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启示发明的东西(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13:17:09
生物的启示发明的东西(3篇)
时间:2023-03-16 13:17:0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生物的启示发明的东西篇一

发明动力飞机的人是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城的两位修理汽车的年轻兄弟,哥哥叫威伯。莱特,弟弟叫奥维尔。莱特。

这对兄弟在发明动力飞机时,常常躺在地上,观看天上翱翔的老鹰。他们非常羡慕老鹰,羡慕它们自由、惬意地在蓝天上飞翔。他们常想如果他们也能长出翅膀,在蓝天上飞翔,那多幸福、自由啊!

莱特兄弟学习了徳国飞行名将利伦撒尔写的著作,利伦撒尔的一句名言深深印上他们的心坎:“谁要飞行,谁就得模仿鸟。”

莱特兄弟模仿鸟,制成了一架滑翔机,1900年威伯·莱特坐上滑翔机在空中飞行了一会儿。然而,滑翔机却只能像风筝一样依靠风力飞行,不能长时间在空中飞行。

于是莱特兄弟开始自己制造动力飞机,他们把滑翔机装上马达,装上螺旋桨,把滑翔翼拆掉装上动力飞机机翼。莱特兄弟把改装后的飞机叫“飞行号”。可是不少人见了直摇头,称它为“破鸟笼”。

1903年12月17日“飞行号”在空中顺利飞行了8秒,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动力飞机的飞行。从此之后莱特兄弟深受启发,继续完善,改进动力飞机,最后威伯·莱特在空中飞行了5次,最短的一次飞行有12分钟,最长的一次飞行竟长达78分钟。

看来我们也要向大自然这位“老师”好好学习呢!

生物的启示发明的东西篇二

平静的湖面上出现了几个矮小的影子,越来越近,这才看清楚是几个模模糊糊的人影。接着,湖面上传来了玩水的“嘻嘻”声,原来是几个孩子在玩水啊!

真奇怪,小孩子怎么能在水面上呢?原来他们正穿着我根据水黾发明的“水黾鞋”。

水黾能在水上行走,还可以捕捉落入水中的小虫体液、死去的鱼或昆虫;而且无论怎么走,它们都从来不会从水面上沉下去,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水洼,它也能在上面“如履平地”。难道它的身体特别轻,能浮在小水洼上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几周前,我做了一次实验:我在一个小水洼里,放了许多小石子;然后,我又往里面放了几只水黾。如果它是浮在水面上的,那它们肯定会撞到某个小石子。但它竟然跳了起来,轻松地越过了小石子,而且它们落下来时竟然没有沉入水底,看来它不是依靠“轻”而浮在水面上。

我去图书馆查了资料,发现了水黾腿的扫描电镜sem照片,水黾腿上有着无数细长微刚毛,单根刚毛水黾上有着精细螺旋状的纳米凹槽结构,水滴的表面张力有多大呢?可以这样说,比水滴小的虫子,它是不能冲破表面张力而钻入水滴中去的。但是,如果往水里加一点中性洗涤剂,就会削弱水的表面张力。这时,走在水面的水黾足上的毛被沾湿,冲破了表面张力而穿入水中,水黾就会沉入水中、当水黾沉下去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黾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我模仿水黾浮在水上的原理,发明了让人浮在水面上的鞋子。正巧,试验那天有个小朋友不幸落水。我赶紧穿着刚发明的鞋子,把那个小朋友从河里救了起来。他的父母看见我后,先是一愣,然后非常地感激我。我便把这种鞋子在市场上推广。

这不,有几个小朋友正穿着我发明的水黾鞋玩水呢!

人们根据生物发明了许多东西,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生物的启示发明的东西篇三

看了《动物世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蟋蟀、老虎、章鱼和小鸟的生活特性,于是我从它们的身上得到了启示。

通过语文书我听说了世界上有一门科学叫做仿生学,我也要用上仿生学的知识发现一些对人们有用的宝贝。

蟋蟀、老虎——速度弹跳鞋。

我们都知道,百兽之王老虎的奔跑速度是数一数二的快,而且脚上的肉垫还能减少冲击力。我又想到蟋蟀的弹跳力也是绝佳的。所以我想发明一款速度弹跳鞋,可以加速行走、跳过障碍物、减少弹力,我相信一定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章鱼——吸盘变形衣。

章鱼是一个神奇的生物,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成年的章鱼放在船上,章鱼居然从船上一个四毫米的小洞里出其不意的钻了出去。这令人惊讶不已的变形能力再加上强大的吸盘,让我想发明一件神奇的衣服,既可以让身体变形,进入到以前无法进去的小地方,而且还有强大的吸力可以让人飞檐走壁。

小鸟——飞行背包。

“天高任鸟飞”,小鸟能飞翔靠的是那双轻巧的翅膀。于是我想发明一个飞行背包,背上它你就可以像小鸟一样一飞冲天,在天空中翱翔,感受蓝天的美丽,欣赏海洋的广大。特别的是,这个背包是利用太阳能来充电,非常节能环保哦!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让我的发明都实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66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