

(4)指出本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只要依托充足的文献基础,才可以有效开启文章的论证和分析。

文献综述的特点是:

(2)对思考内容和所收集文献的归类。如盖伊.彼得斯在《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一书中,将新制度主义划分为七类,分别是——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并从九个维度对每类制度主义加以归纳——制度有何构成、制度怎样形成、制度如何变迁、个人和制度如何互动、制度如何解释行为/其能否验证、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如何运行、什么是好的制度、该理论的解释限度。

(3)符合研究的基本特点。最重要的是——可证伪性,因为文献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易和下列两种概念混淆:

(1)抄袭。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归纳,就原封不动照搬某些段落。其实,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和原文的关系充其量是“引用”。文献综述的背后是作者的再思考、深加工,即针对自身研究内容的兴趣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评价、补充。

(2)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强调“广博”,而读书报告强调“精深”(就某一部专著)。

我本人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有下列困惑:

(2)如果全文以“实证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如何确保文献综述和其他部分的衔接,避免给读者以“两张皮”的感觉?比如,和“问题提出”部分有重合的嫌疑、和之后的实证调查及结论分析部分有脱节的危险。

2.郑雯。

文章:《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针对自身的研究题目、研究范围,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对大量相关论文、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提炼和分析。

(3)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4)确定研究的重要性、延续性;(5)避免重复研究;(6)取其精华,弃其糟泊;(7)为研究提供框架。

《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的特征。

(1)思路清晰,从综述到问题分析和探究,再到研究方法的提出,层层递进和深入;(2)在客观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同时,有自身的主观评价和探讨,并从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3)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本质的研究框架。

3.蔡嘉琳。

文章:《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是对某一个概念、理论或者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过程。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权威观点的汇总,更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观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为例,本文对工作投入这一概念的综述包含了以下部分:(1)工作投入的概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进行解析。(2)工作投入于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工作投入如其他与其相似的概念的不同点,如与工作卷入、组织承诺等的不同。使读者对工作投入的概念更加明确。(3)工作投入的测量。介绍国际上测量工作投入的量表及存在的技术缺陷。(4)工作投入的影响效果。即工作投入是哪些因素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国际上研究的工作投入对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团体效能的影响。(5)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即哪些因素是工作投入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个体特征因素(效能感、人格和气质、身份认同、应对策略)、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和与家庭相关的因素。(6)总结与展望。

这样一篇对概念的文献综述就显得比较完整。要研究这一主题的人员可以从这篇文献出发找到要构建的关系,对读者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1)回顾目前学界对某一概念、理论的研究;(2)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对研究对象有更好的理解;(3)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发现可能的贡献点或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的特征。

(1)论文中原创性最低的部分,但好的文献综述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2)不是观点的简单堆砌,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4.范坤。

文章:《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电子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通过检索与搜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整理,在评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供进一步研究参考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1)归纳整理已有研究现状;(2)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的特点。

5.马天航。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6.郭佩坤。

文章:《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概念: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目的: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

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7.窦忠毅。

文章:《协商民主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作者就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描述该理论的形成环境,研究状况和发展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接下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的目的我们在对一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时,我们首先必须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环境,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主要研究人物有所了解。一方面文献引用,理论指导有极大帮助。另一方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趋势,明确自己的研究具体方向,以防研究过时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的特点。

(1)时间性。文献综述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特定时段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的归纳总结。

(2)归纳性。文献综述并不是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的归纳总结。

(3)指导性。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对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对前辈的理论成果的归纳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陈新义。

9.郑文杰。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定义。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其意义。

(1)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2)文献综述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

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3)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文献综述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4)文献综述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就文献综述的结构特征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部分。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小组讨论论文篇六

小组讨论包括很多种讨论形式,本文主要简略介绍以下三种:

1、有组织地讨论。

有组织地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小组讨论形式,其主要意图是达到设定的目标。

对于小组成员来讲,在协调需要学习的相关论题时,最后加入一些心得体会,这样能更加促进学习。

2、开放式讨论。

开放式讨论是一种无组织的讨论形式,完全信赖随意发挥,由促进讲话题者充当中间人和仲裁者。此类型讨论适合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发泄受挫折的情绪。

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必须有1―2位现场权威始终在支撑着谈话的继续。

3、陪伴式讨论。

陪伴小组成员全都是相关论题的专家,每人也有自己的分论题。

话题引入都从逻辑的起点开始,每位专家都先回顾上位专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搭建自己论题的框架结构,但要保证所有的主题都必须有一定关联性和连续性。

不能开小会,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观点。

平衡会议主持人和与会者的发言时间,尤其是讨论,无休止的讨论是乏味而低效的。

发言离题时应及时将其拉回到主题上。

会议间要做一些阶段性的复述和小结,并时常提示讨论主题。

要控制好时间,无关大局的小范围讨论会后再继续。最后应留一点时间供头脑风暴。

要养成记录习惯,对重要问题要记录下来。什么都不记表明参与意识不强,并且不尊重他人。

发言中不要与某一个人讨论,如需临时质询,应在两句话内解决。

任何创造性的观点都将受到赞许,任何人的观点都可驳斥。

提出态度鲜明的观点,辅以有力的依据和缜密的分析。

以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首先要确定的是讨论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培训师,也可以是学员。

主持人主要任务是宣布讨论主题,发放讨论资料,组织讨论进行,并注意强调课程讲授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要离题。此外,当讨论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主持人要出面进行协调,以免影响讨论正常进行。

最后,主持人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有些时候要做出明确的决定,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或方式。一般这种情况要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在场,并经过首肯,因此应用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时最好能够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参加。

三、如何克服讨论中的困境。

1、保持安静的集体。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员,为什么他们如此“残忍”地用寂静来折磨你。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也许你的材料学员早已接触过,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你的材料,也许是你自己的方法应当改进。

2、进展过快。

有时小组成员会很快就兴趣盎然,这一点在你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一件好事。为了控制速度,你可以要求得到更清楚的答案,也可以让学员发表意见,或者可以提出一些更难回答的问题给学员。

3、进展过慢。

有时,学员们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讲课。

这种情况与前面讲的情况不同,但同样可以运用某些共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你可以用点名的方式指定某位学员回答问题。

有时,你可以故意说错某些明显的内容来引起学员的质疑。但如果他们仍然毫无反应,你就要采取行动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你必须给大家一个倾听和参与的理由。

4、一位健谈的学员。

如果整个培训的进程都在掌握之中的话,出现一两位健谈的学员能够给我们整个培训过程增添很多有益的价值。只有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了分散其他成员注意力的程度时,你才应当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你真正干预之前,最好能够让其他的人“挺身而出”,使这些健谈者安静下来。如果这样不行,那么你就应当果断地打断这位谈话者,为他发言做总结并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如果这一切都不起作用那就在休息时和他谈谈,对他们所投入的努力表达感谢之情,同时请他们放慢一点,以便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

5、一位安静的学员。

也许这位学员只希望在你的讲课过程中以听从的身份存在。如果你希望他以前参与进来,你可以向他提出一些直接问题。请小心你的问题他们最好能够相当容易的回答。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老员工,你也许可以请他谈谈自己的经历并与大家一同分享。

6、学习脱轨。

有时,一次讨论会能善始但不能善终。

培训师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也许你可以问大家,我们的讨论是否已经偏离的主题,或者更简单地告诉他们:我们的时间有限。

应当始终让学员明确什么是应该谈的,这样使他们在偏离主题时会有所察觉。

7、参与者之间相互攻击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影响极大。如果学员之间发生了争吵,你必须尽快制止。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就必须明确告诉他们: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8、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冲突问题。

有时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入了同一名学员的互相冲突之中。职业的培训师必须忘掉这样,并继续以正常的态度对待这位学员。别让你的集体看到这个问题存在。

9、神侃者。

某些学员喜欢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当他们稍做停顿时,可能的话问问他们,他们的高谈阔论究竟所指何处。你必须礼貌地打断他们尚未结束的谈话,谢谢他们并直接转向下一个议题。彬彬有礼地中断他们的谈话后,还要加上你的总结,其中要涵盖你能理解的所有要点。

10、辩论家。

你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谈,告诉他其他人会因为他的咄咄逼人而感到不适。最后不得已的方法只能请他离开大家。

11、悄悄话。

如果你发现有人私下里大谈特谈,那就让他们大声说出来,以便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你会发现这种礼貌的、没有攻击性的干预会非常有效地制止他们说悄悄话的行为。

在这里,你的沉默通常会非常奏效。

四、小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

学员参与性较强;

学员各抒己见,帮助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可以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容易离题,对主持者要求较高,要能够控制场面;

因为讲授机会较少,因此不能够充分发挥培训师的作用。

以上对小组讨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实小组讨论这种培训方法,用得好,可以大大地促进培训效果。因此,摸清小组讨论的优劣性,恰当地对其加以利用,不失为培训师的一个课堂好助手。

1.培训中的“四出”原则。

2.新员工培训中的蘑菇效应。

3.教你巧用普惠制。

4.企业培训如何保证培训效果。

5.如何平息工作中的愤怒。

6.如何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

7.如何走出员工培训的误区。

8.员工培训如何出效果。

9.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10.员工培训如何从需求入手。

小组讨论论文篇七

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逐步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模式一个有效的新模式。其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目的,组成不同的小团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不断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与知识的盲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创造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另外组员的数量也是有标准的,一般都是4-6个人最合适,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分组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搭配,组内需要有1-2个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组内的气氛,在活跃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放松、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学习中,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将活泼和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2]。还有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组长,组长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组内的组员投票产生的,组长要负责让小组的讨论活动能够有序、顺利的开展。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做好教学。

引导小组合作模式教学释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过去进行干预,打断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而是应该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提前的预想以及应对方法,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小组讨论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瓶颈,让小组合作教学能继续顺利的进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问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适合小组教学模式的,且为了其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在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估计长度,测量长度时,这些知识需要用到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小组讨论,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说出来,对说出例子最多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的小奖励。之后再讨论身边的四边形,估算他们的长度后,再用直尺测量,最接近正确值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对于这两块内容都会很有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的使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且亲自动手让学生更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感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是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改革创新一直是教学所需要的,传统模式总要被打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其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小组讨论论文篇八

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讨论、操作、探究、总结等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要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借助合作操作,提高实验科学性;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组讨论论文篇九

小组学习是当今世界各国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人们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学习进行粗浅探讨。

小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是参加者,强调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在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功能。

1.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而小组学习能提供契机和舞台,能满足学生获得友谊,互助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业等需要。小组学习亦起到了传递教务信息,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自我管理的功能。

2.促进认知的发展。首先,提高了本学科专业水平。由于小组成员的年龄、知识等不同,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长久记忆。其次,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小组学习须完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此成果是分工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完成。在此过程中成员须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技巧如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协商,在连续不断的运用中提高了原有的思维水平。最后,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了承担任务的能力,并在付出中得到回报,拥有较高的思维技巧,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创新,那么这名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者的能力。

3.有助建立学习型社会。小组学习本身隐含了学习者社会的概念,其指“学习者的'联合体”。在小组学习中,每一名成员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失败的耻辱,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收益。整体大于部分。在小组学习中完成的成果就大于个人所能完成的成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共同合作与努力。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的前提下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使自信心得以增强,易于接受成员间的种种差异。师生的关系更为公平,教师也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进而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具有研究性、合作性、自主性的特点。

1.研究性。在小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些重要、疑难的问题进行共同学习、探讨、研究,最后体现为一个共同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成员们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学习虽以研究性为特征,但不仅注重其效果,更注重其学习的过程的研究性。以此区别于以往学习中仅是了解、认识和掌握,体现了小组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2.合作性。小组学习一般须由2到6人组成,由专职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其最终的成果在小组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其成果是成员共同讨论、多次合作的成果。以此区别于以往教学中强调个别性学习,其成绩是个别成绩。所以小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目的之一。

3.自主性。小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从课题内容到计划制定,从共同讨论到学习成果的形成及汇报,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而与以往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者、被动者相区别。所以,小组学习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荣誉感和自尊心。

基于小组学习具有以上特点,不同学科对小组学习的设计应有所不同。笔者根据交流互动的教学思想,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法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作如下设计:

(一)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一般由教师结合本课程加以确定。主要选择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法理学中法与道德,法与正义、自由、效率等关系。合同法中各种有名合同。

(二)课程小组的形成:分组涉及诸多问题,如小组人数、分组原则及方式等。

1.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既难管理,又容易出现免费搭车者。笔者认为2至6人为佳。

2.分组方式。考虑到开放教育以成人为主,小组的形成以自由、自愿组合为原则,但须受规定人数的限制。时间一般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分组。

3.组长的产生。由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对小组实施管理、组织等作用。

(三)小组活动的开展。

1.小组的起名。这是小组的第一次合作。小组起名或缘于地名,或缘于工作,或缘于目的等,可谓异彩缤纷。学生在合同法小组命名中,有“律政之锋”、“正义之体”、“尝试翱翔”、“大拇指组”等等。

2.制定计划。小组一般在某一课程学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为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完成任务,每一小组应制作学习和研究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学习课题。如合同法中的“承揽合同”、“买卖合同”等。

(2)学习目的。如通过对承揽合同的学习,重点掌握本合同的特征,定作物的留置,风险负担,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案例,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3)学习分工。小组的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如甲找理论材料,乙找案例,在共同讨论后,丙书面整理,丁作口头汇报。

(4)日程安排。小组学习横跨一学期的课程中,为保证目的的实现,应有具体的日程安排。如从十月份开始,认真学习总论,熟悉承揽合同的教材内容;同月中、下旬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写出体会;最后总结学习成果,完成一份详尽的总结报告,指定专人准备口头汇报。

3.活动记录。小组学习强调合作及分享成果。在分工的前提下,每一次小组集体讨论活动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参加人员、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等。当然在网络的环境下,活动的方式亦可多样,未必须面对面。笔者认为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沟通信息,交换阶段成果也是活动方式之一。

4.汇报成果。汇报以书面和口头二种形式进行。在法学中,笔者认为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一般要求小论文须3000字以上。口头汇报是以演讲的形式面对全体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让全班同学分享成果,并得到反馈、修正成果。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又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在合同法课程小组汇报中,每一组或侧重理论,或以案例形式,或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

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小组学习本身强调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笔者从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是教师点评;二是学生互评,包括对本小组的成员及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

1.角色转化。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教师的职责是激励思考、减少传递知识,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师生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选题,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对小组学习进行动态指导,怎样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和指导等,都需教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此外,小组学习往往会跨学科,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教师更新知识,具备全面的、多元的知识结构。

2.小组学习的评价。实施小组学习后,学习已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往静态的评价方式未必适用。小组学习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组员、组长。评价的对象内容广泛,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分工、计划、记录、成果、汇报一系列过程。而非仅仅以结果(成绩)定终身,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评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免费搭车者(即虽为小组成员,但不参加活动或极少参加者)。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教材改革。目前,电大课程内容陈旧,统一过多,灵活太少。从教材内容设置上,应结合最新成果,在法学教材中应有讨论内容,应有小组学习的参考题,并有案例相配套。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开展小组学习。所以,精简课程,编写适于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教材改革应有长远规划。

总之,小组学习作为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又有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也不是望而生畏的难事。摸着石头过河,重于实践,勤于总结,定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丞.小队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探讨(上、下)[j].外用教育资料,2000,(5.6)。

[2]蓝鹰,万平.远程教育中学习小组功能的社会学会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0,(1)。

[3]裴新宇.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本身就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不能忽略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又不能忽略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要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强化个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而对小组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则有可能催化学生个人的小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使得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对广大教师来说,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会对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新课改,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一

经过本次党课的学习,我们对于端正入党动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自己从单纯的有入党愿望,到切实的行动,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有了很大提高,也使自己在理论素养、调查分析及政治觉悟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交流我们小组各成员的学习心得体会和促进彼此对党的深入了解,我们组织了一次党课学习中关于端正入党动机的讨论会议。以下是我们小组关于此次讨论的记录。

陈海伦:在昨天党课的学习上,张海华老师不止一次强调要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入党动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相信各位都有着自己的动机,也都有自己如何付诸于行动的规划。我想咱们今天就如何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做一次讨论,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言。

梁浩哲: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在入党的很多成员当中,有一些错误的入党动机,比如人们的虚荣心、从众心理以及觉得党员容易被提拔,导致很多人不自主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昕逸:嗯,不错。对于一个积极申请入党的人来说,端正的入党动机至关重要。而想要端正入党动机不仅仅要做到思想上全面入党,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廖浩岚:嗯,不错。更重要的是若要作为一个学生党员,必须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充满信任,反之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陈海伦:所谓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付应乾:那么我们这里就有了新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党性修养。廖浩岚: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加强创新精神的修养,其中包括探索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综合概括思维活动的能力;应该加强爱国主义尤其是民族精神的修养;应当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修养;应当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修养;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加强时代精神的修养。这几点出发落实到基础进行实践活动,一定可以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党性修养。

陈海伦: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加强党性修养应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理论,加强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

二、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

三、坚持党的宗旨,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

四、坚持勤奋学习,加强共产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等等。

罗昕逸:嗯,总结的不错。

梁浩哲:即使是在同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付应乾:当然,而且还有过去不信仰宗教而现在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仰宗教而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梁浩哲:不过,国家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的原则。

陈海伦:我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纯粹是个人信仰问题。它同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是一致的。

罗昕逸:宗教不得干预国家政治,就是不允许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利用宗教活动和宗教势力干预各级政府和行政司法机关等各个部门行使职权,干扰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

廖浩岚:不允许利用宗教活动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陈海伦: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

梁浩哲: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受到法律保护,但必须划清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活动、宗教信仰同政治问题、宗教与封建迷信、民族与宗教的界限和区别。

付应乾:嗯,大家都说的不错,让我来做一下总结吧。国家行政、司法等部门是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各类宗教团体都是群众性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包括宗教界在内的任何群众性团体或个人只能通过民主的、法制的正常渠道反映自己的愿望、意见和要求,帮助政府搞好工作,而不能借助宗教势力,采用**的方式干扰政府的工作,更不能替代政府部门的工作,不能替代司法部门处理任何案件。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望各位组员回去后能够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对宗教持一个正确的态度。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二

1.国际地位持续不断的提高。

2.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3.人民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改革开放是中国生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保持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人活着总要有信仰,否则就如同行尸走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共同利益。人总要有所追求,尽管各自的追求会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但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个共同之处就是人人都希望生活愉快,生活幸福,生活美好。一的人的力量有限,入党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实现理想。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三

(二)讨论地点:新三110。

(三)参于者:„„„„„.(四)记录者:„„„„„.(五)主要内容:关于如何端正大学习学业考试个人考纪的讨论。

(六)讨论背景: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是我们大家的希望,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任何考试都应有其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然而现在的考试中却存在着许多舞弊行为,加强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考风考纪方面,在诚信方面出现了偏差。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特别表现在考风考纪上,存在考试中舞弊的行为,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我认为此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诚信的缺失。应该把重点放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上,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解决考风考纪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应在在教书育人中努力,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从而创建诚信的考风,考纪,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而诚信考试是诚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同意顾瑜均的看法,我认为要做到端正考风考纪,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再好的约束替代不了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加强对诚信考试的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要做好这点,必须多方面的付出努力,我觉得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其次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必须还要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最后需要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

„:还应该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与此同时,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难行”的校园氛围,进而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今天我们讨论了关于如何端正大学习学业考试个人考纪的问题,收获颇多,希望大家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身边的同学树立榜样,为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讨论到此结束。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四

参于人:xxxxxxxxxxx。。

主要内容:比如关与安全,比如关于党章。。要短,也就是题眼。

把那些某~~人说的话,加以精减,去掉口水话,全用书面语,总的概括所讨论的内容,明确主题,找到大家达成的共识。

最后要写下记录人。

日期

附样稿一份:

时间:2010年4月11日地点:校区主楼。

主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参加人员:李雨菲、廖聂思珩、谢程欣、李美辰、周蓓蓓、耿悟、梁楠记录人:周蓓蓓主持人:李雨菲总结:4月11日,我们在校区大礼堂参加了党课的第四次学习,这一讲由白云龙老师讲授,题目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陈老师此讲深入浅出的对如何向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了阐述,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关于共产党的基本常识的认识以及了解了成为合格党员的程序与要求。

白老师从入党动机,信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要求。这几点之中,我们今天可能还不能很深的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加入,但是,我们应该开始并且坚持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下面参加讨论的各位同学踊跃发言,发言结束之后,我再做以小结,来完成此次讨论任务。

李雨菲:廖聂思珩:谢程欣:李美辰:

周蓓蓓:听完白老师讲的“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主党员”党课之后,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512那场大地歇斯底里的怒吼,那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背影,那一张张坚定的永不放弃的脸……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党”就是人民最危难的时刻看到的一束光,它就是用最合理的方法领导全国人民走出困境,重建家园的天使。那“党员”呢?温总理在5.12大地震中不顾一切危险在第一时刻来到震区,给予人们心灵的安抚,让震中受灾的人民尽快恢复,这就是党员;周总理不断地为中外的关系上奔波,对中国的孤儿他全力收养,但自己却十分俭朴,吃穿简单,他也是是党员。雷锋一生中不断的做着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他用所有的一切换来他人的安全,幸福,不顾一切冲到废墟中,争取一切时间挽救他人生命。他还是党员。我顿时心里有了答案,原来党就在每个党员心中,而党员就在我心中。

对啊!每个党员都具有朴素,勤劳,勇敢,坚强,以人民的利益为首的精神,他们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也正因为他们祖国才变得更繁荣。作为21世纪的新生力量,我们同时也应立志好好学习,要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并且,我要像那些真正的党员一样,为我们的祖国着想,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自己也可以当上党员,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党员。耿悟:梁楠: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五

一、主题: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目的:

通过自我思考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入党动机;通过小组成员与党员、预备党员的交流与讨论,把先进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并端正入党动机;找出自己与党员的差距和解决的办法,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三、时间:

xx年x月x日。

四、地点:

五教303。

五、内容:

入党的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党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无疑是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坚定争取入党的信心;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才能采取正确的入党行动。一个人入党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大家有各种各样的初始入党动机,但都在随着对党认识的逐渐深刻的同时,慢慢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组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贫穷走向富强,一路风雨无阻。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了人民的拥戴和爱护,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当然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向着一个优秀的团体靠近,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崇尚它优秀的本质,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优秀团体中得到自我升发。每一个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去鼓励自己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然而,当今国内出现许多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入党动机。如今每个人几乎都懂得腐败的严重性,中国共产党也在严惩腐败现象。长期以来都在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可是,腐败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很多人都是当初通过自己不折不扣的努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到最后却成了金钱名誉下的俘虏。此时的他们彻底地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质,只顾自己享乐,完全抛弃了人民的期望。这样不仅阻碍的国家的快速发展,更是玷污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神圣。所以要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的党组织,首先得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经过此次的学习,我自己深有体会,更能受益终生。我们在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因而我们更应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然而如今人们要求入党的动机鱼龙混杂,有的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好,是它让我们国家强大人民富强,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员是一种资本,入党以后可以在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等。这些入党动机我觉得都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唯一正确的,是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入党动机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支配着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求入党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支配下,才有可能推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自己逐步达到党员的标准,最终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正确的入党动机乃是其灵魂所在。我们不仅要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更要想以后该如何做,如何为国家奉献一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一个要求入党的人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带领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还得懂得如果自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党员都不得谋取任何私利和特权。

虽然现在的我微不足道,实现上述的动机显得很遥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从我作起、从小事作起,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完善缺点,不断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学校党组织号召。在心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并始终将正确的入党动机作为自己人生的照明灯,融于自己的一生。在平时生活中关心集体,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地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学习上积极学习各方面知识,灵活运用并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上,积极学习党内先进思想,定期进行思想检查,以防腐败思想渗入。我还要刻苦学习党内的最新思想,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扬创新精神,并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把正确的入党动机作为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今后的我就不会在生活中丧失斗志。就现实的状况而言,我觉得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尽管自己在方向上没有太大的偏差,但在这个方向上我所做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要不断加强自己在思想领域的学习,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此同时我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提升自己的各项基本素质,为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端正入党动机。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纷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们的入党动机并不是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为国为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入党动机多种多样,有的人争取入党是为了有了共产党员这个xx条件,脸上光彩,办事方便,比群众“吃得开”,能得到相当的好处;有的人是认为入党可以得到党组织的信任和重用,更容易得到提升;有的人是看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入了党,他也不甘示弱地想入党;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得到他人的崇拜„„这些入党动机,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党的历史使命与任务,若让怀有这些动机的人入了党,将会极大地腐蚀党的先进性,极大地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阻碍党的进步发展。所以,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一定要把好党的入门关,只有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才能跨进党的大门,而对于那些怀有私人目的的分子,要坚决将其拒之门外。

其实,入党的动机无所谓如此繁杂,雷锋“我要入党”的故事足以证明。正是他对党的感激和他想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愿,让他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而仅仅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做奉献,才能为党组织所接受。我们也才能为共产党注入新的血液,保持党的先进性。

这次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小组讨论会上,大家发言踊跃,我们小组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入党动机以及上了党校后的感想。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小组讨论很成功,大家都很积极,经过了这次讨论,我更加深入思考了为什么要入党并且了解了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六

主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加人员:尹铭范玉刘洋闻思凡宗铭刘旭阳卢飞刘哲记录人:尹铭。

主持人:范玉。

范玉:中国共产党由中国社会最先进分子所组成,是中国工人阶级、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的先锋队。先进和优秀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1922年党的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提出,共产党要“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刘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做革命的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先进和优秀。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用心血和汗水诠释先进和优秀。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奋斗史。

闻思凡: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鲜明特征。一个党员、干部,能力有大小、责任有轻重,但只要自觉追求先进和优秀,平时工作就能看出来,关键时刻就能站出来,生死关头就能豁出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5%;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2%,也就是说,每四个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中就有一个牺牲、遇难。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各地有案可查的烈士就有170多万人,这些烈士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中8名是共产党员、5名是支部书记。在甘肃舟曲抢险第一线,一位青年用钉子在小木板上写下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他说“成了共产党员,我就有更好的理由去冲锋在前”。事实充分说明,平时工作中表现最优秀的多数是共产党员,有灾有难时冲锋在先的多数是共产党员,这是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也是群众心目中的党员形象。

刘旭阳:原顺昌县委书记刘云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人生的败笔王有杰、走上被告席的大法官吴振汉、省内外的陈少勇、胡长清、诚克杰等等,这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们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先进和优秀的实践引领人民群众与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要不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一个党员要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卢飞:现在,我国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参与全球竞争日益深入,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私欲膨胀,信念崩溃,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经不起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

命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尹铭:共产党人追求先进和优秀,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认可是对干部最大的褒奖。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不能图虚名,而要以人民满意、百姓夸奖为标准。要追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先进和优秀。山西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坚持植树造林,把一个穷困山区变得山清水秀、富裕兴旺。沈浩在安徽小岗村苦干6年,使小岗实现二次创业,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这种先进和优秀书写在山川大地,铭刻在百姓心底。党员干部的先进和优秀要请群众评判。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实了解群众意愿,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沈浩那样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共产党人要树立鼓励先进和优秀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重用那些思想先进、实绩优秀、品行高尚、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让先进和优秀的干部感到光荣、受到尊重,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总结: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行的感召力。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老百姓评价领导干部优秀不优秀,首先看的是人品。焦裕禄、王伯祥等优秀县委书记能把全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靠的不是手中权力,而是人格魅力。权力只能显赫一时,人格魅力可以穿越时空。党员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七

公关部经理助理职位面试:

(1)小林:打字打了一半。谈到小时考试得0分,被妈妈罚不能吃饭。

(2)小李:搜索、复制。只谈成绩,一句带过。

(3)小王:打了开头和结尾,省略中间。曾工作疏忽,但后来通过团队合作挽回部分损失。

第三组:

小组成员:华良、肖艳敏、危章诚、王得、余国栋、邹志军。

本小组意见:通过比较分析,本小组选择小王。

原因:公关部经理助理是一个要求公关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职位。面试设了两个环节:打字环节和自述环节。其中打字环节是为了考察求职者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而自述环节是为了考察求职者的自我认知和求职动机。

打字环节中,小林在规定时间内只完成了一半,说明他虽然对待工作态度认真,但他缺乏灵活应变和创新能力,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小李通过搜索、复制方式完成了打字,说明他善于运用灵活技巧,及时完成任务,但是他这样做似乎有些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嫌疑。小王打了开头和结尾,省略中间,说明他具有全局观念,让文章有头有尾,能够仔细思考后自我创新。

自述环节中,小林谈到小时候的一次经历,说明他比较严谨、细心,适合做会计、财务工作,而不适合做灵活性大的公关工作。小李只谈成绩,说明他相当自信,这虽然从正面肯定了他的能力,但是他的功利心太强,规避自己不足,没有客观评价自己,领导凤很浓。小王能够正视自己曾经工作中的失误,并强调了之后与他人合作挽回了部分损失,说明他敢于承担,有责任心,注重组织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态度、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公关能力。

1、语言准确,思路清晰,思维敏捷。(20分)。

2、从工作、求职者和企业三方面考虑。(30分)。

3、考虑完善、全面、系统,观点清晰明确,突出主题。(35分)。

4、观点新颖,具有创新性。(15分)。

对其他小组的评分:

第一组:以廖炜琳为代表,其语言准确,思路清晰,思维灵活,给20分;

谈到了公关部经理助理这一职务的性质,具体分析了各求职者的表现,给20分;考虑较全面,观点明确,主题突出,给30分;创新性一般,给10分。总分为80分。

第二组:以王飞为代表,其语言准确,脉络清晰,思维敏捷,给20分;具。

体分析了各求职者的表现,但缺乏对工作和企业的论述,给10分;考虑不够全面,但观点清晰明确,主题突出,给30分;思考问题角度独特,创新性较好,给15分。总分为75分。

第四组:以尹艳婷为代表,其语言准确,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给20分;

具体分析了各求职者在面试中的表现,但缺少对工作和企业的分析,给10分;考虑欠全面系统,但观点明确,主题突出,给30分;创新性一般,给10分。总分为70分。

第五组:以肖友兰为代表,其语言准确,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给20分;

能够兼顾工作、求职者和企业三方面,给25分;考虑较完善,但不够系统,观点清晰,突出主题,给30分;较具有创新性,给10分。总分为85分。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八

必须正装、头发整理干净整齐(很多男生一头乱发就来了,这是要扣分的);如果是女生,不要涂指甲油、染头发,长发的最好盘起来,不要散着;脸色正常(如果脸色不正常,会被怀疑身体有问题,企业不会录取的,经常看到有些女生,面色灰暗或苍白,毫无生机,或者显得很苍老);外表正常(漂亮或帅的学生,确实有优势,会被优先录取,因为漂亮的员工走出去也可以代表企业形象,所以企业比较欢迎,但仅漂亮而不具备其他特点也不会被录取,必须要具备一点其他特点,则就会很容易被录取,当然此条不适用技术型岗位,另外如果外表有一些缺陷,则好企业基本都不会录取)。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九

小组讨论出一个结果需要发表观点、讨论观点、总结观点等步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适用一两分钟就能搞定解决的。不能认为几个同学一起为了一个问题叽叽喳喳说了一两分钟就是小组讨论。所以教师在提出讨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两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和表现的机会,不要只形式化的走过场,这样才能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

2、不浪费时间。

小组讨论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但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还没喊停,这就是浪费时间。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每个教师都想抓住每分每秒。在讨论中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即使没有到规定的时间,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合理把握讨论时间。

1、优化小组划分。

很多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小组讨论时往往都是前后讨论、同桌讨论,这样很难达到讨论的预期目标。讨论要建立在性别协调、层次搭配、性格互补的基础上,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1)性别协调: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干活时都需要男女搭配,那小组讨论的时候,男生女生共同讨论将会擦出火花,思维将会得到发散。男生女生的思维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对于问题的讨论中,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有助于问题讨论的深入。女生偏于“感性”,男生长于“理性”,主“情”的发扬审美感受力,主“理”的提高推导力。因此,小组讨论中,既有文学的阐发,又有科学的概括;既有艺术的象征,又有科学的抽象;既有文学的结晶,又有科学的结论。这样,小组讨论中情理搭配,有助于小组讨论的效率的提高。

(2)层次搭配:一个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中等的学生,当然还有差生;一个班级中既有思维敏捷的学生,也有思维不够敏捷的学生。小组讨论的优势在于:小组的成员能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集思广益给出一个叫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有共性走向个性再达到更高层次共性的`发展工程。所以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层次性,要把好的、中等的、差的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带动思维相对比较慢的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和帮助,有的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头脑不好,而是因为不会思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从成绩较好的学生那里学到应该怎么样思考问题,学会思考的方法,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打下基础。

(3)性格互补:一个班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类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小学生有的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外向,有的安安静静,很内向。如果一个小组都是默不作声的学生,那小组讨论很难进行。所以教师要依照一定的学生性格来分组,是的小组中又有性格外向的又有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

2、优化角色分配。

小组角色的分配在小组讨论中十分重要。一般的小组讨论人数都在4人以上,在讨论时可以把角色分为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并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编写小组报告);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除了这些角色,其他学生可以是讨论者、质疑者等等。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有他的自己的角色,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要使小组讨论更加的有效,教师首先在讨论前向学生们呈现讨论问题的背景、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其次在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在学生讨论发生偏向时及时纠正方向;在学生思维定势时,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在学生害羞不敢发言时,及时鼓励并给予信心;在学生认真讨论并思考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在学生讨论时,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度,发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新问题,以便以后纠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广度设深度。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语文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无所事事、无关紧要的局外人。

1、实施层次性评价。

评价可分层次进行。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各自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第一层是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好、倾听是否有耐心、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特别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在这里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更能体现对自己在这次讨论中所取得的收获和不足。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讨论打下基础。第二层就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哪个组的结论最有价值,这样的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培养组内的合作精神和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2、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对小组讨论过后对小组进行激励,比如授予某一小组“配合默契奖”、“创新奖”“积极参与奖”等等。在评价中,可以采取小组积分比较的竞争手法,在这样的激励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自己表现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就会变成动力,使小组内部更加的团结互助,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829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