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自己给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小组讨论论文篇一
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讨论、操作、探究、总结等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要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借助合作操作,提高实验科学性;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组讨论论文篇二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尽管很多教师也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逐渐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但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分组上,日常的科学课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就近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就是将紧邻的前后排座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以此类推。殊不知,这种分组很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座次一般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这种就近分组原则,虽然看起来分配方便,但是会使得小组内的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因自身差异而产生侧重点的不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所以,科学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很重要的。小学科学课上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讨论论文篇三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学讲计划的六个教学环节中小组讨论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要进行合理的分组,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从2013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学进去、讲出来。“学讲方式”主要分为六个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其中小组讨论是核心环节。我今年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处于培养和逐步形成阶段,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几乎为零。自从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学讲计划”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才能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我们教师就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发表意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停下脚步,驻足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表的意见。及时地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出综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学生,指出他们存在的优点和讨论合作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地进行总结,将学生与老师的作用有效结合。
小组讨论作为“学讲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效果提升了就很容易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小组讨论论文篇四
1.刘晓川。
文章:《地方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个人认为,文献综述应当起到如下作用:
(4)指出本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只要依托充足的文献基础,才可以有效开启文章的论证和分析。
文献综述的特点是:
(2)对思考内容和所收集文献的归类。如盖伊.彼得斯在《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一书中,将新制度主义划分为七类,分别是——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并从九个维度对每类制度主义加以归纳——制度有何构成、制度怎样形成、制度如何变迁、个人和制度如何互动、制度如何解释行为/其能否验证、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如何运行、什么是好的制度、该理论的解释限度。
(3)符合研究的基本特点。最重要的是——可证伪性,因为文献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易和下列两种概念混淆:
(1)抄袭。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归纳,就原封不动照搬某些段落。其实,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和原文的关系充其量是“引用”。文献综述的背后是作者的再思考、深加工,即针对自身研究内容的兴趣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评价、补充。
(2)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强调“广博”,而读书报告强调“精深”(就某一部专著)。
我本人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有下列困惑:
(2)如果全文以“实证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如何确保文献综述和其他部分的衔接,避免给读者以“两张皮”的感觉?比如,和“问题提出”部分有重合的嫌疑、和之后的实证调查及结论分析部分有脱节的危险。
2.郑雯。
文章:《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针对自身的研究题目、研究范围,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对大量相关论文、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提炼和分析。
(3)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4)确定研究的重要性、延续性;(5)避免重复研究;(6)取其精华,弃其糟泊;(7)为研究提供框架。
《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的特征。
(1)思路清晰,从综述到问题分析和探究,再到研究方法的提出,层层递进和深入;(2)在客观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同时,有自身的主观评价和探讨,并从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3)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本质的研究框架。
3.蔡嘉琳。
文章:《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是对某一个概念、理论或者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过程。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权威观点的汇总,更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观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为例,本文对工作投入这一概念的综述包含了以下部分:(1)工作投入的概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进行解析。(2)工作投入于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工作投入如其他与其相似的概念的不同点,如与工作卷入、组织承诺等的不同。使读者对工作投入的概念更加明确。(3)工作投入的测量。介绍国际上测量工作投入的量表及存在的技术缺陷。(4)工作投入的影响效果。即工作投入是哪些因素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国际上研究的工作投入对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团体效能的影响。(5)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即哪些因素是工作投入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个体特征因素(效能感、人格和气质、身份认同、应对策略)、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和与家庭相关的因素。(6)总结与展望。
这样一篇对概念的文献综述就显得比较完整。要研究这一主题的人员可以从这篇文献出发找到要构建的关系,对读者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1)回顾目前学界对某一概念、理论的研究;(2)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对研究对象有更好的理解;(3)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发现可能的贡献点或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的特征。
(1)论文中原创性最低的部分,但好的文献综述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2)不是观点的简单堆砌,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4.范坤。
文章:《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电子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通过检索与搜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整理,在评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供进一步研究参考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1)归纳整理已有研究现状;(2)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的特点。
5.马天航。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6.郭佩坤。
文章:《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概念: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目的: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
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7.窦忠毅。
文章:《协商民主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作者就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描述该理论的形成环境,研究状况和发展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接下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的目的我们在对一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时,我们首先必须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环境,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主要研究人物有所了解。一方面文献引用,理论指导有极大帮助。另一方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趋势,明确自己的研究具体方向,以防研究过时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的特点。
(1)时间性。文献综述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特定时段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的归纳总结。
(2)归纳性。文献综述并不是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的归纳总结。
(3)指导性。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对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对前辈的理论成果的归纳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陈新义。
9.郑文杰。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定义。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其意义。
(1)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2)文献综述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
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3)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文献综述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4)文献综述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就文献综述的结构特征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部分。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小组讨论论文篇五
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逐步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模式一个有效的新模式。其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目的,组成不同的小团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不断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与知识的盲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创造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另外组员的数量也是有标准的,一般都是4-6个人最合适,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分组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搭配,组内需要有1-2个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组内的气氛,在活跃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放松、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学习中,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将活泼和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2]。还有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组长,组长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组内的组员投票产生的,组长要负责让小组的讨论活动能够有序、顺利的开展。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做好教学。
引导小组合作模式教学释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过去进行干预,打断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而是应该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提前的预想以及应对方法,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小组讨论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瓶颈,让小组合作教学能继续顺利的进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问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适合小组教学模式的,且为了其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在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估计长度,测量长度时,这些知识需要用到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小组讨论,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说出来,对说出例子最多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的小奖励。之后再讨论身边的四边形,估算他们的长度后,再用直尺测量,最接近正确值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对于这两块内容都会很有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的使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且亲自动手让学生更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感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是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改革创新一直是教学所需要的,传统模式总要被打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其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小组讨论论文篇六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习思想状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带领全组共同进步。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教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教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讨论论文篇七
小组讨论包括很多种讨论形式,本文主要简略介绍以下三种:
1、有组织地讨论。
有组织地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小组讨论形式,其主要意图是达到设定的目标。
对于小组成员来讲,在协调需要学习的相关论题时,最后加入一些心得体会,这样能更加促进学习。
2、开放式讨论。
开放式讨论是一种无组织的讨论形式,完全信赖随意发挥,由促进讲话题者充当中间人和仲裁者。此类型讨论适合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发泄受挫折的情绪。
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必须有1―2位现场权威始终在支撑着谈话的继续。
3、陪伴式讨论。
陪伴小组成员全都是相关论题的专家,每人也有自己的分论题。
话题引入都从逻辑的起点开始,每位专家都先回顾上位专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搭建自己论题的框架结构,但要保证所有的主题都必须有一定关联性和连续性。
不能开小会,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观点。
平衡会议主持人和与会者的发言时间,尤其是讨论,无休止的讨论是乏味而低效的。
发言离题时应及时将其拉回到主题上。
会议间要做一些阶段性的复述和小结,并时常提示讨论主题。
要控制好时间,无关大局的小范围讨论会后再继续。最后应留一点时间供头脑风暴。
要养成记录习惯,对重要问题要记录下来。什么都不记表明参与意识不强,并且不尊重他人。
发言中不要与某一个人讨论,如需临时质询,应在两句话内解决。
任何创造性的观点都将受到赞许,任何人的观点都可驳斥。
提出态度鲜明的观点,辅以有力的依据和缜密的分析。
以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首先要确定的是讨论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培训师,也可以是学员。
主持人主要任务是宣布讨论主题,发放讨论资料,组织讨论进行,并注意强调课程讲授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要离题。此外,当讨论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主持人要出面进行协调,以免影响讨论正常进行。
最后,主持人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有些时候要做出明确的决定,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或方式。一般这种情况要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在场,并经过首肯,因此应用讨论培训法开展培训时最好能够有企业决策层人员参加。
三、如何克服讨论中的困境。
1、保持安静的集体。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员,为什么他们如此“残忍”地用寂静来折磨你。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也许你的材料学员早已接触过,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你的材料,也许是你自己的方法应当改进。
2、进展过快。
有时小组成员会很快就兴趣盎然,这一点在你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一件好事。为了控制速度,你可以要求得到更清楚的答案,也可以让学员发表意见,或者可以提出一些更难回答的问题给学员。
3、进展过慢。
有时,学员们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讲课。
这种情况与前面讲的情况不同,但同样可以运用某些共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你可以用点名的方式指定某位学员回答问题。
有时,你可以故意说错某些明显的内容来引起学员的质疑。但如果他们仍然毫无反应,你就要采取行动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你必须给大家一个倾听和参与的理由。
4、一位健谈的学员。
如果整个培训的进程都在掌握之中的话,出现一两位健谈的学员能够给我们整个培训过程增添很多有益的价值。只有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了分散其他成员注意力的程度时,你才应当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你真正干预之前,最好能够让其他的人“挺身而出”,使这些健谈者安静下来。如果这样不行,那么你就应当果断地打断这位谈话者,为他发言做总结并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如果这一切都不起作用那就在休息时和他谈谈,对他们所投入的努力表达感谢之情,同时请他们放慢一点,以便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
5、一位安静的学员。
也许这位学员只希望在你的讲课过程中以听从的身份存在。如果你希望他以前参与进来,你可以向他提出一些直接问题。请小心你的问题他们最好能够相当容易的回答。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老员工,你也许可以请他谈谈自己的经历并与大家一同分享。
6、学习脱轨。
有时,一次讨论会能善始但不能善终。
培训师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也许你可以问大家,我们的讨论是否已经偏离的主题,或者更简单地告诉他们:我们的时间有限。
应当始终让学员明确什么是应该谈的,这样使他们在偏离主题时会有所察觉。
7、参与者之间相互攻击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影响极大。如果学员之间发生了争吵,你必须尽快制止。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就必须明确告诉他们: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8、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冲突问题。
有时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入了同一名学员的互相冲突之中。职业的培训师必须忘掉这样,并继续以正常的态度对待这位学员。别让你的集体看到这个问题存在。
9、神侃者。
某些学员喜欢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当他们稍做停顿时,可能的话问问他们,他们的高谈阔论究竟所指何处。你必须礼貌地打断他们尚未结束的谈话,谢谢他们并直接转向下一个议题。彬彬有礼地中断他们的谈话后,还要加上你的总结,其中要涵盖你能理解的所有要点。
10、辩论家。
你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谈,告诉他其他人会因为他的咄咄逼人而感到不适。最后不得已的方法只能请他离开大家。
11、悄悄话。
如果你发现有人私下里大谈特谈,那就让他们大声说出来,以便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你会发现这种礼貌的、没有攻击性的干预会非常有效地制止他们说悄悄话的行为。
在这里,你的沉默通常会非常奏效。
四、小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
学员参与性较强;
学员各抒己见,帮助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可以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容易离题,对主持者要求较高,要能够控制场面;
因为讲授机会较少,因此不能够充分发挥培训师的作用。
以上对小组讨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实小组讨论这种培训方法,用得好,可以大大地促进培训效果。因此,摸清小组讨论的优劣性,恰当地对其加以利用,不失为培训师的一个课堂好助手。
1.培训中的“四出”原则。
2.新员工培训中的蘑菇效应。
3.教你巧用普惠制。
4.企业培训如何保证培训效果。
5.如何平息工作中的愤怒。
6.如何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
7.如何走出员工培训的误区。
8.员工培训如何出效果。
9.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10.员工培训如何从需求入手。
小组讨论论文篇八
小组学习是当今世界各国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人们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学习进行粗浅探讨。
小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是参加者,强调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在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功能。
1.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而小组学习能提供契机和舞台,能满足学生获得友谊,互助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业等需要。小组学习亦起到了传递教务信息,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自我管理的功能。
2.促进认知的发展。首先,提高了本学科专业水平。由于小组成员的年龄、知识等不同,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长久记忆。其次,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小组学习须完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此成果是分工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完成。在此过程中成员须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技巧如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协商,在连续不断的运用中提高了原有的思维水平。最后,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了承担任务的能力,并在付出中得到回报,拥有较高的思维技巧,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创新,那么这名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者的能力。
3.有助建立学习型社会。小组学习本身隐含了学习者社会的概念,其指“学习者的'联合体”。在小组学习中,每一名成员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失败的耻辱,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收益。整体大于部分。在小组学习中完成的成果就大于个人所能完成的成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共同合作与努力。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的前提下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使自信心得以增强,易于接受成员间的种种差异。师生的关系更为公平,教师也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进而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具有研究性、合作性、自主性的特点。
1.研究性。在小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些重要、疑难的问题进行共同学习、探讨、研究,最后体现为一个共同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成员们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学习虽以研究性为特征,但不仅注重其效果,更注重其学习的过程的研究性。以此区别于以往学习中仅是了解、认识和掌握,体现了小组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2.合作性。小组学习一般须由2到6人组成,由专职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其最终的成果在小组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其成果是成员共同讨论、多次合作的成果。以此区别于以往教学中强调个别性学习,其成绩是个别成绩。所以小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目的之一。
3.自主性。小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从课题内容到计划制定,从共同讨论到学习成果的形成及汇报,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而与以往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者、被动者相区别。所以,小组学习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荣誉感和自尊心。
基于小组学习具有以上特点,不同学科对小组学习的设计应有所不同。笔者根据交流互动的教学思想,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法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作如下设计:
(一)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一般由教师结合本课程加以确定。主要选择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法理学中法与道德,法与正义、自由、效率等关系。合同法中各种有名合同。
(二)课程小组的形成:分组涉及诸多问题,如小组人数、分组原则及方式等。
1.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既难管理,又容易出现免费搭车者。笔者认为2至6人为佳。
2.分组方式。考虑到开放教育以成人为主,小组的形成以自由、自愿组合为原则,但须受规定人数的限制。时间一般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分组。
3.组长的产生。由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对小组实施管理、组织等作用。
(三)小组活动的开展。
1.小组的起名。这是小组的第一次合作。小组起名或缘于地名,或缘于工作,或缘于目的等,可谓异彩缤纷。学生在合同法小组命名中,有“律政之锋”、“正义之体”、“尝试翱翔”、“大拇指组”等等。
2.制定计划。小组一般在某一课程学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为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完成任务,每一小组应制作学习和研究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学习课题。如合同法中的“承揽合同”、“买卖合同”等。
(2)学习目的。如通过对承揽合同的学习,重点掌握本合同的特征,定作物的留置,风险负担,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案例,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3)学习分工。小组的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如甲找理论材料,乙找案例,在共同讨论后,丙书面整理,丁作口头汇报。
(4)日程安排。小组学习横跨一学期的课程中,为保证目的的实现,应有具体的日程安排。如从十月份开始,认真学习总论,熟悉承揽合同的教材内容;同月中、下旬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写出体会;最后总结学习成果,完成一份详尽的总结报告,指定专人准备口头汇报。
3.活动记录。小组学习强调合作及分享成果。在分工的前提下,每一次小组集体讨论活动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参加人员、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等。当然在网络的环境下,活动的方式亦可多样,未必须面对面。笔者认为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沟通信息,交换阶段成果也是活动方式之一。
4.汇报成果。汇报以书面和口头二种形式进行。在法学中,笔者认为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一般要求小论文须3000字以上。口头汇报是以演讲的形式面对全体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让全班同学分享成果,并得到反馈、修正成果。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又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在合同法课程小组汇报中,每一组或侧重理论,或以案例形式,或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
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小组学习本身强调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笔者从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是教师点评;二是学生互评,包括对本小组的成员及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
1.角色转化。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教师的职责是激励思考、减少传递知识,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师生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选题,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对小组学习进行动态指导,怎样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和指导等,都需教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此外,小组学习往往会跨学科,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教师更新知识,具备全面的、多元的知识结构。
2.小组学习的评价。实施小组学习后,学习已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往静态的评价方式未必适用。小组学习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组员、组长。评价的对象内容广泛,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分工、计划、记录、成果、汇报一系列过程。而非仅仅以结果(成绩)定终身,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评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免费搭车者(即虽为小组成员,但不参加活动或极少参加者)。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教材改革。目前,电大课程内容陈旧,统一过多,灵活太少。从教材内容设置上,应结合最新成果,在法学教材中应有讨论内容,应有小组学习的参考题,并有案例相配套。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开展小组学习。所以,精简课程,编写适于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教材改革应有长远规划。
总之,小组学习作为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又有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也不是望而生畏的难事。摸着石头过河,重于实践,勤于总结,定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丞.小队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探讨(上、下)[j].外用教育资料,2000,(5.6)。
[2]蓝鹰,万平.远程教育中学习小组功能的社会学会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0,(1)。
[3]裴新宇.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小组讨论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和新课程着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偶然机会发现运用兵法能够激活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大胆实践,敢于改革创新,启用孙子兵法等策略,运用到教学课堂,全方位激活了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分组,分层管理,激活自我管理能力。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激活小组学习目标。反客为主,主动出击,激活小组学习动机。启用兵法激活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激活了整个小组的学习动机,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动机;使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带动了整个新课改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新教学理念的逐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教师与学生在实践着,尝试着,反思着,小组合作学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在较长时间内,许多教师和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被动,合作学习能力较弱;部分教师也扭转不过弯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僵局,既困扰着学生的学习,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一次值班巧遇扭转了这种不尽人意的局面。2007年5月,午休值日时,多次发现:部分学生不午休,静静地阅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书籍。经仔细访问调查得出结论,学生阅览兵书,目的在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再三琢磨觉得这种做法不错,很有创意。于是立刻召开课代表和班干部会议,反复商讨决定启用这种“兵法”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没想到一用还真凑效,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无论做什么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借鉴兵法的分层管理机制,来管理各个小组学习。经过广泛的调查摸底,与学生座谈,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兼顾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学科学习表现、爱好兴趣、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协助下,各小组民主选出一名组长、一名督察员、首席发言人等。并且明确细化组长、督察员、首席发言人的职责和权利,要求组内所有成员精诚团结,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组与组之间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同样展开激烈的竞争,共同展示学习小组的优点和特色。鼓励课代表和小组长自己制定管理小组学习的有关制度:像学习考勤制度、作息制度、预习作业制度、发言汇报制度、优秀学员和优秀组长评选制度、作业检查互评评价制度、优秀学习成果展示制度等等。通过发挥课代表、组长和督察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时采用小组成员的科学建议,以及班干部的监控作用,逐步建立起了有任课教师积极协助管理,班主任宏观调控管理、组长和课代表直接管理的多层次小组学习管理机构。
实践证明:在小组学习分层管理中,利用‘兵法’上的等级分层管理策略,既发挥了各个管理层的主动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民主管理潜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素质,展示了学生的管理技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一劳永逸。
众说周知,按照常规学习,每学习一节课,一般都是有教师提供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在日常小组学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能够自己预习,并且走在了全班学习进度的前面。与之交流得出一个小‘秘密’,就是这类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总是超前学习。接着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立即把这种‘超前学习’的做法推广到全班、全年级,并且让典型学生代表在组内做典型经验介绍。从此一触即发,激活了学习目标。无论学习什么学科,无论学习哪节一课,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由课代表和小组长提前预习,超前学习,协商讨论,制定出小组的学习任务,确定本班的学习目标;然后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汇报,再由任课教师进一步协调和确定;把学习任务下达到各个学习小组,共同使用,共同学习。此举,既认可了小组骨干的预习能力,激发了小组的超前学习意识,使他们‘先富起来’,成了小组学习的领头雁和先头兵。从此,小组学习有的放矢,学习有了奔头,有了航向,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小组学习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强或弱,良莠不齐。为进一步激活学习动机,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及时利用小组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周学习反思总结’。做学习反思总结时,巧妙运用了“加减法则”,即总结学习亮点时,鼓励学生运用“加法法则”,比较谁的亮点多了;总结学习不足时,鼓励学生运用“减法法则”,比较谁的的不足少了。教师和组长给予客观的点评,肯定亮点,给予表扬鼓励。同时也对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探寻解决的方法或策略。肯定亮点就树立了学习自信心,也就激励着学生学好下一节课,学好明天的课程。学生再学起来也就有了动力,有了使不完的劲。日积月累,不断改进学习反思,又有了学习日记反思、课堂章节学习反思和问题学习反思,学习反思周期越来越短,反思内容越来越细致。学习反思形式也演变出了小组反思、班级反思和教师教学反思,学习反思由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由横向反思到纵向反思。学习反思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了良性循环,激活了整个小组的学习动机,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动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新课改中的一朵奇葩,愿借助它的成长,带动整个新课改的发展,推动新教学理念的全面推广实施。愿小组合作学习化作星星之火,成为新课改的催化剂,激活整个教育改革的潜能,催动教育改革迈向新世纪。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本身就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不能忽略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又不能忽略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要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强化个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而对小组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则有可能催化学生个人的小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使得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对广大教师来说,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会对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新课改,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了我院第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本次教工大会的召开是学院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开创我院工作的新局面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和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教职工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将是一个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大会,一个促进学院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大会。
作为教职工代表,在会上我们聆听了鲍院长所做的《》工作报告,感到心潮澎湃,对于我们学院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会下我们小组认真审议和讨论了这则报告。鲍院长对2009年到2010年三年工作进行了客观合理的规划,远见卓识,注重内涵、扎实基础、强化细节、增进和谐。为学院的长远发展规划出了全新的思路。报告分了三大板块:基础分析、发展目标与策略措施、成功标志。第二板块最为详细,细化,各处室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三年的工作目标呈梯度发展,有三年的总目标,有分年的年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避免了大话,空话,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2008年以来是我院发展史上又上一个台价的一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橄榄绿土建院”的主题型的办学理念,开展工作。一路走来既树立新形象又克服困难,发愤图强。为了适应教育形式的迅猛发展,为了把学院的事业越办越好,在鲍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艰苦奋斗,克难进取,同心同德,学院的常规落实,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鲍院长所做的报告及提案解答后,我们小组代表倍受鼓舞,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俗话说得好:一个好院长,就是一所好学院。在这样一个有魄力,有学识,有人情味儿的好院长,有这样一个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胆识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我们相信土建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就如鲍院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坚信:土建院学院的明天是美好的,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行,我们一定能实现!
我们与会的各位代表,一定会认真领会这次大会的精神,密切结合我院的实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认真履行代表权利,积极为我院的教育发展献言献策,增砖填瓦!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二
地点:
主持者:刘成记录者:刘成出席者:刘成,章露,杨小波,李靓,彭晶玲,陈颖,谢玉龙,…..会议要纪:
…:这次我们小组讨论的议题事关于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战略,这个重大思想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为什么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中国发展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呢?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发,我们来一起共同探讨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十七大中,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恩,胡锦涛还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他还在会议上强调,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三
参于人:xxxxxxxxxxx。。
主要内容:比如关与安全,比如关于党章。。要短,也就是题眼。
把那些某~~人说的话,加以精减,去掉口水话,全用书面语,总的概括所讨论的内容,明确主题,找到大家达成的共识。
最后要写下记录人。
日期
附样稿一份:
时间:2010年4月11日地点:校区主楼。
主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参加人员:李雨菲、廖聂思珩、谢程欣、李美辰、周蓓蓓、耿悟、梁楠记录人:周蓓蓓主持人:李雨菲总结:4月11日,我们在校区大礼堂参加了党课的第四次学习,这一讲由白云龙老师讲授,题目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陈老师此讲深入浅出的对如何向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了阐述,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关于共产党的基本常识的认识以及了解了成为合格党员的程序与要求。
白老师从入党动机,信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要求。这几点之中,我们今天可能还不能很深的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加入,但是,我们应该开始并且坚持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下面参加讨论的各位同学踊跃发言,发言结束之后,我再做以小结,来完成此次讨论任务。
李雨菲:廖聂思珩:谢程欣:李美辰:
周蓓蓓:听完白老师讲的“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主党员”党课之后,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512那场大地歇斯底里的怒吼,那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背影,那一张张坚定的永不放弃的脸……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党”就是人民最危难的时刻看到的一束光,它就是用最合理的方法领导全国人民走出困境,重建家园的天使。那“党员”呢?温总理在5.12大地震中不顾一切危险在第一时刻来到震区,给予人们心灵的安抚,让震中受灾的人民尽快恢复,这就是党员;周总理不断地为中外的关系上奔波,对中国的孤儿他全力收养,但自己却十分俭朴,吃穿简单,他也是是党员。雷锋一生中不断的做着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他用所有的一切换来他人的安全,幸福,不顾一切冲到废墟中,争取一切时间挽救他人生命。他还是党员。我顿时心里有了答案,原来党就在每个党员心中,而党员就在我心中。
对啊!每个党员都具有朴素,勤劳,勇敢,坚强,以人民的利益为首的精神,他们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也正因为他们祖国才变得更繁荣。作为21世纪的新生力量,我们同时也应立志好好学习,要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并且,我要像那些真正的党员一样,为我们的祖国着想,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自己也可以当上党员,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党员。耿悟:梁楠: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四
1.×××同学在本科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且不断努力。他主动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路线,时刻关注国际、国内要闻,积极向上,不断自我提高;在大二时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外,还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为人诚实友善,乐观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并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大学四年来连任班××委员,并在院学生会担任要职,获得过××××学校优秀团员称号。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2。
在校期间,该同学在工作、学习和思想等多方面获得成功。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先后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非典防治优秀标兵”和“江苏省优秀社团干部”等多项称号;学习中,他求实创新,不仅成绩突出,多次获校内奖学金,更在国内外大型竞赛中获奖,先后赢得xxx年首届xxx建模竞赛二等奖、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和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思想上,他积极要求上进,以党员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先后评为院优秀共青团员、团课优秀学员、xxxxx学院第四届党课优秀学院等光荣称号。
学校评语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学校评语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自主性强,成绩优良,富有挑战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工作负责认真,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及沟通协作精神,兴趣爱好广泛,心理素质好,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学校评语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宿舍清洁卫生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校评语该生诚实守信,为人正直,作风踏实,做事具有很好的计划性,认真负责。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人际关系融洽,活动积极,参加过太湖学院第一届计算机兴趣小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曾参加无锡市青年志愿者并获奖励。
学校评语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吃苦耐劳、朴实大方,认真对待工作、与同学相处关系融洽、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五
必须正装、头发整理干净整齐(很多男生一头乱发就来了,这是要扣分的);如果是女生,不要涂指甲油、染头发,长发的最好盘起来,不要散着;脸色正常(如果脸色不正常,会被怀疑身体有问题,企业不会录取的,经常看到有些女生,面色灰暗或苍白,毫无生机,或者显得很苍老);外表正常(漂亮或帅的学生,确实有优势,会被优先录取,因为漂亮的员工走出去也可以代表企业形象,所以企业比较欢迎,但仅漂亮而不具备其他特点也不会被录取,必须要具备一点其他特点,则就会很容易被录取,当然此条不适用技术型岗位,另外如果外表有一些缺陷,则好企业基本都不会录取)。
小组讨论论文篇十六
主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加人员:尹铭范玉刘洋闻思凡宗铭刘旭阳卢飞刘哲记录人:尹铭。
主持人:范玉。
范玉:中国共产党由中国社会最先进分子所组成,是中国工人阶级、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的先锋队。先进和优秀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1922年党的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提出,共产党要“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刘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做革命的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先进和优秀。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用心血和汗水诠释先进和优秀。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奋斗史。
闻思凡: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鲜明特征。一个党员、干部,能力有大小、责任有轻重,但只要自觉追求先进和优秀,平时工作就能看出来,关键时刻就能站出来,生死关头就能豁出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5%;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2%,也就是说,每四个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中就有一个牺牲、遇难。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各地有案可查的烈士就有170多万人,这些烈士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中8名是共产党员、5名是支部书记。在甘肃舟曲抢险第一线,一位青年用钉子在小木板上写下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他说“成了共产党员,我就有更好的理由去冲锋在前”。事实充分说明,平时工作中表现最优秀的多数是共产党员,有灾有难时冲锋在先的多数是共产党员,这是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也是群众心目中的党员形象。
刘旭阳:原顺昌县委书记刘云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人生的败笔王有杰、走上被告席的大法官吴振汉、省内外的陈少勇、胡长清、诚克杰等等,这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们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先进和优秀的实践引领人民群众与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要不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一个党员要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卢飞:现在,我国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参与全球竞争日益深入,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私欲膨胀,信念崩溃,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经不起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
命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尹铭:共产党人追求先进和优秀,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认可是对干部最大的褒奖。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不能图虚名,而要以人民满意、百姓夸奖为标准。要追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先进和优秀。山西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坚持植树造林,把一个穷困山区变得山清水秀、富裕兴旺。沈浩在安徽小岗村苦干6年,使小岗实现二次创业,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这种先进和优秀书写在山川大地,铭刻在百姓心底。党员干部的先进和优秀要请群众评判。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实了解群众意愿,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沈浩那样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共产党人要树立鼓励先进和优秀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重用那些思想先进、实绩优秀、品行高尚、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让先进和优秀的干部感到光荣、受到尊重,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总结: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行的感召力。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老百姓评价领导干部优秀不优秀,首先看的是人品。焦裕禄、王伯祥等优秀县委书记能把全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靠的不是手中权力,而是人格魅力。权力只能显赫一时,人格魅力可以穿越时空。党员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98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