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艺术概论的论文(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5:52:10
最新艺术概论的论文(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6 15:52:10     小编:翰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总结自己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总结写作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一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二

女校教育要突出女性特色。在艺术概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女性心理思维的特点,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机制,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女性修养、艺术修养,增强女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阐述和研究的理论课程。它涉及到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艺术流派、艺术鉴赏、艺术的美育功能等等内容,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艺术理论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艺术概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透过各种艺术现象达到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与体悟以及提高自身的艺术理论能力、指导今后的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特征很强,对于平时注重技法的训练且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让他们觉得陌生、复杂而且很难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有的学生认为艺术只需要个体凭感觉去体会和感悟,做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就可以了,所以学太多理论是没有必要的;有的学生则感到教材的内容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有的则认为艺术理论对艺术作品和现象的分析往往过于高深,有牵强附会之嫌等等。所以尽管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内涵深刻,但却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审美和交流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提高艺术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激发创造潜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本课程的教材还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对艺术本质、艺术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都还在进行之中,因此如果就把现在所普遍使用的省部级艺术类通用教材或其他教材就作为一种金科玉律传授给学生,那将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事实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些通用教材中所出现的比较明显的错误进行了批驳和指正。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对教材的处理要有轻有重,精泛结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艺术技能水平、智力和心理能力等因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是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过去上理论课,多数都是由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形成所谓的“一言堂”或“独角戏”,学生大多不能自觉的专心听课,参与感和被认同感缺失。而从后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些启示,那就是要打破师生间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壁垒,构建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这样一种学习氛围。而要创设这样一种学习情境,就要多进行集体讨论和师生对话。可使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主题讨论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通过恰当的设置问题,将要讲解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探究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或进行争论、各抒己见。通过这样平等的对话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死”的知识能用“活”,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把深奥的艺术理论化为能够指导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有利工具。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来进行教学也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跨越古今、贯通中西,各种主要艺术门类都囊括其中,因此它需要大量的艺术资料来支撑。而枯燥的理论如果失去了鲜活的载体,也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所以将多媒体引入《艺术概论》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当教师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利用声、光、色、影像等对学生的感官和大脑进行全方位的刺激的时候,学生就比较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审美的熏陶。而当看到每一条理论的分析都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作为实例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大大提升学生对理论的信服感。网络教学我们现在还运用较少,这和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有关,但是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这首先需要建立强大的课程资源库,将本课程的课件、影像图片资料、参考书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随时获得学习的机会,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画廊、音乐工作室等或其他有丰富艺术资源的场所,去身临其境的体验艺术,感受艺术,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环境从教室扩大到艺术场所和生活中,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艺术感觉,促动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来分析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进行艺术创造。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三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4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四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五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艺术院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并不相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培养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人才,应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院校应该区别开来。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多达二十种之多。

虽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个方面: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这三个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各个教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侧重。这些教材编写者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艺术类、文学类、哲学类。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是从他们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原理的内容,文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欣赏的内容,艺术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其实,艺术问题必然离不开艺术、文学、哲学,但不同的编写者在内容上的侧重使得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比较容易,但接受艺术原理则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学生那样高。总所周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分数数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许多大学本科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优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概论》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接受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在高职的艺术生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素质。对于高职艺术生的教学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至于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即可。所以,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材和内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比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三是教师在选择已有《艺术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艺术生重新编写教义。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其艺术理论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应加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艺术概论》的课程设置一般在高职艺术生的最后一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艺术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教学因势利导进行理论的提升。对于艺术欣赏问题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的艺术学习必然离不开对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和描摹,而且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评品,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进入欣赏者的视野。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所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对艺术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比如艺术起源问题,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很容易接受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理论。目前一般《艺术概论》的教材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有艺术产生于巫术、图腾崇拜、游戏、模仿等几种观点,本来这是很难辨析的问题,但学生通过他们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就比较轻松地辨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这一观点与其它观点的区别。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艺术理论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高职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学习目标、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中理论方面的内容。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六

舞蹈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坚持着十分亲密的关联。简而言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但是,这种人体动作必需是树立在提炼组织及加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并且,能够划分到人体动作范畴中的艺术包含了很多种,例如人体雕塑哑剧等艺术方式。因而,将舞蹈的动作作为艺术展现的主要手段应用动作的组合表现文字及言语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是舞蹈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体动作艺术的最主要的方面。舞蹈能够应用本身的形象性,充沛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思想及情感,从而将生活的审美属性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舞蹈艺术;本质;特征。

发明者思想及情感活动的过程便是艺术发明的活动,在这一发明过程中,发明者需求一直坚持昂扬的热情。舞蹈扮演是一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并不是简单舞姿动作的罗列,而是在一定的角色情感内,扮演的艺术生命形象,应用音乐节拍与动作的圆满契合,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思想。所以,舞蹈演员不只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更需求具备扮演才能,唯有具备了充足组织要素,才干充沛演绎出扮演角色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的将技术与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舞蹈艺术迸发出绚烂的生命力与发明力。但是由于持久以来,关于舞蹈扮演的探求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所以舞蹈扮演理论还相对单薄,从而使得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舞蹈艺术的来源与发展同样是由众多历史要素共同促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劳动综合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过程才是舞蹈真正的来源,属于生活理论的一种详细需求,详细来讲,舞蹈主要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劳动健身及性爱等行为活动的重现。

人的本身生命活动的深入表现与肯定便是艺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均是按照固定的规律及需求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消费活动,为了保证人类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发明出的精神发明物便是艺术作品。换而言之,艺术便是将生动详细的形象思想转变为思想方式来对整个世界做出形象认知,并将其作为人的自我确认的有效的思想存在物。所以,这就很容易了解,人类社会照旧存在那么多的舞蹈文化的场面,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缘由形成的,其一是由于在人类生存的范畴内,绝大局部的艺术范畴曾经逐步演化成舞蹈艺术所要表现的真实对象,但是尤为重要的层面是由于人自身所固有的思想认识决议的,需求应用灵魂与精神的完整统一来完成本身生命生机的充沛展现,从而有效的将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及理想志趣表现出来。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扮演工具,应用人体动作作为言语,应用情感作为基本元素的特殊的变现性艺术方式。站在本质角度进行分析,舞蹈属于人的精神衍生品,舞蹈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坚持着亲密的关联。一旦短少了人类的想象力与发明力,舞蹈艺术将荡然无存。

相关于舞蹈自身来讲,自其降生之日起便与人们大众的详细需求一直坚持着亲密的关联,并不是为专业者所独有。但是由于历史上理想缘由的障碍,使得原有的根本理念被人们无视了。以至会呈现超乎寻常的不合逻辑的错觉,在历史上存在诸多实例能够证明这一点。关于舞蹈的呈现与发展,终究是由我们的个人认识决议,还是人民大众的理想需求所把握?这将是我们探求舞蹈本质的工具及手段。所以,站在舞蹈艺术现象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舞蹈是作为社会的某一种认识形态及人文形态存在的,属于人民群众保证自我精神满足的一种潜在的文化认识的自然表现,大致涵盖了舞蹈审美的思想情味及理念等多个层面。因而,我大胆猜想:由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角色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舞蹈艺术活动才是舞蹈最基本的属性。

(一)心意性。

艺术总会为某一特定的目的效劳,舞蹈所要表现的层面以及表现的方式均遭到人民大众整体认识的左右,同时在一定水平上也反映出人民群众整体的行为思想及审美观念。经过对舞蹈历史进行深化透析探求发现:舞蹈作品的思想及心情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经过作品我们能够明晰地感遭到创作者内心的心情,洞察其心灵。作品今年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论是政治道德还是情感倾向。固然不同作品所强调的偏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可以明晰而深入地领悟到创作者的思想与信心。特别明显的是作品阐发的精神所折射出的时期烙印。所折射出的内涵总是以人民大众的内心意愿为动身点,汇合了人民大众的意志与情感,从而凸显出最具有时期特征的理想而典型的心境心情。舞蹈作品总会应用其真诚而深入的情感来影响并打动别人,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之产生激烈共鸣。虚空的世界并不是创作的灵感的来源,从最初的感遭到构思架构,一切环节均选取理想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情感及内涵的载体,使得作品的情感与理想生活坚持最形象地统一性,不再留情于表层,而是具有最深入最鲜明的时期烙印。

(二)情味性。

包括非具象的笼统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均需求传达一定的内涵。艺术的传达与艺术的鉴赏坚持着十分亲密的关联。按照美学的论点来讲,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均是在受众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位著名的美学家奥斯本曾经说过:艺术作品的发明需求树立在充沛的目的之上,人们之间彼此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艺术作品最具耐久力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关于舞蹈的传统观念,应该将其看作是与观众之间的内心的沟通。

所以,舞蹈作品的创作需求思索到受众的审美情味与心理趋向。舞蹈方式与大众审美情味的吻合,是舞蹈创作者经常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的概论,在过去作品中呈现了很多,在此就不加以叙说。我们需求留意的是:保证方式与表现精神的彼此契合才是创作者驾驭方式的最终的目的,假设希望获取最具魅力的方式,中心在于精确而形象的抓住大众所要突出的内心情感。但是地道的艺术作品不存在,更没有地道内容的艺术作品。所以,洞察大众的整体的审美情味与心理才是有效把握舞蹈根本大众情味性的关键。

(三)愉悦性。

人们大众为了最大水平的满足本身的精神需求,并保证自我本质的完成,舞蹈便呈现了,人们能够经过舞蹈艺术形象而生动地将自在的生命运动凸显出来。换而言之,也是扮演着人们大众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方式的角色。舞蹈需求充沛迎兼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舞蹈本质属性在受制于人民群众的愉悦性,舞蹈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一直贯彻于大众参与的一切过程中。假设站在舞蹈任务与内涵的角度来讲,舞蹈最具普遍社会性的根基之一便是大众总体的愉悦性。主要是由于人民大众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艺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身心愉悦性的满足。舞蹈艺术最根本的大众愉悦性主要表如今舞蹈艺术大众的普遍性自发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上面阐述,我们进一步概括了舞蹈艺术的最本质特征:舞蹈是一种独具方式美的高难度的动作组合,舞蹈创作的终极目的便是特定情感与内涵的表达,在整个扮演过程中需求充沛满足上述一切属性,才干有效而充沛地将舞蹈艺术的内外美严密契合,从而促进舞蹈艺术扮演持续发展,并趋向于成熟。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七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

计划。

”,是指将某种设想用。

计划。

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

创新。

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

创新。

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八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九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雕刻形式称为。

a.圆雕b.浑雕c.浮雕d.透雕。

2、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孔尚任c.汤显祖d.洪昇。

3、在艺术风格问题上,鲜明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论断的文艺理论家是。

a.歌德b.黑格尔c.圣·佩韦d.布封。

4、擅画奔马并融西洋绘画技法于国画创作之中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是。

a.刘海粟b.徐悲鸿c.黄宾虹d.齐白石。

5、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并著有《美育书简》的德国美学家和作家是。

a.康德b.叔本华c.席勒d.尼采。

7、灵感的特征是。

a.突发性、亢奋性和易逝性b.突发性、抽象性和易逝性。

c.必然性、超常性和稳定性d.突发性、神秘性和易逝性。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印象派画家的是。

a达·芬奇、莫奈b.拉斐尔、莫奈c.达·芬奇、梵·高d.莫奈、梵·高。

10、《人间词话》明确提出了说。

a.境界b.格律c.神韵d.格调。

11、提出“童心说”这一文艺思想的是。

a.李贽b.王守仁c.袁枚d.袁中道。

12、《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是法国绘画派代表作品。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印象主义。

13、由些可夫斯基作曲的古典芭蕾舞剧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

a.《天鹅湖》b.《天鹅之死》c.《罗密欧与朱丽叶》d.《浮士德》。

14、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是20世纪50年代影片。

a.法国b.意大利c.英国d.日本。

15、《洛神赋图》相传为东晋大画家的作品。

a.王羲之b.钟繇c.顾恺之d.张芝。

16、《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是的代表作品。

a.欧里庇得斯b.索福克勒斯c.阿里斯托芬d.埃斯库罗斯。

17、《草叶集》是美国作家的作品。

a.海明威b.惠特曼c.梁启超d.德莱塞。

18、“吴带当风”是指的绘画风格。

a.吴道子b.曹不兴c.苏轼d.吴镇。

19、的《群鬼》、《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

a.萧伯纳b.易卜生c.莫里哀d.梅特林克。

20、诗剧《浮士德》是的代表作。

a.雨果b.歌德c.狄德罗d.席勒。

21、电影艺术诞生于。

a.1921年b.1895年c.1905年d.1915年。

22、《西斯延圣母》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

a.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欧里庇多斯。

23、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

a.商代b.春秋时代c.西汉d.东汉。

24、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a.徐悲鸿b.刘海粟c.傅抱石d.齐白石。

25、寓教于乐”是指艺术的。

a.审美娱乐功能b.审美教育功能c.审美认识d.审美意识作用。

26、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

a.感知b.艺术想象c.联想d.艺术情感。

27、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法国的代表作品。

a.后印象主义b.新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28、《雀之灵》是我国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

a.独舞b.双人舞c.三人舞d.群舞。

29、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形成于世纪末。

a.17b.18c.19d.2030、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

31、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是一部作品。

a.悲剧b.喜剧c.正剧d.悲喜剧。

32、二、填空:

1.艺术起源说有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实践说。

2、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和三人为重要标志。

3、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为先驱的现代舞,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古典芭蕾的程式束缚。

4、最早的舞蹈是、、三位一体的。

5、艺术创造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6、史前艺术的基本主题是生存与繁衍。

7、艺术体验一般分为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两种形式。

9、艺术意蕴的两种类型的代表是典型与意境。

10、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意境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1、艺术家的素质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艺术技巧和文化修养、尤其重要的是创造精神。

12、意识是指自觉地心理活动,潜意识是指不自觉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往往伴随着意识和潜意识活动。

术作品的核心和深层架构。

14、艺术形象的重要特征是形象性。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15、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独特性、稳定性、多样性。

16、魏晋六朝时期的、、三位画家被称为“六朝三大家”。

17、《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18、享有名世界的兵马俑是我国代的雕塑作品。

19、.电视剧的主要品种有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系列剧。

20、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线条、色彩。

21、中国画从题材角度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23、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两大派系。

24、文学形象需要通过想象重塑艺术形象,因此具有间接性的审美特征,语言的抽象性使其具有无所不包的广阔性。

一、声画分立与声画对位。

26、电影中画面与声音的关系主要有声画同。

一、声画分立与声画对位。

三、名词解释:

1、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指艺术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具有象征结构与审美品质,艺术情感的突出特征是共通性和审美性。

象征结构是指艺术情感既是具体情感,又具有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情感范式,这种。

情感范式不仅属于艺术家个人,也属于人类的共同心理,生成了艺术情感的共通性。审美品质是指艺术情感超越了自然情感“置身其中”的功利性,而是采取远距离关照的方式,使生活的自然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从而呈现了无功利目的的审美特性。

艺术想象是指对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具。

体可感性和非逻辑性。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构成了艺术接受的重要元素。

3、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和深层架构。其重要特征是形象性。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的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

5、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产生于西方,典型性人物形象不是孤立的,是高度概括性与鲜明个性的统一。

6、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其具体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是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7、艺术传达。

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

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艺术技巧是艺术传达成败的关键。艺术创作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

8、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与复杂的心理机制。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完成过程的最后一环,是艺术家与艺术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是观众的审美再创造。

9、艺术流派。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艺术史上一些思想观念、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群体。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发生在艺术领域里的重要美**流和创作倾向。

四、简答题:

1、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语言是指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介。所有艺术品都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完成的,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艺术语言也有创生、发展、衰落、更新的过程,往往从艺术语言入手。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和深层架构。其重要特征是形象性。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的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

2、艺术批评的主要形态。

1、伦理批评。

伦理批评是以道德为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批评形态,其基本范畴是善、恶,它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为尺度,衡量艺术作品,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

2、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是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准评价艺术的一种批评形态,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用和历史价值。这种方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联系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研究。

3、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只是借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艺术作品或艺术家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艺术作品的原型、真实意图与内在架构的一种批评方法。有实验心理学批评、格式塔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学等流派。

4、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是以艺术作品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为中心对艺术进行研究的一种批评方法。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

3、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1、独特性:独特性是艺术风格的灵魂。与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密不可分,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联系在一起。

2、稳定性:一种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即主体风。

格大致相近。

3、多样性: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一种天然属性。它既是指个体艺术家在一生的艺术创作中所创造的多种艺术风格,更是指艺术风格本身的多样性。于艺术家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千变万化、包罗万象。

4、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那些基本阶段?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沉淀。艺术体验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一般分为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两种形式。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其具体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是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艺术传达。

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艺术技巧是艺术传达成败的关键。艺术创作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

5、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与复杂的心理机制。艺术鉴赏是艺术家与艺术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是观众的审美再创造。首先,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完成过程的最后一环。“为目的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其次,艺术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6.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情感体验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因。

艺术情感是指艺术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具有象征结构与审美品质,艺术情感的突出特征是共通性和审美性。

象征结构是指艺术情感既是具体情感,又具有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情感范式,这种情感范式不仅属于艺术家个人,也属于人类的共同心理,生成了艺术情感的共通性。审美品质是指艺术情感超越了自然情感“置身其中”的功利性,而是采取远距离关照的方式,使生活的自然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从而呈现了无功利目的的审美特性。

1、艺术发展有哪些规律?

1、平衡与不平衡。

社会发展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

二、社会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

三、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发展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与社会发展有不平衡的一面。

一、一些艺术样式之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消亡。

二、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呈正比例。

2、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本体规律,无论是个体艺术家还是一个时代的艺。

术,都不可能凭空诞生,都是在前代艺术传统上生成的,对于艺术遗产应当批判性地继承,把富有生命活力和永恒价值民族精神和艺术经验进行现代转化,成为现代艺术的元素,克服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艺术继承主要包括以下:

一、艺术里的民族精神。

二、艺术传统。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关键,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质的飞跃。先锋艺术往往是艺术革新的先声,艺术创新的重要策略是陌生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对常规艺术形式的创造性的颠覆,将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重新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富有生气的新鲜感觉,从而创造一种新奇强烈的艺术效果。

3、民族艺术的融合1、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稳定的民族艺术传统,并创造出独特的民族艺术,其支点是民族精神,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性格、文化与心理积淀,民族精神是艺术的根本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与此同时,各民族艺术的交融会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异质文化的交融是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元素。此是为艺术史所普遍证明的艺术规律。

3、反对两种倾向:拒绝吸收(固步自封)与全盘吸收(自我沦丧,民族特征淡化)。

2、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3、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4、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特点等。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3分)。

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逮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以此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6分)。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功地运用了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

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

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一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用心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理解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取、吸纳和扬弃。

2、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3、什么是审美期盼?

欣赏者的审美期盼可呈现为文体期盼、意象期盼和意蕴期盼。文体期盼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象期盼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蕴期盼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盼指向。

4、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潜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能够体现务必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资料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资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要点)。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每种学说得2分)。

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完美处。(要点)。

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完美处。

第一,丑能够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能够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能够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每个方面可得3分)。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要点)。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务必好处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务必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术与政治之间能够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理解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对政治施加影响。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取运用务必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务必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好处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8分)。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9分)。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8分)。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要点)。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决定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此刻四个方面。(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贴合自我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资料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二

1、情感。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低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的与道德意识活动的尤为显著的特点。心理学家把人所特有的复杂社会性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划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的。

2、审美教育。(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4、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如,一幅绘画,一件雕塑,一幅书法作品,一座建筑物,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件实用工艺品,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是视觉形象。艺术中的视觉形象直接付诸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特别富有直观性和主动性。这类艺术形象常常带有明显的再现性,如摄影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便是纪实性或再现性,它表现的总是客观存在的失误,摄取的影像与被摄对象的外貌形态几乎完全一致,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5、旋律(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致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成为音乐的灵魂。)。

二、单选题。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d)导演的。

a谢晋b谢铁骊。

c谢添。

d蔡楚生。

2、在《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优美形象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是ba马兰。

b刀美兰。

c陈爱莲。

d杨丽萍。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aa麦克白。

b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c费加罗的婚礼。

d钦差大臣。

4、《人间喜剧》是(b)的重要作品a萨克雷。

b巴尔扎克。

c列夫托尔斯泰。

d狄更斯。

5、《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作家(梵高)的静物油画。

凡高。

三、问答题。

1、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任务:第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第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2、简述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如何理解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点之一。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中,摄影可以最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摄影作品被当做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具有认识和审美双重价值,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造型艺术离不开表现性,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追求。

5、简要概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它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试论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低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关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低位与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低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三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

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按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10、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2、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3、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4、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12、舞蹈动作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四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的发展已经从经济层面向更高的反映文化文明层面过渡。

而城市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和黯然失色,城市美逐渐在经济驱动作用下呈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无论公共艺术设计多么地完美、历史文化多么地丰满以及城市地域性优势多么大,城市商业化不断地侵占整个城市。

艺术与文化渗透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对于人类给养进一步追求的要求,作为城市的整体概念来说,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对于艺术与文化包容的进一步体现。

城市形象对于艺术的包容性以及公共艺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城市自我的呼吁,也是人类对整个时代的呼吁。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是指有关创造并储存价值的公共空间的艺术。

它包括公共自然空间设计与公共人工空间再设计,并且是存在于时间维度的空间设计。

如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构成了公共艺术的要素,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公共艺术虽然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但是对于艺术的表达则受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背景、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的客观束缚,这是城市公共艺术最大的特征。

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公共艺术,而作为其表达艺术的元素,它们各自表达方式和方法又不一样,无论是感官表达还是整体性表达,每个元素都赋予了城市公共艺术多样性的整体布局。

公共艺术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元素的时间维度。

公共艺术的元素永远都是未饱和状态,任何元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艺术元素产生多样化的变化。

公共艺术的第三个特征是从公共性。

艺术表达的地域公共性,即可供公民自由进出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包括艺术表达形式的公共性,即所有公民概念,所有公民都可平等性地接受公共艺术的情感表达和传递。

同时,对于其公共性的特征理解,还包括对于情感交流和信息自由传递,设计者与欣赏者对于公共艺术的密切交流进一步推动着公共艺术更好地发展。

二、城市形象塑造。

“形象”来源于英文中的image,形象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定义,一个角度是有形的、可被直接观察感知的客观事物;另外一个角度则是包括不能直接被感知、需要通过神经元以及感官系统综合处理之后得到形象信息。

城市形象可以定义为对于客观城市公共艺术的感官信息,以及对于公共艺术主观自我理解信息汇总的城市形象。

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公共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公众在观赏公共艺术或者生活在城市中,对其有直接的感官体验。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对于公共艺术的欣赏角度、主观理解以及信息反馈都是不一样的,这又构成了不同人、不同城市形象的概念。

城市形象随着主观人群的不同而不同,但城市形象的直接感官信息主导着公众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评价。

城市形象的特征有三性。

整体性。

城市形象中各公共艺术元素中的不动产、动产等共同构成整个城市的基本框架,也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性。

人们对于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的感官欣赏以及主观评价都是间接意义上的对于城市形象的评价,但又不构成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而是通过所有元素布局和设计的过程综合体验感知的。

时间维度性。

具有时间维度的城市形象的构建也将经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城市都具有时间维度的相对稳定性。

时间给予城市更多的内涵和自我修复调整,其整体价值选择、公共艺术切合度以及感官直视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差异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城市形象的差异性。

每个城市由于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地域差异都使得其各有独特之处。

这就是对于城市形象差异性的体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就是进一步挖掘每个城市的潜在独特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而又不显唐突。

三、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公共艺术对城市感官形象的塑造。

城市美的塑造。

“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

对于城市而言,每个城市都在追求着自身感官形象提升以及城市内涵的塑造。

当代城市主要就是通过对于公共艺术的设计来实现,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于城市美的塑造,同时,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理念又推动了城市内在美的实现。

以上海外滩为例,外滩夜晚迷人的灯光、油轮、古色古味的建筑构成了外滩感官直觉美,外滩的百年历史又增添了这感官直觉美之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

城市功能形象的塑造。

城市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城市塑造的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人追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的不断再塑造。

公共艺术的布局和结构性安排构成了基本城市功能区域形象。

城市功能区域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休憩空间等,其中休憩空间包括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可供日常休憩的室外空间范围。

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生活物质质量,同时也是进一步满足市民内在品质提升的要求。

商业空间是市民交换劳动产物的空间范围,多以点缀和衬托为主,主要用以平和完全商业气氛,从而提升市民消费心情。

在商业空间中更加注重的是整个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休憩空间的形象塑造要贴和其地域空间特点,不能太过于核心化和价值导向化,尽可能地使得整个休憩空间多元化,从而提升市民休憩的愉悦度,同时不丧失区域功能体现。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

经济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体现在所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的质量以及整体性上。

建筑的高度以及修建难度、道路的宽度、商业空间的繁华、休憩空间的布局等都将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的参考。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不仅仅体现在公共艺术元素独立设计的角度,还要体现在公共艺术设计整体性上。

换而言之,建筑、道路等一系列公共艺术设计体现的城市整体性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大部分的公共艺术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有效布局从而实现城市整体性效果时,才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有效的塑造。

以深圳为例,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速度着实让整个世界看傻了,其对于城市建设、公共艺术设计和安排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先进的。

通过学习美国和香港cbd区域设计理念,结合深圳功能区域布局特点打造福田金融cbd。

深圳公共艺术设计的完整性保证了市民的需求一旦出来就可以找到目标空间,保障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同时,深圳通过公共艺术设计水平以及公共艺术作品质量的提升基本实现了完整的城市功能体系。

(二)公共艺术对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感官传递信息,而感官体验的信息保存受人类逻辑思维记忆曲线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能够长久的被人们的思维意识所铭记,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我们在探索中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是加深感官信息以及保存感官信息的有效方法。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

城市历史文明作为一个城市得天独厚的历史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基本内涵的表现方式。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又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以及历史博物馆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上,建筑体现的历史文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积淀的城市,而雕塑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具备的体现历史文明的公共艺术作品。

雕塑一方面传达着历史文明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在起着见证历史文明的责任,任何一个雕塑经历时间的打磨最终都将成为城市历史文明的成果。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和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他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唐山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县狮子舞。

正文: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中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中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使中国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由于兄弟民族间的团结友好和相互交流,各个民族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香飘四溢的民族大花坛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富有诱人的神奇魅力。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如果从功能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种类。

随着人类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舞蹈中的迷信色彩与日俱减,一些古代传统的祭祀性舞蹈也在逐步变异,成为民间具有观赏性和自娱性的舞蹈,而倍受人们喜爱。

每逢民族节日,络绎不绝的各族民众盛装打扮,怀着无限真挚的心愿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能够宣泄自己情感的歌舞海洋之中。

那一场场如痴如醉的欢歌劲舞,令无数外乡人情不自禁地流露着羡慕的眼光和发自内心的赞叹,以致出现难以抑制自己感情而投入到歌舞中去的场面。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终身伴侣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一缕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河北的著名民间舞蹈。

唐山地秧歌。

冀东地秧歌广泛流传在河北省唐山地区。

据《中国古代舞蹈话》(王克芬著)记载:“秧歌是由古代的‘村田乐’演变而来”,它们的源泉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地秧歌,徒步于地上表演,不受演出场合和道具的限制,比较机动灵活,易学易演,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舞,传统的活动形式,基本上分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

过街秧歌,走街串巷,沿途表演。

它的主要特点是:节奏与动作统一,表演各异,舞姿简洁,边走边扭。

场子秧歌,遇到广场或十字街头,拉开场面,大扭一番,有时还扭一会儿,唱一段,用锣、鼓、钗间奏,然后表演带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即小型舞蹈节目)。

主要特点是:具有典型人物性格,舞姿舒展、健美,画面灵活多变。

地秧歌的传统表演形式,大多是前边有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鲁智深),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跟提花篮、佛尘的童子及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

在行当上分“妞”(少女或小媳妇)、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擓(中年或老年妇女)、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表演上的共同特点是脚下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手中的道具根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手部的基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干,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既抒情、优美、典雅,又火爆、泼辣、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习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

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于”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是一种全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

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

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

它古朴典雅、清爽动听、深沉美妙、刚健稳重,其风格特征是刚而不野、柔而不糜、华而不浮、悲而不泣,突出特点是节奏鲜明。

与拉花舞蹈的沉稳、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现在的井陉拉花,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阵容庞大时,气势恢宏。队伍精炼时,特点突出。

舞蹈语言多姿多彩,音乐旋律扣人心弦,更具丰富完美的情感容量和精彩动人的艺术张力。

建国以来,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屡创辉煌:1957年,井陉拉花首次晋京,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二等奖,并受到了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1年,井陉拉花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的赛场上,并荣获最高奖——优胜奖。

同年,又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92文化部春节晚会”;,井陉拉花以庞大的阵容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一举夺得全国社会文化领域政府部门最高奖——群星奖金奖;,井陉拉花又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再次荣膺金奖。

如今,井陉拉花的足迹留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各地。

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向全国及海外多次播放、宣传、介绍井陉拉花,使全国观众及海外朋友能够不断品尝井陉拉花这种精神食粮中的美味佳肴。

井陉拉花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并与时俱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她得益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厚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这株太行奇葩一定会长盛不衰,永放异彩!

沧县狮子舞。

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子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子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沧县各乡镇村村同乐会都有舞狮活动,随着社会的变革,现在多数已灭绝,仅剩黄浦乡北张、刘吉、纸房头乡南小营等有数几支狮子队仍在活动。

沧县狮子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

早期称为狮子的多为“文狮”,以兴济为代表,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动作多是动物本身的动作模拟,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

“武狮”鼓点火爆、热烈、欢快。

由“文狮”发展而来,后来狮子舞便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如高台翻滚、水中望月、巧走立绳、荷花怒放等。

“武狮”以黄递铺乡北张为代表,历史近600年。

沧县现存的几个狮子舞队多由北张传承而来。

目前被称为“北狮王”的沧县刘吉舞狮队即由北张传承而来。

打击乐对舞狮起着引导作用,舞狮人根据鼓点的变化而表演,动作随节奏的不同而变化,打鼓者根据当时演出环境、观众需求而变化节奏。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沧县文化工作者致力于沧县狮子舞的保护、抢救工作,以旧州“龙狮基地”为依托,重点抓好刘吉舞狮队的发展工作,继而带动全县的舞狮活动。现在刘吉舞狮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除参加企事业庆典外,还参加多种类型的比赛大型文化活动。

自年以来,刘吉舞狮队多次参加各项大型活动,如“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进京为十六大演出”等,年12乐刘吉舞狮队参加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荣获金奖,之后在省、市、县领导关怀下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并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百年前曾经在沧县乡村风靡一时的狮子舞,现在正遭遇灭绝的境地,挖掘、保护、抢救、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对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河北有河北的风光,我们为之赞叹!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力量,对于中华民族舞蹈的发扬和继承,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爱艺术的人,为中华的艺术库增砖添瓦,添加美妙的一页,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些应做的,吃一份绵薄之力,尽一份责任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艺术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我们要学会去珍惜我们的艺术,保护我们的艺术,传承我们的艺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243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