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的教案(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0:29:10
比一比的教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11-27 00:29:10     小编:雨中梧

设计一份好的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教案中应体现德育、智育和美育的融合。通过教案范例的分享,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

比一比的教案篇一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亅”和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课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师: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个地方:(出示挂图)。

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同时注意动植物名称的发音是否准确,特别是“黄、苹、红”的后鼻音。“鸭子、杏子、桃子”中“子”的轻声。)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中师适时指出这是一个农家小院。

这是一个丰收的小院,你看了准会喜欢住哪儿的。你们看,这几张卡片就忍不住想跑到他们主人那里去了。(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

1、师生共同合作,把带拼音的词语卡片由学生贴在相应的动植物旁边。

2、师任意指着挂图上一种动植物,让学生读,谁字音读得准,就由谁领读。(词语要读二遍,第一遍读带拼音的卡片,第二遍读把拼音蒙住的卡片,难读的可多读三遍。)。

3、师出示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刚才学生读得不是很好的词语要重复出现,读得好的词语可出现一次或不出现。)。

[建立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在情境中识字学词,在认字学词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4、引导学生归类写动物名称的词和写果实名称的词。

小院落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韵文,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学韵文。

请小朋友自己读韵文,看哪位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段韵文读得又准确又好听,待会再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哪位小朋友愿意把韵文读给大家听。(指名二人分别读完。)。

[主要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3、小组启思,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轮流读一读生字字音,说一说记字办法,如有不同,选出一种记字办法。

4、师生讨论扩展词语。(出示小黑板上生字)。

由小组代表汇报记字办法,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可争得一颗小红星,别的小组说过的不能再重复。

5、认记偏旁。(“堆”旁“土”)。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火车开得快又没停过的可得小红星。

[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不能把韵文念好听一点呢?可当作拍手歌读,配上动作读,伙伴间又对读。

7、指名读韵文。(4人)[在朗读中感受农家小院美丽、温馨。]。

8、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做一个接读游戏,老师先读“一个大”,小朋友们接读“是黄牛”。老师读“一个小”,小朋友们接“是花猫”,咱们看着图读,看哪位小朋友与老师合作的最成功。(引读1遍)。

9、从刚才的接读中你明白了什么?(黄牛大,花猫小……两样东西在比……)。

10、是啊,从图上我们能看出东西有大有小,有多有少。那么从韵文中你从哪里可看出鸭子多,鸟儿少,杏子多,桃子少,苹果大,枣儿小呢?(一群与一只看出鸭子多,鸟儿少,……)。

11、选择一个或几个量词,说一说。(指名说8个)一()……。

例一(群)小鸟。

12、出示图片:一群小鸡……。

请同学位选择一组或几组图片模仿课文中的韵词试着编一编儿歌。

板书:

比一比。

生字一群一只。

一堆一个。

一颗。

1、运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指名说)。

2、朗读。

(1)小组赛读韵文。(选其中二组比赛,师生共同评议。)。

(2)同桌互读韵文,(选二桌读,评评为什么读得好。)。

(3)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自由读——指名读2人,纠音)。

1、出示田字格中的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想一想四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住的地方有什么相同之处?(竖画都根压在竖中线上。)。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边说笔顺,生书空后描写1个,再临写1个。

“牛”的竖要出头,“羊”的竖不能出头。

“少”的“丿”要写得长些。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出示“小”,让学生观察孩子在田字格中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写,认识新笔画“亅”,师范写一具,生书写后描写,临写各一个。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比一比的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比一比的教案篇三

2、教学例题2。

(1)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说说: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交流。

(4)用分数怎么解答?

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3/5=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2/5=40(公顷)。

(5)用归一方法怎么解答?

3、归纳小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解答?

4、学习例题3。

(1)小组尝试解答检验。

(2)全班交流、反馈。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二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三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3)例题2和例题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一比的教案篇四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发准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长短”。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1、大书、积木、帽子和方巾、长和短的物体。

2、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对数与量之间有一定的了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大书,哪这是什么书呢?

问:封面上有什么?你们想想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1、阅读书2—4页

(1)师:一天天气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东山去,你们看一看他们采来了什么?(认识“梨”和“李”)

(2)师:他们要来进行比较,谁来帮他们比一比?(幼儿用积木进行比较)

2、阅读书7—15页

(1)过渡: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是帽子大还是方巾大?(幼儿进行比较)

(2)师:好,哪让我们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问:他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4)小结:小朋友,方形和圆形能不能比?原来图形不一样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阅读16—23页

(1)师:接下来他们又要比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问:接下来他们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谁来比一比?

4、完整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大书。

幼儿操作,比一比。

活动开始,我通过观察大书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我分段让幼儿欣赏,并在分段欣赏时发准相近字音、理解相应词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时候我还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儿在“比一比”的过程中情绪很高涨,很快就理解了词汇“多少、大小、长短”。

比一比的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1)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

(2)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1、学生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学生试写。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怎样使用这三个量词,区分“群、堆”。

2、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双鞋一把扇子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一个杯子一双手一台电视机一幅画一座房子。

……。

3、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

图上画着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一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苹果,一个桃)。

让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5、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的朋友站到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1、写出反义词。

大—()多—()。

2、写出量词。

一()鸭子一()黄牛一()枣一()杏。

板书设计。

一头一只一群一只。

大小多少。

一个一颗一堆一个。

比一比的教案篇六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方面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比一比的教案篇七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比一比的教案篇八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灵活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比一比的教案篇九

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情景图。

一、说一说。

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谈一谈各自的想法,再进行交流。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如果都是四位数,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比较下一位。

二、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在进行交流时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三、试一试。

有六个数,其中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交流解决这一问题的步骤,再独立完成。

四、想一想。

先让学生说出一个四位数,再说出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

数是多少;在说一说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五、数学游戏。

是一个猜数游戏,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猜数的同学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个同学要根据自己写的数,予以正确的回答。该游戏运用了逐步逼近的思想。书中的游戏完毕,引导学生接着进行。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这种猜数游戏,可以多次进行。

六、练一练。

1、第1题:根据第1筒里有100粒,来估计第2、3筒的粒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2、第2题:使学生对十百千有具体的感受。要求学生能正确选用计数单位。

p 34 1、2。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对自身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化。

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皮尺、卷尺、课件。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

师:那么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量一量吧!

1.做好测量前准备。

师:在前面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具皮尺、卷尺。)

师:谁来说一说,用这些尺子测量出1米长的木条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从“0”刻度开始量起,尺子不能打弯,对准1米刻度做记号。)

2.实际测量。

(1)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

师: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 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

学生测量,老师指导。

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点评各小组测量结果,测量比较好的给予奖励。

(2)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

师: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宽、高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一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长、宽、高的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教师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

师:各组拿出卷尺,分别测出课桌的长、宽、高。

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进行实际测量,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3.汇报、讲评。

(1)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比较各组测量结果。(各组结果尽不相同,存在误差。)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适时评价。表彰分工合理、测量细心的小组。

(2)测量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讲台的宽度、黑板到讲台之间的距离。

师: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课桌的长、宽、高,你还想测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就地取材。如教室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讲台的宽度、饮水机的高度、黑板到讲台之间的距离等,自主选择,自主进行测量活动。)

小组测量,老师指导。汇报,讲评。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的活动,你会描述物体的长度吗?

这节课你最喜欢的测量活动是什么?

“量一量,比一比”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会测量物体长度并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编排上,首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接着指导学生测量出1米的木条,再让学生利用木条去估测课桌的长、宽、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测量,也认识了估测。最后让学生实际测量估测的物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估测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测量的经验,巩固了测量的技能,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一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各种动物的图片。

【学具准备】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小兔和砖头同样多,也就是4和4同样多。)。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三

1.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和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地摆放物体。

3.引导幼儿养成边操作边大声地讲述的习惯。

1.教具 贴绒娃娃5个,皮球3个,标记图。

2.学具 相同动物卡片若干套,标记图,相同圆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啦?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的摆放物体。

教师出示标记图:有许多娃娃要做游戏,请小朋友帮他们排好队。第一个娃娃排在哪里?

2.学习--对应地并排放物体。(难点)

娃娃想玩皮球了,请你们给一个娃娃发一个。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红线的下面,一个皮球和一个娃娃要对整齐。

3.学习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

他是怎样给娃娃发皮球的?(一个娃娃一个皮球)娃娃和皮球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小组活动。

1.第一组,喂小动物。

先把盘子里的小动物排在红线上,再喂每只小动物一份点心,再说说动物和点心哪个多,哪个少。

2.第二组,圆片和方片哪个多。

先把圆片片排好队,再给每上个圆片片送一个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说说因片片多还是方片片多。

3.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标记,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动评价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四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五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六

“比赢”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我的来源之一,而孩子往往在“比”的过程中只看到比较的某一向度,因此争强好胜,产生争执。本活动借助绘本《阿比,比一比》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在看看、说说、比比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件物品如果比的内容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而了解每件物品、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的道理。

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比较的乐趣。

1、绘本ppt、实物李和梨、毛线球、记录纸、笔。

一、绘本导入,兴趣激发

2、教师:原来,相同的东西,比的内容不一样结果也会不相同。

二、比比游戏,拓展体验

1、出示pp3讲述绘本提问:小猫和小兔还可以比什么?

2、游戏比一比。

你和朋友比什么可以赢?

介绍记录要求:比什么?结果怎样?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赢了吗?你和朋友比了什么?

教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希望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发现朋友的长处。

三、回归绘本,感受情趣

1、阅读绘本结局。

3、出示阿吉尾巴,好长好长……,感受绘本情趣。

比一比的教案篇十七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

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一、复习排队标记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这是排队标记图,排队标记图表示要给小动物或者小物品排队了,应该在哪里排队呢,对,要从红旗后面开始排,排在红线上面,一个跟着一个排。

二、给小狗吃骨头

教师:小狗出来玩啦,狗妈妈叫小狗要排好队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难题,我们不会排队怎么办呢?小朋友会排队吗?一起帮帮小狗吧。

示范小狗在排队标记图上排队

教师:小朋友们,小狗排好了队,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后,它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分肉骨头给它们吃好吗?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起来分一分。

示范一一对应地给小狗分骨头

引导幼儿说出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小狗比骨头多。

三、瓶与盖比多少

1、 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4、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四、活动结束

小狗谢谢你们帮它们排了队,分了骨头,谢谢你们,瓶子和盖子也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见。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他们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本节活动就是采用了并置对应,和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即相关物体的匹配)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组物体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601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