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8:36:09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时间:2023-11-30 08:36:09     小编:纸韵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在编写教案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规划。教案范文中的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要点和实施过程。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学经过: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师: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二、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生:好啊!(很有兴趣的`样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中有一首古诗!

生:不,我们以前也有学过有古诗的课文。

生:这篇课文中古诗的意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生:(作思索状)记得。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奶奶和英英两个人在说话。

师:是呀,两个人在说话叫做什么呢?

生:对话!

生:好!(非常投入地读课文)。

三、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师: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生:你想问什么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师: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师: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生:秋天,有一个中秋节!

师:中秋节又怎么样呢?

生:中秋节吃月饼!

师:净想着吃的!

(众笑)。

生: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圆。

生: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远离家乡的人……。

师:谁远离家乡了?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写这首诗的人。

师:哦,这下,奶奶才真正听懂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二、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三、

讨论。

怎样学:师讲解:对话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

唐代:唐朝,古时一个朝代的名称,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

五、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记住的?

4、巩固:反义词:前---低头---近义词:故乡--思--望---扩词:思。

1.多音字:背(beibei)。

5、齐读。

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概意思。

1、轻声读。

2、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诗的内容诗的作者及年代。

你能让诗意与原诗句一一对应(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齐读《静夜思》。

4、练习背诵。

七、作业笔顺书空:奶习字册描红。

熟读课文,学英英把《静夜思》讲给家人听。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静夜思》这首诗绝大部分同学早就都能背诵,但却并不真正理解诗的意思。对于对话这种形式也没见过,更不会读对话。因而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理解唐诗《静夜思》的意思,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能读出课文对话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范读引路,以读促悟,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教学的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先进行范读,让孩子们体会出节奏,读出节奏。接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再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韵味。这样,孩子们易于接受,学得轻松。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话特点时:先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对话的特点,然后再指导读自然、流利,要像平时说话一样。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问题预设,如李白在万家团聚的日子,仰望明月会想到谁?学生可能会说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妻子儿女……想到这里时,我考虑李白当时是不是有孩子,有几个孩子?此时李白离家多久了?经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此时李白虽已26岁,并且离家两年了,但还没有结婚,他是在27岁时结的婚。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到他在想念他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另外,通过查资料我还了解到,“床前明月光”句中的“床”在当时其实指的是座位,唐朝的床叫“榻”。虽然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牵扯到,但因为了解的清楚,透彻,使我觉得上课很有底气,很自信。

这节课板书虽总共只有十几个字,当年头一天放学后我在教室练了将近一个小时,力求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我想,这节课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太过随意。

其次,自己范读的次数有些多,应多给学生们机会。

第三,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处理的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把意思背一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从这节课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组织课堂语言,争取让自己的课堂遗憾愈来愈少,亮点越来越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解决措施:创设好读书和交流的情境。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

1、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

2、生书空。

3、背诵。

3

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2、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读课文。

12。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1、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6、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

1、分角色读课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第二课时                      。

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背诵《静夜思》。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齐背。

6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按要求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18。

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练习。

11。

板书设计。

背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故乡举头怀疑一首古诗。

思念唐代听懂背书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2、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已经会背好多古诗了,请你选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好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4、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认真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的字音。

(2)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学的课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1)这是一篇人物对话的课文。

(2)出现了哪两个人?她们说了什么话,你们能分清楚吗?

(3)说话人的名字和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隔开。

4.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5.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6.检查自学效果。

二、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

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英、层、思、首、意。

2、说说如何记住。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会剩下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3.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4.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1、看图一,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

2、英英是怎么背古诗的,她在背诗前对奶奶说了什么?

(1)、指读英英的话。

(2)、出示静夜思(奶奶听了还夸奖英英背得好,小朋友能把这首古诗背好吗?

a、指读古诗。

b、理解:疑举头 思。

3、情景设置,让学生充当“英英”把古诗背给老师听。

4、小朋友背古诗真好,那么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从英英的话中找到吗?

(1)、指读英英的第二次话。

(2)、小朋友你们能否把诗句和诗意对应起来呢?(找好朋友讨论)。

(3)、分句说说意思。

(4)、男女说意思。

5、情景设置:奶奶和英英对话(第二次)。

(1)、师:是谁写的呀?

(2)、生:李白写的。

6、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们来看图。

(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5)、想到这里,诗人更加觉得——。

冷清 孤单。

会更加想念亲人和朋友。

(6)、(深情地)是啊!同样是月亮,同样是月光,勾起了这远在他乡的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愿意来当一回李白,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7)、学生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学习生字,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二、实践活动,练习表演。

1、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比最佳表演奖。

5、老师这里也有两首思乡的故事。(投影出示)、

泊船瓜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王安石         (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钟山只隔数重山。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    遥知兄弟登高处,

明月何时照我还?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熟读古诗。

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册。

2、批改,订正。

四、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还要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习一、二行。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件10古诗三、四句)。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读。

生:全班感情朗读.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 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课件13全诗+音乐)。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并了解古诗意思。

2.学习“英、诗”两个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英英学古诗》,板题,指导“英”和“诗”的写法。生描红。

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英英是怎么学的?)。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朗读。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你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以对话形式出现)。

2.同桌互换角色读课文两遍。

3.抽生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师生表演读。背诵《静夜思》。

4.交流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理解诗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你想起哪句?---引出床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尝试背诵。抽生背。

4.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师领读一遍。

五、积累运用。

六、总结全文。

学古诗就要像英英这样不光是背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作者和诗意。

课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去年的《开心国学》中出现过,全班学生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在指导朗读时,为孩子们标出了诗的节奏,教孩子们读诗要“平长仄短”。自己亲身示范,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读诗的感觉。理解诗意时,图文结合,既指导了说话,又巩固了诗意,无形之中学生能根据每句诗说出诗的意思,同时,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中秋节传统风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会吟诵……教育学生可把诗句运用到写作之中。本节课充分的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快乐朗读中积累并内化。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诗的意思。

课本插图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会背古诗吗?你是怎么会背的?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找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英”的读音。

(3)指名读,正音。

(4)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5)齐读词语。

3、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4、再读课文,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例如: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

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几次对话?

5、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英、首、思、意、照、李。

2、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4、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在《习字册》上完成这六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指导书写剩余几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出示《静夜思》,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诗中诗句的意思你弄懂了吗?你是怎么弄懂的?

指导学生能联系对话内容理解诗句。

3、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指名读诗句,从文中找出诗句的意思。

(2)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找出答案。

指导学生结合插图回答问题。

4、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指名读诗句。

讨论:“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2)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这样的冷清。(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齐读《静夜思》。

6、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

指名背诵李白的其他诗句。

二、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板书出示《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4、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5、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小朋友们连同学们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古诗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极其丰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诗、教、静、层。

2、仔细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漂亮。

重点指导“诗”,哪一横最长?

3、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指出不足之处。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静夜思》。

2、组词。

首(   )思(    )诗(    )。

守(   )恩(    )等(    )。

3、搜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四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

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习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

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

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

*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

中国,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

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五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背诵古诗〈草〉。

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投影、生字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292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