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36:04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3篇)
时间:2023-11-30 06:36:04     小编:LZ文人

教案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关注。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提知识和学习能力,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案的编写可以参考相关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之后,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对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针对本班的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

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适时板书课题。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精打细算”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办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新授。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帮助学生建立了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模型。接着我出示了两道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8.2÷5=15.9÷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小诊所:题目没有定,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为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体现课改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1)100+()=159,()里应填59。()。

(2)18-()=18(3)()-72=100。

()=36()()=18()。

二、填表。

因数。

9

30。

因数。

7

125。

360。

1000。

被除数。

124。

900。

除数。

4

4

25。

30。

三、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2)□12=0(3)□64=0。

□=1818□=012□=064。

□=1()□=0()□=0()。

四、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在题后的.括号中填上正确结果的序号)。

1、()64=0()2、()64=0()。

3、64()=64()4、()64=64()。

5、64()=1()a.1b.0c.64。

五、求()里的数,写出过程。

()-24=24()11=1135()=105。

()25=096()=12()24=48。

六、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16,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为144,求另一个因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6÷48500×2075÷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2。

复习目标:

巩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竖式计算。

48×206=126×57=34×68=209×35=。

三、解决问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了探究(一)和探索(二)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注重引导,指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的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简便)。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学生计算,并汇报。)。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

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成功的方面:

1、目标明确,学生在课上已全面达标。

3、在课上选取与学生生活或是感兴趣的事进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练习分层,符合学生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

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过紧,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练习;

2、在口语的表达方面还有不足,语言儿童化还有待提高;

3、在知识细化方面还要下功夫。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的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的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的是用笔算的方法。组织学生一一介绍前两种方法后,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说出你有什么发现,最终得出第一种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4=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教学分析:

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行为:导引目标。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360÷40450÷30350÷70。

450÷50630÷70800÷100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54=()×()。

32=()×()40=()×()。

25=()×()28=()×()。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2÷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

填空练习。

180÷4÷5=180÷()140÷5÷4=140÷()。

240÷5÷6=240÷()190÷5÷2=190÷()。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

二、创造条件。

教学例3(1)出示例3390÷5÷6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2)练习810÷9÷2怎样计算简便?

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

810÷9÷2810÷9÷2。

=90÷2=810÷(9×2)。

=45=810÷18=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组织研究。

教学例4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

(1)出示例4:420÷35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

420÷35420÷35。

=420÷7÷5=420÷5÷7。

=60÷5=84÷7。

=12=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

(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

三、引导创新。

11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350÷25480÷32。

四、反思小结。

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85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