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种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的思考结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依据。我想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那么,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使学生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还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教案中的评估方式也需要合理设置,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综上所述,写一份完善的教案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教学元素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6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能通过合作、交流编制乘法口诀,且能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在交流、合作中整理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口诀的记忆;在解答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编写口诀:
1、贴黑板上,一幅图是几块三角形?二副图呢?……六幅呢?将结果填在书上格子里。
2、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一格表示一个6,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2格表示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3格、6格呢?在书上写算式。
4、看着算式编口诀,写书上。
三、记忆口诀:
1、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1)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前2个数,积是最后一个数。
(2)两个因数,小的在前面。
(3)口诀从“一六”开始,第一个数字每次增加1。
(4)提问:为什么会相差6?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几?
2、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并记一记。
3、师生问答,同桌问答。(对口令游戏)。
四、巩固提高。
1、书上做一做,练习题十四。
2、数蚂蚁游戏。
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计算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种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本次课成改革是我认识到计算既是一种计算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需要近似数的方法时,就要用估算;如果需要精确的答案时,就要用口算、笔算或用计算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1)481÷79538÷62。
(2)4211÷691985÷21。
(3)623÷19274÷383650÷41。
题目数据的特点是(1)被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2)被除数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的方法既有四舍又有五入(3)被除数是根据题目具体情况和运算方便灵活的取近似值。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顺利的实现除法估算方法的层层迁移,又有利于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估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除法的估算技能。
(五)、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38÷58≈9(辆)。
9+1=10(辆)。
需租10辆这样的客车。
课件表格出示:
客车。
10辆。
每辆租金200元。
门票。
538张。
每张10元。
每人应交秋游费用?元。
(1)学生解答、展示交流。
(2)质疑、解疑。
问题一使学生认识有时估算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调整。
问题二一表格形式呈现信息,需要学生从表格中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合理的处理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尝试将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到三位数除法估算,这也是教材的编排意图之一,例如p51第四题。在这里,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
方法一:
200×10=(元)538×10=5380(元)。
2000+5380=7380(元)7380÷538≈14(元)。
方法二:
200×10=2000(元)。
2000÷538≈4(元)。
10+4=14(元)。
(六)、欣赏。
cai课件出示:欣赏田田生态园的美丽景色片断(伴以优美的乐曲)。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情绪充分放松。在欣赏美景、感受美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秋游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挂图
一、 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 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 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 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卫星运行时间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25×825×4。
25×6×47×8×52×3×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例7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64—65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6、7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6÷48500×2075÷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2。
复习目标:
巩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竖式计算。
48×206=126×57=34×68=209×35=。
三、解决问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1)100+()=159,()里应填59。()。
(2)18-()=18(3)()-72=100。
()=36()()=18()。
二、填表。
因数。
9
30。
因数。
7
125。
积
360。
1000。
被除数。
124。
900。
除数。
4
4
商
25。
30。
三、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2)□12=0(3)□64=0。
□=1818□=012□=064。
□=1()□=0()□=0()。
四、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在题后的.括号中填上正确结果的序号)。
1、()64=0()2、()64=0()。
3、64()=64()4、()64=64()。
5、64()=1()a.1b.0c.64。
五、求()里的数,写出过程。
()-24=24()11=1135()=105。
()25=096()=12()24=48。
六、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16,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为144,求另一个因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第课时: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竖式计算为主,先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然后是乘数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口算,包括几百乘几十(如70080)、比较容易的几十乘几百几十或两位数乘几百(如30310、23300)等。
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进行逆向思考。在练习中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在计算中作出判断与调整,对学生有挑战性。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是怎样计算乘法的。
1.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计算内容。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确地计算,另一方面还表现为能运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数目更大、过程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基本思路。
(1)例题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乘数从两位数变成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完全可以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迁移过来。第1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编写有四个特点:一是在写出竖式以后,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点;二是计算以后要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计算时的思考,通过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三是在练习中带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让旧知识在新的计算情境中得到应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题里有四道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有两道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2)整理学过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计算要领。想想做做第5题是口算题,有几十乘几十和几百乘几、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相应的两位数乘几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这些口算是三年级陆续教学的。教材把这些口算汇集起来,并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体会同组口算题在思考时的相同处、算法上的联系点,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过214、2140、2104这组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后两题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这组题都先用6的乘法口诀算,再在得数后面添0。学生具有了这些体会,就为后面教学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准备。
2.逐步加深对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体验,培养计算技能。
乘数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况,既可以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步骤计算,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让学生掌握后一种算法,有助于算得对、算得快,教材第4~6页教学这个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种情况:第一个乘数(即乘号前的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其中前两种情况已经在三年级教学过,第三种情况在本单元教学。
(1)温习旧知,初步体验。第4页例题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问学生用竖式怎样算,并要求学生先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学生间的算法是多样的,通过交流,感受用后一种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2)创设情境,促进认知扩展。试一试85020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这种题的简便竖式以前没有教过,是这段内容的重点。由于首次教学,教材里写出了竖式,让学生思考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引导学生研究教材里已经写出的竖式,两个乘数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170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从中体会用简便方法笔算的写法和算法。二是让学生在竖式上添0以后讨论为什么添两个0。在这里不是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还不具备这些数学知识。只是通过合情推理:850的末尾有1个0,20的末尾有1个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170的后面也添2个0。三是组织学生完整地说一说用简便方法笔算85020的写法、计算步骤和注意点。
教材考虑到学生初学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会有些困难,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适当的安排。第1题在列出的竖式上计算,着重解决先算什么和得数末尾添几个0的问题。第2题才让学生写竖式,着重解决写法问题。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
(3)不断地体会,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同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在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都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从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认识。第5题通过后四栏与第一栏的比较,体会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以及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直觉感受,进一步巩固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8题比较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进一步明确计算时0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题从已经确定的积写出合适的乘数,换一个角度体会积末尾的0。同一个积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如2080=1600、2008=1600、2800=1600,这三道算式的两个乘数末尾都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也是2个0。还可以写出3205=1600、6425=1600、3250=1600,这些算式又告诉我们,积末尾0的个数不都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3.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
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级学生的现实与第一学段时有所不同,他们的兴趣不再是游戏、童话和小动物,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数学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反映社会进步的信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联系现代化建设选取素材。第2页第7题是计算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长度的问题,第7页第4题是有关京拉公路干线和京塘公路干线长度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在地图上简要介绍这些交通干线的地理情况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联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取素材。第3页第8题让学生计算我国14个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还可以补充一些我国家庭收入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第5页第4题以保洁费为题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教学素材的变化,开始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要稍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素材的背景与内容,引导他们逐渐适应。
4.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教学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单元应用这些运算律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简便运算。第8页第6题里有三组算式,前两组都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关。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这些运算律能使12516、25024的计算简便,从而引导学生在第7、8题中进行简便运算。第三组算式的得数相同,因为它们都求501个20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点,为教学乘法分配律积累感性材料。
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两道题比较突出。第3页第10题商店里的玩具熊,先按原价卖出一部分,剩下的降低单价卖出。第9页第12题团购公园门票,人数越多,票价越便宜。这两题非常贴近生活,学生从中能进一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问题要寻找最佳的方案。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评价?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进一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题卡。
1、口算:(出示题卡)(略)。
学生口答并说说口算过程。
2、我国的白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白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想法。)。
3、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当选时应注意什么?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8×360×480×6100×316×3。
180×480×30100×1232×3240×4。
60×80100×30。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带100元,钱够吗?
学生先估算,后列式计算。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2,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220+230+240+250=()×()。
3、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将10,15,20,30,40,60填入书48页的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3个数的积都相等。
3、用0,0,2,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它们的积吗?试试看。
p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归纳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1、抢答题:出示口算卡片。
12×3=500×7=15×4=60×70=350×2。
2、估算:卡片出示197×5≈,那约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估算的。(明确方法)。
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2)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选择问题:兰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比较,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3)猜想结果、尝试计算、板演,汇报交流,优化算法。
1)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质疑评价;。
2)比较两种竖式,有何发现?
3)引导学生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列竖式的方法;你觉得哪种竖式好好些,说明理由。
(4)用计算器计算检验。
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生:1740。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某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5)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发现?同桌交流……(异相同点)。
(2)什么叫迁移?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出示试一试:134×2l,学生独立笔算……。
汇报交流,展示笔算过程。生: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她说得很完整,清晰,方法正确。)。
(4)练一练。请大家从做一做中任选1题。(独立计算)师:要注意书写格式和作业姿势,动作快的可以多做题,比一比看谁书写最工整,计算既准又快。
(教师在学生中挑选作业,辅导后进生。)。
汇报检查:挑选四份作业,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去完成检查评价。
这几位位同学不但最快速,而且全对,书写也工整,同学们可要向她学习了。
(5)引导学生熟悉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师:小兰、小红、小青在做计算题时,各出现了一道错题,现在请同学们帮她们找出病因,并且帮她们改正。
小青:134小静:152。
×16×23。
804156。
134104。
938()1196()。
小华:246。
×34。
964。
638。
7344()。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1)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2)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3)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
练习七的第2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前几天听了一位四年级老师上的课《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迁移而来的。课上老师把课堂调控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学得有滋有味。
生1:我用5×6×23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生2:我用23×5×6也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用5×6算到全校一共有几个班,再乘23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用23×5算到一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再乘6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
生:会,23×5×6=23×(5×6)。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条等式,你知道“=”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1:乘数是一样的。
生2: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
生3: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但是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
生4:老师,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乘数不变,运算顺序不同,思路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生:(a×b)×c=a×(b×c)。
课上到这儿,似乎顺理成章,师生合作得很和谐,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都掌握得不错。可是听着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反复想了想,豁然开朗。我们都知道“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这个环节缺少的就是数学的应用,以上的教学中,我们能学会知识,但是却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而这恰恰是数学课要给予学生的极其重要的东西,究其实质,这节课的真正意义正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去应用知识,体会乘法结合律给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带来简便的数学价值。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在学生得出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式之前,教师作了如下设计,课就显得厚重得多了,从中学生能体会到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
生:当然是23×(5×6)简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先算5×6正好算到整数,这样算比较好算。
生:(a×b)×c=a×(b×c)。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成功的方面:
1、目标明确,学生在课上已全面达标。
3、在课上选取与学生生活或是感兴趣的事进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练习分层,符合学生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
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过紧,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练习;
2、在口语的表达方面还有不足,语言儿童化还有待提高;
3、在知识细化方面还要下功夫。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七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6×9+4×9=9040×25+4×25=1100。
(6+4)×9=90(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5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