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7:35:03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1-30 17:35:03     小编:雁落霞

教案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是一份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计算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种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本次课成改革是我认识到计算既是一种计算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需要近似数的方法时,就要用估算;如果需要精确的答案时,就要用口算、笔算或用计算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1)481÷79538÷62。

(2)4211÷691985÷21。

(3)623÷19274÷383650÷41。

题目数据的特点是(1)被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2)被除数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的方法既有四舍又有五入(3)被除数是根据题目具体情况和运算方便灵活的取近似值。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顺利的实现除法估算方法的层层迁移,又有利于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估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除法的估算技能。

(五)、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38÷58≈9(辆)。

9+1=10(辆)。

需租10辆这样的客车。

课件表格出示:

客车。

10辆。

每辆租金200元。

门票。

538张。

每张10元。

每人应交秋游费用?元。

(1)学生解答、展示交流。

(2)质疑、解疑。

问题一使学生认识有时估算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调整。

问题二一表格形式呈现信息,需要学生从表格中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合理的处理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尝试将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到三位数除法估算,这也是教材的编排意图之一,例如p51第四题。在这里,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

方法一:

200×10=(元)538×10=5380(元)。

2000+5380=7380(元)7380÷538≈14(元)。

方法二:

200×10=2000(元)。

2000÷538≈4(元)。

10+4=14(元)。

(六)、欣赏。

cai课件出示:欣赏田田生态园的美丽景色片断(伴以优美的乐曲)。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情绪充分放松。在欣赏美景、感受美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秋游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6÷48500×2075÷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2。

复习目标:

巩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竖式计算。

48×206=126×57=34×68=209×35=。

三、解决问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1)100+()=159,()里应填59。()。

(2)18-()=18(3)()-72=100。

()=36()()=18()。

二、填表。

因数。

9

30。

因数。

7

125。

360。

1000。

被除数。

124。

900。

除数。

4

4

25。

30。

三、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2)□12=0(3)□64=0。

□=1818□=012□=064。

□=1()□=0()□=0()。

四、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在题后的.括号中填上正确结果的序号)。

1、()64=0()2、()64=0()。

3、64()=64()4、()64=64()。

5、64()=1()a.1b.0c.64。

五、求()里的数,写出过程。

()-24=24()11=1135()=105。

()25=096()=12()24=48。

六、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16,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为144,求另一个因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之后,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对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针对本班的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

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适时板书课题。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精打细算”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办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新授。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帮助学生建立了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模型。接着我出示了两道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8.2÷5=15.9÷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小诊所:题目没有定,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为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体现课改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简便)。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学生计算,并汇报。)。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

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前几天听了一位四年级老师上的课《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迁移而来的。课上老师把课堂调控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学得有滋有味。

生1:我用5×6×23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生2:我用23×5×6也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用5×6算到全校一共有几个班,再乘23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用23×5算到一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再乘6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

生:会,23×5×6=23×(5×6)。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条等式,你知道“=”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1:乘数是一样的。

生2: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

生3: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但是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

生4:老师,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乘数不变,运算顺序不同,思路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生:(a×b)×c=a×(b×c)。

课上到这儿,似乎顺理成章,师生合作得很和谐,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都掌握得不错。可是听着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反复想了想,豁然开朗。我们都知道“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这个环节缺少的就是数学的应用,以上的教学中,我们能学会知识,但是却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而这恰恰是数学课要给予学生的极其重要的东西,究其实质,这节课的真正意义正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去应用知识,体会乘法结合律给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带来简便的数学价值。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在学生得出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式之前,教师作了如下设计,课就显得厚重得多了,从中学生能体会到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

生:当然是23×(5×6)简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先算5×6正好算到整数,这样算比较好算。

生:(a×b)×c=a×(b×c)。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竖式计算为主,先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然后是乘数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口算,包括几百乘几十(如70080)、比较容易的几十乘几百几十或两位数乘几百(如30310、23300)等。

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进行逆向思考。在练习中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在计算中作出判断与调整,对学生有挑战性。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是怎样计算乘法的。

1.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计算内容。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确地计算,另一方面还表现为能运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数目更大、过程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基本思路。

(1)例题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乘数从两位数变成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完全可以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迁移过来。第1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编写有四个特点:一是在写出竖式以后,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点;二是计算以后要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计算时的思考,通过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三是在练习中带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让旧知识在新的计算情境中得到应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题里有四道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有两道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2)整理学过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计算要领。想想做做第5题是口算题,有几十乘几十和几百乘几、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相应的两位数乘几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这些口算是三年级陆续教学的。教材把这些口算汇集起来,并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体会同组口算题在思考时的相同处、算法上的联系点,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过214、2140、2104这组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后两题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这组题都先用6的乘法口诀算,再在得数后面添0。学生具有了这些体会,就为后面教学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准备。

2.逐步加深对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体验,培养计算技能。

乘数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况,既可以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步骤计算,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让学生掌握后一种算法,有助于算得对、算得快,教材第4~6页教学这个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种情况:第一个乘数(即乘号前的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其中前两种情况已经在三年级教学过,第三种情况在本单元教学。

(1)温习旧知,初步体验。第4页例题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问学生用竖式怎样算,并要求学生先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学生间的算法是多样的,通过交流,感受用后一种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2)创设情境,促进认知扩展。试一试85020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这种题的简便竖式以前没有教过,是这段内容的重点。由于首次教学,教材里写出了竖式,让学生思考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引导学生研究教材里已经写出的竖式,两个乘数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170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从中体会用简便方法笔算的写法和算法。二是让学生在竖式上添0以后讨论为什么添两个0。在这里不是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还不具备这些数学知识。只是通过合情推理:850的末尾有1个0,20的末尾有1个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170的后面也添2个0。三是组织学生完整地说一说用简便方法笔算85020的写法、计算步骤和注意点。

教材考虑到学生初学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会有些困难,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适当的安排。第1题在列出的竖式上计算,着重解决先算什么和得数末尾添几个0的问题。第2题才让学生写竖式,着重解决写法问题。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

(3)不断地体会,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同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在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都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从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认识。第5题通过后四栏与第一栏的比较,体会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以及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直觉感受,进一步巩固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8题比较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进一步明确计算时0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题从已经确定的积写出合适的乘数,换一个角度体会积末尾的0。同一个积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如2080=1600、2008=1600、2800=1600,这三道算式的两个乘数末尾都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也是2个0。还可以写出3205=1600、6425=1600、3250=1600,这些算式又告诉我们,积末尾0的个数不都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3.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

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级学生的现实与第一学段时有所不同,他们的兴趣不再是游戏、童话和小动物,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数学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反映社会进步的信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联系现代化建设选取素材。第2页第7题是计算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长度的问题,第7页第4题是有关京拉公路干线和京塘公路干线长度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在地图上简要介绍这些交通干线的地理情况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联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取素材。第3页第8题让学生计算我国14个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还可以补充一些我国家庭收入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第5页第4题以保洁费为题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教学素材的变化,开始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要稍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素材的背景与内容,引导他们逐渐适应。

4.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教学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单元应用这些运算律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简便运算。第8页第6题里有三组算式,前两组都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关。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这些运算律能使12516、25024的计算简便,从而引导学生在第7、8题中进行简便运算。第三组算式的得数相同,因为它们都求501个20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点,为教学乘法分配律积累感性材料。

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两道题比较突出。第3页第10题商店里的玩具熊,先按原价卖出一部分,剩下的降低单价卖出。第9页第12题团购公园门票,人数越多,票价越便宜。这两题非常贴近生活,学生从中能进一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问题要寻找最佳的方案。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有计算的教学,而其中的“简便计算”教学更是计算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学好简便运算,不仅能降低计算的难度,而且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定理、定律、法则、性质等运算规律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所以,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规律的数学语言表达上,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感悟、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也就是根据例题图,提出问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有意识的蕴含新知识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配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的重要任务。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45)×5=65×5+45×5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展开类比:假如我们要选择另外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相同,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的钱吗?让学生在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存在。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得到更多的等式,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直到发现规律,同时质疑是否有反例,再一致确定规律的存在,并得出字母公式。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自主发现了乘法分配律,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4、练习设计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我基本尊重课本上知识的体系,在第4个练习中,三组题目的对比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计算的简便。而在计算的过程中会选择更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在设计教学时,先出示一组题,在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后,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女生做的题比较简便,然后再出示第二组,还是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所以还是女生优先,至此我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先加再乘比较简便,有时先乘再加比较简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作出合理的选择,甚至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做适当改写,使计算更简便。

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两轮比赛,对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有了初步的体验,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下一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增加了一个变式题:“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这在第三课时将会碰到这种题型,所以这里先埋下一个伏笔。由基本题到变式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不断追寻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希望能在与学生有限的接触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一个值得我永远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667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