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回头观察前行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怎样提高作文水平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技巧。阅读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苦才是人生篇一
我原来有个搭档和我有些投缘,我们都不是世俗定义的商人,我自诩有点诗人的气质,而他有些哲人的智慧,但我们却都在商场中行走了近20年。
他的专业是养殖统计学,而更喜欢西方哲学,与他相处的几年里他向我推荐了很多西方的哲学家和他们的着作,我也看了一些。于是从他那里我有机缘接触到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与自己相处的真相。
于是有了西方哲学和佛学一些粗浅的比较。
西方哲学和佛学都有关于人和人生的根本性的概括,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苦”
西方哲学认为人生中“苦”是本质,而幸福只不过是在认识到“苦”的本质后,所珍惜的短暂的“因满足而愉悦”的时刻。
“人们追求幸福和欲望,可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享受只是欲望暂时的停滞。
欲望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形式,。”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
----叔本华“。
佛学中所说人生真相其实也是一个字”苦“。佛家说苦有八种: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求不得苦,六,爱别离苦,七,怨憎会苦,八,五蕴炽盛苦,更有一苦,乃不闻佛法不知苦之苦,曰苦苦。
佛学是学问,哲学也是学问,于是从学问上说人只不过是知道了人生真相是苦罢了。”佛学“不同”学佛“,学佛便可知苦,品苦,舍苦,而离”哲学“不同”学哲“,学哲便可明苦,察苦,惜苦,而得乐。
苦才是人生篇二
前几天上朋友家做客,无意中发现“苦才是人生”这本好书。瞬间被这个书名吸引……我用两天时间把它读完。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打开封面引入眼帘的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是的,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什么可抱怨,做一个乐观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时时开心,尽量做吧。
书中说的是和佛有些关系的哲理,其实佛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学至少是一种能修身养性的学问,当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谓的那些迷信。那天在朋友说起这事,讨论到佛似乎和现实社会矛盾,佛讲究的是一些与世无争之类的,而现实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须去竞争,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争我们该争取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如书中说的,活要活的有意义,人生不是用来虚度的。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许吧,要是想着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儿出现的时候我们高兴,不好的事儿的时候也没什么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无可抱怨的。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有心造,乐观、悲观只是一念之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似乎让我更明白了这句话。其实很多事都是内心所想,没什么太多过不去的,当你一根筋的时候把不算太坏的事来回想着,那么必定痛苦。反过来说,当遇到一些事不太过于想它,试着尽量控制内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快过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间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试着让自己变好起来。书中索达吉堪布说的,“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着,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就是一个梦,有的人梦长些,有的人梦短些,何不让自己的梦更有意义?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生气也许这么考虑更好吧,虽然现在很难做到这点,慢慢学习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处事是怎么样的?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看书时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发现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觉得不算别人的隐私,所以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和比较好的朋友偶尔提及。想想自己还是错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隐私。我们不该说出来,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好事也都不要说出来,也许说出来了就变得不好了,跟“天机不可泄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对于计划还没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事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对于守口如瓶这事,个人还需要多加修养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在这里我知道了,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俗话说的好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到处说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头,呵呵。对于不讲理之人应该学会敷衍,因为我们有时多也躲不开,对于这样的人可用安忍来对待,或不答话,或随他所说,暂时随顺。过去了也就好了,没什么的。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说了“生死事大,早做准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学佛的。我同样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有意义,虽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过试着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不求跟他一样伟大,但求问心无愧。关心身边的人,祝福对我们好或者伤害过我们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侣即使最终没走到一块儿,我们也祝福她们吧,替她们祈福。一切随缘,当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过一个轮回。我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书中很多关于让我们懂得人生的东西,只是现在还很多无法理解,无法都进入自己的脑袋。我也不想说全部都很快就能领悟,也许没过多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所以还是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虽不能全部记下,但有点滴也许已经足够。关于这些内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帮助到你们当然是我的荣幸了。至于提到的佛,如果抱着迷信的态度去认识它,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接触,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说句玩笑话。
苦才是人生篇三
世上谁都不情愿吃苦,都要远离苦味,但是,造化捉弄人,偏偏要人吃苦,世人奈何不了一个苦字。其实,苦是人生本味,甜味是从苦中化生出来的。
跋涉在谋生的征途上的徐君,朋友们称他奶油公子,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他的父母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上海为他谋了一个工作。当他离开家之后,他独自在快节奏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事无大小都得自己动手做;非但要自己做,而且还必须做好。就说工作吧,每天进入工作室,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完成工作量,要动脑子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工作量没完成,或没有把工作做好,不仅要挨骂,或扣工资,甚至被辞退。他至今才知道要找一个工作有多艰难,要保隹这份工作就更加难了。因为在职位少而谋职者众多的情势均力敌下,其竟争的剧烈是可想而知的。徐君每天下班回到狭窄的房间里,躺在床上,连话也不愿意说了。他感受到太苦太累了。尽管太累太苦,但换下的衣服还得洗,饭菜还得自己做饭—天天上酒馆,可怜自己还不是白领族,工资少,不允许他这样做。他现在才省悟到活着好艰难,人生多辛苦。在他脚下人生道路还很长,他仍须艰苦地往前走。过了三年,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我现在才体验到苦化甜的意义。”
另一位在人生道上奔波的林云,他是从穷乡村来到城市的,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初见他时,他一张口说话,我就能闻到他的苦味。对于苦,他不把它当成一回事,习以为常了。也许因他是在贫苦中挣扎长大,就此便劳其筋骨,磨励其意志,有了强烈脱贫去苦愿望,所以,他能别人不愿的太苦太累的事,能够省吃俭用,把挣来的钱积聚起来,用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经过大约十年艰苦奋斗,便挣攒了一份可观在资产。他富了,由穷光蛋变为款爷,按理说,应该无苦味了,由甜味取代了。其实,事情并不完全如此。前几天,我见到林云,他困惑不解地谈到他的苦处:过去生活苦,是因为家里;现在富了,生活过得舒服了,但仍然没有离开苦味,甚至比以前更苦。
我也困惑不解了,成了大富翁的他为什么还会感到苦呢?
还是听听他是咋说的:“每天,我必须工作10多个小时。要迅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分析研究市场变化形势,考虑作出相应的决策;毎次洽谈生意,确定购销计划,都要认真细看有关的材料,了解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预计前景,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及时识破各种阴谋、陷阱、圈套、骗局,要预计到潜伏的风险,考虑万一出现风险的对策。要检查职工的工作,审查账目,查清资金运转和运用的实际情况,防止内部蛀虫的严重危害。只有这样苦斗,才能保持隹己有的产业,方可展事业。我每天都很累常感力不从心,精疲神倦。”
人生之旅确是艰苦的,毎走一步,都留下辛勤劳苦的脚印。徐君的脚印,是由甜走向苦,再由苦走向甜;林云的脚印,是走出了苦,创立了可观的产业,生活由苦变为甜,再要创大业,又必须走更艰苦之路。
人的一生,能不能离开苦呢?
我的大学同学景晞说:“人不能离开艰苦,也离不开苦。如果人离开苦尽是吃甜享乐,那他必然是甜尽苦来,乐极生悲。”
人生之所以离不苦,就因为生存不易,活着艰苦,而人不愿吃苦,这就促其奋进,艰苦劳作,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创造美好的活,由此可知,苦味便是人生锐意进取的动力。如果忘了苦,一味享乐,这这失去进取的驱动力,不愿再去艰苦劳作,那必然是甜尽苦来,你别忘记,甜是由艰苦创造出来,因此,人要常常变苦为甜为乐,才能常过美好的生活。
苦才是人生篇四
这些天,我一有时间,就走进季羡林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仍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苦才是人生篇五
生活中好多的人,不一定针锋相对;。
人生中的好多事,不一定据理力争,
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
把一种将要发作的火压下,
将一种要爆发的情平静,
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
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
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
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质,
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
要有济人之心,物质有厚薄,精神无囿限;。
要有赞人之口,好言令冬暖,恶语使夏寒;。
要有纯净之眼,你看简单了,众生并不复杂;。
要有助人之手,少些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
要有忍人之胸,你接纳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
开心事伤心事,终归都成往事,
不悲不喜,不咸不淡,
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
忘记了什么,你也不能忘记真情良心。
不论如何的贫穷,怎样失意,
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的待人。
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
都不要泯灭良心,真情待人。
苦才是人生篇六
前一阵子,其实自己过的非常痛苦,内心十分挣扎和纠结。说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间的,如觉得能够给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实属难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谁也不想吃了亏而显现的各种一时的也好不一时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关人生态度方面的。也想过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
那时候,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雾霾,不知哪条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内心。就像是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在打架,非要分出个胜负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变坏,人就是有着劣根性不可否认。以前做利他之事,不会那么计较,就觉得自己吃点亏,也不少块肉不痛不痒的没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认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并不领情,一次俩次,便开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觉得是一种浪费或有时候甚至变成狗咬吕洞宾。渐渐的,自己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开始有恶劣的思想,这个社会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帮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为他人着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吗?因为现在的社会,薄情寡义、暗藏心机、投机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练就一身“本领”岂不成了傻瓜白痴?可偏偏,我内心就是讨厌那种人,我可能想成为那种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会溜须拍马,很受人喜欢爱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着想着,内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为那种人啊!但是我又想成为那种人。
我从小就觉得与佛有缘,当然这也就是一种自我感觉,因为从小每次去外婆家,都会听外婆说观音,念观音经,由于不时的会去外婆家,所以小时候就莫名的信了,长大了也依然坚信着,但那真是一种迷信,没有说作为一种信仰来认识。说来也巧,真的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一样,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时,让我与我一学佛法的好友有那么一段时间相互交流,本来应该是没有这段时间的,拥有这段时间也是机缘巧合的我的另一个朋友没有空了才临时坐下来随便聊聊的。我说了我的经历,她就帮我分析,说了很多佛法给我听,可能也不是非常准确,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领会到了。就是那天,她把这本《苦才是人生》借给了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可谓是读了就再没有停下来过,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谢我的这位善友,我想这一辈子我都会感恩她所指引给我的。
最想要说的,是佛法中说到的因果轮回。说道,人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多行善会有福报,而多作恶自然会自食其恶果。佛法中说的恶,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如盗窃,等为我们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恶,比如你口出恶语,挑拨离间,心生贪念,嫉妒之心,气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会种下的恶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于堕落、贪图享乐,虽没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种下了恶因。那有些人问:我们就看到好人没好报,恶人照样吃喝玩乐开心的不得了。佛法说,人都受着轮回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来世会继续投胎,至于投入人道,道还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报了。有些恶人,作恶多端但看似好像没有报应,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现在能够免遭恶报,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积累的功德用尽了,又造了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恶果。人在不停的轮回中痛苦着,解脱轮回之苦,才能登极乐。对于这一点,我半信半疑,因为似乎有些神呼,但是书中也写到不能因为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我们就否定它,认为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类第一次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是圆的,那时候的科学并不能证明着就是真的,那我们能否认吗?因为地球确实现在被证明是圆的,并且绕着太阳转。对于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现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状态,并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苦才是人生篇七
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
把一种将要发作的火压下,
将一种要爆发的情平静,
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
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
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
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质,
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
要有济人之心,物质有厚薄,精神无囿限;。
要有赞人之口,好言令冬暖,恶语使夏寒;。
要有纯净之眼,你看简单了,众生并不复杂;。
要有助人之手,少些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
要有忍人之胸,你接纳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
开心事伤心事,终归都成往事,
不悲不喜,不咸不淡,
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
忘记了什么,你也不能忘记真情良心。
不论如何的贫穷,怎样失意,
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的待人。
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
都不要泯灭良心,真情待人。
苦才是人生篇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人的一生过得太安逸,没有一点的波浪起伏,那么生活似乎就过于平淡了,有苦有痛,有笑有泪,才是人生。
忍一忍,春暖花开,让一让,柳暗花明,
生活中好多的人,不一定针锋相对;。
人生中的好多事,不一定据理力争,
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
把一种将要发作的火压下,
将一种要爆发的情平静,
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
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
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
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质,
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
要有济人之心,物质有厚薄,精神无囿限;。
要有赞人之口,好言令冬暖,恶语使夏寒;。
要有纯净之眼,你看简单了,众生并不复杂;。
要有助人之手,少些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
要有忍人之胸,你接纳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
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
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
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
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
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
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
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
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开心事伤心事,终归都成往事,
不悲不喜,不咸不淡,
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
忘记了什么,你也不能忘记真情良心。
不论如何的贫穷,怎样失意,
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的待人。
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
都不要泯灭良心,真情待人。
苦才是人生篇九
来美国后,认识了好些在这里读研读博的女生。
我原本以为这应该是一群活力四射,野心勃勃的年轻姑娘,然而她们中的好多却面容憔悴,被成日里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然后还在内心深处担忧着未来。
她们中很多并不大富大贵,美国的研究生课程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也是不便宜的。
而美国读研门槛还是有的,gre,gmat还是要实实在在考出来,对于不是学霸的大多数女生来说,来美国上学前,也已经是掉了好几层皮。
和她们一起在学校餐厅吃饭,她们说,自己越来越迷茫。
本身在国内读大学,成绩也一般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来了美国读研,花了家里好多钱,自己又觉得愧疚。
然后每天真的已经非常努力在学习了,也总算是勉强能不挂科。
“晴悦,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却觉得这些力完全没使对地方。”
不是cs专业,在这里很难找到工作,h1b签证越来越难,留在这里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然而回国,如今公司的起薪,自己十年不吃不喝才够把这几年在美国的学费生活费赚出来。
因为真的都是大实话,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些迷茫的女生。
2、评估好你的风险和收益,要不然你的努力反而将变成枷锁。
原本,我是最支持出来看世界的,可是那天午饭过后,我却在想,这些姑娘们没有一个不努力的,为什么好像未来对于她们来说是那样遥远。
我自己没有经历过出国留学读学位,只是在大二的时候,出国交换过。
出国读学位和出国交换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经历。
交换生,看哪里都是新鲜,和谁说话都是人生体验。而对于出国读学位的女生来说,面临着读完学位,何去何从的问题,而这些很多人一开始就没有想明白。
有在国内读完本科,由于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想说,那就出去再读个书吧。
也有在国内工作了一两年觉得工作内容枯燥无聊,算了,还是再出国读个书吧。
这些女生努力吗?
其实非常努力,考t考g,花了大量的时间,然后又斥资巨款去实现“出国读个书吧”。时间金钱,她们样样付出了。
可是,她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她们没有想过出国读学位本质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自己又期待什么样的回报。
有一个女生说:
非常后悔来了美国,在这里也找不到工作,而回国我都二十七八了,国内这样育龄期女生又单身的,真的特别难找工作,怎么自己出来前就没好好想清楚呢。
也有人说:
来美国读文科真的是一个大坑,和美国人一起搞研究,人家用的是母语研究美国文学,我们真的是不吃不喝也在查字典看材料。姐姐你知道么,最讽刺的是,这样几乎花了一整个生命换来的学位,回国找工作完全没有优势,我一个斯坦福的中国师姐,现在在北京工作,月薪5000元。
你在做出出国决定之前,就应该评估好课程的压力,就业的前景等等这些风险和收益,而不是把“出去读个书”当作是逃避现实的途径。
因为同样是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你充分评估后,心中有数,那么这些付出都是正向的,你甘之如饴。
而如果你一开始就只看到了眼前能够“逃避”现实,那么出国之后,你也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而这些恰恰会变成你的枷锁。
反而,你越努力就觉得不值,越看不到希望,就越痛苦。
普通人之间智商情商真的没什么差别,仅有的差别在于,别人落棋不悔,心中早已有未来一万步的广阔天地。
而你也是下了一步棋,却天天想着,要不要悔棋。
3、金钱不是衡量前途的标准,大格局才是。
虽说不能以钱来衡量工作,但是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读这个学位,付出了这些时间和金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如果你是为了回国找到高薪的工作,那么你一开始就要评估好风险和收益。
如果你只是为了陶冶情操,热爱学术,不用这些时间和金钱和回报挂上钩,那么你应该能够坦然很多,且甘之如饴。
长大以后你会发现,但凡是想要做出点成绩的女生,哪一个不努力。
而如今时代变化太快,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你肯努力就行的,已经没有人仅仅愿意为你的努力买单。
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所有都说,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肯拼肯干肯加班,然而真正做出成绩的是那些有大格局的女生。
有一个女友之前是做影视的。
影视行业这么些年日子还算是很滋润的,随着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国产电影也还算是佳片频出。
女友又是在北京,这个90%影视行业所在地。
日子过得不大富大贵,却也中产有余。
而十年前,正是影视行业大热的开始,就是那个大家都看《阿凡达》的时候,她却辞职去了互联网公司,并且是降薪降职,从最低级的运营做起。
那时候,我们都非常疑惑,她好好的中产生活不过,为什么要去死磕一个新的行业。
本来觉得影视行业已经水很深,很残暴了,但她居然不计回报地要跳去只有更残暴,更野蛮的互联网生态。
天天加班,面容枯槁,感觉以前影视圈的那些积累统统都清零了。
然而就是在那十年前,她就说,互联网+电影,才是未来。
未来,不仅仅是大银幕才有前途,互联网崛起后,网络剧,短视频都只会更火,更有前途,而它们的`制作成本却是大银幕的零头。
而这个行业需要又懂影视,又懂互联网的人,这才是未来。
我们是外行人,且不懂到底大银幕还是小屏幕,反正我听说的就是,后来她从小互联网公司跳去了阿里,后来阿里上市了。
然后,她财务自由了。
而比财务自由更重要的是,她做回了老本行,在阿里影业,她得到了以前一个小小影视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机会。
后来,我们在北京吃饭的时候,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别演什么苦情戏,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自己太辛苦了。你看看周围,谁不辛苦谁不努力。努力和辛苦在这个时代都是廉价的,你训练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才是正经事。
是啊,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里,努力已经是标配了。
而有些人的努力却成为了一把枷锁,让自己在困境中无法自拔。
你要学那些胸中有丘壑的人们,早早充分评估了风险和收益,评估了市场和未来,评估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然后以一颗无所畏惧,拿得起放得下,能够不计较眼前得失的心,坚定地走着每一步。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你不能纠结,人一纠结,就完蛋了。
没有哪个长跑冠军,不是专心一意的。
没有谁一边跑一边想着换跑道一边东张西望看别人跑得怎么样,还能拿到好成绩的,没有。
苦才是人生篇十
前一阵子,其实自己过的非常痛苦,内心十分挣扎和纠结。说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间的,如觉得能够给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实属难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谁也不想吃了亏而显现的各种一时的也好不一时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关人生态度方面的。也想过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
那时候,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雾霾,不知哪条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内心。就像是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在打架,非要分出个胜负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变坏,人就是有着劣根性不可否认。以前做利他之事,不会那么计较,就觉得自己吃点亏,也不少块肉不痛不痒的没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认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并不领情,一次俩次,便开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觉得是一种浪费或有时候甚至变成狗咬吕洞宾。渐渐的,自己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开始有恶劣的思想,这个社会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帮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为他人着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吗?因为现在的社会,薄情寡义、暗藏心机、投机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练就一身“本领”岂不成了傻瓜白痴?可偏偏,我内心就是讨厌那种人,我可能想成为那种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会溜须拍马,很受人喜欢爱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着想着,内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为那种人啊!但是我又想成为那种人。
我从小就觉得与佛有缘,当然这也就是一种自我感觉,因为从小每次去外婆家,都会听外婆说观音,念观音经,由于不时的会去外婆家,所以小时候就莫名的信了,长大了也依然坚信着,但那真是一种迷信,没有说作为一种信仰来认识。说来也巧,真的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一样,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时,让我与我一学佛法的好友有那么一段时间相互交流,本来应该是没有这段时间的,拥有这段时间也是机缘巧合的我的另一个朋友没有空了才临时坐下来随便聊聊的。我说了我的经历,她就帮我分析,说了很多佛法给我听,可能也不是非常准确,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领会到了。就是那天,她把这本《苦才是人生》借给了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可谓是读了就再没有停下来过,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谢我的这位善友,我想这一辈子我都会感恩她所指引给我的。
最想要说的,是佛法中说到的因果轮回。说道,人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多行善会有福报,而多作恶自然会自食其恶果。佛法中说的恶,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如抢银行,盗窃,等为我们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恶,比如你口出恶语,挑拨离间,心生贪念,嫉妒之心,气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会种下的恶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于堕落、贪图享乐,虽没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种下了恶因。那有些人问:我们就看到好人没好报,恶人照样吃喝玩乐开心的不得了。佛法说,人都受着轮回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来世会继续投胎,至于投入人道,道还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报了。有些恶人,作恶多端但看似好像没有报应,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现在能够免遭恶报,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积累的功德用尽了,又造了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恶果。人在不停的轮回中痛苦着,解脱轮回之苦,才能登极乐。对于这一点,我半信半疑,因为似乎有些神呼,但是书中也写到不能因为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我们就否定它,认为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类第一次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是圆的,那时候的科学并不能证明着就是真的,那我们能否认吗?因为地球确实现在被证明是圆的,并且绕着太阳转。对于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现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状态,并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书中还有一点,是我着重去思考了的,就是说道:人对于自我的执着。因为太过于执着于自我,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比如别人是富二代有房有车,自己什么也没有就会多多少少感到失落;别人天生丽质,脸蛋好身材好,自己没有,当看到别人能穿很漂亮衣服时,总有些恨自己铁不成钢的感觉……包括由于对自己太执着,一心想着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恨、嫉妒、贪、哀等等情绪。俗话有说,钱财乃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初听到这样的话,完全没有感觉,甚至觉得风凉话谁不会说?但是,接触了佛法后,这句话的真谛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更少人能真正做到。姑且视作是我相信轮回一说。人活着,难道就是为了金钱、地位和过奢侈的生活(这里说的有钱有势人是那些只为了自己享受的人),这就是人所谓的快乐,但是有金钱,有地位,过着奢侈生活的人就真的天天像活神仙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既然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着痛苦,你拼命用尽各种手段成为了那样的人后,你面对的还是痛苦,永远不会满足,试问你终于买到自己梦想已久的名牌包后,愉悦一时,那之后呢?你就因为你得到了这个名牌包而一直快乐下去了吗?没有,你还有新的追求,产生新的痛苦。人活着的这幅皮囊,钱财都是空的,唯有自己的心是一直跟随自己到死和甚至是死亡后的世界。佛法中说的今生,它只是轮回中的一轮,太渺小了,人的一生过的很快,你过的再奢侈又怎样,过完了,你就离开又从头开始。那有人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不追求这些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一时快乐的东西,我们又能追求些什么呢?我的感悟是,追求人心的修行,因为心是能一直跟随你的东西,跟随你轮回的东西,而不是钱财地位权势。想着,人有时候真的很可惜,为了自己买名牌、争地位、比权利、甚至姐妹间那么一点点的矛盾,或无聊的看不顺眼而勾心斗角,忙的“不亦乐乎”,而错过了今生自己心灵修行的如此短暂时间,真的很可惜。心灵的修行为了什么,我们暂且不说为了积攒功德福报,修成正果,永登极乐这种难以理解的大话,就说为了我们的心活的真正的快乐、自在。
不禁要回想之前的我,想想自己真的做过许多错事,我想是种下了不少恶因吧。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有位同学一直看我不顺眼,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天生的强生的,对他再容忍对他再好,都没有用。所以在几个月的相处中,很多事情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到我发现他还在别人面前假装可怜,挑拨离间的证据后,一下子火冒三丈,嗔恨之心大发,那时候的情绪真如洪水猛兽,虽没有正面和他发生冲突,但是在朋友面前开始怒斥他的恶行和缺点,而且在几个同学面前也数落过他的德行,当时有些同学早已有这样的感觉,还觉得产生了共鸣心里仿佛很高兴,现在想想我真是大错特错!一个人无缘无故讨厌你,注意重点是讨厌排斥而不是当你是空气,当然很多时候确实想把我当空气,无论他承不承认这点至少他给我了这样的感觉,你对他释放的善意他可能直接忽略,或态度好个1小时,下一秒又开始。我那位学佛法的友人说,这很可能就是你的违缘,可能你前世种的恶果现在尝到了滋味。现在想想,感觉非常懊悔和忏悔,当初真的不该那样说他,我想他其实不是故意的,可能他是假想着我威胁到了他的某些东西而本能的反应,其实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一种对自我太执着的做法,或者就像我朋友说是,就是违缘。我当初的做法,无疑是冤冤相报的做法,这个在佛法因果轮回中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举个书中的例子,大致是这样的:
如果真有轮回这么一说,那冤冤相报真是太可怕了!不禁为我做过的事情后悔万分。
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可能这本书放在1年前给我读,我并不会与之产生如此大的共鸣,但如今它就像是那雾霾中的引路明灯,我相信,不,应该是坚信,它能带我通向光明的地方。
我刚接触,我想要一个信仰,但是我不能说它现在是我的信仰,我觉得它的精神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像是一种教育,对人心的教育。书中写到一句话特别好,大致是说:我不是要人们相信佛,而是把佛所知道的事实说出来。而且,佛法并不是让人安逸于现状,天天打坐念经,念念经天上就会掉黄金,佛祖就会保佑我们,那真是迷信。我觉得它是一种态度和心灵的修行,与拼搏事业,积极进取并不矛盾,可以很好的相互融合。觉得非常好,会继续学习。
修心,布施。
苦才是人生篇十一
xxxx年偶然的机会读到索达吉堪布写的这本《》,在这之前,就在慈善场合和大学演讲中,认识了这位慈悲的智者。
智者,甘孜炉霍下罗科玛人。对一切众生从小就有猛历的大悲心。小时候,其家中邻里宰牛杀羊,根本不让他看见,倘若彼见到,则死命地护住被杀动物,恳求勿杀。若见痛苦的有情,悲心油然而生,泪水不禁自流。
记得索达吉堪布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每天睡7个小时,太可怕了,智者勤勉,至勤至精,日夜操劳,日不缺讲,夜不乏译,沤心沥血,竟于英年便患有严重心脏病,讲经时经常发作,脸色发黑,但从未休息。讲经余外,一有空暇,便埋头于阅览经论之中。了解了这些我开始读他的着作。
在书里他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
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复,人生也能坚守正道。只要心透彻,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宁静可以致远!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世间人常说:“不求以心换心,只求将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对他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生活的很轻松,快乐、美好和幸福才会永远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要与家长沟通、要与同事交流、要与亲朋好友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爱,也是就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苦才是人生篇十二
有一个富翁去世了,按照富翁遗愿,他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最小的夫人。
这个富翁生前曾经娶过好几房太太,他的这些太太们,以及他的众多子女们,
在小夫人面前,吵吵嚷嚷,哭哭啼啼,都想因此而分的一部分遗产。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小夫人说,她什么都不要。
问及原因,她说,没有什么好争的了,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就是我深爱的人,他,已经走了。
所有的太太及子女们都傻了眼,他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也因此,一直喜欢杨绛译的那首诗,诗是英国诗人兰德写的: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苦才是人生篇十三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所著。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
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对于这一句我感同身受,在我们的一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位高权重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会撒手人寰。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谛。所以将人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称心之时会占八、九份。如曾国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会有低谷,磕磕绊绊也是寻常之事。苦难,它是障碍,是难关;却也是机遇,是挑战,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大师书中这样写道:“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环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归根于工作岗位的不好,却较少扪心自问: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师告诉我们,与其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倒不如静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比什么都管用。
非常喜欢书中那位国王梦中的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寻味的道理,我们要慢慢去学习去品味。
苦才是人生篇十四
对于索达吉堪布这位佛学上师曾经略有耳闻,读《苦才是人生》这本书自己才对这位佛学大师产生了无限崇敬,对人生的领悟才有了一点点的清晰,一点点的顿悟。“放自己一马”是读完此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所说的“放自己一马”不是对生活丧失热情后的无奈,不是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无聊,而是努力后的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是把握机缘后的随行随喜,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书的第一章说,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痛苦与否和追求的方向有关,追求对了当然就幸福。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
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心开始。心结打开了就什么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远去了。自己未曾学过佛法,也不曾开悟,偶尔的顿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惊喜罢了,《苦才是人生》让我从心明白日月圆缺的无常岁月里,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边的幸福,这也是远离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就一直纠缠在失去后的惋惜、远离后的遗憾中,痛苦的指数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我们必须学着放自己一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那就改变自己的表情吧,因为阳光出现在哪里都会带来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
书的第二章说,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原来佛从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我们都不是佛,将来也不能成为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样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尽力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快乐,在不违反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别人一马的时候,就是放自己一马。
生活中对于身边人的小错,我们觉得可能会酿成大错的时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纠正一下,不要小题大做的妄加责备;别人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想隐藏起来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何苦要去说来道去呢?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揪住曾经不放的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日子总要向前走,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为自己所有的过失找个理由,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人也找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马吧!大家都快乐!
书的第八章说,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我们身边80%的人认为自己的日子过的难都是觉得自己没有钱。可是有钱了就幸福吗?没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钱的时候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为钱所累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
其实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日子过的并不难,让我们为难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无止境的欲望,有了一栋房子,还想再买一栋,有了一辆轿车,还想再买一辆更好的——,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也错过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其实你看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关于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如此看来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让我们的心幸福起来,拥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可能。
苦才是人生篇十五
对于索达吉堪布这位佛学上师曾经略有耳闻,读《》这本书自己才对这位佛学大师产生了无限崇敬,对人生的领悟才有了一点点的清晰,一点点的顿悟。“放自己一马”是读完此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所说的“放自己一马”不是对生活丧失热情后的无奈,不是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无聊,而是努力后的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是把握机缘后的随行随喜,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书的第一章说,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痛苦与否和追求的方向有关,追求对了当然就幸福。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心开始。心结打开了就什么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远去了。自己未曾学过佛法,也不曾开悟,偶尔的顿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惊喜罢了,《》让我从心明白日月圆缺的无常岁月里,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边的幸福,这也是远离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就一直纠缠在失去后的惋惜、远离后的遗憾中,痛苦的指数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我们必须学着放自己一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那就改变自己的表情吧,因为阳光出现在哪里都会带来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
书的第二章说,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原来佛从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我们都不是佛,将来也不能成为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样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尽力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快乐,在不违反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别人一马的时候,就是放自己一马。生活中对于身边人的小错,我们觉得可能会酿成大错的时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纠正一下,不要小题大做的妄加责备;别人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想隐藏起来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何苦要去说来道去呢?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揪住曾经不放的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日子总要向前走,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为自己所有的过失找个理由,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人也找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马吧!大家都快乐!
书的第八章说,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我们身边80%的人认为自己的日子过的难都是觉得自己没有钱。可是有钱了就幸福吗?没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钱的时候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为钱所累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其实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日子过的并不难,让我们为难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无止境的欲望,有了一栋房子,还想再买一栋,有了一辆轿车,还想再买一辆更好的——,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也错过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其实你看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关于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如此看来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让我们的心幸福起来,拥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可能。
苦才是人生篇十六
我原来有个搭档和我有些投缘,我们都不是世俗定义的商人,我自诩有点诗人的气质,而他有些哲人的智慧,但我们却都在商场中行走了近20年。他的专业是养殖统计学,而更喜欢西方哲学,与他相处的几年里他向我推荐了很多西方的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我也看了一些。于是从他那里我有机缘接触到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与自己相处的真相。于是有了西方哲学和佛学一些粗浅的比较。西方哲学和佛学都有关于人和人生的根本性的概括,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苦”
西方哲学认为人生中“苦”是本质,而幸福只不过是在认识到“苦“的本质后,所珍惜的短暂的“因满足而愉悦”的时刻。"人们追求幸福和欲望,可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享受只是欲望暂时的停滞。欲望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形式,。“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叔本华”
佛学中所说人生真相其实也是一个字“苦”。佛家说苦有八种: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求不得苦,六,爱别离苦,七,怨憎会苦,八,五蕴炽盛苦,更有一苦,乃不闻佛法不知苦之苦,曰苦苦。
佛学是学问,哲学也是学问,于是从学问上说人只不过是知道了人生真相是苦罢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苦才是人生篇十七
最纷扰的一个字:争。
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
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
人仰马翻,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能容得下了一颗自私的心了。
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
目标降低一些,争不起来;功利心稍淡一些,争不起来;
为别人考虑略多一些,争不起来……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
但欲望,让每一个人像伏在草丛深处的狮子,按捺不住。
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
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非分的`东西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
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甚至你死我活争到手的,不是快乐,
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烦恼,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极的身心。
不争不好吗?
哪怕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
你会发现,人心就会一下子变宽,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大。
也因了这少争,笑脸多了,握手多了,礼让多了,真诚多了,
热情多了,友谊多了,朋友多了。一句话,情浓了,意厚了,爱多了。
喧嚣的人世,刹那间,万噪俱寂,恬静出尘。
常记得,乡下三四月间,一院子春烂漫,桃李吐芳,鲜花傲放,姹紫嫣红,竞相争奇斗艳。
显得孤单,弱小,了无生气,但它依然是春天的一部分――渺小而又顶天立地的一部分。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也不会厚此薄彼。
你没必要去争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苦才是人生篇十八
读完索达吉堪布的这本书已经好久了,总想写点什么,却总也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在很多事情都没有想透彻之前,下笔去妄言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直到今天,在从海边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满天星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才真的明白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说苦才是人生。
为什么说苦才是人生呢?看起来他是一位悲观主义的宣道士,其实他在以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思想反向的引导我们向乐观的向阳处生长。在我们遇到很多挫折,不堪,伤心乃至绝望的时候,想一想“苦才是人生”,我们面对的所有不悦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也就不会自怨自艾,反正人生是苦的',苦的到来无非是迟和早的问题。早到了,就早点去面对,晚到了,那就晚点去解决,终究逃不过吧。大师说苦才是人生,可是他更想说的是苦不会一直持续,只需要努力的去面对去解决,这种苦也就慢慢的淡化了,化解了,没有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的,与其说时间没用,不如说是自己被欲望操控,做了作茧自缚的牢笼。
苦才是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佛家始终相信因果轮回,我也相信。这些天我也总和自己说,当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那真的是因为前世的业和今世的障双向使然。它的发生,肯定有它发生的道理,我平静的去面对,去接受,不歇斯底里,反而更容易的把遇到的种种很快的渡过,也不会引发更大的不悦。
人,活着的其实是思想,再说的直白点,就是人都活在自己设定的想象里,一旦出现和自己想象不符的场景,不悦也就随之而来。那么还怕什么,不悦来源于想象,如果我们降低点自己想象的标准,或许对生活的乐观指数就会上升很多,当然,这一点实践起来太难。但是,总归是可以在逆境的时候平复一下内心的波澜吧。
短的是磨难,长的是人生。近的是无法走出的哀伤,远的是你终有一天会发现曾经的那些所谓的痛其实也就早没有当时那么痛了。因为,我们都要相信,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怕我们形单影只,给了我们一种能力,那就是自我对话,当我们走不出一个怪圈的时候,就和自己对对话,一问一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苦才是人生篇十九
单位楼下的路口,新开了两家卖“煎饼卷菜”的早餐摊,早餐的主要顾客,是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虽然卖着同样的早点,味道相差无几,价格也一样,而且每天早上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顾客,但月末一核算,东边胖大姐的利润却足足是西边瘦大姐的两倍多。
仔细观察一番才发现,原来差别竟出在经营策略上—瘦大姐坚持自己十几年卖早餐的传统方式,每收一个顾客的钱,就卷一个煎饼,然后收下一个顾客的钱,再卷一个煎饼;而胖大姐则截然不同,她事先把摊好的煎饼叠摆整齐,自己只管收钱和找钱,摊位前并排放着五双筷子,让交完钱的顾客自己动手卷菜。
瘦大姐听闻后,惊讶道:“让顾客自己卷菜?那岂不亏死了!我以前也尝试过几天,你们是不知道,有些人一点都不自觉,一个煎饼里卷的菜量足足是我卷的近两倍,煎饼皮都撑破了。现在物价这么贵,菜难道不要钱吗?我原本能卷100个煎饼的菜,如果让顾客自己卷,恐怕只能卷50个,成本超支这么严重,还怎么赚钱?”
话传到了胖大姐耳朵里,她说:“表面上看,我的确是吃亏了,因为顾客自己卷的菜量肯定比我多,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卖早点的'黄金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如果只靠我一个人忙碌,效率太低了,我多放几双筷子让顾客动手,成本虽然增加了,可销量也翻了几倍,正所谓‘薄利多销’嘛!其次,我把选择权交给顾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口感和喜好来选择、搭配菜品,这种自助的模式不仅让顾客的体验更加愉悦,回头率也大大增加了!最后,我只管收钱找钱,不仅减轻了体力负担,而且也有利于我更直观地观察顾客的口感和偏好,了解哪些菜品更受青睐,哪些菜品不受欢迎,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用口碑带动效益!”胖老板睿智地笑道:“所以,你看,我只是在成本上吃了点小亏,却能一举三得,既让自己做了甩手掌柜,又多赚了钱,而且让顾客更加满意,回头率更高,何乐而不为呢?”
啧啧,一个卖早点的大姐,都能从小事中悟出“吃小亏赚大钱”的道理,不禁让人钦佩!胖大姐的话,让我想起了曾经读到的一则小故事。
说是东汉时期,有一个官吏名叫甄宇,为人忠厚,遇事谦让。有一年除夕,光武皇帝照例下诏赏赐给群臣们每人一只活羊。可是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负责分羊的人犯了愁,给谁大的,给谁小的呢?群臣们也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抓阄碰运气,有人建议把羊杀掉按肉均分……这时,甄宇说道:“不就分只羊吗,为何这么费劲?随便牵一只不就行了!”说完,他把最瘦小的一只羊牵走了。接着,群臣们纷纷效仿,羊很快就分发完了。后来,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甄宇“思想觉悟高”,由此对他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
看来这吃亏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甄宇率先“吃亏”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不仅让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更留下了“甄宇瘦羊”的佳话,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赢”呢!
其实,吃亏不是坏事,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雅士都是在不断吃亏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郑板桥写道:“吃亏是福。”正是憑着这种豁达的心态,两人不仅长寿,还留下了万世美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大赢家。相反,现实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肯吃亏的人,往往会多吃亏、吃大亏。有的人见好处就捞,遇便宜就占,即使短时间内获得了利益,却永远地失去了尊严和品行。
在学习上吃点小亏,不走捷径,笨鸟先飞,才能厚积薄发;在生活中吃点小亏,与人和善,待人宽容,才能收获真情;在工作上吃点小亏,吃一堑长一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懂得吃亏,才是人生赢家”这句话向我们传达的,不仅是阳光乐观的做人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更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思想的大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0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