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定期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行动。总结要突出成果和收获,评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的进步和成就。如果对总结的写作有困惑,不妨阅读以下一些范文,或许能找到答案。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一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二
近年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不但侧重舞台表演而且更加重视专业理论学习,重视表演者的内在文化修养。论文写作已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呈现在各艺术类高校的讲台上,以此培养和训练专业艺术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然而在笔者看来,其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基础课程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论文写作的严谨性、规范性,以及严格正确的论文写作模式,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准的艺术概论论文写作却离不开写作主体的整体素质与修养。如何提升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值得学者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各个专业虽然对论文写作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就艺术类而言,无论是建筑、摄影、音乐还是美术,论文写作主体首先应对所要创作的对象加以理解,包括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及地理环境等。没有文化背景的积淀,就无法理解所要研究的艺术,更不用说去探究艺术中更加深层的意义了。
艺术概论论文的写作,强调的是写作主体的艺术修养与内在涵养,同时艺术修养也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写作主体的文学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一部赞不绝口的文学作品、一支悦耳动听的乐曲,都会给人以美的愉悦、情感的升华、心灵的震撼,这样才能激发创作者的潜能,激发论文写作主体创作出高水准的学术论文。由此可见,论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将会直接影响到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艺术概论论文写作所呈现出来的是写作主体在专业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的体现,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将更好地体现艺术概论论文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笔者认为写作主体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素质与修养:
首先,论文写作主体应遵循论文写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论文写作讲求以事实为依据,应有合理的论点、论据以及强有力的论证,并以规范论文格式,根据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严谨的学术性讨论。
其次,论文写作主体应当遵守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论文写作的完成采用剽窃、抄袭以及侵吞其他人学术成果的手段。当用到别人的学术观点、资料、数据以及方案等内容时,都应该详细地加以注释。
再次,论文写作主体应当有较强的文献资料搜集、查阅能力。写作主体应选择相关专业的书籍和资料来阅读,提高自身阅读量并开阔知识面,并自觉地学习使用各种数据库,以更加自如地查阅文献资料,同时要懂得对文献资料的取舍,多加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在自身研究领域应具有专业性。笔者认为,艺术概论论文在遵循论文写作规范性的同时,更要看重其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主要是由于艺术门类更多在于实践的特征决定的。写作主体在舞台上的创作与其内在的文化理论修养是相辅相成的,论文写作是写作主体的另一种创作方式。一篇高水平的艺术概论论文,要求的不仅仅是写作主体深厚的内在理论知识的积淀,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这就要求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平时论文素材积累不够,感觉无法下笔,因此提高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的基本素质与修养迫在眉睫。
(一)增强内在理论知识的积淀。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持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写作主体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技艺,更要重视培养写作主体的内在涵养,将美学、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心理学等科目有效整合,鼓励写作主体参照不同时代、地域以及民族之间的艺术作品与史料记载,深层次地探索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教师的引导下,写作主体要自觉地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写作主体应合理有效地运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掌握图书馆的图书学习资料,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高校可以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或举办艺术类的相关专题讲座,扩充写作主体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提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
(二)实践经验与能力。
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比如,音乐不同于哲学和社会科学,它是一种实践表演性艺术。论文写作主体需要通过舞台艺术表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表演能力和知识结构,并不断地对舞台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艺术概论论文写作可看作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的艺术创作。这种能力是写作主体的素质、能力以及文化积淀与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牢固的基础、良好的修养、深厚的底蕴以及严谨的学术道德都是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修养。写作主体以这些素质与修养为积淀,可以更好地创作艺术概论论文,进而增强艺术概论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周来。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奚传绩。学术研究是一种修行--关于艺术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j].艺术百家,2008(5).
[3]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三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概论论文2000字(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于强调描绘性的机械练习,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常出现将造型基础课等同于“画画课”的认识误区,而设计色彩、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分立开设,使得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分割传授,教学过程较为僵化,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课程界线,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构建起一个模块化的、具有充分升级空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建立在横向发展的基础知识平台之上,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纵向延伸的模块化知识体系。这里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史论类课程相联系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自主地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在造型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纵向延伸的知识模块,是在基础知识平台上根据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方向的不同,通过情境式教学等手段,有侧重地组织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技能体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进行单元划分,并设置难易适当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技能发展方向,使整个课程体系呈现完整的网格状结构。这样的课程结构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模糊传统课程的边界,以作品的创作为载体,以知识与应用为导向。
按照这一思想,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可改变原有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依次进行的开课方式,将形式基础课与造型基础课相融合,整合课程知识,使之变成一门综合的进阶课程,并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作品制作为载体,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手段,将技能与知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评价环节,可穿插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类课程知识,通过与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类通识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更专业的艺术素质培养,提升审美品位,获得进一步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区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单一技能教育。在黄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中,造型基础一(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二(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一(平面构成)、设计基础二(色彩构成)、设计基础三(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是分别开设的,可尝试将其整合为由三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一级模块包括形态结构分析、形态结构表现、形态表象分析、形态材料表现等内容;二级模块包括基础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基础形态全因素创作、复杂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复杂形态全因素创作等内容;三级模块包括情境空间综合形态创作(室内陈设、灯光等)、视觉综合表现(主题设定、广告模拟、包装)、工业产品形态创作(日常用品基础结构、外观、材料质感)、建筑形态创作(基础空间结构创作、表面形态处理)等内容。整合后的课程体系由简入繁,结构更为清晰。
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选与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教材的适用性不强,编撰方式过于守旧,导致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内容较多的造型等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重课件、轻教材,绝大部分学生极少看教材,教材逐渐被边缘化。因此,编写更为适用的教材就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应用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尽量增强教材的应用性;应根据新的基础课程构架整合教学内容,以过去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教材为蓝本,以示例作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并融合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基础技能以及形式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组织教材内容。例如,在“彩色装饰画制作”单元中,应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色彩以及构成知识进行归纳编排,突出真题实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课程载体和教学范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并力求简单,使知识与技法要点一目了然。这样便于教师运用教材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扩展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加大制作的难度与复杂度,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材的应用上,在用好主干教材的同时,应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学习相关辅助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辅助教材的选取,类型不应有局限,可包括学术专著、论文、新闻等,但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的联系,并以教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展开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站,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的基础上接触无纸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一般是将理论教学与画室实践练习相结合,先理论后实践,“讲一讲画一画”。这样看似符合认知规律,但它对学生的理解力与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应用型教育要求学生有自主理解与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项目设计团队中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角色,能否胜任角色,不仅要看其知识储备和技法的掌握情况,更要看其能否合理、熟练地选择和运用知识技能。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一人一板、画完收工”的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根据新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制作组或讨论组并扮演具体的角色,从制定创意计划到创意的实施和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思想,或通过小组互评查漏补缺,从而不断地完善创意计划。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并逐渐淡化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并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路和技术问题,同时归纳典型问题留待下一教学环节重点解决。在布置任务和讲解任务范例时,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方法与步骤,运用多媒体图片和3d模型,尽可能全面地阐释范例的工作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要求。在创意阶段,应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各自的创意以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示,经过小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最符合任务目标的设计方案,然后投入作品的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作品的评价指标,组织学生阐释作品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创作理念等,通过讨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典型案例的创意制作过程以视频等形式备案。更新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工作团队基本的工作与交流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同步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赵凌宇单位:黄淮学院。
纵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百年历史,很多现在的问题早在创办之初就已埋下伏笔。19世纪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取得大发展,社会财富疯狂增长的时期,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请进“德先生”“赛先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观点,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困惑和精神问题,所以才有现代派艺术对工业社会强有力的批判。在这种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中国艺术选择了以技术训练见长的西方学院派写实主义而抛弃了以人文方式培养艺术人才的传统模式(中国古典艺术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词、歌、赋等综合艺术培养模式)。随着引进苏联的艺术教育体系,各类专业越分越细,各种艺术学科由于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本身的综合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艺术院校: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专业化越来越来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高考当中。艺术考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考生分数线低1/2或1/3以下,起点本身就很低,再加上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一批又一批生产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贯彻到底。在这种体制、这种模式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呢?其次,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一方面,当代艺术中最新鲜的艺术元素无法进入高校。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要进入教育体系的学科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在教育中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人类价值观代代相传的载体,这种源于美国的艺术教育理论是具有保守主义特征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当代艺术缺乏一个评价体系,其新鲜、活跃的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当中,而进入高校的这些艺术作品,在挑选的过程中标准的把握却是一个问题。所以,当专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的茫然和不适应,他会发现在学院中学习的实际上有很多是用不上的,稳定、成熟的学科模式在给学生传授着已经老去的东西。重视当代艺术,就是要求重视当代艺术批评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院校艺术教育,又被称为“纯艺术”,以培养纯艺术家为目标,目前在专业院校中还涵盖有专业设计类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这包括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院校所有非专业艺术教育;三是师范艺术教育,这在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以什么人来教授艺术,行会时期是以工匠师傅来教授,有一段时间是以艺术家来担任,现在由谁来担任呢?在现代中国这三种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不清晰的;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师范类艺术教育是雷同的,都以教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用培养专业艺术底子的专业艺术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而艺术史、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比重不足,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中小学艺术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将师范类型办成“小美院”、“小音院”,而没有体现其教育科学的特点;其次,由于忽视普通艺术教育使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质量下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挑选人才是以高考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各类附中、培训班成为了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普通生的艺术课在进入初中二、三年级就已基本停止。艺术高考由于文化课要求低,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相互之间已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现在,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确立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范类艺术教育就应体现其师范性,课程设置以艺术史、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主,缩小技法课的比例,中央美术学院在进行大规模的二级院校调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学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提倡普通艺术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应开设艺术课,而不是只开几个附中、培训班,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加强职业技术类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着重体现其制作技术,体现短周期、快速培养的特点,职业技术类学校不必要向高等专业院校看齐,但可以考虑为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技术型训练,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双赢”的目标。二是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整个学校教育的艺术化教育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内涵,各种技术(诸如声、光、电、多媒体),各种材料媒介,各种观念,使艺术越来越紧密的与现代生活相接合,接受艺术化教育是提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而不仅仅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向,也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的全面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三是提倡社会化艺术教育。目前在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仍是主要的教育形式,应该看到的是许多社会机构具有学校艺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削弱了社会化教育的功能。现在,许多美术馆定期开办艺术讲座,请名家、教授讲解艺术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批文化学者、专家长年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服务。社会化的艺术教育虽还未形成主流,但也将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改革的设想和建议,无论怎样发展,将来的中国艺术教育将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阿瑟·艾夫兰.西文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摘要中国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使艺术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剖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化教育之路与社会化教育等改革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问题。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一:浅析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运动平面设计。
论文摘要: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作用,互为服务的。而现代艺术不是单纯指各种美术流派,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体现,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到其它领域。现代艺术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更多的形式语言,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和新风格的形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现代平面设计在自觉的层次上步入了多元化、自主化的境地。
20世纪是一个无法比拟的时代,各种艺术形式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它几乎很难用一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描述,也很难用传统的观念进行分类。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是针对传统艺术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不仅是对人类文明中从传统艺术的内容、目的价值观、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到表达媒介的彻底改变,而且也为现代视觉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立体主义运动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它不仅对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新艺术运动的出现,并且对平面设计从表现形式到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他们的创作来自两个不同的源泉,一个是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和埃及的出土文物;另一个是保罗·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绘画。20世纪初,当人们还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浪漫优美的氛围中时,毕加索在1907年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维农少女》,人们被这抽象成几何人形的画面震惊了,这是向传统的审美观进行的尖锐挑战。因为立体主义“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8年到1912年,这时期基本上是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二人活动,后来影响到其他青年艺术家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一个国际运动。他们分析绘画中的各种基本组成元素,对于色彩、形式、结构都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原则,在绘画上逐步走向理性分析的方向,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还开始尝试把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处理艺术状态的方法用在雕塑上,受他影响的几个前卫雕塑家推动了立体雕塑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2年开始的,立体主义往更主观、更抽象、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毕加索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媒介进行拼贴,他在作品中使用旧报纸、海报残片、废弃的公共汽车票等,之后还使用了木片、沙、金属等材料在作品中进行拼贴。这是绘画史上第一次使用其他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和造型,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开创了绘画渐新的方向,表现方式使艺术家空前的自由。
立体主义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上,新材料的运用方面都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后,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开始使用拼贴来进行表现,强调肌理和色彩的质感。传统的写实的、具象的形象被抽象的几何化的形象代替,新材料拼合出色彩和肌理都逼真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语言。抽象的几何形态,多视角的画面,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新材料的运用,拼贴手法的使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的招贴设计和平面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于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它是涉及到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它崇尚机器速度,抛弃传统的趣味,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对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对达达主义运动和构成主义运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设计方式。
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意大利诗人费里波·马里内谛,他于1909年2月份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成为未来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他认为应该庆祝速度、战争和暴力,这些活动才是代表未来的实质。他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认为真正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应该是意大利和欧洲的技术成就,而不是古典的传统,应该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和速度之美。
未来主义摒弃一切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强调艺术反映工业时代的现代感,致力于通过表现运动和速度来展现工社会的审美观念,赞美机器、运动、速度和暴力。未来主义一面吸收了分析立体主义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点彩的绘图技巧,用线和色彩表现连续的层次组合和一系列重叠的形,还经常把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放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物体运动时的情景,用无拘束的构图,狂乱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描绘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复的形来表现物象的运动,将奔跑的狗连续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腿部的动作瞬间定格在一张画布上,这些动作瞬间就会凝固成一个个变化阶段,这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以静态的手段描写动态物体的积极尝试,对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未来主义主张利用抽象元素在画面中的穿插、重叠,以及线的力量来表现作品的运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他们对字体设计、字母形态及组合构成有独到的见解,强调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把平面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体现出力量感是未来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未来主义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是他们平面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马里内谛正于1913年6月份在《拉谢巴》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传他的平面设计观点,他认为新时代的语言应该是不受以前规律限制的自由组合。在版面编排上,他也主张推翻所有的传统的编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他在其中一页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完全违反语法,编排自由,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字体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个完全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从这里开始,意大利未来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称为,成为“自由文字”。马里内谛任认为诗歌额其他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解放作家自己的手段,解放的内容包括从语法中摆脱出来,从陈旧的版面编排控制下摆脱出来。他的这一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这一时期设计的招贴画、书籍和杂志中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主义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是现代机。
器文明和技术进步的狂热歌颂者和崇拜者,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也并不只是艺术风格、形式语言的创新,其重要性更体现在激进的艺术主张,,以及自由不羁的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所引发的强大感染力与煽动性。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的形式上给后来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而且还影响着计算机出现以后的当代平面设计。三、达达主义(dada)。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先在瑞士苏黎世,之后在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纽约发展起来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他们用偶然在字典上翻到的词来称呼这一艺术运动,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以前的艺术,现实世界和战争的反映,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对艺术的准则进行瓦解和嘲讽,力图反主流文化和彻底解放视觉的想象。达达主义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反理性,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达达主义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对20世纪的艺术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破坏意义上的达达精神的真正先驱是制作现成品的马塞尔·杜桑,他曾用立体主义语言创造过经典的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用静止的形象记录传达了运动的可能性。他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是在1917年用小便池制作的“泉”,引起了极大的哗然;另外还在复制的蒙娜丽莎脸上加上两撇胡子的画等。他以坚定不移的自我逻辑和杰出的禀赋,将他艺术家的命运贡献给了颠倒的、贬义的、反艺术的、甚至非艺术的美术原则。但他是艺术与生活融合的主倡者。
德国汉诺威的诗人兼画家库特·施威特是达达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人物。他的版面编排随意,强调艺术视觉效果,版面没有实质的内容,且大部分的版面内容都难以读懂,但是他的版面排版工整,并经常使用象征的版面设计手法,追求完全自由与偶然性法则相互作用的创作方式。同时,他还大量利用各种平面印刷品、照片进行随意拼贴、拼凑,是照片拼贴设计的重要早期探索人物。
达达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从形式上开始的,他的对现成品使用的随意性、偶然性,成为现代平面设计创造语汇与表现手法的能源。达达主义对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精神和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继而又为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超现实主义运动是1920年出现在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在文学、喜剧和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损害,使大批知识分子感到茫然,出现了虚无主义思想。他们以为所谓的真实表象都是虚伪的,要了解社会的真实,只有艺术家的自我感觉可以依赖和信任,这种思潮很快得到其他艺术家的认同,发展为一个运动。1924年,安德烈·布里东发表了一篇名为《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超现实主义的开始。超现实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态度,对于字体、文字、文学的表达方法、语法规律,文化、美学持否定态度,对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西格蒙德的心理学研究倍加赞赏,声称要进行精神领域的革命,主张发觉未开发的想象,幻想的心灵世界,全面地解放思想。超现实主义是非理性的,更强调无意识是一种与理性思想相分离的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学风格,还是一种认识方式,一种生活方式。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着名的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和琼·米罗,二个人都是西班牙人,却代表了超现实主义两种相反的表现方向。达利以写实和近乎摄影搬的形象来尽力捕捉他梦中的感觉,梦中所看到的景象,让不可能的现实变为一眼目睹的真实;而米罗则采用抽象的纯视觉语言进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去完成作品的释读与理解。他们把现实观念与梦境幻觉及本能潜意识等结合起来,不受逻辑和现实制约,由非理性的联想来指导并表现原始的冲动和主观意象,营造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和环境,以达到超现实的境地。超现实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美学风格:那种看似真实的、光怪离奇的形象之间非逻辑的联系,有一种怪诞的、神秘的美;其次超现实主义还为平面设计的创意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感觉生活的新思维。
平面设计中常常把毫不相关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强调主观比喻,或者采用荒诞、夸张的手法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进行主题表达和信息传递。同时,超现实主义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写实技法和儿童般天真的抽象、半抽象的神秘有机形为平面设计广泛运用,其强烈的视觉形象对平面设计造型、表意、信息表达都具有很好的作用。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已经逝去,但它为后来者建起了一座丰富的创意宝库。
以上几种西方的艺术运动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成就,绘画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观念、审美精神也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生和发展。绘画和设计本是一家,只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绘画是设计的视觉准备,不仅给予设计造型的方式产生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同时绘画的美感知觉也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品味美,为设计打好基础。设计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很大的商业价值,成为产品宣传的最有效途径;设计也可以激起学生的绘画热情,可以使绘画变得精致细腻合乎现代人的审美。因此,设计和绘画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在互动中激活有灵感的创意,从而做出有创造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8.
[2]詹文瑶,李敏敏.现代平面设计简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梁梅,梅法钗.世界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季铁,李轶南.现代平面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李瑛.论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引导作用[j].大众文艺.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二:现代标志设计风格演变趋势的研究。
摘要: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发挥着各种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标志设计已成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的视觉通信,本文旨在论述新时代背景下标志设计的新思路,以国内外的大量成功的设计作品为例,从剖析基础知识入手,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加以详细说明,使大众能够熟练地掌握有关现代标志设计的概述、历史发展趋势、美感特征、设计准则、表现程序等。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风格演变。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现状。
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历史文化状况。我们在进行现代标志设计时可以借用象征意义的原始符号体现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原始符号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或是将传统图形渗透于现代标志设计的方法之中,进而体现出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在设计过程中,不同设计领域风格的融合已经成为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现代标志设计就是在方寸之间尽显无尽的意趣和思想,在交流与交换中传达出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心理,而整个设计世界的设计趋势则出现了“反国际化”的现象,倡导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设计,一个新的设计风格不断涌现,日趋多样,这同样在标志设计中表现出来。
1.2课题的意义。
旨在论述新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标志设计新思维,分别从标志设计的表现手法、历史文脉的继承、消费者情感需求、及后现代标志趋向方面予以阐释,归纳出具体新趋势和表现风格,希望对现代标志设计的研究知识和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1.3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以国内外大量成功的设计作品作为实例,从剖析基础知识入手,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加以详细说明,使大众能够熟练地掌握有关现代标志设计的概述、历史发展趋势、美感特征、设计准则、表现程序等。同时又借助优秀案例生动具体地帮助读者掌握如何赋予简洁的标志图形以丰富的内涵,以及如何把图形所承载的信息以恰当的、生动的形式传递出来。
第二章概念与定义。
2.1标志设计。
“标志是用以区别个人或集体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标记”。它是根据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应运而生,既是一种知识产权,一种脑力劳动成果又是工业产权的一部分。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不同于古代的印记。
2.2现代标志设计。
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特殊文字和图像组合起来的的大众传播符号,它能够借鉴和运用原始符号并给予原始符号以更高的艺术境界,原始符号是人类有记载以来为了交流、记录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视觉语言。原始社会中,一些部落的图腾、手工艺品及其物品的符号和记号都是现代标志设计形成的萌芽,它们都代表着群体文化,这类标志、符号和记号并非是一种纯装饰的纹样,它们充满了部落信仰和传统观念,凝结了原始人一定的动作和目的,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内容和各种含义,表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
2.3现代标志设计的特性。
一、多元化特征更为鲜明。
进入新世纪以后,包括美术和设计在内的多种学科,都呈现出了鲜明了多元化的特点。这种多元化特征的表现是一个包含从创作到接受的体系。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创作效果、审美接受方面,都会有多种理念和多种风格。多元化特征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时代和社会、创作者自身和接受者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导致了标志设计作品的多元化艺术特征。这就要求设计师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理念,不能局限于一个特定的风格和理念中,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设计概念,掌握多种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倘若对于多元化这种发展大趋势持一种抵制和逃避的态度,则无异于一种固步自封,所设计出来的作品,也难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二、注重民族化的坚持和表达。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丰富了设计本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即设计出来的作品过于的主观,大多数人在面对作品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认同的基点,导致标志内涵的传达受到了阻碍。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情感、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在标志设计中融人民族性因素,无疑是激发起观众认同的最佳选择。同时,越是多元化的发展,越需要强烈的个性化因素,民族性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地区和民族文化艺术的本质区别所在。
三、人性化需求将更加强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获得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们对于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所以现代标志设计中,要体现出一定的人为因素,在设计时要从欣赏者和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考虑,注重作品和受众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人性化的关注,将会使作品本身的所传达的信息更为流畅,从而让受众者印象深刻。因此人性化的表现,已经成为当前标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估计大众的心理需求,将情感因素倾注于作品中,才能创造性的提高设计主题的传达功效和诉求目的。
四、设计要体现出强烈的视觉感。
现代标志设计种类繁多,要想让标志设计达到让人瞩目的效果,就需要注重标志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目的。这种具有强烈视觉感觉和非常时尚的现代标志,具有吸引观众的独特优势。它不但可以使用视觉艺术上的魅力来吸引大众,还可以用标志所暗含在内的意蕴,达到在最短暂的瞬间示人以理、动人以情,在情理的结合中呼唤观者的共鸣,从而震撼观者的心灵。综上所述,21世纪,人类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标志设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从事标志设计的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深刻认识时代发展形势对标志设计的新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思路,使标志设计能真正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促进艺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4当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标志设计未来的走向,其实每位设计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在这里提出的是我经过长时间观察和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总结,希望能结合我自己一些近期的作品对标志未来设计的特点做一些自我看法的总结。标志设计发展到近代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性、标准性、应用性。而下面我将介绍和分折的标志更冲破了某些束缚、更大胆、更前卫。更能掠夺你的说视线。
在设计上有以下主要方面:。
三维造型的广泛应用:标志更加立体化,通过前所未有的立体造型传达更强的视觉欣赏视觉信息三维造型,标志还可以在更加细致的区分为几种层次上的立体造型。
材质和光泽的应用:标志摆脱以往纯色填充的约束,具有更丰寓的材质和光泽,这种设计风格还受到其他邻近设计领域风格的影响。
更复杂的生动形象:标志设计的对象不再只有死板的简约造型,更具艺术性和表现性的形象层出不穷。设计素材的来源大大被丰富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插画设计的风格。
第三章现代标志设计风格演变趋势的研究。
3.1包豪斯前: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型设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设计的运动与变革。持续时间大约20年,盛行于西欧,席卷美国,涉及了家具、印刷、服饰、建筑、绘画、文学、舞蹈、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工艺美术运动、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等多种风格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审美标准和艺术观念等方面的重要改变。新艺术运动反对传统复杂的装饰风格,反对工业化生产,反对直线装饰,强调自然主义,迷恋乡土风格。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是传统装饰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过渡的桥梁,是一次不成功的设计改革,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试金石,在世界设计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艺术运动旨在源于自然却又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凿相处。以“回归自然”为设计口号,将自然、空间、表现的设计的要素融入设计中,表现出灵动自然的艺术本色形式。艺术设计的精髓在于给人们美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融入自然,使人们从心灵和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丰富和充实。
3.2包豪斯。
学院。作为跨时代的设计主义,包豪斯设计理念对现代艺术、建筑及各大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清晰明确、耐久实用的设计原则,追求经济、简洁与实用功能。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或是家具、餐具设计等,均随处可见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呈现。因此,包豪斯设计理念实际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戒律:1包豪斯设计戒律一:形式追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
的平面分割,给予版面设计以新的形式基础,并且每一个排版作品都需要将其版面内容结构化。这种结构化的艺术创造直觉,类似于构成主义和具象几何艺术,但这种系统化分割版面的设计方式,最终被发展创造为用来整合图片、文字等图形元素的现代格式手段,被称为瑞士版面设计。这种版面设计手段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和图片并列放置在一起,而是从画面结构中的相互联系发展出来的一种形式法则。它具有严密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方案,贯穿全书的统一的版面设计风格。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版面设计作品重视比例感、秩序感,具备清晰感、准确性和严密性。于是,形式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统一,所有的设计元素——字体、图片之间的协调一致成为可能。
2包豪斯设计戒律二:忠实于原材料(truthtomaterials)。
包豪斯提倡让每一种材料保持本色——不要把塑料伪装成木头、织物或者毛皮。正如在我们国家随处可见的公园扶手和山路上修建的栏杆,硬是把水泥实心的扶手栏杆伪装浇筑成木头的材质,显得与自然环境极不相容还有形形色色的假花儿、塑料花儿,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环境空间。木头就是木头,植物就是植物,包豪斯认为,最简单的真实,有着最简洁的美。这种简洁的美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平面设计中的美感是通过印刷介质——纸张来传递美的。“纸的尺寸和比例自身是不能产生美感的,只有通过所有视觉元素的结合才能产生审美欣赏的对象。”对平面设计来说,这意味着所有设计元素和材料的结合,纸质材料选择及其传递出的触感与温度,以及纸张的尺寸和比例;版面字体的选择与运用;插图、墨色的选择等,最终构成版面美感的将是印刷区域与未印刷区域的关系,所有这些材料与元素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构成它们之间美感的要素就是各部分的和谐统一。
结论。
综上所述,21世纪,人类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标志设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从事标志设计的设计者和教育者来说,要深刻认识到时代发展形势对标志设计的全新要求,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思路,使标志设计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这门艺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任何设计都要紧跟时代,标志设计也不例外,一种设计风格会因为社会历史背向的变化而被另一种设计风格所取代,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时代提醒我们,这是一个显示标识个性化的设计时代,设计师要注意世界前进的每一步。现代标识设计的信息化、视觉化、现代化将是当前的世界潮流。
总之,我们进行现代标志设计时,除了把握标志所要传播的信息要点,还要谨记以上八项准则,标志设计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设计出更好更有创意的高品质标志。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四
城市景区化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建设综合性城市旅游目的地重要抓手。城市景区即我们所说的城市风景区或者是城市风景名胜区,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形象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问题。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影视艺术主要由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两者构成。镜头、声音和色彩是影视语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城市各种历史遗迹、景点要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就必须要进行艺术上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影视艺术在如今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非常适宜于艺术化城市景区的设计表现方法。
二、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有黑白两色以及动作语言,如今影视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声音、图画、色彩应有尽有,甚至可以说与生活语言接近,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再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
蒙太奇法语的意思是剪接,是建筑行业的学术语,它最先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这种手法是电影艺术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法。它主要可以分为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两种类型,同时又可以可细分为平行蒙太奇、抒情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等。影视艺术界一般分为叙事的、理性、抒情三类,它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为影视艺术营造合适的空间与时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通过使用蒙太奇手段,影视艺术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可以实现人物在空间上的巨大转移,夸张的讲就是,“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在时间上,可以从远古时期跳到现代,同时还可以实现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目标,如恋人之间的思念,朋友之间的挂念,亲人之间的想念等;这种时空的自由转换,使得影视艺术更加的接近生活,并且也更容易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等。例如《中国合伙人》,整部影片的时长不到两个小时,却将三个人物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命运以及对事业的打拼奋斗历程都表现出来了。
第四,使影视作品能够按需要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例如可以自由的由第三人的叙述转向人物内心的独白,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或者是通过镜头的更替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例如,电影《红高粱》刚开始就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引出故事的,在叙述者说到“这是我奶奶”的时候,镜头马上出现一个穿着嫁妆的九儿,观众很直接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马上要出嫁的姑娘,“那年的七月初九,是我奶奶出嫁的日子,娶我奶奶的是十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握李大头。”这个时候,镜头也随着叙述者的叙述不断更替镜头,实现了情节的紧凑性。
(二)长镜头。
长镜头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拍摄手法,它并不是指拍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而是指拍摄一个场景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个时间的长短没有严格的标准。长镜头的应用重在保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反映人物内心状态或者是一些具有暴力性的武打场面。
(三)画面、色彩、声音。
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是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符号,也是影视表达主题的重要媒介,是影视无声的语言。影视通过画面的动态效果,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能够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直接的再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使人们通过直接的视觉,而带动抽象想象。很多的影视作品在最后的结尾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人们多个的想象。例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导演将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倒计时画面上,这无疑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会猜想女主角的各种结局。
色彩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无声语言,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作品的主色彩往往决定了作品氛围。其对影视艺术的功能主要是交代影视作品的环境,增强画面的视觉形象,烘托影视氛围,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例如电影《赤壁》,由于是战争题材类的影视作品,其带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死亡、厮杀、血腥、暴力以及忧郁等,所以整个作品的画面色彩多是以深色为主,包括战士的战袍、盔甲以及战争的场面等;而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于与红灯笼和“婚姻”有关,所以主要的色彩基调是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但是同时在具体的情节中,也穿插着其它色彩的变化,所以这也使得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引起观众对女主人公颂莲命运的关注。
影视艺术的声音分为节目语言和角色语言两类,它是有声影片不可缺少的要素,影视中的音乐以及音响效果以及人物的角色声音都都影片氛围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例如战争类电影,战士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往往会伴有鼓声或者是冲锋号声的出现,这就是为了烘托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如果是爱情类的影视剧的话,其音乐一般往往比较柔和,例如泰国著名电影《初恋那件小事》中,其背景的音乐就是非常柔和的,烘托的就是一种清新唯美的氛围。
三、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景区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艺术,与影视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可以说都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说两者的想通之处为影视艺术语言应用于城市景区设计中提供了可操作性。
(一)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蒙太奇最开始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意味构成、装配。城市景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室外的一座小型的“建筑”,对其的设计就是要将不同的要素组合装配在一起,实现景区的空间序列,各种场景、景观的组织,包含着空间序列的结构的优化。只不过在装配组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们的审美。影视艺术语言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蒙太奇手法的功能正好就在于此。城市景区空间序列、形态、界面、基面等,可以通过叙事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景区整个空间结构的排列组合。
(二)视觉、色彩、声音艺术语言的应用。
对于影视来说,视觉的表达方式存在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形象的表达,另个则是意象的表达,意象即隐藏在影视画面背后的符号,也是“图外之意”,比如风俗、文化、政治、生活习惯、审美等信息,直白的说就是,影视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语言其实是影视画面表层意思与隐藏在图画背后信息的统一体。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要做到表象与意象的统一。城市的景区虽然只是风景区,其设计除了要遵循景区设计的基本规则之外,同时其设计的结构应该要满足于表达思想,塑造景区文化,满足人们审美、休闲、娱乐等的需要,不能够为设计而设计。
色彩也是影视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对于城市景区来说,其色彩的应用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重要的视觉冲击力,对其情感的调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景区的设计在色彩的应用上都过于笼统,在这方面,可以大胆的借鉴影视艺术对于色彩的应用技巧,尤其是基色调。例如最近新上映的电影《战狼》,整个影片的基色调都是以黑色和深绿色为主,非常符合“战争”的主题基调,营造了一个非常紧张、刺激的影片氛围。而对于城市景区来说,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城市景区对观光旅游者的吸引力。例如,像陕甘宁,左右江等红色旅游景区,其部分景观例如雕塑、浮雕以及标志等使用的主要是以“红色”为主,这样不仅能够让旅游者加深对红色革命区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引发游客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声音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有声语言,而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声音,例如自于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是人为设计的声音,例如周边树林的风声或者是下雨时雨水敲打景观的声音或者是喷泉哗哗往下喷的声音等,或者是庙宇、教堂等的钟声,合理的应用这些声音将有效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城市景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是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代言者。传统的城市景区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地表达城市景区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品位。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景区应该具有艺术品质,而艺术品创作的目的、过程、语言是相通的。影视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它的创作过程与城市景区的设计具有共同特征。影视语言可以赋予景区更高的艺术品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很好地指导城市景区的设计,是景区设计创作中不可多得的方法之一。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五
摘要: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艺术家都需要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的进行展示和交流,过去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和不知名艺术家,遇到的最大问题。他们有想法,有作品,但缺乏与观众沟通的机会。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远程传输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现实。借助于数码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编辑制作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艺术家完成的艺术作品可通过网络发布。他们可在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将作品迅速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不必再为寻找发行渠道或展示、表演场所而为难。同时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独自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艺术家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声情并茂。
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或许观众会有喜欢和拒绝的感受,但与作品本身却无关。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同样的一张画给不同的人看,看到的内容会有千差万别;同一曲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肯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原创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艺术在这种互动性的推动下必然会有更大的受众面。
虚拟创作解放想象力创作的过程不但是想象力创意过程,同时也是想象力被抑制的过程。绘画是瞬间艺术,其实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要抑制旁逸斜出的想象力,我们不断地受到中途变卦的诱惑,必须为一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而牺牲一百个可能性,而且在结局处无法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好的。任何一种想象力的展开又都是一种遮蔽。这是创作者巨大的悲剧。数码时代的“备份”的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把虚拟游戏中的自己当作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年青一代人的生活模式。网络多媒体艺术将改变的传统的艺术品陈列与展出方式:并非在具体的现实空间中进行收藏、陈列与展出,并非有一个有实体的作品形态,却可以用虚拟方式来实现。
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成了一种时尚潮流,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电脑网络像是个人神经系统的延伸,将使用者的“触角”向外延展。许多资讯知识及日常活动都由物质空间转换到网络空间,成为生活的部分。强大的技术支持不断诠释着新的艺术观念,面对新技术的诱惑,许多作品会停滞于形式和新语言自身的技术层面。艺术创作离开了想象就失去了灵魂。艺术作品与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只通过技术实现的作品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孕育着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艺术表现方式将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性。跨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与艺术迅速融合、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技术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崭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空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新的艺术样式。观念开始转变,新的艺术形式蕴藏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展现出的勃勃生机都是不容忽视。如果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那么“网络多媒体艺术”也在改变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方式。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感知高不可攀的神秘的“艺术”,它意味着今天的艺术会迎来前所未有过的如此广大的受众面,对于为精神服务的艺术作品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欢欣鼓舞。
(一)多媒体艺术的特点。
目前,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结合了视频、声音、文字的超级文本等处理技术不但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还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更是无穷无尽的。纵观多媒体艺术的应用状况可知,当前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主动传播性:音频和视频等技术的发展,是多媒体艺术家们能够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传播。
虚拟操作性:现在的网络多媒体艺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品陈列与展出方式,并非在具体的现实空间中进行收藏、陈列与展出,并非有一个有实体的作品形态,却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实现。
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之中,艺术的作品无处不在。
表现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的表达提供了众多的形式。
高强的时效性:如今多媒体艺术的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展现出时代的特性。
(二)多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
多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多媒体艺术的生效与成功势必在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与网络中显现。因为,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的动力与整个文化系统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因此,多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动力是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创新无疑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创新依旧是多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政策的支持能够为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多媒体艺术逐渐成为艺术创作者新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也在多种媒体语言进行融合的表达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叙述的语言风格从多媒体艺术呈现的特点和发展的动力可以发现,跟多媒体艺术产生一样,多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是建立在技术、思维和观念这三个维度上面的。每一个维度上的进步都是多媒体发展动力推动的结果,然而,多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更多的特性.而多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面主要是基于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偏见导致的战争和冲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这一切都将成为艺术创作的反省对象。
(一)技术维度上的未来发展。
1、临场感增强。
多媒体是即时的综合艺术,它是结合声音、文字、影像和录影动画,随时随地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的人互通咨询艺术。多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介入舞台表演和事件艺术,它将参与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并且是观众体现到更真实的临场效果。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将越来越自然,融入现场的时间空间之中,这使得多媒体艺术的临场感会不断增强。
2、互动性增强。
电影、电视、戏剧的未来发展方向会与咨询、电子传播科技相结合,而此种结合一方面将促进多媒体的发展,一方面将使得资讯的取得与传播会因故事性和戏剧化效果的加入而更具亲和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原来无法在网络等远程传输中实现的多媒体语言成为现实。现在地下在技术和网络带宽都在超速发展,已经实现的“点对点”下载方式更具个性化,使得多媒体节目的交流更加易于接受和富有趣味。然而这些都会促进多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发展。
(二)思想层面上的未来发展。
1、文化反省与批判。
在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的自然观制度退化等,而由于狭隘和偏见导致的战争和冲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这一切都将成为艺术创作的反省对象。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它从来都是艺术家勇于挑战传统和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在审美和技术结合的同时,对文化和社会的反思也将是多媒体艺术创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多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多半是一种文化反省与批判的进步。
2、观念维度上的未来发展。
多媒体对各种媒质和艺术特性的综合能力使其有更多的表达路径和更广阔的展示空间,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获得变化的增长形态。与多媒体的概念所可能达到的境界相比,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东西。与生物领域、外太空研究领域的结合将使多媒体的艺术表达向着更加具有广度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科学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和广泛。
由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将使传统观念中的维度进一步拓展,科学家曾预言宇宙的维度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像的四维空间,它极可能有超过20个以上的维度。这些将极大的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热情。布莱克曾经说过,人类这个物种能够借助于具体操作揭示世界的内部表述并超越自身被生物学固定的感知限度,多媒体会在探索中的不断迈进并证实了这一论断。因此,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中,多媒体艺术必将迎来自己发展的新高潮,它将带动观念变革和成为深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六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4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
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
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八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决定的科学活动。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资料?
艺术作品的资料,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取、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潜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资料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我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构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齐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一样。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构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务必创造潜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务必的审美和艺术创造潜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构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那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潜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潜力:(1)敏锐的感知潜力;(2)丰富的想象潜力;
(3)精湛的艺术技能。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生产的好处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我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代替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一样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群众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艺术理论》试题b卷评分标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务必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构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透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光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到达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构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一样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能够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的基本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5分)。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杯具?
杯具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杯具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10、音乐。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透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光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理解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务必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要点)。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透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透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我的思考和理性决定潜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好处、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要点)。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时光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2。5分)。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能够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资料与形式的尖锐矛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构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一样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构成过程的差异。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务必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构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理解。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此刻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资料、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此刻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构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此刻资料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此刻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13分)。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齐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务必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资料、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12分)。
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要点)。
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4分)。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4分)。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光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一样的节奏传达出不一样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透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4分)。
其四,调和比较。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一样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比较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比较和差异。(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贴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5分)。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九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
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按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10、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2、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3、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4、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12、舞蹈动作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的发展已经从经济层面向更高的反映文化文明层面过渡。
而城市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和黯然失色,城市美逐渐在经济驱动作用下呈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无论公共艺术设计多么地完美、历史文化多么地丰满以及城市地域性优势多么大,城市商业化不断地侵占整个城市。
艺术与文化渗透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对于人类给养进一步追求的要求,作为城市的整体概念来说,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对于艺术与文化包容的进一步体现。
城市形象对于艺术的包容性以及公共艺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城市自我的呼吁,也是人类对整个时代的呼吁。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是指有关创造并储存价值的公共空间的艺术。
它包括公共自然空间设计与公共人工空间再设计,并且是存在于时间维度的空间设计。
如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构成了公共艺术的要素,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公共艺术虽然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但是对于艺术的表达则受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背景、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的客观束缚,这是城市公共艺术最大的特征。
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公共艺术,而作为其表达艺术的元素,它们各自表达方式和方法又不一样,无论是感官表达还是整体性表达,每个元素都赋予了城市公共艺术多样性的整体布局。
公共艺术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元素的时间维度。
公共艺术的元素永远都是未饱和状态,任何元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艺术元素产生多样化的变化。
公共艺术的第三个特征是从公共性。
艺术表达的地域公共性,即可供公民自由进出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包括艺术表达形式的公共性,即所有公民概念,所有公民都可平等性地接受公共艺术的情感表达和传递。
同时,对于其公共性的特征理解,还包括对于情感交流和信息自由传递,设计者与欣赏者对于公共艺术的密切交流进一步推动着公共艺术更好地发展。
二、城市形象塑造。
“形象”来源于英文中的image,形象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定义,一个角度是有形的、可被直接观察感知的客观事物;另外一个角度则是包括不能直接被感知、需要通过神经元以及感官系统综合处理之后得到形象信息。
城市形象可以定义为对于客观城市公共艺术的感官信息,以及对于公共艺术主观自我理解信息汇总的城市形象。
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公共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公众在观赏公共艺术或者生活在城市中,对其有直接的感官体验。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对于公共艺术的欣赏角度、主观理解以及信息反馈都是不一样的,这又构成了不同人、不同城市形象的概念。
城市形象随着主观人群的不同而不同,但城市形象的直接感官信息主导着公众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评价。
城市形象的特征有三性。
整体性。
城市形象中各公共艺术元素中的不动产、动产等共同构成整个城市的基本框架,也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性。
人们对于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的感官欣赏以及主观评价都是间接意义上的对于城市形象的评价,但又不构成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而是通过所有元素布局和设计的过程综合体验感知的。
时间维度性。
具有时间维度的城市形象的构建也将经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城市都具有时间维度的相对稳定性。
时间给予城市更多的内涵和自我修复调整,其整体价值选择、公共艺术切合度以及感官直视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差异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城市形象的差异性。
每个城市由于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地域差异都使得其各有独特之处。
这就是对于城市形象差异性的体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就是进一步挖掘每个城市的潜在独特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而又不显唐突。
三、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公共艺术对城市感官形象的塑造。
城市美的塑造。
“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
对于城市而言,每个城市都在追求着自身感官形象提升以及城市内涵的塑造。
当代城市主要就是通过对于公共艺术的设计来实现,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于城市美的塑造,同时,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理念又推动了城市内在美的实现。
以上海外滩为例,外滩夜晚迷人的灯光、油轮、古色古味的建筑构成了外滩感官直觉美,外滩的百年历史又增添了这感官直觉美之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
城市功能形象的塑造。
城市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城市塑造的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人追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的不断再塑造。
公共艺术的布局和结构性安排构成了基本城市功能区域形象。
城市功能区域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休憩空间等,其中休憩空间包括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可供日常休憩的室外空间范围。
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生活物质质量,同时也是进一步满足市民内在品质提升的要求。
商业空间是市民交换劳动产物的空间范围,多以点缀和衬托为主,主要用以平和完全商业气氛,从而提升市民消费心情。
在商业空间中更加注重的是整个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休憩空间的形象塑造要贴和其地域空间特点,不能太过于核心化和价值导向化,尽可能地使得整个休憩空间多元化,从而提升市民休憩的愉悦度,同时不丧失区域功能体现。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
经济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体现在所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的质量以及整体性上。
建筑的高度以及修建难度、道路的宽度、商业空间的繁华、休憩空间的布局等都将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的参考。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不仅仅体现在公共艺术元素独立设计的角度,还要体现在公共艺术设计整体性上。
换而言之,建筑、道路等一系列公共艺术设计体现的城市整体性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大部分的公共艺术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有效布局从而实现城市整体性效果时,才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有效的塑造。
以深圳为例,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速度着实让整个世界看傻了,其对于城市建设、公共艺术设计和安排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先进的。
通过学习美国和香港cbd区域设计理念,结合深圳功能区域布局特点打造福田金融cbd。
深圳公共艺术设计的完整性保证了市民的需求一旦出来就可以找到目标空间,保障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同时,深圳通过公共艺术设计水平以及公共艺术作品质量的提升基本实现了完整的城市功能体系。
(二)公共艺术对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感官传递信息,而感官体验的信息保存受人类逻辑思维记忆曲线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能够长久的被人们的思维意识所铭记,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我们在探索中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是加深感官信息以及保存感官信息的有效方法。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
城市历史文明作为一个城市得天独厚的历史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基本内涵的表现方式。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又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以及历史博物馆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上,建筑体现的历史文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积淀的城市,而雕塑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具备的体现历史文明的公共艺术作品。
雕塑一方面传达着历史文明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在起着见证历史文明的责任,任何一个雕塑经历时间的打磨最终都将成为城市历史文明的成果。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一
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述了“诗与画的界限”:
“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在时间中先后承继的符号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时间中先后承继的事物”。
这里的两个事物分别指“物体”和“动作(情节)”。
他认为,语言永远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将对象的面貌展现在观者眼前,与其吃力不讨好地去直接描写对象,不如采取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对象。
(莱辛对诗与画界限的论述,抓住了艺术的符号性本质这一问题,并辐射开来,在同一与差异的交叉点上,对符号的工具性、象征性和自然符号与人为符号的差异性、互补性以及符号组合的自然性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和反思,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意义。)。
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
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
诗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
莱辛于是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就各类艺。
“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摹仿的对象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与滑稽皆可入诗。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二
一、选取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贴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__________人。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参考答案:d。
2。《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__________的作品。
a。柴可夫斯基。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肖邦。
参考答案:c。
3。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于。
a。1895年。
b。19。
c。19。
d。1925年。
参考答案:b。
4。下列歌剧作品中,__________是作曲家比才的作品。
a。《卡门》。
b。《费加罗的婚礼》。
c。《图兰朵》。
d。《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参考答案:a。
5。青铜雕塑《巴尔扎克像》的创作者是。
a。菲狄亚斯。
b。罗丹。
c。马约尔。
d。亨利?摩尔。
参考答案:b。
6。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
d。《汉宫秋》。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参考答案:a。
7。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诗作。
a。《将进酒》。
b。《石壕吏》。
c。《琵琶行》。
d。《从军行》。
参考答案:a。
8。唐代著名画家张b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关于___________的理论。
a。艺术发生。
参考答案:b。
9。唐代书法家怀素以___________著称于世。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参考答案:d。
10。“八大山人”是画家___________的别号。
a。郑板桥。
b。石涛。
c。朱耷。
d。唐寅。
参考答案:c。
11。19世纪法国学者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采用的艺术批语方法是。
a。心理批评。
d。文本批评。
c。读者批评。
d。社会批评。
参考答案:d。
12。艺术鉴赏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体验与想象。
b。理解与创造。
c。直觉与感知。
d。领悟与净化。
参考答案:c。
13。《秃头歌女》是___________戏剧的代表性剧作之一。
a。荒诞派。
b。意识流。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a。
二、填空题:共10个小题,22个空,每个空一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书法艺术主要透过用笔、__________、__________、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以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参考答案:用墨结构章法。
16。中国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程式化虚拟化。
17。电影的主要片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美术片(动画片)和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
18。著名话剧《茶馆》是现代剧作家__________的作品。
参考答案:老舍(或舒舍予)。
19。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画面声音蒙太奇。
20。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童声。
参考答案:男声女声。
21。艺术思维报考__________思维和__________思维和灵感。
参考答案:形象抽象。
22。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传播媒介艺术理解者(或受传着)传播效果。
23。艺术作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参考答案:艺术语言艺术形象。
24。语言艺术(文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戏剧和影视文学。
参考答案:诗歌小说。
三、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5。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来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透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能够透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26。简述文学、绘画或音乐艺术(三者任选其一)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a、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透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b、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间接性;广阔性;想象性。
(2)a、绘画是一门使用必须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透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景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b、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的变幻;瞬间的凝固;丰富的意味。
(3)a、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透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光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
b、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情感性;想象性;多义性。
27。简述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含义。
参考答案:(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2)艺术家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潜力。
(3)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4)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8。简述审美情感的内涵。
参考答案:(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贴合自我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2)审美情感子啊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决定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齐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3)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29。简述艺术鉴赏主体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者意蕴的再创造。
四、论述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30。请论述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内涵,并分别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到达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构成的艺术派别。
(3)艺术思潮是指在必须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必须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31。请论述艺术活动的四个要素(或环节),并就其中任一要素(或环节)结合例证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能够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者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质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好处。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理解。艺术传播即借助于必须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理解者的过程。艺术理解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用心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三
c。莫奈。
d。凡·高。
2。在西方,首次较有系统地阐述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康德。
3。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胡适。
b。周作人。
c。李大钊。
d。蔡元培。
4。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广泛应用于(。
a。话剧。
b。戏曲。
c。电影。
d。歌舞剧。
5。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属于(。
a。表现主义电影。
b。新现实主义电影。
c。新浪潮电影。
d。左岸派电影。
6。戏曲作品《桃花扇》产生于(。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国初年。
7。艺术家应具备的审美创造潜力是(。
a。敏锐的感知潜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理论研究潜力。
b。高超的鉴赏潜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批评潜力。
c。敏锐的感知潜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潜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d。敏锐的感知潜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8。下列戏剧作品中,创作于古希腊时期的是(。
a。《钦差大臣》。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等待戈多》。
9。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代表作是(。
a。《红高粱》。
b。《芙蓉镇》。
c。《夜宴》。
d。《霸王别姬》。
10。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的编导及主演是当代著名舞蹈家(。
a。杨丽萍。
b。刀美兰。
c。赵青。
d。陈爱莲。
11。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是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构成的(。
d。艺术体验。
12。《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作曲者是(。
a。德沃夏克。
b。贝多芬。
c。格什温。
d。柴可夫斯基。
b。理解批评。
c。文本批评。
d。社会历史批评。
14。中国古代书法家中有“书圣”称号的是(。
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颜真卿。
15。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位于(。
a。柬埔寨。
b。缅甸。
c。越南。
d。印度。
16。著名民乐作品《十面埋伏》属于(。
a。弹拨乐。
b。打击乐。
c。管乐。
d。弦乐。
17。在中国戏剧史上塑造了繁漪这一重要形象的剧目是(。
a。《日出》。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18。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19。雕刻《晨》、《暮》、《昼》、《夜》的作者是(。
a。米隆。
b。多那太罗。
c。米开朗琪罗。
d。罗丹。
20。电视剧《京华烟云》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作作者是(。
a。老舍。
b。周作人。
c。沈从文。
d。林语堂。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22。从艺术学的角度看,电视和电视艺术有何不一样?23。简述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这一特征。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资料,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音乐作品:民乐《二泉映月》。
25。绘画作品:《向日葵》(下图)。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艺术反映的对象是()。
a.实际生活。
b.劳动。
c.思想。
d.政治2.艺术具有阶级性是因为()。
a.有统治阶级存在b.有被统治阶级的存在c.阶级社会的存在d.社会需要3.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4.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a.形象。
b.情感c.思想d.生活5.艺术的教育作用建立在()。
a.艺术作品中内容的丰富。
b.艺术家对题材及意义的认识和判断c.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d.正确反映生活。
6.神话的创作方法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7.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是()。
a.马蒂斯b.康定斯基c.毕加索d.达利。
8.以动物为表现题材的原始壁画,产生的根源是()。
a.人们的巫术信仰。
b.人们的狩猎生活。
c.人们的审美观念。
d.人们的理想愿望。
9.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过程的()。
a.起点b.基础。
c.中心环节d.完成10.艺术作品的内容是()。
a.题材b.现实生活及其认识、评价。
c.主题。
d.结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2.艺术形象是根据()加以()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活的图画。3.舞蹈把()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4.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用()来创造艺术形象。5.艺术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地()和()的过程。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9分)1.艺术的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2.鲜明独特的个性形象就是典型形象。3.政治决定艺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主题。
2.题材。
3.艺术家的风格。
4.积极浪漫主义。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艺术的社会作用。
2.艺术思维的主要形式。
3.艺术风格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4.艺术欣赏的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生活高于艺术美”和“艺术高于生活美”?
2.试述现实主义创造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a.题材b.政治思想c.体裁d.中心思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___________。2.真正的艺术的源泉是___________。3.艺术起源于___________。4.艺术的审美作用是由艺术的___________决定的。5.艺术形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9分)1.艺术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正确程度相关。2.主题思想就是政治思想。3.典型是众多生活原型的直接综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艺术作品的内容2.体裁3.艺术创作方法4.艺术流派5.艺术风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形象的特点。3.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4.艺术批评的标准。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2.试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艺术世界来源于()。
a.现实世界b.精神世界c.虚幻世界d.物质世界。
2.《石豪吏》属于()。
a.抒情诗b.叙事诗c.剧诗d.词。
3.艺术鉴赏主要是一种()。
a.审美活动b.教育活动c.再创作活动d.娱乐活动。
4.艺术真实来源于()a.创作真实b.理想c.生活真实d.幻想。
5.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a.情节b.故事c.语言d.结构。
6.建筑属于()。
a.表现艺术b.实用艺术c.装饰艺术d.造型艺术。
7.交响诗属于()。
a.诗词b.歌赋c.交响乐d.剧诗。
8.电影属于()。
a.影像艺术b.综合艺术c.戏剧艺术d.表演艺术。
9.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a.徐悲鸿b.齐白石c.傅抱石d.刘海粟。
10.立体派的代表人物()a.毕加索b.马蒂斯c.凡·高d.高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艺术属于()。
a.经济基础b.意识形态c.上层建筑d.政治基础e.生产关系。
2.艺术的阶级性包括()。
e.“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
3.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是()。
4.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是()。
a.题材b.素材c.主题d.结构e.情节。
5.中国民间音乐包括()。
a.交响曲b.民歌c.丝竹d.吹打e.说唱。
6.构成艺术欣赏的主要方面是()。
a.体裁b.欣赏者c.艺术语言d.艺术作品e.风格7.艺术批评是()。
8.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a.时空综合性b.人物典型性c.视觉逼真性d.故事连续性e.叙事情节性。
9.属于艺术流派的有()。
a.印象派b.扬州八怪c.岭南派d.野兽派e.巡回画派。
10.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艺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2.____________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3.典型化的目标,是要达到用个体的面貌来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品格,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统一。4.艺术表现是艺术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体现。5.艺术构思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关键在于创造__________。6.美术语言,是诉诸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语言。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正确判断2分,简要说明3分。每小题5分,共15分)。
1.艺术从属于政治,为一定的政治斗争服务。
2.艺术中丑的形象不具备审美作用。3.“为艺术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艺术家的认识与艺术的真实性关系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
试述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和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他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唐山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县狮子舞。
正文: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中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中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使中国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由于兄弟民族间的团结友好和相互交流,各个民族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香飘四溢的民族大花坛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富有诱人的神奇魅力。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如果从功能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种类。
随着人类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舞蹈中的迷信色彩与日俱减,一些古代传统的祭祀性舞蹈也在逐步变异,成为民间具有观赏性和自娱性的舞蹈,而倍受人们喜爱。
每逢民族节日,络绎不绝的各族民众盛装打扮,怀着无限真挚的心愿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能够宣泄自己情感的歌舞海洋之中。
那一场场如痴如醉的欢歌劲舞,令无数外乡人情不自禁地流露着羡慕的眼光和发自内心的赞叹,以致出现难以抑制自己感情而投入到歌舞中去的场面。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终身伴侣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一缕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河北的著名民间舞蹈。
唐山地秧歌。
冀东地秧歌广泛流传在河北省唐山地区。
据《中国古代舞蹈话》(王克芬著)记载:“秧歌是由古代的‘村田乐’演变而来”,它们的源泉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地秧歌,徒步于地上表演,不受演出场合和道具的限制,比较机动灵活,易学易演,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舞,传统的活动形式,基本上分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
过街秧歌,走街串巷,沿途表演。
它的主要特点是:节奏与动作统一,表演各异,舞姿简洁,边走边扭。
场子秧歌,遇到广场或十字街头,拉开场面,大扭一番,有时还扭一会儿,唱一段,用锣、鼓、钗间奏,然后表演带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即小型舞蹈节目)。
主要特点是:具有典型人物性格,舞姿舒展、健美,画面灵活多变。
地秧歌的传统表演形式,大多是前边有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鲁智深),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跟提花篮、佛尘的童子及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
在行当上分“妞”(少女或小媳妇)、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擓(中年或老年妇女)、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表演上的共同特点是脚下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手中的道具根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手部的基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干,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既抒情、优美、典雅,又火爆、泼辣、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习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
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于”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是一种全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
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
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
它古朴典雅、清爽动听、深沉美妙、刚健稳重,其风格特征是刚而不野、柔而不糜、华而不浮、悲而不泣,突出特点是节奏鲜明。
与拉花舞蹈的沉稳、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现在的井陉拉花,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阵容庞大时,气势恢宏。队伍精炼时,特点突出。
舞蹈语言多姿多彩,音乐旋律扣人心弦,更具丰富完美的情感容量和精彩动人的艺术张力。
建国以来,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屡创辉煌:1957年,井陉拉花首次晋京,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二等奖,并受到了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1年,井陉拉花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的赛场上,并荣获最高奖——优胜奖。
同年,又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92文化部春节晚会”;,井陉拉花以庞大的阵容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一举夺得全国社会文化领域政府部门最高奖——群星奖金奖;,井陉拉花又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再次荣膺金奖。
如今,井陉拉花的足迹留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各地。
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向全国及海外多次播放、宣传、介绍井陉拉花,使全国观众及海外朋友能够不断品尝井陉拉花这种精神食粮中的美味佳肴。
井陉拉花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并与时俱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她得益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厚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这株太行奇葩一定会长盛不衰,永放异彩!
沧县狮子舞。
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子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子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沧县各乡镇村村同乐会都有舞狮活动,随着社会的变革,现在多数已灭绝,仅剩黄浦乡北张、刘吉、纸房头乡南小营等有数几支狮子队仍在活动。
沧县狮子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
早期称为狮子的多为“文狮”,以兴济为代表,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动作多是动物本身的动作模拟,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
“武狮”鼓点火爆、热烈、欢快。
由“文狮”发展而来,后来狮子舞便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如高台翻滚、水中望月、巧走立绳、荷花怒放等。
“武狮”以黄递铺乡北张为代表,历史近600年。
沧县现存的几个狮子舞队多由北张传承而来。
目前被称为“北狮王”的沧县刘吉舞狮队即由北张传承而来。
打击乐对舞狮起着引导作用,舞狮人根据鼓点的变化而表演,动作随节奏的不同而变化,打鼓者根据当时演出环境、观众需求而变化节奏。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沧县文化工作者致力于沧县狮子舞的保护、抢救工作,以旧州“龙狮基地”为依托,重点抓好刘吉舞狮队的发展工作,继而带动全县的舞狮活动。现在刘吉舞狮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除参加企事业庆典外,还参加多种类型的比赛大型文化活动。
自年以来,刘吉舞狮队多次参加各项大型活动,如“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进京为十六大演出”等,年12乐刘吉舞狮队参加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荣获金奖,之后在省、市、县领导关怀下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并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百年前曾经在沧县乡村风靡一时的狮子舞,现在正遭遇灭绝的境地,挖掘、保护、抢救、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对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河北有河北的风光,我们为之赞叹!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力量,对于中华民族舞蹈的发扬和继承,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爱艺术的人,为中华的艺术库增砖添瓦,添加美妙的一页,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些应做的,吃一份绵薄之力,尽一份责任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艺术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我们要学会去珍惜我们的艺术,保护我们的艺术,传承我们的艺术。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六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用心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理解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取、吸纳和扬弃。
2、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3、什么是审美期盼?
欣赏者的审美期盼可呈现为文体期盼、意象期盼和意蕴期盼。文体期盼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象期盼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蕴期盼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盼指向。
4、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潜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能够体现务必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资料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资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要点)。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每种学说得2分)。
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完美处。(要点)。
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完美处。
第一,丑能够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能够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能够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每个方面可得3分)。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要点)。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务必好处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务必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术与政治之间能够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理解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对政治施加影响。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取运用务必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务必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好处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8分)。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9分)。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8分)。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要点)。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决定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此刻四个方面。(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贴合自我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资料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艺术概论的论文篇十七
艺术概论的精髓在于系统地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欣赏艺术提供技术性指导。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
浅论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运用。
一、引言。
城市景区化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建设综合性城市旅游目的地重要抓手。
城市景区即我们所说的城市风景区或者是城市风景名胜区,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形象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
影视艺术主要由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两者构成。
镜头、声音和色彩是影视语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城市各种历史遗迹、景点要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就必须要进行艺术上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影视艺术在如今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非常适宜于艺术化城市景区的设计表现方法。
二、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有黑白两色以及动作语言,如今影视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声音、图画、色彩应有尽有,甚至可以说与生活语言接近,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再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
蒙太奇法语的意思是剪接,是建筑行业的学术语,它最先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这种手法是电影艺术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法。
它主要可以分为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两种类型,同时又可以可细分为平行蒙太奇、抒情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等。
影视艺术界一般分为叙事的、理性、抒情三类,它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为影视艺术营造合适的空间与时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通过使用蒙太奇手段,影视艺术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可以实现人物在空间上的巨大转移,夸张的讲就是,“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在时间上,可以从远古时期跳到现代,同时还可以实现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目标,如恋人之间的思念,朋友之间的挂念,亲人之间的想念等;这种时空的自由转换,使得影视艺术更加的接近生活,并且也更容易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等。
例如《中国合伙人》,整部影片的时长不到两个小时,却将三个人物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命运以及对事业的打拼奋斗历程都表现出来了。
第四,使影视作品能够按需要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例如可以自由的由第三人的叙述转向人物内心的独白,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
或者是通过镜头的更替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
例如,电影《红高粱》刚开始就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引出故事的,在叙述者说到“这是我奶奶”的时候,镜头马上出现一个穿着嫁妆的九儿,观众很直接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马上要出嫁的姑娘,“那年的七月初九,是我奶奶出嫁的日子,娶我奶奶的是十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握李大头。
”这个时候,镜头也随着叙述者的`叙述不断更替镜头,实现了情节的紧凑性。
(二)长镜头。
长镜头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拍摄手法,它并不是指拍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而是指拍摄一个场景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个时间的长短没有严格的标准。
长镜头的应用重在保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反映人物内心状态或者是一些具有暴力性的武打场面。
(三)画面、色彩、声音。
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是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符号,也是影视表达主题的重要媒介,是影视无声的语言。
影视通过画面的动态效果,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能够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直接的再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使人们通过直接的视觉,而带动抽象想象。
很多的影视作品在最后的结尾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人们多个的想象。
例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导演将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倒计时画面上,这无疑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会猜想女主角的各种结局。
色彩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无声语言,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作品的主色彩往往决定了作品氛围。
其对影视艺术的功能主要是交代影视作品的环境,增强画面的视觉形象,烘托影视氛围,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
也穿插着其它色彩的变化,所以这也使得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引起观众对女主人公颂莲命运的关注。
例如泰国著名电影《初恋那件小事》中,其背景的音乐就是非常柔和的,烘托的就是一种清新唯美的氛围。
三、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景区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艺术,与影视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可以说都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说两者的想通之处为影视艺术语言应用于城市景区设计中提供了可操作性。
(一)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蒙太奇最开始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意味构成、装配。
城市景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室外的一座小型的“建筑”,对其的设计就是要将不同的要素组合装配在一起,实现景区的空间序列,各种场景、景观的组织,包含着空间序列的结构的优化。
只不过在装配组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们的审美。
影视艺术语言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蒙太奇手法的功能正好就在于此。
城市景区空间序列、形态、界面、基面等,可以通过叙事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景区整个空间结构的排列组合。
(二)视觉、色彩、声音艺术语言的应用。
对于影视来说,视觉的表达方式存在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形象的表达,另个则是意象的表达,意象即隐藏在影视画面背后的符号,也是“图外之意”,比如风俗、文化、政治、生活习惯、审美等信息,直白的说就是,影视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语言其实是影视画面表层意思与隐藏在图画背后信息的统一体。
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要做到表象与意象的统一。
城市的景区虽然只是风景区,其设计除了要遵循景区设计的基本规则之外,同时其设计的结构应该要满足于表达思想,塑造景区文化,满足人们审美、休闲、娱乐等的需要,不能够为设计而设计。
色彩也是影视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对于城市景区来说,其色彩的应用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重要的视觉冲击力,对其情感的调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景区的设计在色彩的应用上都过于笼统,在这方面,可以大胆的借鉴影视艺术对于色彩的应用技巧,尤其是基色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7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