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抒情心得(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41:06
林清玄抒情心得(优质16篇)
时间:2023-11-30 06:41:06     小编:翰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下是我在各个领域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一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样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样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当我读完了文章的最终一句话,轻轻地合上了书。文章说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齐生长,饱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明白自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我喜欢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最终百合花绽开了美丽的的花朵,并把种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来了人们的观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又令人感动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经过具体的记叙、细腻的描述,层层衬托,塑造了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礼貌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体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读着林清玄优美的语句,和他一齐追求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二

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从前的妇女几乎是从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种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记忆中,我的妈妈总是忙碌不堪,有几个画面深印在我的脑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静地坐在猪舍前面,她背着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猪粪的情景,妈妈的个子矮小,我们坐在猪舍外看进去,只有她的头高过猪圈,于是,她和小弟的头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样。

有一幕是:农忙节时,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总要吃一顿点心止饿。点心通常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妈妈挑着咸粥走在仅只一尺宽的田埂,卖力地走向田间,她挑的两个桶子,体积比她的身体大得多,感觉好像桶子抬着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后会听见一声高昂的声音:“来哦!来吃咸粥哦!”几里地外都听得见。

还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会到庙里烧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每个人的妈妈就是菩萨,母亲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记着那几幕母亲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还能奋发向上,有感恩的心。

也使我从幼年到今,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三

林清玄,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作品广受读者喜爱,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阅读林清玄的散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种深沉而又真实的思考,给予我了许多心灵上的触动和体验。下面,我将从感悟人生、审视自我、关注当下、追求真理和诗意人文的角度,来谈一谈对林清玄散文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林清玄的散文所打动的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他常常用意境独特的文字,来表达他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例如在《空谷幽兰》一文中,他写道:“生命就像一朵幽兰,寂静而高贵。它不羡慕任何花位置的辉煌,只愿在天地间默默绽放。”这些文字清新简洁,却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传递得淋漓尽致。读了这样的句子,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像幽兰一样,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其次,林清玄在散文中审视自我,深入思考人性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朱砂清愁》一文中,他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活得起来,活得顺畅畅?是不是只在追求,却无法真的享受;是不是疲于奔波,却无法真实地体验人间的风景?”这样的自问引发了我对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反思,同时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方向和修正。

第三,林清玄的散文总是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情感。他以真实、细腻的观察力,将一般的琐碎生活变得通透而有韵味。在《骑行城市》一文中,他描绘了城市街头的繁忙和嘈杂,但是通过骑行,他感受到了自由与快乐。通过这样的文字描写,林清玄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的图景,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第四,林清玄的散文追求真理,寻找生命的奥秘。在《十二个人间》一文中,他通过描述自己走进山里,偶遇一个病人的经历,引发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说:“人若能少一些浮躁、强迫和不甘从约束规律上解脱出来,就会生活得更为自在和畅快。”这样的文字带给了我对人生的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在静寂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最后,林清玄的散文充满了诗意的人文关怀。他温情地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晓之风》一文中,他用娓娓动听的文字,描述了父亲的形象以及他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这篇散文让我被感动,也引发了我对亲情的思考,明白了亲情的珍贵和重要。

总而言之,林清玄的散文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和思想感染了我,让我愿意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用心去体味和品味人生。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认为散文不仅仅是记录生活,更是诠释人生的重要艺术形式。我相信,在林清玄的文字引领下,我能够更好地领悟生命中的真谛,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四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

最特别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佛法的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在渔港的公园遇见一位老人,一边下棋,一边戴耳机随身听,使我感到好奇。

与老人对奕的另一位老人告诉我,那老人正在收听海上的消息,了解风浪几级、阵风几级、风向如何等等,因为老人的儿孙正在远方的海上捕鱼;而在更远的地方,一个台风正在形成。

看着老人专注听风浪的神情,我深深地感动了,想想父母对待儿女,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在风中摇荡。

从前,我听收音机不小心收到渔业气象,总是立刻转台,不觉得那有什么意义,现在才知道光是风浪几级,里面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离开老人的渔港很多年了,这些年偶尔路过渔港,就会浮起老人的脸;偶尔收听到渔业气象,我会静心地听,想起老人那专注,充满关怀与爱的神情。

我多么想把老人的脸容与神情描写给人知道,可惜的是,充满爱的脸是文字所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五

将枯枝埋于黄土下,春来有幸成花。

你将自身的束缚在这桃花山上尽情地释放,你的温柔,最寻常地呼吸都让我措手无策。

尘露香我没资格去看透她,她轮回后依旧寻找着旧时无法尝试的绮罗。

天也会下雨,她也会哭泣,如何将执念深刻在余生永不止息?

燃尽了圆月,回忆起那太遥远誓约。

夜半山路倾看陌路人,说好了可以回到那不放手的爱恋?时间湮没不了依旧倾城的眷恋...

我一直地追,一直在悼念着渐渐消失的白天。

一念之间我将黑夜染红了天,等你醒来了可以触碰我为你描绘流年记忆的烟花。

我把路让开让你渐渐消失不见,焚化成花蝶的你笑得那么无邪。

当你停靠在结霜的荷叶上,我站在那里已经遗忘了经年纵使相遇也无法解脱痛苦。

束缚不了的风零撒在我的脸上从未敢去品尝,抓在手掌心的雪花终究也会融化,婉转的歌声配不了美酒只剩下一路思念未了.....

碧落清荷独云垂,引歌红颜醉如花。

昔日抚琴风流挥尽青春的思想,从没忘记握着你手轻轻地在颤抖,能感觉到你还在为我流泪。

此情相见白首去,青丝拭泪错牵挂。

我把灯熄灭,恍然间不记得已过了多少年、菱花凋谢,回忆是太遥远的岁月。

红尘已落尽,雁去终会归。

此生无由而醉,是谁欠了谁?盛世前尘的梦魂又如何能够偿还?夜也变淡,我却难以释放......

你不会回来,却忍不住幻想你会回来。

斜阳下饮酒,留泪望沧桑,太多委屈有人向你问候吗?太过牵挂就别走啦?

“这么多天没联系了,你还好吗?没什么事吧?”

葱郁三月,氤氲气暖。

不觉间,飘飘的云朵从远方驮来了轻轻的问候。

寥寥心语,走入心门。

喜眼望外,绿韵缠绕着暖暖心怀,涂抹在田头山坡,河岸池畔,郊野旷地。

默默处,柳堤步慢,轻思里,心头的欣喜,荡漾着谢意与感激。

眺远方,感相遇,万千世界,情意诚笃。

遥遥山水,漫漫长路,你的牵挂,我已嘱咐了风,托它代我万语千言。

三月的南国,没了寒事。

绿野外,只有花开的馨响和涌动的春潮。

细听凡尘深处,响动的,是幸福如歌的暖流。

春风轻抚着田园村寨,暖意绻恋着万户千家。

藤萝攀附的篱笆院子内,一缕阳光和着安逸与闲静。

咀嚼着温馨的春梦,拥着你深深的牵挂和轻轻的问候,我的心儿已长出了翅膀。

真挚友谊,踏过了三年,情悠悠来意悠悠,感知,在三个春夏与秋冬。

相信你还记得吧,相识的诗句仍然在耳:

秋雨像长长的思念匆匆而至,

朦胧的空间顿成一片茫然,

那秋夜的暗影像锋利的爪,

恨恨地抓碎着我的心。

当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斜飞的秋雨,

冰凉的雨水湿透了我的全身时,

我那颗执着的痴心,

也随着冷雨的泼洒而慢慢地凉透。

那时,就在这回旋的句子里,我们,友谊之火已点燃,相识的脚步已开迈。

虽然,三年不算长,但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眼见很多友谊都维持不久。

但我们却把对方融入了自己的灵魂,深切地关注着对方,呵护着彼此的心意,珍惜着宝贵的情谊,在人生的长路上相互勉励,使之熠熠生光。

或许,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对恋人吧,要不,我们为何总是那样的相洽和相知,相敬与相爱。

但是最使我难忘的,是你的纯真和热情,你的善解人意和一腔情痴。

每当我一触到你的这些个性,我的灵魂深处就总是那样的难以忘怀。

二年前的深秋时节,我的母亲因病去世,因经不起沉重的打击,我整个人都垮掉了,好像对生活都失掉了兴趣。

在这阴霾遮蔽的时刻,你获知这信息后,感同身受,不知流了多少同情的泪,说了多少开导的话,熬了多少个难熬的夜。

然而,人生总有生离死别,岁月也总有坑坑洼洼。

春夏秋冬在不停地交替,我们的情谊也在不断地叠加。

逝去的,就像一场梦,一首歌,或一个故事。

但就在如梦,如歌,如故事的时间里,那一句句温润肺腑的话,一字字思念牵挂的情,一声声问候感泣的心语,它是不会消失的,它会藏匿在生活的某个角落,在遇到合适的时间段,它就会再次地跳了出来,在你的耳边轻轻地回响,或在你的眼前再次出现。

我更记得,三年前,就像现在这样的春天时,我们在电波里,在空间处兴致勃勃地对诗,你一句我一句地合写着融进句子中的心事,用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交换着彼此的意愿。

那种畅快,那种兴奋竟然使自己都忘记了所处的春日与春时。

而在赤日炎炎的夏日,我们在蝉声的吟唱里互致问候,在空间里举起了溢杯的啤酒,让烛光在思念的遥远里摇晃。

当秋叶在窗外楞楞地跌落,林子里只有光秃秃的枝桠,秋鸟在焦急地寻找着去处时,我们把温暖和着心,包裹好一并寄予远方。

冬日里,当暖阳瞬间,缓照在心头时,我们在空间里画上祝福,祝愿远方的心永远快乐幸福,万事美好梦圆。

呈现的是歌泣悲喜情愁爱恨,而肩上扛着的是红尘世间不折不扣的裸裸现实,心里却更甩不掉的是久久的思念、牵挂与祝愿。

读凡间,红尘滚滚,你的牵挂,我已嘱咐了风。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六

三十年代最当红的男明星白云自杀去世了。

当年白云在上海的盛况,据说目前最红的明星秦汉、泰祥林、王冠雄,李小飞加起来都还比不上,我父母那一辈的影迷,一提起白云,总是勾起一些伤感的回忆;谁想到那个时代在银幕上最闪亮的明星,死后竟是黄土一,连墓碑都找不到。卅年的年华,把白云从地上最明亮的地方,埋到最黑暗的地下。

白云自杀的同时,我最喜欢的智慧型明星英格丽褒曼也逝世了,可是两人的身影却是完全不同的景况,褒曼逝世的时候,她的儿女都围绕身边,倍极哀荣。第三天台湾电视公司还播出一个一小时的专辑“英格丽褒曼的荣耀”,来纪念这位为全世界尊敬的影人。

可是白云呢?白云的逝世在电视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新闻,更何况是专辑了。当初他为自己取名为“白云”就已经为结局下了断语,他生前有两句话:“生是飘客,死是游魂。”是有着多么深沉寥落的寓意,怪不得一些老演员像葛香亭、欧阳莎菲在他坟前致祭时也免不了老泪纵横。

晨的旭日中,在黄昏的夕阳里,都会反射出五彩的光泽,但一到了黑夜,再美的云也没有人看见了。

我最喜欢辛弃疾的“破阵子”,这是辛弃疾为纪念当时一位具有军事和经济才华的思想家陈亮,所吟赋出的壮词: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雷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词意是美的,在美的背面却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哀伤,我觉得最令人动容的是“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这两句词来看看白云,实在最贴切不过。多少令人怀念的人物,终也免不了白发生的处境,更糟的是,在辉煌后的寂寞,使一位曾扮演过顾盼自雄的英雄人物,最后在偏远的旅馆仰药自杀。

前几天,两位菲律宾的华裔画家洪救国、王礼博来台湾,我抽出两天的时间,陪他们到台中去探望老友席德进的墓园,同行的还有画家李锡奇、朱为白,以及席德进的生前知已卢声华。

我们到达大度山花园公墓时,正好是阳光最烈的正午,阳光遍照在墓园上,附近的相思林里传来喧哗的鸟声。席德进的墓园是他生前亲手规划,格局很像中国明朝小小的园林。在墓园里有一座“望乡亭”,颇能见到画家最后的心愿。我站在“望乡亭”的圆门,往山下望去,那里没有画家的故乡,只有栉比鳞次的楼房层层相叠,我们的心情在那一刻都沉默了起来。

席德进曾以高超的画艺,感动过千千万万的心灵,他逝世时也是倍极哀荣。可是在他逝世一周年举行画展会场里,观众却是三三两两冷冷清清,我曾在画展会场坐了一个下午,直到画廊的`灯暗了才默默离去,心中浮起的仍是辛弃疾“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两句。

在席德进的墓园里,种了两种他生前最爱的植物,两株凤凰树和三株木棉,经过一年的培植,都已经长得比望乡亭还高了。凤凰依旧,木棉无恙,而我们这位曾享大名的艺术家长眠地下,他的名,他的艺,可叹的在时间冲刷下,成为群众心里一个暗淡的记忆。

阳光是那样无私地覆盖着我们,而太阳的沉落总是那样无情的不肯为黑夜停留,那些死去的艺术家们躺在阴冷黑暗的地下,他们再也不能享受阳光下的喜悦。

在我的档案里,有一帧我为席德进拍的照片。他站在中部大平原怒放的野花群中,鲜明的清晨曝光把他的脸刻成一座明暗分明的塑像,他仰起头来呼吸着阳光,如今,那种情境再也不能重回了。

我们每天能走过阳光的小径,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能让阳光或温柔或狂野的照射,是一件多么开朗的事,我想说的是,就珍惜阳光照在我们身上的岁月吧,因为阳光不会为我们停留,再伟大的艺术家也留不住它。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七

林清玄是一位著名的心灵导师,他的许多书籍和文章都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帮助。作为一名读者,我也从林清玄的作品中受到了很多启示和影响,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珍惜当下。

林清玄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活在当下,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心中的负担。当我们珍惜当下,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它所带来的奇妙。在我看来,珍惜当下不仅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和生产力。

第三段:爱与关怀。

林清玄在他的作品中也强调了爱与关怀的重要性。他认为,当我们付出爱和关怀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因为这种感情是双向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每当我付出爱和关怀时,我都会感到非常温暖和满足,这种感觉是金钱所不能带给我们的。

第四段:一步一步地前行。

林清玄还强调了一步一步地前行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一步一步地前进。这种行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难关,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经常让我们感到无法前进的困难和挑战,只需要一步一步克服,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第五段:感悟总结。

最后,我想说的是,林清玄的作品让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帮助,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珍惜当下、爱与关怀、一步一步地前行——这些都是让我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八

林清玄是一位出色的现代作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充满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思考。他的童年经历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将通过五段式文章,深入探讨林清玄童年心得和体会。

一、家庭环境对童年的影响。

林清玄的童年生长在一个传统家庭中,家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品德。因此,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许多看似严格的规矩和管制。父母的关注和期望将他引导走在一个良好的道路上,但也让他缺乏了一些自由和天马行空的可能性。

二、聪明才智属于身心。

林清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具有很高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但他也深知身心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教育下,他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三、童年阅读的深刻影响。

林清玄的童年受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熏陶。这让他在心理和思想方面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会,为他今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他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成为他创作的重要资源。

四、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

林清玄的家庭背景和传统文化经验与之前他所体验的西方文化产生了碰撞。他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且意识到文化差异和多元性。这一段经历对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他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五、成长为一个深思熟虑的作家和哲学家。

通过上述经历,林清玄成长为一个敏感而又深思熟虑的作家和哲学家。他在他的作品中传递了许多高度个人化和观点独特的思想。他的童年心得和体验经历对于他成为一个个性鲜明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林清玄的童年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他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特人格和文化视野的哲学家、作家的脉络。他的心得和体会也对今天的孩子们具有启示意义,警醒我们要重视身心健康,保持灵动的头脑,探究多元的文化世界,从而成为自由、开放和具有创造力的个体。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九

林清玄,笔名二木,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哲学家、诗人。他在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着不俗的造诣。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温润的笔调、细腻的情感而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近日,我读了林清玄的一些作品,在阅读中不断地体悟,思考,感受,收获颇丰,我愿意将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林清玄的思想。

林清玄的著作中充满了关于生命、人生、人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思考和哲学思想。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幸福。很多时候,人们的苦难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所以,人们需要学会从内心寻找平静和愉悦,并抛弃浮躁和功利的思想。

第三段:林清玄的散文和诗歌。

林清玄的散文和诗歌是他思想的体现和展示。他细致入微的叙述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他的诗歌也同样精妙绝伦,流淌着内敛而深刻的情感。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他的文字都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能够打动人心和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

读了林清玄的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人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满足,更是内心的平静和感悟。同时,我也认识到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不能胡乱行动,要有一定的追求和目标。读林清玄的作品,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第五段:结尾。

在我们崇尚功利、追求物质的时代,林清玄的思想和作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生命和人生的真谛。读林清玄的作品,不仅是一次美学上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我们要时常回顾自己,真正地反思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精神生活,尽可能的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中是六味杂陈的,心灵仿佛还沉浸在书中那一个个的散文中所蕴含的大道理里。

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他开始的介绍所深深吸引“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忍苦耐艰,人生才能体现真实的价值。我们是不是应该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呢?”读的时候,我觉得书中那一篇篇的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太值得我去深思了。书中那一个又一个的散文真可谓是各个都精彩,个个都经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散文便是“玫瑰与刺”了。

“玫瑰与刺”讲述的是作者在修剪玫瑰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伤了,便想:为什么玫瑰要有刺呢?玫瑰能没刺吗?良久,他终于想明白了,而我,也想明白了:既然我们接受了玫瑰的美,为什么不能接受玫瑰上所长的刺的刺痛呢?况且,既然我们喜欢玫瑰,那么也应该接受它的刺所带来的刺痛,生活中必定也是如此,就算是生活中的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有既然快乐、高兴、开心,那么也必定会有伤心、痛苦、难过——等的负面的心情。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生活里的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学会坚强。尽管依旧有刺的刺痛,但是,当我们学会在生活中的那一件件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做人做的更坚强时,那一件件的小事的负面情绪便会被我们的坚强所击败,基本化为乌有。或者,这些负面情绪会变的小之又小,可以变的比这些小事还小,让我们不再那么的不接受刺痛。这样,便可以让我们的接受能力更加强,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了。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一

林清玄是中国知名作家、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以其精湛的文字艺术风靡于中国文坛。他的作品内容涵盖诗歌、散文、小说、古文观止、书法等多个方面。其中,他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语言简洁、质朴自然等特点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第二段:林清玄散文的特点。

林清玄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情感触发力和感人至深的表达力。他的作品时而优美、清新,时而深情、抒情,时而幽默、诙谐。林清玄在散文创作中常常运用对自然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感悟来抒发情感,同时融合了古典优美的词汇和现代简洁通俗的用语,使其作品更具独特个性。他的作品也常常带有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奇妙的想象、独到的思维和深刻的议题,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透露出哲学思想的深度。

第三段:林清玄散文的魅力。

林清玄的散文魅力在于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在作品中凝聚了对自然的景色、气味、声音等感官体验,独到的描写手法引起读者对自然的共鸣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让人思考人生的本质与意义,引人深思。这种深刻的洞察力也是他作品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第四段:林清玄读后的感悟。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我们深深体验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他的作品带着一种深切的情感和思考,使我们不断地感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韵律。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点滴的真情、感人的细节和温暖的渊蕴。林清玄的散文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真相,感受生命的价值,成为人生的朋友和忠实的读者。

第五段:总结。

林清玄的散文,是一种醇香的文学精华;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更是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洞察与领悟。我们通过阅读林清玄的作品,不仅得到了知识和灵感,更找回了自己心灵深处的世界,发现了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品味和反思,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启示和福利。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二

作为一名著名文学作家和散文家,林清玄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表达技巧,深刻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本文将以林清玄的《致橡树》和《人生若只如初见》两篇文章为例,探讨他的心得体会,以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致橡树》这篇文章是林清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写给橡树的一封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悟和思考。文章中的橡树象征着爱情,而作者则代表着爱情中的另一方。在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坚持时,作者提出了“思无邪”的观点,即在爱情中要保持纯真和善良。此外,作者也强调了爱情的无常和深渊,提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总之,《致橡树》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爱情需要有纯真与善良、爱情需要坚持和忠诚,也需要冷静和理性的观察。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篇文章同样是林清玄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述一对相恋多年的恋人在分手之际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文章中的“初见”象征着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而这对恋人则代表着人们在人生中的各个阶段。作者在表达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时,提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观点,即人生不易,珍惜当下。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感恩、慈悲、喜舍”的信念。总之,从《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生需要珍惜当下、感恩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善良。

除了上述两篇代表作之外,林清玄的其他文章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的作品风格优美、典雅,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性。他敏锐地观察社会和人性,善于发现生命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他也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深刻的思想形象化、情感化,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启示。总之,林清玄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在思想上的深度都堪称经典。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林清玄的两篇代表作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生命和爱情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他的作品思想性强、情感真挚,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需要拥有这样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去珍惜和感恩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因此,林清玄的心得体会对我们也是非常有启发和借鉴的。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三

对于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他自己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点也不后悔,写作不仅自由多了,还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但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自小就聪明,自小就显露自己的写作能力了。他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四

林清玄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思想家,他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回顾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在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童年的心得体会,这些经验不仅仅是我们在成长中可以借鉴的,更是对于我们人生的启示和指引。

第二段:认识自我是成长的起点。

林清玄在自己的回忆中,提到了他很早就开始了思考。他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认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发现对于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其实可以从认识自我开始,这是成长的起点。只有认识了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第三段:童年的经历是塑造性格的关键。

林清玄回忆说,在童年时他经历了很多事情,这些经历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这些经历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其次,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成熟而有思考,对于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这些经历让他获得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童年的经历对于塑造我们的性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于童年。

在林清玄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早就开始对于人生价值进行探索。他对于自由、独立、公正等社会价值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其实都来自于童年的经历。在童年时,我们会有各种童稚的想法,但是随着经历的增多,我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当我们在成长中时,要多学会自我思考和寻找价值,并且认真去实践它们。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在林清玄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童年时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成长中,要关注自己的成长状态,并且努力让自己遵循正确认知的道路,让自己的心灵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思考,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五

林清玄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敏锐洞察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书籍和文章都充满了对生命、人性、爱、幸福等问题的思考和启示。通过阅读林清玄的作品,我深受启迪,并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段:林清玄的哲学思想。

林清玄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哲学思想,他提出的一些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他常常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这启示我在努力追求梦想时要坚韧不拔,不断提高自己。同时,林清玄也反复强调“无名、无我、无心”的境界,这让我认识到人生并不只是自我实现的追求,而更是要放下功利心和物欲,寻找真正的心灵宁静。

第二段:林清玄的人性观。

林清玄深刻洞察人性,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理解。他总结出很多有关人性的原则,例如不要轻信他人的外表,更应该重视内在的品质;不要为了得到短暂的快乐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些观点启示我要更加珍惜人生,同时把握好自己的价值。

第三段:林清玄的爱情观。

林清玄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深受人们的关注,他认为爱情是一段需要长时间培养和打磨的关系,是需要相互温暖、扶持和理解的。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要在彼此的缺陷和不完美中应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这让我认识到爱情不是一份单纯的感觉,而是需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的。

第四段:林清玄的幸福观。

林清玄认为,幸福源于内心,而不是源于外界的物质条件。他反复强调要保持心灵上的平衡和和谐,不要因为物质欲望的过度追求而陷入痛苦和困境中。他还提醒人们要时刻寻找幸福、珍惜幸福,不要用刻板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幸福。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人生意义和幸福的感悟,让我知道真正的幸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第五段:林清玄的生命观。

林清玄对生命的理解和探讨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生命是一段可以创造和享受美好的旅程,而每一段旅程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通过对人生历程和经历的回顾,让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使命,应该勇敢地面对,认真地生活。

总之,林清玄的作品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启示和感悟。通过他的文字,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人性、生命、爱与幸福。这些思想和哲学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更加懂得真正的追求和价值。

林清玄抒情心得篇十六

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这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这么简短,这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定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在冰河的夫妻。

许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失去的地平线》,这里是没有时空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天,一位青年在登山时迷途了,闯入了失去的地平线,并且在这里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向往着人间的爱情,青年也急于要带少女回到自已的家乡,两人不顾大家的反对,越过了地平线的谷口,穿过冰雪封冻的大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不意在青年回头的这一刻,少女已经是满头银发,皱纹满布,风烛残年了。故事便在幽雅的音乐和纯白的雪地中揭开了哀伤的结局。

本来,生活在失去的地平线的这对恋侣,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也都有创造将来的勇气,他们为什么不能有圆满的结局呢?问题发生在时空,一个处在流动的时空,一个处在不变的时空,在他们相遇的一刹这,时空拉远,就不免跌进了哀伤的迷雾中。

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凤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的无情。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座不死不老的神仙们所居住的山上,山口有一个大的关卡,把守这道关卡的就是“时间之神”,它把时间的流变挡在山外,使得这些神仙可以永葆青春,可以和山和太阳和月亮一样的永恒不朽。

做为凡人的我们,没有神仙一样的运气,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的看见墙上挂钟滴滴答答走动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茎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哪些的无情和霸道,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中国的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一个人在偶然的机缘下到了天上,或者游了龙宫,十几天以后他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他游玩了十数大,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很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

佛家说“色相是幻,人间无常”实在是参透了时空的真实,让我们看清一朵蓓蕾很快的盛开,而不久它又要调落了。

《水游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我常对于别人说“某甲现在若干岁”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成水游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的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的,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远是这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

你看着星么,我的星星?

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

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这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

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

心里怀念着人,

见了泽上的萤火,

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

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萤火”一喻,我们怀念的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98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