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简洁处理。以下是小编针对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期待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城市化论文篇一
我家的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在大城市里住,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的二爸老实巴交,经常跟老牛为伴,跟黄土打交道。家里比较穷,几乎没有什么家产。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一双布鞋磨破了底,两手全是老茧。
以前,二爸家人多地少。后来二爸就想法子到处凑了点钱买了些好农具,决定去开荒。他在山上挖了几块地,由于土地贫脊,种不出粮食,但他经常早出晚归,不停地在地里忙活。谁知那年夏天,天气骤然下了整整半天暴雨,山上的洪水下来把地冲出一条条小沟,仅有的一层松土所剩无几,他的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但并没有气馁,他又从别的地方挑土,准备把地添平,这样劳苦了两周。第一年,二爸种了点小麦,成活率很低,一半多的小麦长得又矮又细,不出穗,连种子都没收来。
第二年,二爸决定在地里拉沙种籽瓜。拉沙工作开始了,这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首先要在河滩里选好沙滩,然后挖好沙,再用架子车运送到很远的地里。早上得四、五点就起床,中午又不回家,只是带着干粮和水,到沙坑里一吃,一天到晚只能拉八九车,回来天黑,已是疲惫不堪,真是披星星、戴月亮。这样坚持了一个月,总算给地里铺上了沙。这一年,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瓜的收成好,出籽率高,赚了两千多元,于是,二爸信心十足,不断开荒,不断拉沙,连年种瓜,雪球越滚越大,渐渐富了起来,住的房子由原来的土房变成宽大明亮的砖房,架子车换成了三轮车,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农忙时他到地里去干活,农闲时,又办了个收购站,无论是瓜子、小杂粮、药材等他都收购。没想到生意也特别兴隆,越来越红火。在亲戚的帮助下,二爸用大卡车直接把瓜子发往省外,就这几下子可赚了一大笔钱。
渐渐地,二爸打开了致富的大门,真过起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两个哥哥又先后考上了县高中,二爸经常教导两个哥哥“不要偷懒,学习就如同农民一样,不断耕耘,就有收获,多学知识,将来才有出息。”二爸为了让两位哥哥能安心学习,在城里买了套楼房,专门由二妈来做饭给两位哥哥加强营养。同时,二爸又把土地给人承包了,一心一意做起生意,当了老板。
我的二爸,一个穷苦的农民竟然进了城,竟然住上了楼房,竟然当上了大老板,这真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却成了事实。正如二爸所说:“现今的社会,只要能吃苦,多动脑,路会越走越宽”
下一篇:我长大了作文800字
城市化论文篇二
1950年—1990年间,中国有许多城市社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社区的基本形态。这种传统社区的文化形态带有多数农业文明的烙印:边界不清的熟人关系;手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血缘、地缘形成的社区关系纽带。
南通人受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影响,拥有比较强烈的社区依赖感。如今,南通寺街里仍然有许多住户,存留着不少明清时期庭院风格的民居,传统的手工工艺及供拜佛诵经的天宁寺都流传了下来。
二、传统社区的变迁。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它导致了工商服务项目在特定地域内集聚。因工商服务项目具有更强的劳动力吸收能力,必然促使传统社区中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1895年,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建了大生纱厂,带动了老城区商业服务的繁荣,寺街一直以来的稳定形态开始瓦解。近代,人们开起手工工场,经营生意或是外出做工。改革开放以来,有空置房间的人家更是把空房改造成茶屋、书馆或旅社来吸引消费者。
可见,传统社区的经济活动变得多样,生产经营开始偏向更有利可图的工商服务领域,生产活动愈发迎合消费心理和市场需要。
(二)社区空间结构的变迁。
城市生态学理论认为:同一社区的居民会因宗教、职业、文化水准、财富差异等原因,相类似的群体各集聚于一定区域。
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社区逐渐出现了财富和地位上的分层,居住格局被打破。寺街中仍然以传统手工和小买卖为生的居民逐渐被边缘化到社区外围,居住空间拥塞阴暗;而翻新过的社区内层是被保护的名家故宅和私人用于开设茶馆、旅社的商业民宅。
(三)社区关系的变迁。
传统社区以血缘、地缘、业缘缔结成亲密的社区关系。改革开放以前,寺街居民几乎保持着以家族为单位的聚居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居民间原有的`熟人关系体系逐渐破裂。首先,外来人口增加了社区的复杂性。社区环境的变化催生了居民排斥的心理状态,他们难以适应开放且异质的环境,进而消减了人际交往;其次,新生代寺街居民追求利益、速度和效率,情感沟通减少;最后,因为“个体更愿意与自身拥有相似资本的对象交往”,在具有多方面分层的社区里,寺街人交往范围的缩小化和交往对象的固定化变得合理。
三、传统社区的保护。
(一)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有学者在谈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时,提出了三个步骤:保存、更新和延续。
首先,需要保存的主要对象是历史遗存和风貌基调。寺街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是天宁寺,它是全国罕见的宋元时期遗留下的木结构建筑,目前对天宁寺的保护未得到重视。另外,传统社区里民居风格繁杂,需要在不妨碍现代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修缮保留其原有的年代风格和特征。
其次,更新主要是针对旧建筑的工程作业,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的改造工程,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要求;另一方面是拆除改建工作。当下寺街最重要的更新任务是社区外围民居的修缮、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社区道路的拓宽。
最后,对寺街建筑与历史的延续可将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者需要联系。在这一点上,寺街人已有建树:他们将宅院中的空置房改造为书馆、茶吧,用以满足城市快节奏下“慢生活主义”消费者们的需要。
(二)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保护。
对社区生态和人文环境提出保护主要是基于居民异质性增强、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以及社区关系趋于淡漠化这三点现实原因。
首先,在人口构成日趋复杂的社区中应着重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活动,加强异质性个人和群体的联谊,增进对彼此的认同。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提高外来人口对社区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政府应加大投入,帮助社区做好环境治理优化工作。比如在寺街中修建公厕和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居民和外来者的文明健康行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化论文篇三
1950年—1990年间,中国有许多城市社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社区的基本形态。这种传统社区的文化形态带有多数农业文明的烙印:边界不清的熟人关系;手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血缘、地缘形成的社区关系纽带。
南通人受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影响,拥有比较强烈的社区依赖感。如今,南通寺街里仍然有许多住户,存留着不少明清时期庭院风格的民居,传统的手工工艺及供拜佛诵经的天宁寺都流传了下来。
二、传统社区的变迁。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它导致了工商服务项目在特定地域内集聚。因工商服务项目具有更强的劳动力吸收能力,必然促使传统社区中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1895年,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建了大生纱厂,带动了老城区商业服务的繁荣,寺街一直以来的稳定形态开始瓦解。近代,人们开起手工工场,经营生意或是外出做工。改革开放以来,有空置房间的人家更是把空房改造成茶屋、书馆或旅社来吸引消费者。
可见,传统社区的经济活动变得多样,生产经营开始偏向更有利可图的工商服务领域,生产活动愈发迎合消费心理和市场需要。
(二)社区空间结构的变迁。
城市生态学理论认为:同一社区的居民会因宗教、职业、文化水准、财富差异等原因,相类似的群体各集聚于一定区域。
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社区逐渐出现了财富和地位上的分层,居住格局被打破。寺街中仍然以传统手工和小买卖为生的居民逐渐被边缘化到社区外围,居住空间拥塞阴暗;而翻新过的社区内层是被保护的名家故宅和私人用于开设茶馆、旅社的商业民宅。
(三)社区关系的变迁。
传统社区以血缘、地缘、业缘缔结成亲密的社区关系。改革开放以前,寺街居民几乎保持着以家族为单位的聚居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居民间原有的`熟人关系体系逐渐破裂。首先,外来人口增加了社区的复杂性。社区环境的变化催生了居民排斥的心理状态,他们难以适应开放且异质的环境,进而消减了人际交往;其次,新生代寺街居民追求利益、速度和效率,情感沟通减少;最后,因为“个体更愿意与自身拥有相似资本的对象交往”,在具有多方面分层的社区里,寺街人交往范围的缩小化和交往对象的固定化变得合理。
三、传统社区的保护。
(一)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有学者在谈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时,提出了三个步骤:保存、更新和延续。
首先,需要保存的主要对象是历史遗存和风貌基调。寺街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是天宁寺,它是全国罕见的宋元时期遗留下的木结构建筑,目前对天宁寺的保护未得到重视。另外,传统社区里民居风格繁杂,需要在不妨碍现代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修缮保留其原有的年代风格和特征。
其次,更新主要是针对旧建筑的工程作业,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的改造工程,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要求;另一方面是拆除改建工作。当下寺街最重要的更新任务是社区外围民居的修缮、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社区道路的拓宽。
最后,对寺街建筑与历史的延续可将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者需要联系。在这一点上,寺街人已有建树:他们将宅院中的空置房改造为书馆、茶吧,用以满足城市快节奏下“慢生活主义”消费者们的需要。
(二)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保护。
对社区生态和人文环境提出保护主要是基于居民异质性增强、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以及社区关系趋于淡漠化这三点现实原因。
首先,在人口构成日趋复杂的社区中应着重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活动,加强异质性个人和群体的联谊,增进对彼此的认同。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提高外来人口对社区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政府应加大投入,帮助社区做好环境治理优化工作。比如在寺街中修建公厕和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居民和外来者的文明健康行为。
城市化论文篇四
早在20世纪30年代,希腊学者倒萨迪亚斯在深入了解与研究了古代希腊城市后,清楚的感觉到现代城市中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恶化。其像通过所从事的专业区改善和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提出人类聚居学的概念,目的在于真正地理解城市聚居和乡村聚居的客观规律,进而更好的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人类聚居的建设活动。
我国学者吴良镛先生“着眼于全球的思考,立足于地区的行动”其在“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群,其是联贯一切与人居环境的形成于发展有关的学科,其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是将建筑学,景观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综合的复杂巨系统。
现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聚集,主要中心城市的区域面积在不断的增长。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每年都在逐步增长,区域面积也在不断的像周边不断扩大。呈贡区为昆明市的一个新区,其经济在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在急速上升。城市配套的住宅小区的数量在呈贡新区也快速的增加,而各小区在处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等问题上不一而足。雨花毓秀小区作为一个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划与设计中,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一个人居环境,达到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环境优美,服务便利的目的,进而为今后同等规模的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1雨花毓秀小区的自然系统。
1.1雨花毓秀小区自然系统概况。
雨花毓秀小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昆明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于北纬亚热带气候,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繁花不断,独特是地区环境,气候条件及植物资源从而赢得“春城”的美誉。呈贡区位于昆明市区东南方,滇池东岸。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宜人,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型,且日照充足。年均气温为14.7℃,全年无霜期达到285天,年均降水量为789.6毫米。夏季多雨,冬季多晴天,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雨花毓秀小区位于呈贡区大学城内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对面,紧邻景明南路,春融东路和聚贤街,与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相连。据调研,雨花毓秀小区绿化率达到40%左右,小区绿化覆盖率高,交通方便。
1.2雨花毓秀小区绿化系统。
雨花毓秀小区的绿化率高达40%左右,主要以乔木为主,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在建筑与建筑的空地上,以种植绿化和铺地相结合形成小游园,充分利用了建筑间的空地营造人居环境。小区内多处地段造景观水池,在水池旁利用绿化,休憩空间营造亲水空间,使绿化空间更加自然化。
1.3雨花毓秀小区环境系统。
雨花毓秀小区在沿入户道路以小区内机动车道路旁都设有垃圾桶,其在每单元的入户门出设有生活垃圾定点回收箱。但通过调研发现,作者发现其绿地草坪的垃圾较多,景观水池里也有少量漂浮的塑料制品等垃圾的现象。在入户生活垃圾定点回收处的垃圾存量较多,有些甚至堆满整个垃圾桶而没人来及时清扫。部分景观水池由于是人造水面,水面面积较小,水质不好甚至有的出现了蚊虫滋生的情况。建议小区物业加强卫生管理,安排物业管理人员勤加打扫。其景观水池的.漂浮垃圾应及时清理进而保持水质。
2雨花毓秀小区的居住系统。
2.1雨花毓秀小区居住系统概况。
呈贡区雨花毓秀小区,为云南师范学,云南民族大学、师大附中附小的教师配套小区,其主要是为上述大学的教职工解决其住房等问题。小区共有建筑57栋总计4361户。其在公共空间安排了幼儿园,体育健身器具,生活超市和公共活动广场空间。建筑物的布局上周边沿城市干道建筑物以中高层为主,小区中心地段以多层为主,为小区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建筑物与建筑物的间隙空地安排各种空地和广场方便居民间的交流。
2.2雨花毓秀小区住宅建筑。
雨花毓秀小区的住宅建筑,主要以中高层为主,中心地带有少量多层建筑,坐北朝南,适宜日常居住。但是,小区住户在阳台上自行安装风格不一的阳台护栏,部分户主将太阳能热水安装在阳台上,更有部分户主直接讲招租广告挂在阳台栏杆上,使的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感被破坏。在作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多栋一楼的住户中有的讲入口直接开设在阳台从草地上直接进户,更有部分住户将一层改建为商店,进而占用公共绿地。建议物业加强管理,对住户的护栏风格进行统一,应该统一规定住户安装空调或太阳能的位置。占用公共绿地的情况应严加监督,在一层改建为商店的情况应该及时阻止,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风貌,确保公共绿地的合理使用,进而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2.3雨花毓秀小区公共设施。
雨花毓秀小区内设有幼儿园,生活超市,小型商店等,各种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方便小区居民的生活。沿小区道路旁设有社区服务宣传栏,其主要是宣传安全卫生和国家的最近政策等内容。小区内设有多个地下停车场,且在对应住宅楼处就近设置了垂直疏散口,以方便居民到达地下停车场的相应车位。但是地下停车场中所停车辆并不多,大多数车主选择就近的道路停放,地面停车数量甚至超过了停车场的停车数量。在小区中电动摩托车的数量较多,很多电动摩托车就近停放在每栋的入户单元楼前,一定程度造成道路的拥挤。建议小区物业限制地面停车数量,引导更多的居民将车停入其就近的地下停车场,进而将更加方便小区的管理。小区应增设非机动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停放场地,将其统一管理。
2.4雨花毓秀小区娱乐设施。
雨花毓秀小区为一新建小区,其在多处绿地上建设了多处以健身和儿童娱乐为主题的小广场,充分的考虑到居民的休闲健身的需求。其也预留了部分空地并铺设地砖方便居民进行小规模的聚会或群体活动。健身小广场上布置了部分安全性高的基本健身器材,其主要是以安静的体育项目为主,尽量避免了人们活动是过大的噪声干扰其他居民的休息和工作。儿童娱乐广场上主要布置一些儿童喜欢玩中型设备,且在周边布置了家长休息座椅,方便家长在儿童玩耍时观察其行踪,进而提高了儿童的安全性能。在儿童娱乐广场周边多值高大乔木,减少儿童娱乐时的欢笑声干扰周边住户,其充分在考虑到小区的声环境,营造一种宜居的氛围的同时也兼顾到小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使其各种人群的体验达到最佳。
3雨花毓秀小区的支撑系统。
3.1雨花毓秀小区支撑系统概况。
雨花毓秀小区,其毗邻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师大附中附小,离大学和中小学都比较近。其距昆明地铁一号线联大街站米,据昆明火车南站(昆明高铁站)仅1000米,其交通方便易达。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景明南路、聚贤街、春融东路,并在其设有出入口,多趟公交车直达,出行方便。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完善,非常适宜居住和生活。
3.2雨花毓秀小区道路系统。
雨花毓秀小区的小区路与组团路路况较好,路面平整,道路侧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满足居民的临时停车和来访人员停车的要求。小区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了车流量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故道路面宽充分满足现今车流量的影响并预留了发展空地。宅间路上铺设透水性材料,在昆明的雨季有利与雨水的排放进而不会造成雨水堆积的现象,方便居民的出行。
小区在临城市干道了三面分别开设了三个出入口连接城市干道,并在与城市干道相连处设置交通环岛,缓解了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
4总结。
作为昆明市呈贡区内的一处住宅小区,雨花毓秀小区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建筑尺度宜人。其交通方便易达,出行方便,小区配套设施齐全。但是,小区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希望今后小区的新建者们能够避免此类问题与不足,进而使新建小区能够处理好人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建设活动中,设计者能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打造出更多的人居环境与宜居小区。
城市化论文篇五
在凤阳,引淮入城不是一个新话题。六百年前,明中都皇城引淮水,使古都护城河水成为不腐的活水;此后,清朝年间新建府城,护城河也引中都护城河水使其成为流动之水。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凤阳城内水系成了一城死水。多年来,面对城内横流的死水、污水,政府和老百姓心里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引水入城、聚水润城。
一城死水变成活水,满沟污水变成清水,多条龙须沟变成景观带9月26日,引淮入城工程正式通水,清清淮河水成功引入凤阳新老两个城区,实现了几届县委、县政府谋划已久未能实施的蓝图,凤阳百姓几十年的期盼终成现实。20xx年,县委、县政府将引淮入城工程纳入为民办理的十件民生实事大力推进,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解决一系列困难,争分夺秒将好事办好办实。引淮水入城第一步就是要从淮河提水,取水口就在位于淮河岸边的门台电灌站的一级站。从这里,淮河水经过三级提升,以每秒3.82吨、每小时13752吨的流量逆势而上,中途通过分水闸口“兵分两路”。
一路经蚂蚁山完成16公里跋涉,辗转来到凤阳中学校后新城水系,与新城区水系对接,自流经过新城区各条景观河道,汇入城南水沫河,随水沫河水一同流入濠河,最终经濠河回到淮河;另一路流至武临新河,再经过第四级提水,流入明中都城护城河,通过地下涵管,注入老城区护城河,大约5公里路程,随后通过排水渠在安东桥处注入独山河,最后经濠河流回淮河。引淮入城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科学论证、高效规划是保证其真正产生作用的重要条件。该工程通过“北截、西导、南梳、东排”,对新老主城区“一河三沟一库”进行综合治理,最终实现一水连两城,一水通两系,循环利用淮河水,构建“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城市水系。
“为了完成从淮河引水入凤阳城,县委、县政府拿出1287万元维修引水渠道,从位于淮河的入水口开始疏浚、扩挖,原来很多沟渠都是土渠,现在全部衬砌,16公里引水渠道沿途大大小小的跑冒滴漏沟、渠全部封堵。”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负责新城水系规划的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指着一摞摞规划设计书说,“在总的规划下,我们还做了很多单项规划,县里主要领导明确要求,要瞄准长远,每一步都要科学规划、高标准规划,坚决不做低标准的重复建设。”“只要天气允许,我们不分白天黑夜抢工期。”县重点局城市水系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保质保量地实施这项民生工程,在质量方面,我们实施重点监管,要求五大员全部到岗,工程总监、项目代表、总监代表、安全员、质量员时刻在现场监管,确保这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完成。
”新城区水系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2534万元,北起西华街北侧、经凤阳中学东侧、丹桂花园北侧,东侧、南至前门路南侧接独山河支流,向东沿永乐路北侧穿过凤凰路、惠政路、中都大道,接滨河景观二期,水系贯穿凤阳整个新城区,全长5.8公里,河道宽8米,景观绿化达7.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工程推进难度可想而知,土地纠纷问题是其中的难中之最。在新城区水系治理一期工程二标段现场,府城镇相关负责人指着工地说,“有少数不理解的,我们镇村干部就沉下身子,到群众家里反复做工作,让大家知道引淮工程会给我们群众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对我们凤阳环境改善有哪些好处,最终取得了大家的全面理解和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本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利于民的原则推进工程。
据统计,引淮入城一期工程截至目前征地约260亩,征地赔偿金、地上附属物赔偿等,政府累计拿出了近1300万元资金。同时,县委、政府也坚决处置恶意“投机”“占便宜”现象,确保标准统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目前,一期一标段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标段正在收尾阶段,预计10月底可全部竣工。高规格的规划、大手笔的投入、严要求的施工,带来的是新老城区一条条水系和一带带风景,在建设新城区水系的同时,沿水系还规划建设了大片具有园林特色的绿化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凤阳花鼓”景观,配以凤阳凤画,让人耳目一新,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目标。在老城区护城河边,负责河面清洁的李师傅深有感触,“我在老护城河捞水草已经三四年了,原来水质差,水泛黑泛绿,一到阴天下雨还翻底,一阵阵臭气。现在,护城河里的脏水都被排走了,水干净了,水藻少了,沿河岸的老百姓夏天也敢开窗户了。引淮入城,真是咱们的民心工程。”
城市化论文篇六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经济整体.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国家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这种转化过程,实质就是工业化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最初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后者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前者,因而后者享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这差异促使前者的剩余劳动力流入后者,最终导致传统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
作者:王一辛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刊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circle年,卷(期):2002“”(2)分类号:f3关键词:
城市化论文篇七
本文对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进行概念的介绍和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概念进行介绍和界定;结合当今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历程及当今概况,包括大雁塔广场,书院门街区等实例来阐述其营造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联系;最后,提出在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我们如何进行建筑学科的设计和研究。
0导言。
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
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近些年,学界已经提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能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空气和生活垃圾污染,气候异常等再次让人们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不再是只重视经济发展的局面,而是要达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3我国人居环境的科学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
中国古代是以“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思想来造城的,城市设计是在做如何能更好的体现“君权神授”思想,而不是在满足普通人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多是自发形成。近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建设触动很大,城市空间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于是,当今流行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很多理论大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4中国当今城市空间设计的具体实例。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国际化的趋势开始抹杀地域文化,致使当地文脉出现断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商业街的建设问题上,全国的商业街不计其数,而商业街上的商铺品牌内容大同小异,建筑立面和围合空间也基本上清一色全是国际化,现代化,缺少地方特色。另外由于汽车越来越多,后期管理存在问题等,更加恶化了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使这些空间变的不合理,不自然。
当然,结合科学人居环境的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是屡见不鲜,接下来说几个关于西安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子。
4.1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广场保持了与城市道路,周围步行系统的合理联系,增强了广场交通的便利性与易达性,由于景观连续性的需求,而采用地下通道的形式来联系从雁塔路到广场上的人群,整个广场作为一个交通岛避开城市交通对广场人流的影响。广场保持了与城市环境的联系,将广场与大雁塔,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之间进行了整体化研究。广场的人行出入避开了公交汽车站点,但又保持有一定的联系,停车场设置在人行入口的西面,阻止了汽车对广场空间的干扰和侵占。通过序景(喷泉)--主景(大雁塔)增强了广场的统一性和可识别性,产生了方位感,秩序性和导向性。
地面以及周边实体建筑限定出了大雁塔广场的空间形态,大雁塔北广场是三面围合型广场,南广场是三面开敞型广场,广场周围建筑物的围合形态很好的保持了广场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通过轴线,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有效的达到了喷泉池--大雁塔--玄奘雕塑这一空间虚实有序的连续性。设计中利用了多种空间组合方式及物质设计要素,形成了广场空间的标志性视觉主导界面,在尺度,轮廓,底部构图,细部处理等方面协调呼应,保持了界面的连续性。
4.2书院门步行街区。
书院门步行街区结合了西安市总体布局,保持了街道与城市地形地貌的协调,与历史,地域文脉的呼应,成为一条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的'博物馆。根据街道的性质,服务对象及交通承载能力,确定了街道的形式,剖面宽度,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城市街道静态,动态景观构成要素,并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街道两侧种植落叶树种,满足正常需求的同时也加大了绿化。出入口设计采用了牌坊和跨界牌楼的形式来限定环境,减少了外界交通干扰,增强了街道的标志性。内部街道与顺城巷的关中民俗体验长廊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结合的很好。街道内部合理安排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停车区域以及相互关系,景观小品,座椅和垃圾箱的外形与周围环境十分融合。
街道内部具有很好的空间封闭感和序列感,由于书院门步行街是折线型的街道,在街道转角处设计有小型广场,放大了空间节点,形成小的供人们驻足交谈,欣赏的空间。书院门步行街具有很好的空间连续性,通过建筑,景观要素的视觉连续性,强化了街道的形态特征,很好的表现出了与人文景观相一致的建筑立面尺度,轮廓,门窗,色彩,质感,风格及符号。考虑到步行运动方式的人们对场景重复变化的时间和距离的感受,注重了对场景的细节,空间节奏变化,景观的丰富多样化,以达到人们慢速行进中步移景异的感受体验。
5结语。
引用一段吴良镛先生的话:“建筑学要融合环境,技术理念的发展,从单栋建筑的设计走向建筑群落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要融合经济,社会,地理等,从城市走向城乡区域的整体协调;景观学要融合生态学等观念的发展,从咫尺天涯走向大地园林,为人居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或许只有系统化,生态化和人性化是建筑以至于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当今建筑学科的高速发展,我们更要在建设和营造公共空间上以系统化为手段,生态化为目标,人性化为职责,相信我们能用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方法论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亲切。
城市化论文篇八
城中村的发展一方面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人口素质和文化发展的问题。加强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切实了解社区居民文化基础和文化需求取向,继承和发展社区优良的传统文化习俗,发挥大学生和外来人口这些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的作用。并注意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共同探索和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
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外来人口文化需求。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认清“城中村”现象,有助于把握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探讨“城中村”的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城中村”的改造,进一步推进“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本文试以g市l街道的调研为切入口,对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体验观察与阐释,并对发展走向提出笔者的思考建议。
1l街道及其社区文化的基本情况。
l街道办事处管辖下的l中心居委和k居委两个居委会(即是原未进行“村改居”的l村,为考察完整意义上的“城中村”,本文尊重历史与现状,调研对象包括上述两个居委,并从表述方便上考虑,在下文将两个居委会按现行街道建制统称为l),是g市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城中村”之一,其所在地是规划中g市未来的城市中心——z新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g市集金融、贸易、展销、购物、文化、服务、居住、办公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因此,其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城中村”的典型,更对“城中村”社区文化的如何发展提升具有启发性意义。
l街道现有本地人口约6300人,外地人约12600人,本地人与外地人的人口比例是1:2。根据该社区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本地居民高中以下文凭占33%,中专或中技文凭的占25%,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占40%,研究生学历占2%。各种职业在这里广泛的存在,其中党政机构有关的从业人员占1%,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占8%,个体经商占25%,自由职业者占32%,其他占34%。
街道有一个文化站,文化站设站长1人(属街道办事处正式编制人员),另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聘用制)。文化站建有培训室、舞蹈室、旱冰场、老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现有各种业余文艺活动团队12个。共建单位有g市聋人学校、某某小学、小区某某花园。文化站一直致力于整理当地民间文化,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化遗产有乐社、醒狮、龙舟等,且此三者都在g市有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文化站于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
l街道是某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该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系的部分学生被街道居委会聘为“社区助理”。地域内的其它几所高校常与l街道联合开展“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讲、文化表演、志愿者活动等。
2调研分析。
在l街道党政领导和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笔者于2-3月,通过采用访问、座谈、实地察看、抽样问卷、参加活动等方式方法,对街道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发出当面访谈抽样调查问卷220份,调研对象为包括本地和外来人口的居民,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是90%;回收答卷中,本地人口所做的问卷共有72份,占36.4%,外地人口所做的问卷共有126份,占63.6%。
2.1居民的文化基础教育。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中村”的本地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通过房屋出租、集体分红等获利又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普遍缺乏在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上进一步提高的愿望。l街道近年来一直开设村民素质教育课程,提高本地居民的素质。在调查到的72位本地居民中,共有36位(占50%)参与过村民素质教育课程,其中有49%的人认为参与村民素质教育课程对他的帮助非常大或比较大,31%的人认为帮助一般,20%的人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什么帮助。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被访者还是保留一定程度上的“村民保守心理”,对于“l街道的文化活动都只是l街道本地人的活动”,有42%的人比较赞同这一说法,有31%的人不太赞同这一说法,有27%的人不赞同这一说法。这一定程度反映出村民素质教育课程所起的作用,只是还必须再进一步的加强。
2.2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认同。
调查显示:只有25%的居民在街道办举办的文娱活动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有40%的居民扮演观众的角色,但是却有25%的居民很少或几乎没有去关注过。38%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的社区的文化活动不丰富,有29%的居民认为太欠缺。有关文化站的使用,有21%的人表示经常去文化站活动,有27%的人表示很少去文化站活动,12%的人没有去过文化站。有关图书室的使用方面,有59%没有办理图书室的借阅证,有28%办理图书室借阅证,在办理图书室借阅证的人中,有45%的人经常或比较经常去图书室借书,7%的很少去借书,10%从不曾去借过书。有84%的人觉得图书室能够满足或一般能够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有10%的人觉得不是很能满足,有6%的人觉得不能满足。而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认同上,只有18%的居民认为l街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非常符合或很符合省特级文化站的称号,34%的居民认为一般符合,17%的居民认为不符合,25%的居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其获得省特级文化站这件事,这一方面由于其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省特级文化站的建设过程中忽略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
2.3居民的文化需求取向。
调查中显示,l街道居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有33%的居民表示基本上一整天都有空的,而有55%的居民在空闲时间主要进行户内活动,只有23%的居民表示在空闲的时候会参加街道办举办的文娱活动。60%的居民表示他们是愿意参加社区举行文化娱乐活动,但是67%的居民表示社区的文化活动不丰富。在选择文化活动方式上,有24%的居民表示喜欢参加社区举办的集体活动,有37%的居民更喜欢参加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有24%的居民喜欢参加一些外来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至于l街道目前的文化设施能否满足其文化需求,有59%的人觉得完全或基本能够满足,有40%的人觉得不满足,有10%的人觉得很不满足。这些一系列数据显示出l街道现有的文化活动仍未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2.4一个特殊群体——外来暂住人员的文化需求关注。
l街道作为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聚居地,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兼顾到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街道没有太多主要是针对外来人员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外来人员对当地文化建设也是不太了解,对社区集体文化活动与建设参与度不高。当然,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仍然是以行政行为为主,社区居民仍然是处在客体地位,外来人口的地位相对来讲更是低。由于经费、场地紧张等原因,一些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社区百姓的需要仍有较大距离,外来的“新移民”、“过客”在他们眼里往往成了文化建设中“被遗忘的群落”。同时,由于外来暂住人员群体在城市生存压力大,往往工作时间很长,甚至没有休息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还未能成为他们的重要需求。此外,从“官方”的角度看,他们与原有村民关系密切,心理上的认同感强,在管理上又有一套驾轻就熟的经验,因此很自然地把文化建设的注意力放在本土村民身上,而对社区中的“新移民”中能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2.5社区文化的一股新活力: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得到认可。
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居民认为大学生在社区搞得志愿者服务活动“很受居民欢迎,居民参与热情很高,活动受到居民的好评”。对于目前大学生进社区开展活动,70%的居民认为“活动的次数不够多,希望再多搞一些类似的活动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3加强“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要高度关注“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
“城中村”在乡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村民的社会特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行为中处处留有乡村文化的烙印,一方面他们渴望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城市问题敬而远之,这种尴尬而困惑的境地使得他们成为亦乡亦城的“边缘人”。“城中村”村民由于土地的丧失,在就业上被迫从农业向非农转移,但是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土地、出租屋经济收益,使一些村民成为无业的食利阶层—“二世祖”。而一些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较低,则只能从事修理、搬运等服务或体力工作。另外,由于就业和传统观念的差别,村民无论在交往对象或范围上都极其有限,无法快速融入城市环境、分享城市文明。由此可见,村民的非正常收入、就业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很难在文化层面上快速城市化。所以,村民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城中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社区文化建设是形成人们社区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文明素养,培养居民的主体、平等、责任意识、公益观念和互助精神,也是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城中村”居民在满足对物质生产生活产品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何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体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3.2街道、居委在“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应发挥好指导与服务职能。
社区文化是一种公共生活领域的文化,它的文化基础是社会公德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它与平等、权利、义务和正义等理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城中村”的社区文化主要是植根于当地农村,原住居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一套适应农村社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社区成员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对原社区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都市文化、外来文化与原住民文化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冲突中有融合,碰撞中产生交流。街道、居委必须坚持塑造现代文明居民这一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营造健康向上的“城中村”社区文化氛围,培育平等、参与、友爱、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理念,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通过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适合各种层次需要的文化活动,创造社区成员交往接触,增强其认同感,凝聚社区居民人心。另外,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使得“城中村”居住着许多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爱,他们比常人承受着更多的经济和精神压抑,政府也可以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抚慰。此外,在政府加快其职能转换的进程同时,政府也应该及时理顺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与城市基层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权责关系,这一点在城中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有急迫。
3.3创新社区文化运作机制,活跃“城中村”社区文化。
要改变过去那种完全通过政府自身来承办和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做法,充分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来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建立各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实现广大市民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自行组织、自行操作和自行管理。积极培育和建立社区中介组织和文化社团。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要大胆地引入市场机制,把可以市场化的文化行为相对一部分让给市场,挖掘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动力。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机制的有效运行,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使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支持,逐步使社区文化的发展走上自主性发展的新路。
3.4关注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建和谐社区。
“城中村”由于其可供住房量大价廉、交通便捷,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在此聚居。“城中村”的发展趋势是本土居民越来越少,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事实地将“城中村”内的居住人口分为常住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两个不同的群体。一方面,原住居民强烈的乡土认同感和排外意识,给外地人融入当地文化造成了障碍,也不利于城市管理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由于在外漂泊和生活艰辛,大多和自己原属同一地域的人往来,很难完全融入本地社会,使他们对“城中村”很少有强的归属感。这就造成了“城中村”社区环境不断恶化、社会问题滋生。因此,对于“城中村”合理城市化而言,其实质就是实现村民、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化,使他们融入城市文化、享受城市文明,实现村民、外来流动人口的文化整合和发展。这就要求通过村民、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生活相互作用来实现,这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
3.5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创建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就社区而言,尤其是“城中村”社区,社会弱势群体结集较多,需加大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的力度,而其需要提供的绝大多数的服务都是公益性的。但目前社区基层服务人员和社会义工等公益资源较为紧张,较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而大学里有着大量的青年志愿者资源,可以较好地补充这一不足。
针对目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资源实际,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利用:。
一是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在社区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咨询服务。通过这样的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既提供了便民服务,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同时丰富和促进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对居民进行义务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为居民的再就业奠定知识基础。
三是关爱社区青少年问题,重点扶助社区弱势群体。一方面要以模范作用,协助引导教育好失学、失业、失管的青少年,另一方面要将社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失业人员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好事、解难事。
四是关爱外来流动人口,促进文化融合。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作为桥梁,促进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文化交流,为社区文化建设向深度发展提供条件。
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必将会成为未来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所以在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发挥社区文化志愿者的队伍,培养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志愿者成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使社区文化志愿者在一种规范、有效、科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社区中的各个部门应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方便,以使社区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得以更好的发挥,为社区建设出谋献策。
城市化论文篇九
摘要: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无论哪一类都因其成分中含有有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成分,而不应该出现在餐桌上。但作为废物其利用价值并不小,如果合理有效利用,其价值也极其客观。目前主要的有效利用途径有利用酶解法制造生物柴油、生产肥皂、动物饲料、化工原料等。
作者:高材1306班宋宇学号:2013012313关键字:地沟油生物柴油废弃油脂的利用正文:
地沟油中的有害物质使其注定不该出现在饭桌上,但其利用价值不应被忽视,如果找到有效利用地沟油使其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方法,那么既可以减少地沟油流入餐桌上,又可以废物利用创造经济价值。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而不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成为了对人们生活中带来身体伤害的各类劣质油的代名词。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所有的“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沟油”是对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泔水、残菜剩饭等)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油。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地沟油如此剧毒,其成分其实主要为高级脂肪酸及高级脂肪等有机物,其有害成分主要是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其利用价值在于有机物分离和有效的利用。
目前国外对地沟油的处理方法有:
日本高价回收当燃料。
日本有三个让地沟油迅速消失的高招。首先,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其次,回收来的废油中立刻加入蓖麻油以防重新被食用。专业公司要将回收的地沟油加工成可供垃圾车燃烧的生物柴油,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往回收来的地沟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蓖麻油,蓖麻油是完全无法食用的,这样,不仅方便了日后提纯时使用,还从根本上防止了地沟油重新流向餐桌;第三,对食品卫生非常苛刻的社会舆论监督。日本社会对食品卫生有着极其敏感的神经。在日本,一旦发生类似地沟油流入食品行业的事件,除了受到法律严惩之外,肇事企业肯定会因失去顾客而倒闭。在这种情况下,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社会成本之高让违法犯罪者望而却步。
美国乱用乱卖得关门。
美国食用废油回收主要经过两个步骤。在餐馆和家庭厨房的洗碗槽下方都装有“厨房废物粉碎机”。第一步,人们需要进行初次筛选,先将那些肉渣、菜叶之类不太油腻的食物,通过这个机器直接打碎后从下水道排出;第二步,那些油分含量高的食物不能放入粉碎机,而是需要专门收集起来,倒入专用垃圾桶里,等待专门的公司前来回收。记者看到,很多社区里都设有一种全封闭的垃圾桶,用来专门盛放废油。
这些桶里的废油将统一由美国食用废油回收公司进行回收。这些公司必须取得卫生和环保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并拥有专业的运输、回收及加工设备。公司会定期从餐馆和居民区回收废油。餐馆如果私自将废油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
德国每桶泔水有身份证。
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很快就能查明。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地沟油横行的情况。不法商贩把地沟油再加工后悄悄卖给餐馆,二次使用。此后,德国政府及时推出泔水回收的法律,对其进行跟踪监督,效果明显。
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详细规定了泔水由哪家企业回收、何时回收、回收后由谁加工等。同时,开餐馆前,必须购置油水分离的设备。分离出来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统一回收,这些公司许多都是上市企业,规模很大。回收来的废油,除了制成生物柴油外,不少企业还从中提炼出特殊成分,用于生产化学品、有机肥料等。德国联邦卫生部一名官员对记者说,德国地沟油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
英国专设废油垃圾桶。
在英国,总能看到有人将一瓶瓶用过的食用油倒入回收中心的大垃圾桶内。这一行动正是英国政府制订出的一项餐饮废油回收计划。
英国大部分住宅集中区,都设有一个蓝色的大型废油收集桶。据伦敦市政环境事务人员巴拉迪介绍,这是专门回收家庭废油的,附近小区的居民都可以将自家使用过的废油用玻璃瓶收集起来,统一倒在桶里。桶内可存放1000升油。在油桶上方,安装有一个过滤网,方便居民过滤食物残渣。
英国对于餐饮行业废油的处理办法有三种:将废油倒入政府免费发放的容器中;再由政府认可的公司负责收集;最终将这些油加工成可利用的生物柴油等产品。无论数量多少,都不允许将餐厨废油、油脂和脂肪倒入水槽,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新西兰所有泔水先粉碎。
新西兰政府规定,烹调废油不允许倒入水槽或是厕所,无论数量多少,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家里。因为其中的油脂会阻塞管道、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
新西兰餐馆的厨房里,都安装有食物垃圾处理机以及油脂分离装置。居民家庭厨房里也装有食物垃圾处理机,安装于厨房水槽下,与排水管相连。每几户人家房子下面有一个简易的油脂过滤装置,分离烹调以后的废油脂。废油回收公司提供上门服务,他们用移动的专业过滤设备,上门为餐馆或家庭进行食用油过滤并清洗油桶。
目前我国有效利用地沟油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用“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王化军教授等人研发成功“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的综合利用技术,这项技术可利用“地沟油”生产用于选矿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钠,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北京科技大学已于2009年开展了用“地沟油”分解的脂肪酸作为选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该项技术已开始在部分钢铁企业应用,并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避免环境污染、降低选矿成本、减少食品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地沟油”生产乙醇、沼气新技术。
一桶桶泔水经过分拣、分离,一部分变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部分继续发酵成为燃料乙醇和沼气,剩余的废渣则全部转化为肥料。这就是合肥科学岛目睹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过程。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昔日令人头疼的餐厨泔水和“地沟油”,如今却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
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掌握了餐厨废弃物生产乙醇和沼气的能源化处置技术,并形成两项发明专利。据介绍,该技术将餐厨废弃物变身为四件“宝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气和生物肥料。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先经过分离精制变成生物柴油,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经过酶解、厌氧发酵等过程转化为燃料乙醇,将乙醇发酵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成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变成生物肥料。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别于国内以饲料化为主的技术路线,避免餐厨废弃物再次进入人类食物链,产生同源性积累引发疾病风险。
“地沟油”变身航空油。
从2011年9月开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将实现新的突破,他们要对炒菜用过的油进行加工,为飞机提供燃料。“地沟油”变飞机燃油,成本猛增,但更高效、更绿色。skynrg公司采用了“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技术。先将植物油进行脱氧处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有机化学过程,关键一步是进行加氢裂化,在持续的氢气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碳键被破坏,生成较小的碳氢化合物,其产物就是不饱和烃,此时,就已经很接近燃料了,然后再进行“异构化”,即将化学物质的自身组成结构进行改变,真正成为所需要的“可再生飞行燃料”。
2012年8月5日,中石化镇海炼化有关人士透露,最快到2013年1月份,将完成对实验生产的生物质航空煤油进行适航审定的准备工作。
2012年2月,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提出的生物质航空煤油的适航申请。知情人士称,民航总局和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正一起对中石化的生物航煤进行专家讨论和适航论证,只有论证通过了才能试飞,试飞通过之后才能够规模化生产。
事实上,是欧盟的航空碳税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对生物质航空煤油规模化生产的探索。“生物航煤的理念是正确的。欧盟已经开始征收航空碳税,但是如果我们用生物燃料的话,它就没办法再征收了。”镇海炼化有关人士称。
目前国内处理地沟油(废食用油)的方法是采用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该工艺不仅具有技术创新先进,流程合理可靠,经济环保,节能再生,变废为宝的优势,还具备反应条件温和,对原料无选择性,设备简单,醇用量少,废物零排放等特点。
生物柴油作为清洁能源,可代替矿物燃料油,且不含重金属,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出来的固废物可以作蛋白饲料添加剂,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其废水经发酵后转为有机液肥,可以用于蔬菜种植。
未来地沟油的利用途径也应从其有机物的本质出发,向化工原料,生物能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http://b。
城市化论文篇十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需要完全一致、完全成正比,城市化与工业化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不应该死板、单一的要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适合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方案与建议,这样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2.1认清我国的特殊国情,不可盲目照搬西方成功的城市化发展模型,这是协调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了特殊的一面,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现成的城市化发展模型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协调好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必须认清我国现今特定的历史环境,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政策。
2.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积累财富,提高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大量农民劳动者脱离农民身份,转为城市人口,这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购买力的提升会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这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如能正确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坚持科学发展观点正确方针,不可只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工业规模,要遵循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城市周边的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扩大城市规模而无规划、盲目的扩张城市规模,这不仅会导致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也会导致耕用土地的浪费。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可以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片面发展工业规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发展城市和壮大工业的时候,要正确制定方针政策,不可片面要求规模,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和工业。
2.4正确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与资源有较小的要求,同时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城市化与工业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工业壮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5调整相关城乡隔离政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由于户籍制度等相关城乡隔离制度的存在,使大量的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农民无法成为城市人口,也增加了在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又延缓了工业化的发展,适当调整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工业的壮大。综上,处在城市化高速稳定发展阶段的中国,必然会面临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但是如能正确借鉴以往成功经验,顺应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综合发展第二产业并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使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必定会走得更加顺畅、和谐、可持续。
城市化论文篇十一
1.1房地产与房地产业广义的房地产包括土地上建立的永久性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甚至一些自然资源如矿藏资源、水资源等也被包括在内。此外,广义的房地产业也涵盖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权益和所衍生出的相应权利。狭义的房地产,包括了房产与地产,是作为财产的建筑物以及所占用范围内土地的总称,也可以是房屋与土地在经济方面的商品体现。房地产业,顾名思义是一直与房屋土地的产权相关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商品化,我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涵盖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劳务、中介等各种功能的重要行业,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融资、买卖、租赁服务也十分活跃,众多的房地产装饰、物业公司也促进了房地产业的繁荣。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房地产业涉及行业广泛,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性,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带来了人们对房地产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平衡和优化,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总体状况,也反作用于房地产业,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规模。
1.2城市化城市化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由集中在农村变为集中在城市,即出现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现象,大量的新增人口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区域进一步扩大,同时出现了更多新兴城市。在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大量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到城市中,从事新的非农业工作,经济职能发生改变。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这些新增城市人口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会随之改变,用新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城市化的转变。
2、城市化和房地产作用机制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人们对于住房的客观要求,必然导致房屋价格的增加,住房的增加将导致土地供应的紧张,土地价格经过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变化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将反作用于土地需求,在不断的拉锯中形成城市土地与房地产开发之间的平衡,有效构成城市化与房地产之间的联动机制。房地产行业跟别的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极大的拉动内需,对很多产业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在改变人们居住的条件、促进和完善城市的功能方面都发挥很大作用。就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看,房地产产业的强劲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俨然成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极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房地产产业是一个基础行业,跟设计行业、钢材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建材等诸多行业联系十分紧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整体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再有就是房地产行业也是具有较强可投资的行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很具优势,这也很好的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房地产的高聚成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房地产行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房地产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城市的风貌、很好的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3、结束语。
终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在改变人们居住的条件、促进和完善城市的功能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反过来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他们是相互发展、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关系。
城市化论文篇十二
(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市化水平低。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重庆现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近3/4的区县属于农业区县。末全市总人口为3059.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614.03万人,而重庆主城六个区的非农业人口就有222.7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
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入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化开始了轻工业优先发展的“补课”,城市建设明确了补历史“欠帐”的任务,城市化的抑制因素出现松动。1978年以来,重庆的非农业人口呈持续增加态势,但增长速度较慢,以1985-1991年的最慢。
1978年至今,重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率)增长十分缓慢,19也只达到20.1%,年均增长0.38%,而全国为30.4%,同期年均增长0.6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据计算,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百分率的合理比值范围是0.8-1.5,比较发现,重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的增长速度。年重庆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仅为0.53。1998年重庆的非农业人口比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0.6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合理范围。说明重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目前,重庆城市化水平尚处于准备阶段(城市化在30%以前的发展阶段)。按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斯蒂”曲线来判断,今后重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将加快,特别是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30-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期。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其城市化高潮时期的发展速度曾经达到每年分别增长1.6和2.9个百分点。
(二)城镇体系不合理。
重庆现有7个建制市,645个建制镇。其中,特大城市一个,即重庆(城)市;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两个,即万州区和涪陵区,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6个,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等;其余多为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镇。第一大城市重庆城市人口为250万,而第二大城市万州城市人口仅为30万,首位度达88。目前还空缺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可见,重庆特大城市孤悬,大中城市发展极为滞后,小城镇发育十分缓慢,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极不平衡。重庆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的断层极大地抑制了各城市间、各城市与周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
重庆城市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城镇发育较完善,特别是小城市和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密度较高,城市化水平为28.34%,而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很多属于“老、少、边、贫”地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质量差,城市化水平只有11.60%。另外,三峡库区淹没城镇迁建规划、设计、“五通一平”等前期工程滞后,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城镇的发展。重庆城镇空间布局还具有典型的线形分布特点。90%左右的城镇是沿境内江河密集分布,这与重庆的交通网络分布和工业布局直接相关。这种布局结构无疑将进一步加大重庆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造成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失衡。
目前,等级最高的特大城市重庆主城区尚未完全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分布的合理格局,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能力不强,而且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三线”建设以来的新兴工矿城镇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自我发展能力弱。中小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和特色,产业结构趋同,工业领域重复建设普遍。
二、加速重庆城市化的基本思路。
(一)重庆的城市化模式选择。
城市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发挥的程度就是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从重庆的现状来看,母城所承担的经济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无疑是很强的,但母城与第二级城市之间的首位度太大,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联度较小,从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母城与原万、涪、黔地区虽属同一行政区域,而其间的经济流向、经济联系可能还不如母城与四川省的泸州―内江―自贡―宜宾一带密切,原因一方面是交通不畅,另一方面还在于我市区域内部城市级差太大,没有形成完善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合理的城镇体系。
从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是增强我市区域经济辐射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城市扩张受到了土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且全市地域十分广阔,加上有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客观上要求有一批次级中心城市来承接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带动,形成产业梯度发展的格局。而发展小城镇,又将受到小城镇经济总量太小的制约。因此单纯发展特大城市和发展小城镇对我市加快城市化步伐都是不现实的。
按照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只能以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速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能比分散状态更快、更有效。因此,重庆的城市化也应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式,充分依托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发挥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选择特大、大、中、小分层推进的城市化模式。重点培育大城市、中等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组成的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缩小城市的首位度,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但是,按核心――边缘增长理论,母城作为核心区存在,可能会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相当于边缘地区)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造成母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周边地区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为防止这种状态出现,在培育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时,除了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群,使之成为启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20__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30%。主城区功能进一步增强,万州初具大城市雏形,一批地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中等城市;连接主城区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网络化发展的城市群:主城区中心城市功能已相当完善,完成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竞争力大为增强;万州大城市的城市功能渐趋完善;中、小城市在城市规模扩展的基础上,以各具特色的产业为依托,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众多极核点。
――,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镇)群,各城市间由快捷通畅、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区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城市规模适度,城市环境大为改善;城市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腾出更广阔的空间,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1.都市圈的范围。都市圈由主城区和主城区的外围组团组成,包括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所辖区域,共2500平方公里。主城区的范围:东起铜锣山,西至中梁山,北起井口、人和、唐家沱,南至小南海、钓鱼咀、道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除主城区之外,都市圈还包括鱼嘴、长生、界生、一品、北碚、西永、白市驿、西彭、两路、蔡家、鱼洞等11个外围组团。外围组团是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城市,也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2.都市圈的功能。都市圈也就是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重庆的都市圈不仅要带动市域经济发展,更要定位于为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力争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极核。今后5-要进一步发挥“窗口”和“龙头”作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强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功能,重点是建成“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建成辐射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服务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与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相互呼应的现代化城市群格局,城市间产业关联度大大增强。
――强化交通通信枢纽地位。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载体。“十五”期间我市要继续强化骨干交通网和信息网的建设,构建起内外通畅、方便快捷、各种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通信体系。重庆是西部唯一集水、陆、空交通运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待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建成之后,重庆铁路枢纽将是五条铁路的交汇点,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重庆港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有条件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和滚装运输中心;到“十五”末,以重庆主城为中心的放射状公路交通网络已比较完善;随着江北机场二期、三期工程的完工,重庆的航空运输枢纽功能将日趋健全。通信方面重点则是建设区域信息传输骨架网络,提升重庆通信交换平台的级次,由三级交换平台上升到二级;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交换的频率和交换质量。
――强化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服务中心功能。依托都市圈与外部完备的交通、通信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都市圈对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及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散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市场体系,特别要加快要素市场的发展,营造商业氛围。发展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建成西部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和货运流通中心;发展博展业和传媒业,使重庆都市圈成为区域性商品展示的窗口和信息交换最活跃的地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发展教育产业和高层次的科技服务业,建成区域性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和科技服务贸易中心;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支持重庆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加速资金流的集散和循环。
――构建以高技术产业为领航的产业体系。都市圈必须有高素质的产业体系为支撑,否则极可能出现城市发展的“空心化”,最终丧失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都市圈智力资源密集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将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相结合,以跳跃式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成为区域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先导,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四)把万州和涪陵建成大城市。
重庆市城镇体系的首位度较高,特大城市城市体量很大,缺乏大城市,中等城市数量也较少。目前特大城市孤悬、且位置偏西,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联系缺乏必要的枢纽点来传输的现状迫切要求在重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建立一个大城市,发挥承东启西的衔接功能。从地理区位上看,万州和涪陵具有建成大城市的可能。万州作为原万县市的行政中心,历来是川东地区的物贸基地、交通枢纽,工业基础也相对较好。随移民迁建步伐的加快,该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改观很大,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强化,达万铁路、梁万高速公路、五桥机场陆续开工并将在“十五”建成。三峡成库以后水位上升,港口条件改善,万州将建成联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一大深水良港。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基础、地理区位,还是从市场腹地来看,万州都具备建成大城市的条件。涪陵是原涪陵市的行政中心,是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港口城市,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长涪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建成之后,该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着眼于指导万州建成重庆市第二大都市,到年,城市规模达到70万人。以重庆-万州-武汉高速公路和长江为纽带,万州要定位于建成辐射渝东、川东和鄂西地区的商贸流通中心、中级人才培训中心、交通通信枢纽及三峡旅游服务基地。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在产业构造上,重点发展服务业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渐培植起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群,不断提高产业素质。近期要以移民迁建为契机,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重组原有的产业、产品结构。
涪陵要定位于建成辐射重庆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跨入大城市的行列。在产业发展上,除了考虑现有基础外,更要着眼于如何同西边的特大城市和东边的大城市相配套,与主城区、万州相呼应,发挥区域内承东启西的功能。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建材、农产品加工、交通储运等产业。
(五)建设一批地域性中心城市。
除母城及万州之外,要在今后5-20年之内,将市域内其他具有一定城市规模和跨行政区域经济带动功能、交通便利的卫星城市培育为中等城市,主要包括合川、江津、永川、长寿、荣昌、南川、开县、奉节、黔江等地域性中心城市。其中合川、江津、永川、长寿要在20__年左右初具中等城市规模,开县、南川、奉节、黔江力争到20__年建成中等城市;到2020年,合川、江津、永川要建成人口在60-80万的大城市。
1.合川:定位于建成辐射重庆东北部和四川广安、南充地区的经济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轻纺工业。
2.江津:定位于建成辐射重庆西南部的物资集散基地、服务于母城的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发展旅游、建材、食品等产业。
3.永川:定位于建成辐射渝西及川南的商贸流通中心,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生物技术产业。
4.长寿:定位于建成服务于重庆中部地区和四川广安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重点发展交通运输和天然气化工产业。
5.荣昌:定位于辐射川东、渝西的经济中心,要建成成渝经济走廊的重要窗口,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
6.南川:定位于建成辐射渝南及黔北地区的经济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山林产品集散和加工业。
7.开县:定位于建成辐射渝东北山区的经济中心,重点发展林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商贸流通业。
8.奉节:定位于建成辐射渝东、鄂西的物资集散地,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
9.黔江:定位于建成武陵山区的经济中心,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商贸流通中心,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轻工业。
(六)建设一批县域中心城市。
除上述地域性中心城市之外的县城,也要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县城客观上既是各县的行政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十五”和到2020年要进一步强化县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努力将其中有条件的城镇发展为10-20万人的小城市,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
(七)加快小城镇发展。
全市共有600余个建制镇,这些小城镇是联系城乡最直接的结合点,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的最基本的单元。要通过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促使农民加快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减轻土地承载压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度,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引导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企业适当集中布局,向小城镇靠近,扩大小城镇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结合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小城镇布局结构,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
三、加速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政策措施。
1.统一规划。城市规划应用具权威性、前瞻性、合理性,并具有适度的弹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留有自由空间,实现城市发展的动态化。城市发展中,坚持把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城市居民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城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在产业类型选择、产业配置、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建设、教育、卫生、通信、商业网等方面有明确的发展指向。
2.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城市入户电网线路的改造、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城市交通及通信枢纽、城市水源及能源设施、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绿化美化系统。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实行商品化、市场化,形成投资、运营、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政府则只对那些具有社会效益、难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设施进行投资与管理。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投入多元化机制,以政府为主导,更多地吸收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介入;对有效益的基础设施进行出售、转让、租赁,以盘活存量、调整增量,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领域,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逐步开放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的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城市化按市场规律健康快速地发展。
3.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牵涉面广、影响很大、政策性强,需精心设计、先易后难、有序操作,要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一致,也要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创立及实施相衔接。
户籍制度改革要与城镇规模、布局的远景规划相结合,首先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城镇以及据规划符合重点发展条件的小城镇允许农民的迁入或迁出,然后向大中城市扩展。
4.着力培育和发展中小城镇市场。要充分利用、改造和创建商业设施和商业渠道,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形成规模适度的商品批发市场,培育和发展现代化的流通组织和商业网络。规范和完善土地市场,在加强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培育、规范和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减少“官办”和“垄断”色彩。努力培育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消除在中介服务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现象;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法律监督。
健全市场规则,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并完善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信用制度,加强对商业欺诈和随意违约行为的道德惩戒。
5.小城镇相对集中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布局过度散乱所致,而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是小城镇适度集中的前提,唯此,才可能解决土地浪费、环境污染、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基础设施不经济等问题,进而推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发展,要分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乡镇企业空间布局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区域差别制度和有差别的财税金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是内涵扩大再生产,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市场调节,优胜劣汰,进行兼并、联合,提高其与城市企业的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外向型乡镇企业。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也要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政府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给予直接投资,利用税收、土地费等经济杠杆,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和促进外向型乡镇企业发展。
6.多元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中长期任务,城市化进程既遵循着共同的一般规律,也有其自身特点和与其实情相适应的具体模式。重庆的市情是人口多、素质低,人均资源少,经济实力弱,地区差异、城乡差距悬殊,市场化程度低,尚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这就要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注意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为此,重庆的城市化发展应多元化推进,大中小城市并举,即完善重庆主城区功能,适当发展大城市;大力发展中等城市;积极推进小城市、小城镇的大发展。
城市化论文篇十三
学术界内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但是其理论只是一个平均的结果,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所以各个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也不尽相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城市化严重落后与工业化,这种观点主要基于对我国的工业产值分析,其一,工业产值的片面提升,甚至超过了人均收入所拉动的工业产值的提升,其二,我国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这严重减缓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导致我国的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严重不协调,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第二阶段,1992年~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从根本上说,之所以会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脱离,主要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其主要有以下表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并没有与之俱增,城市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大大延迟了城市化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但是这时实施的却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政策,这也使得大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农村人不能成为城市人,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远离自己的家乡,到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打工赚钱,目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着,但由于特殊的户籍制度等城乡隔离制度的阻碍,大量的农民工无法摆脱农民的身份成为城市人口,这又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相脱离,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离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造成的,并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解决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协调问题刻不容缓。
城市化论文篇十四
城市化的含意及其指标众说纷纭,角度不同,见地也不同。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这种特殊商品的普及化。实施城市化战略对于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可能性。
今后20年是我国工业化中期发展时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其标志是我国工业化初期产业,如纺织、普通食品、普通建材等,已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难以再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增长。目前,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已转向以机械电子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建材、建筑业为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这些产业的未来需求量大、投资量多、资本技术密集,它们的发展无疑会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就决定了我国未来20年城市化必然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另外据估计,今后20年至少有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是我国未来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此对实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和条件作一分析。从国内形势看,国内有效需求后劲不足,居民消费呈现疲软状态,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如何发挥少存款多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传统的第一、二产业趋于成熟并走多从次化、纵深化、一体化发展,而第三产业未改变产业布局,进出口结构,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消费。城市化战略为其提供了环境,并且逐步改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从国际形势看,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中国要增强竞争实力为其向规模发展,而小城市小乡镇不能发挥规模经济]经济战略优势、品牌战略,建立综合型、政治型、经济型、交通型、文化型、旅游型等特点的城市。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小作坊,小工厂,小企业已不适应当代要求,走城市化战略是国际形势的要求。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发展成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城市群,表明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方向、趋势。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的趋势预测。
在我国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1997年)左右,今后将进入从3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将出现以下几个基本趋势。
(一)大城市将比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于中小城市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城市经济效益高、居民收入水平高,虽然建设成本也相对高一些,但最终收益(收入减成本)还是比中小城市好。二是大城市功能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城市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三是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更强有力的带动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在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和重要的时候,在城市群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大城市的作用更加明显,原来独立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是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有效地解决所谓“大城市病”现象,从而为大城市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例如,城市交通拥挤可以采取有轨交通、路口立交、路口停车线前移和路口四角扩宽等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已能够有效的控制。
因此,未来我国的城市化应当注意大城市的作用,在不放慢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的前提下,鼓励大城市适当超前发展。当然也还要注意不要超一定的“度”,我们认为以大城市人口增长保持在整个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1倍以内为宜。同时,发展大城市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城市容量问题。因此,在考虑加快发展大城市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资源和环境等条件的容量问题,做到大中小规模城市合理的协调发展。
(二)以国际化大都市为代表城市群将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武汉等特大城市根据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与国际交往作用的事实,在新的一轮对外开放纷纷制定了建立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设想,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又增加了新的积极因素。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所谓中央商务中心区(cbd)的建设。cbd是国内外大公司总部的聚集分布区,它负责组织和指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企业、工厂以及商业机构有效运行。由于各路大公司聚集在一起,它们能就近从事各种那些位于繁华的闹市区的大百货商店、大商场所无法比拟的大笔交易。
城市群(带)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扩展演变规律来看,其顺序是由“点”到“线”到“面”,当城市发展向“线”两边集中到一定的程度时城市带就出现了。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发展成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城市群,今后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这三个大城市群集聚。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大城市群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以此为中心,中国还应考虑规划一系列的城市经济带,并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如综合型、政治型、经济型、交通型、文化型、旅游型等特点的'城市。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面、线、点形成后,将有一半的人口、gdp的80%、全国工业产值的90%以及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这些地域产生。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起飞也已到来。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服务价格的开放,将会有力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入起飞阶段后,城建规模巨大,估计每年约需投资总额高达5000亿元左右,如此惊人的投资单靠财政投资和价格开放后的收入是绝对不够的。目前国家财政总收入也只有8000亿元左右,因此,必须进一步开拓城建筹资渠道。根据国外经验,可选择的筹资渠道有政府专项城建债券、以bot方式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城市入户电网线路的改造、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水源设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
础设施的价格,并把原来的财政上的“暗补”变为进入居民收入的“明补”。最后,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价格,建立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和居民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按“成本+合理利润”的原则,共同制定大家能够接受的合理的价格。
只有通过上述改革,才能一方面有效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供应,另一方面适当抑止现有城市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过度的需求。从而使“城市生活”在市场的调节下达到供求平衡,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价格放开后,开始是会有一个价格上涨的时期,但随着“城市生活”供应量在较高的价格的引导下迅速提高,在供求关系的共同作用下,将使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价格逐步下降到正常的水平。从而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按市场经济规律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要求其消费者有相适的选择权利。否则市场的分割势必还会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此,有人担心户籍制度的取消会引起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入,使城市人满为患。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这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的放开,使“城市生活”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出来,户口放开的城市只可能吸引那些符合这一收入水平的人进入,低于这一收入水平的人群在市场价格的调节下会自动离开,以寻求符合其收入水平的地方。这一点实际上被我国目前在许多方面已不起作用的户籍制度本身所证实。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大城市里会暂时出现一些“贫民窟”现象,但只要对此加以特殊的行政干预,这一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在此还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城乡差别还很大,户籍制度在调整人口的合理分布、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方面还起着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户籍制度的取消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去实现。
(四)鼓励多种形式的城市化模式的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项中长期任务,各国城市化进程既遵循着一般共同的规律,同时又有其特点和与其国情相适应的具体模式。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化必须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注意节约各种宝贵的稀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及水资源。为此,适当的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另外,农村城市化是各国城市化起步阶段普遍采取的模式。既鼓励就地城市化模式的发展,也积极鼓励异地城市化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这两种基本城市化模式各自的优势,共同有效地促进城市化起飞阶段发展的顺利进行。
城市化论文篇十五
今年以来,x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园区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一个融合,两个对接,实施三大战略步骤,四大战略措施,建设新型工业化河滨市区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x。
xxxx年,我们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一是为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更名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并壮大了执法队伍,添配了执法装备,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x得到加强。为规范执法行为,又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逐街逐路,定员定岗定责,严格奖惩兑现,使执法队员的责任心加强,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城市顽疾得到规范和遏制,城市秩序明显好转。二是按照“建养分离,事权分离”的原则,对园林处、环卫处进行了作业方式改革,将环卫道路保洁、园林养护管理任务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推动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产业化运做的模式转变。环卫处对x以来老城区以外新增城市道路共计50万x方米的道路保洁进行了分段招标。园林处对老城区和产业区起步区段x万x方米的绿化管理进行了公开招标。通过市场化运作,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提高了道路保洁质量和园林养护管理水x。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工程。(1)x路翻新工程。由x设计院设计,全长2300米,宽9米,共拆除原涵洞2300米,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暗渠翻新工程已完工。路面造面工程春节后马上进行。(2)x路整体改造工程。由x城建设计院根据清华大学对x路及xx路两侧整体改造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道路工程全长x米,主路宽x米,双向八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全用花岗岩铺设,两侧路灯采用国内先进的灯光设施,所有管线全部入地,工程总投资x万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二)是园林绿化工程。(1)x广场及x绿化带工程。x广场及南北延伸绿化带总面积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由x园林设计院设计。目前,已完成广场绿化和绿化带建设,广场硬化、铺装及广场、绿地内的景观、管理房基本完工。主体雕塑、草坪灯、喷泉正在抓紧设计、施工。(2)南、北工业区绿化工程。x区绿化是今年绿化工程的重点。对x区的x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栽植各类乔灌木x万株,绿化面积达x万x方米,完成投资x万元。同时,对起步区出现的残树断垄,缺土少苗部分,进行回填、补植常绿树、撒播草种,进一步巩固了绿化效果。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热电厂及供热工程。热电厂由x投资建设,总投资x元人民币,年发电x度,提供x万x方米的供暖热源。目前,已完成土建投资x万元,其中主厂房投资x万元。化水车间、加压泵站、水塔、烟囱、破碎车间和干煤棚主体工程已完工。供热工程由x设计院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供热能力为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需敷设主管道x公里,建设x个分配站。目前,主管线已全部敷设完毕,占地x亩的首站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二级管线改造基本结束;x分配站,已完成x个,各分配站锅炉房已经确定,居民室内设施改造正在进行之中。(2)天然气管网工程。天然气工程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由市政府统一投资,x区负责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并协调地上附着物补偿及拆迁工作。我区段工程总投资x万元,需敷设主管道x公里,需挖掘回填土石方x万立方米,现已基本完成。
(四)是工业、生活污水管网敷设工程。(1)x工业区一期污水管网和两次穿越x工程。将南区的污水经自来水厂和东关两次穿河底送到工商分局门前,沿x河绿化带直穿x小山和x高速至x总排污管网,目前,工程已完工。(2)x发展区排污工程。该工程自x向北至x厂北侧,向东穿高压走廊绿化带,再过x路,接入x区总排污管,该工程已完工。(3)x河城区段河床污水截流工程。该工程从x河到x街东端敷设一条长x米,直径为500d800cm的水泥管,将5处长期向内夹河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全部接入主管道送到总排污管网,彻底结束老城区雨污混流、污水排放至x河的历史。该工程已经施工完毕。(4)全长3500米的南区污水二期工程。该工程经x区沿x路到x河东岸沿河向北至x以北段,已开工建设。
三、加快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给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便利的出行条件的同时,为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x年,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x村整体改造工程。我们在x年将芝阳村整体拆迁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改造。重点建设了x万x方米的回迁房,用于安置x村回迁户x和连城路改造涉及的回迁户x户。目前,x万x方米回迁房已基本完工。二是吸引外资,进行房地产开发,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x年,我区主要是进行了x小区等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通过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城市住宅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城市居民住宅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四、积极加强小城镇建设。
为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小城镇建设。一是采取以点带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心镇典型带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心镇“四个一”活动,主要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区四个镇两个办事处共投资x万元,硬化路面x万x方米;投资x元改造自来水,以改善农村农民用水问题;投资534万元,建设桥梁6座;投资510万元,绿化面积42.78万x方米。二是加大园区建设。推动小城镇上规模、上档次。今年8个工业园区共落实项目65个,投资8.33亿元,建成区面积24.75万x方米。三是严肃规划纲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行没有规划不审批项目的制度。根据我区发展现代化生态河滨城市的战略思想,对x办事处镇驻地的规划进行了全面调整,按照全区总体规划思路重新进行了规划,并对部分镇、办事处的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
总之,经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水x得到提高。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省市的要求,跟兄弟县市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我区的城市化工作搞好。
二00五年六月一日。
城市化论文篇十六
城市建设学院。
学生会文艺部。
2010年10月。
城市建设学院。
赛事主旨:2010年,充满活力的一年,青春激昂的一年,学院迎来了又一批的锌锌学子,他们带着满腔热诚,加入到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这个大家庭当中,为了让他们尽快的熟悉新的环境,更快的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我院与化工院举办了这次的迎新生晚会,使新生去感受校园的活跃气息,更带动整个校园的气氛,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通过此次晚会,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文艺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能够为新生提供一个新老生交流的平台。
(一)活动时间:10月13日。
(二)活动地点:室外舞台。
(三)活动流程。
海选排练彩排正式演出。
1.9月20日晚进行海选,报名的同学每人最多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展。
示,由评委选出若干人进入排练阶段。
2、进入排练阶段的人,由文艺部带领排练、彩排、准备伴奏等。
4、晚会中场时,由主持人,和观众进行互动游戏,以活跃现场气氛。
5、最后由全体演员一同登台谢幕,与赞助商合影。
6、由学生会成员组织全体观众有序退场。
(四)活动报名。
报名资格:城市建设学院与化工学院全体学生。
自愿报名。
各班负责人将名单报给文艺部,由文艺部在9月20日在218教室进行海。
选。
(五)活动安排。
1、晚会宣传由宣传部负责。
2、主持人两男两女,由两院主持人社团推荐。
3、晚会赞助由院外联部负责。
4、晚会设备包括麦克风、音响等由文艺部派人负责。
5、晚会中的互动游戏等由文艺部及组织部负责。。
6、晚会当晚嘉宾席及观众席由主席领导,体育部协助。
7、晚会结束后全体学生会负责打扫场地。
城市建设学院。
学生会文艺部。
2010年10月。
城市化论文篇十七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2.能够利用地理统计图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对他们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他们人文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素养。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
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
1.[思考]多媒体显示长三角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城市化含义。
通过观察长三角的变化图片,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思考]结合城市化的含义得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
2.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发展主要的动力有哪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结合课本及日常生活实际去思考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活动2【讲授】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工业革命)。
(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形状,各阶段的名称)。
填表回答:。
填表城市三个阶段差别回答: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答案:。
(1).从早到晚: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
(2).三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后期,巴西为中期的加速阶段,印度为初期阶段。
(3).发达国家:减速,外迁,城市中心衰落。
活动4【讲授】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特点: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化论文篇十八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正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现实,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挑战,对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然而,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面对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发展前景,各地必须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投资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投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资本性投资,等等。因此,快速城市化时期也必然是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成为一大课题。在环境保护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除了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相应要解决的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和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解决。
二、城市交通拥堵。
三、传统管理制度下的巨大城乡差异。
中国现有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2.25倍左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隔离的二元管理制度,把中国公民人为地分割在城乡两个不同的生活平台,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选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均衡性,加剧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进城成本,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挑战。
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近在眼前。在不远的将来,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收费不足,没有历史积存的储蓄积累,服务体系不健全,已难以面对老龄社会到达时的需要。中国农村居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也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未来十几年,当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变成城镇居民后,意味着未来有近半数的城镇居民是没有社会保障的,这就给未来的中国社会埋下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挑战,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遵循城市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够缓解交通、环境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本依据。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城市管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应大大提高,以便在市民的监督和促进下尽快提高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应予以强化,为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基础。
(二)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投资。在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增加环保设施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农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仅具有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还具有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也不失为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一大办法,建筑能耗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是很大的。
(三)、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城乡二元管理制度是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改变。逐步规范户口类型,实行以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鼓励有相对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外来人口,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进入城镇定居。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民进城后的生存成本,这是建立城乡居民均衡利益分配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四)完善并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把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农村地区进城的新移民。城市的新移民相对比较年轻,还将在城市就业工作许多年,他们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可带来更多的社保资金,有助于防止社保“现收现付”制危机的发生,有助于向储蓄投资制过渡。
城市化论文篇十九
目前,社会正在慢慢城市化,城市化对物业管理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一、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一)“建管不分”情况仍大量存在。
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住宅及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非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同时,《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前期物业管理中,开发商包揽建成后的物业管理业务即所谓的“谁开发、谁管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建管不分”的客观存在,业主将对开发商的不满直接转移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从而引发了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难等诸多问题。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所做的行业调查显示,开发单位利用“建管不分”掩盖前期遗留问题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2.50%,认为利用“建管不分”转嫁新建项目矛盾的占41.96%,认为利用“建管不分”压低物业项目交接成本的占18.78%,反映新建项目房屋质量问题突出的占51.85%。这一系列数字充分表明当前物业管理纠纷的主要导火索之一就是“建管不分”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物业服务企业缺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0月,《物业管理条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出相应修改,其中一项就是将“物业管理企业”调整为“物业服务企业”,进一步强调物业服务企业应以服务为本位,管理只是服务的手段。但从当前物业管理实践来看,仍然有许多物业服务企业没能及时更新观念,始终把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角色,缺少应有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提供的物业服务往往无法达到业主的期望,引发业主的不满,最终以业主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弃管收场。而伴随着弃管小区长期缺少专人的管理和维护,陆续出现屋顶渗漏、上下水及供热管道腐蚀、相关线路破损、环境卫生杂乱无章、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业主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三)物业服务费收缴工作难。
对于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来说,物业服务费收缴难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而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很少定期向业主公布收支情况,不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收取物业服务费、捆绑收费情况非常普遍。业主提出异议并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时,经常遭遇物业服务企业断水、断电、停止供暖等威胁。当然,物业费收缴困难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多数业主缺少对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对物业服务企业稍有不满就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拖延交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业主一旦拒绝或拖欠缴纳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只能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来维持日常运行,引发业主更大的不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物业管理吸纳的劳动力中大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下岗分流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及部队复转军人等,对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正是由于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解决大量就业人员的特点,导致了物业管理行业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在日常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往往处理问题不及时、采取的方法不得当,甚至态度恶劣,从而引发新的物业管理纠纷。另外,由于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缺少应有的尊重,导致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队伍缺少稳定性,出现了人才难寻难留的“两难”局面,不利于为广大业主提供优质而专业的服务。
(五)社会各界缺少对物业管理行业应有的关注。
物业管理行业对于维护社区安定,解决大量人员就业,实现房屋的保值和增值都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业管理行业却未获得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地位。我国各城市住宅小区都普遍存在着业主私搭乱建、任意拆改承重墙、擅自接改管线等违规装修行为,物业服务企业本身没有行政处罚权,在履行了告知、制止的义务后业主仍违规施工的,只能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处罚,而显然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高效监管,也没有给予物业服务企业应有的支持,一方面仍有大量业主违规装修,严重影响了住宅小区的整体性和房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相邻业主面对投诉其他业主违规装修的情况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也认为是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不力所致,加深了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误解;同时,《物业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保修期内房屋及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出现质量问题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责任,但由于业主缺少对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往往将诸如屋顶渗漏、墙皮脱落、公共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开发商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一并将责任归咎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只要物业服务企业不及时提供维修就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使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增大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难度;另外,各新闻媒体对于物业管理行业的正面报道很少,普遍认为业主是弱势群体,一旦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出现纠纷,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就作出倾向性的报道,将各种纠纷产生的原因直指物业服务企业,给整个物业管理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物业服务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业管理行业正在成长中,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固然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社会各界也应该充分肯定物业服务企业在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当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物业管理行业应由的关注和扶持,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一)严格执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
要从源头上避免开发商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侵犯业主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严格执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彻底改变“建管不分”的局面,真正实现“建管分离”。物业管理中引入招投标是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开发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明确双方之间责任的划分,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公平竞争获得项目,通过竞争促进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而逐步实现全行业物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市场化的合理价格体系,减少物业管理纠纷的出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1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