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通过读书积累人生经验和知识,使自己更加有思想深度和内涵。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精彩语句和情节,以加强读后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蜂后的读后感篇一
这是一本讲述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爱和恨的奇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杨志军带领我们去了那遥远的苍凉的藏地,见证雪域神犬的.武侠传奇。
作者以父亲为主人公,用以前作者家养丢了的四只小藏獒的名字命名了四只藏獒主人公,分别是:冈日森格,多吉来吧,那日和果日,在它们之中讲了一个感天动地,石破天惊的故事:七个上阿妈草原的孩子带着冈日森格来到了西结古草原,在路上遇到了父亲,一进草原,冈日森格就和这里的领地狗打了起来,伤痕累累,快死了,是藏医救了它,而在复杂的事情后,领地狗那日爱上了冈日森格,而在命令和爱情下,那日却选择了第三条路——撞墙自杀,大家都以为它死了,结果在父亲(汉扎西)的悉心早照料下,她“复活”了!冈日森格历经千辛万苦后,打败并咬死了被它咬去男根的獒王,又打败了邪恶的送鬼人达次赤的“饮血王党项罗刹”,父亲给罗刹取了一个新名字——多吉来吧,于是冈日森格成了獒王,多吉来吧也成了大家的朋友。
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石破天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如果不是人类无度地介入和谐的自然,那些可爱的藏獒们就不至于如此惨烈的牺牲了。而我在这些勇士们身上看到了高贵,独立,出类拔萃,忠诚。我被这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甚至在想:我真想当一只威风凛凛的,帅气的藏獒啊!,这样我就可以在打败对手后从容不迫地回来,赢得赞赏。
看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藏獒的精神,故事落幕,仍然不舍,我一定会发奋图强,学习我们值得我们学习的藏獒精神。
蜂后的读后感篇二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蜂后的读后感篇三
读“魔鬼”的夏天结束了。
我素来胆小,对鬼怪乱力的惊悚恐怖影视书从不涉猎,入手三册《魔鬼在你身后》,是因为一篇言辞恳切的《二十周年纪念版的序言》,阅读推荐语也让我坚信――这或许是心理学题材,魔鬼不过是意念的故弄玄虚,结尾肯定抖个大包袱。当然,我还是做了一点心理建设,同时放缓了阅读进度,以备不适之缓冲。
美/丹・西蒙斯。
附上序言的部分文字:
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德古拉和吸血鬼都是无稽之谈。但精神吸血鬼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精神吸血鬼“进食”过不止一次。这些恶魔连孩子都不放过。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工作中几乎都遭遇过精神吸血鬼的攻击――心胸狭窄、崇尚权力的经理让我们工作不顺,生活悲惨;管理者或监督者武断地指使我们,他们对权力甘之如饴,就像精神吸血鬼吮吸温血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遇到精神吸血鬼――在高速公路上,在公共场所,在政治生活中。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在私人关系中也遇得到精神吸血鬼。
没有人的脖子上留有真正吸血鬼的咬痕,但精神吸血鬼却在我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
一个夏天过去了,在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波多折的故事情节和悦读汇读书打卡制的交替作用下,总算善始善终。
意外的是,这部斩获恐怖小说界三大重量级奖项的`经典之作并没有让我体会到精神极度可怖之感受。
现在看来,故事情节当然有刺激性的,尤其是对着某些段落的细节描写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惊悚效果。
故事背景设定在1981年,甚至隐晦的关联了约翰列侬遇刺、里根总统遇刺等重大事件。寻找尼娜的梅勒妮在1988年的冬天来临时觉得很饿很饿,而这部著作首次出版是在1989年……估计当时的读者现实代入感太强了,所以才会出现全美为之尖叫的盛况,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度流传的“毛孩儿吃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这种谣言,当时无比恐惧,现在看来不值一哂。
抛开部分行文的拖沓,经典也算实至名归。即便以现在的认知通读,()也仍有不逊于看好莱坞大片的酣畅淋漓感。查尔斯顿、费城、多尔马恩岛的三场集中战斗把故事分为三段,每一段都让人叹服作者想象力之波澜壮阔,唯一的遗憾是我不太懂国际象棋,否则品味多尔马恩岛对战的精妙感大概要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历时八年写就的80余万字巨著,最初竟源自丹・西蒙斯的一个短小的梦境。书中很多语焉不详的一笔带过,如威利、尼娜、梅勒妮等的出身、梅勒妮听到的童声低语等,也隐约印证了梦境迷幻之处。我本人并不害怕现实的恐怖,但是对无法解释的现象却容易害怕,在读到梅勒妮和迷瞳部分时,是有做过噩梦的,彼时惊醒之余心悸犹存,被类似梅勒妮的傀儡双手扼颈的感觉仍特别真实,大约是这个情节印证了我潜意识里的一点心魔。
有人吐槽中文译名,觉得不如直译的《腐尸为飨》或者《腐肉解饥》之类的切题,但我却认为这个意译很棒。
魔鬼到底是什么?可以套入很多指代含义。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读此书,大可以把它看成一部拟人的故事――精神吸血鬼不过是我们意念的心魔,要杀死魔鬼,就要先杀死心中的恐惧。没有什么比独立不屈的意志更强大。
就像序言中说到的。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
很可能已经遇到了一个“精神吸血鬼”
他们用了念控力。
扭曲我们的意志,吸食我们的灵魂。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杀死心中的恐惧。
用独立不屈的意志战胜他们。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
都由我们自己来掌控!
蜂后的读后感篇四
暑假中,我读了《眼睛的话》这篇文章,当我一看到文章的标题时就想:眼睛怎么能说话呢?我带着问号仔细地看了这篇文章。看完,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这篇文章是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写的,我归纳了一下,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第一:“有些小朋友看到了一些好书,就什么都忘记了,连走路都看,”这样做,使眼睛疲劳过度,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自己经常看到一本好的书就忘我。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真实的事情,有个人,边吃饭边看电视,渐渐地眼睛就发痛、发痒,眼睛充满了血丝,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与自己看电视的方式不对造成的,听取医生的建议后他改变用眼的方式,眼睛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第二:有些同学一看到好书,躺在床上也看,这种坏习惯对眼睛的伤害是极大的。
第三:有的小朋友在黄昏时看书、写字从不开灯。日子久了,视力就减退了,变成了“近视眼”。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眼睛对我们的用处真大呀!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认真地做“眼保健操。”只有这样,眼睛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工作。
蜂后的读后感篇五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句话帮助我从“一心实现自己理想”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我从太多的方面得到了帮助,以下列出最重要的4个讲讲。
我自己的一个理想是让我的所在的快速阅读培训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变多。于是我比较努力的去招生,说服更多的人来学快速阅读。但是我发现这样很累,业绩量却不大。如果从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个方面来考虑的话,某些人并不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记忆力。那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去和他们做过多的沟通是很浪费时间的,这样下去会造成我徒劳无功。
收获和改变: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目标招生对象,我应该去找到需要学习快速阅读,愿意把学习快速阅读作为理想的人,这批人会和我产生很好的对接。我接下来会筹备网络课程的招生,因为网络课程受众广,比较容易筛选出提升快速阅读的人。
在思考我个人博客应该放什么内容的时候,我想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很有影响力的博客。这是我的理想,于是我想了很多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东西。但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是没多大效果的,你自己厉害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张校长的博客影响力这么大是因为很多人从他的博客受益,帮助了很多人。我的博客只展现自己很可能是死博客一个。因为世界上牛人多了,人家干嘛关注你。
收获与改变:我决定把我的博客思路调整过来,以分享为主,尽量多的搜集所需要的新教育资料放到博客上供大家下载。并分享一些和快速阅读相关的东西。这样我的博客才会有生命力。
和朋友聚会,我会想用朋友的资源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但这种想法是消费者型的,我在索取。这样下去人家最多前面一两次给你面子帮你一下,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窄。
这句话改变了我和朋友交往的模式。我以后聚会应该用经营者思维去想我有什么人脉可以给对方来带来利益,对方得到这种帮助一两次以后,都会主动的想着来帮你了。人脉法则的确应该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实现理想。
商业合作的时候,我原来的思维是尽量把对方的收益谈低一点,这样能早点达成我的财务目标。问题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根本不会吸引到厉害的人为你做事,而且对方不会太用心的去做。蛋糕做不大,局面会越做越小。
这句话影响了我对合作伙伴的商业思维,我会把更多的利润分给他,用马云的话说:要先让合作伙伴赚到钱。你自己就能赚到钱了。
蜂后的读后感篇六
今天是女儿新学期的第一次校本课。晚上写完作业,女儿给我讲述了她们今天的校本课《绿眼睛》。女儿讲的津津有味,绘声绘色,很生动,而我听了以后也很感动,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禁想提笔把她的故事复述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故事的内容如下:
我叫绿眼睛,我是一只全身雪白,长着长胡子,有一双绿眼睛的猫。我住在一个小盒子里,四周围着高墙,盒子的里面铺着粉红色的软垫。
春天到了,天气好的时候,农夫会把我搬到院子里晒太阳。到了外面,天空就是我的屋顶,我尝试着爬出盒子,终于有一天我爬出了盒子,看到了高高的野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朵。我喜欢围着大树跑。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鸡,有红色的、白色的、还有灰色的,我还看到了狗、牛和羊,它们就在附近的农场里。我喜欢看着农夫挤牛奶,等农夫挤完牛奶,卸完马具,喂完猪,农夫就会给我一碗热乎乎的牛奶。
夏天到了,我喜欢躺在草丛里,不知有谁说,我像一只狮子。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了,树叶有红的、黄的、还有橙色的。我喜欢把树叶当成老鼠,然后静静的等着,让风把树叶吹过来,然后扑上去。。。。。。
冬天到了,大地白茫茫一片,我就伸出舌头尝雪花。不一会儿,我的爪子冰冰的、凉凉的,我的背也冰冰的,凉凉的,还有我的脸也冰冰的,凉凉的。然后我跑进屋子,钻进暖气片旁的盒子里。
又到了春天,我一周岁了,我不再是小小猫了,我已经是一只小猫了。
我还是喜欢在春天围着大树跑,闻花香;夏天我喜欢躲在阴凉的野草中;秋天住在屋顶上,看着树叶飘落;冬天躺在盒子里看雪景,而且我有了一个更大的盒子。。。。。。
我的故事讲完了,怎么样?也许还有不足的地方,但作为妈妈我觉得女儿讲的很好,值得表扬。我问姑娘你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姑娘说:我知道了小猫一年四季的生活,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小猫的活泼和可爱,感受到了它成长的点点滴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蜂后的读后感篇七
在语文书中有许许多的课文,总能找到使我感悟深刻的那篇文章,那就是《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主要讲的是一位叫谭千秋的普通老师,在一次地震中为了保护被困在教室没有逃出去的学生——把他们压在课桌底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他们撑起一面希望的墙。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也十分感动。谭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就这几个学生,他失去了不到五岁的女儿,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
当地震开始时,他离门口最近,但他并没有逃走,而是忙着疏散学生。时间匆匆流去,最后几个学生出不去了,谭老师巍然扑在课桌上,把他们挡在课桌下,等到救援人员赶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最后,我想对谭老师说:“您的无私奉献感动了我。虽然您离开了人世,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让我明白了比生命更有意义的东西,您也是我的老师,谢谢您!”。
蜂后的读后感篇八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安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冰心奶奶在《最后的.安息》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暑假时,惠姑到乡下别墅消夏,结识了一个叫翠儿的女孩。她是一个童养媳,妈妈对她非常不好。惠姑对翠儿的境遇十分同情。从此以后,她俩成了好朋友。第二天,翠儿做早饭时,因劝阻两个弟弟打闹,结果,不但脸被抓破了,而且饭也烧干了。妈妈气得用开水往她脸上泼,烫得她满脸满身都是泡。转眼,夏天过去了,惠姑就要回去上学了。她想把翠儿带走。但令人的痛心的是,翠儿却因此遭到妈妈的一顿暴打。惠姑听说后去看她。看到惠姑的到来,翠儿临死前憔悴鳞伤的脸庞上挂满了微笑。
冰心奶奶的文字非常平实,但却充满了魔力,令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被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我十分惋惜,为翠儿的悲惨经历而惋惜;一方面,又十分气愤,为翠儿妈对翠儿的鞭笞冻饿与虐待而异常气愤;但同时,又十分感动,为翠儿和惠姑之间的友情而感动。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对他人友爱,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蜂后的读后感篇九
读完课文《最后的姿势》,我有很大的感触,课文中的谭千秋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述了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间天摇地动,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他将逃不出去的四位学生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勺被砸的深凹下去,四位学生都活了下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人们被震撼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谱写成生命的赞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深深的打动,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学生的新生,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把希望留给了孩子。
谭老师令我感动,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您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誓死保护学生的壮举,不仅令我永生难忘,更会激励更多的人以您为榜样。
谭千秋老师,您英勇无畏、舍生忘死、拼尽全力保护学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
学习了第6课,我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脑海里回荡。
课文记述了“5·12”大地震是发生的事。地震时发生的事。地震给四川带来了太多悲痛,带走了太多生命,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就消失了,那是多么大的恐惧!然而,我们在灾难来临之后,透过绝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爱创造的奇迹!
5·12大地震发生那天,谭老师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2点多时,大地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学生惊慌失措,但在万分危机的时刻,谭老师临危不乱,他让同学有秩序的展开自救。灾难是无情的,短暂的几秒钟,哪容得下所有学生都逃出去?眼看教师要倒塌,谭老师义无反顾地把没来得及逃出去的四个学生拉到课桌底下,用肩膀守护了四条幼小的灵魂。谭老师用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他用生命点亮了爱,点亮了5月12日那阴沉沉的天空,点亮了希望,点亮了每一个人的心!!
爱因他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他不朽的爱而伟大,烛光五月,为谭老师献上一曲“爱的颂歌”!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一
"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一句响当当的名言,激起了我对诺贝尔爷爷的敬佩。
诺贝尔的一生取得了129项发明专利,其中发明过炸药。为了发明炸药,他的家人都付出了血的代价。诺贝尔还是一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他的财产一共有将近二百万英镑。
但他最让我敬佩的不是这些,而是他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诺贝尔拥有这么多钱,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吃喝玩乐,而是祖国、世界。他不仅捐出一笔巨款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帮助医院补充设备,还把其余巨款全部存入银行,设立诺贝尔奖,把每年利息分成五等分,作为五种诺贝尔奖金颁发给得奖的人。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理想是人类的权利。如今,诺贝尔爷爷已远离我们而去。可他却留下了他的光和热散布了每个角落。作为后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对,就是寻找那些光和热。现在的人,总是想着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光的动力。为了日后人类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腾飞吧!
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寻找光和热,并且把他们奉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二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三
今天读完了兰迪教授《最后的演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无法再继续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继续生活了,他患了癌症,要永远得离开他的家人和朋友。他是这么年轻的杰出人才,幸福得拥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他们又那么小,对他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作为一个父亲,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他要永远的离开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活得像个健康人一样,快乐的享受每一天,更多得陪伴妻子和孩子们。为了准备演讲他没有好好的给妻子过生日,在演讲的现场他给妻子准备了大大的蛋糕。他的妻子是那么的惊喜,在他俩拥抱的瞬间,妻子在他耳边低语:请不要离开我。这句话有多重的分量啊,失去他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看到这,我不由的流泪了,似乎能感受到一个被丈夫的爱团团包围的幸福女子,将会永远失去丈夫的那种悲痛无助和绝望。或许只有用眼泪来洗刷这种心情。看到他跟孩子们幸福在一起的照片,心中倍感惋惜,惋惜的又不禁流泪,照片上多么灿烂的笑容,多么温馨的画面。面对死亡,突然感觉到人是这么的渺小和无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在我们健康的时候,总觉得死离我们很远,以至于我们从来没想过死的问题。当真正直接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情况。想想要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不复存在,没有思维,没有呼吸,这个世界与你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想想是多么的可怕,生命是多么的宝贵。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如何珍惜生命,又如何珍爱健康,这或许是我们在世的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珍惜生命不浪费时间,珍爱健康科学饮食保健,笼统的是这样讲,这需要贯穿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兰迪教授在2008年去世的,而到现在,我才看到有关他的演讲,由此看来,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08年当年的事我竟然不知道,况且这是轰动一时的事件。我的关注范围太狭小了,希望以后要多注意。多关注一些事情,生活或许有不一样的精彩。
兰迪教授的一生没有白过,可以说是精彩的,他离世五年我仍能看到他留给在世人们的宝贵遗产。他虽然离开了人世,可他的精神他的才华却永远的留在了世上。能做到这一点,此生也已足矣。看他介绍自己的生平,感觉他是由梦想引领了自己的一生,也正因为有了梦想他才努力努力再努力,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阻墙,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孩提时代有梦想是多么可贵的事情,激发孩子的梦想又是多么神圣的事情。他有好的父亲和母亲,应该说父母做了正确的事才促成了今天的他。好的父母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生长阶段不容忽视。以后我也会是母亲,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或许是我从目前就应该开始思索的问题。
不知道兰迪的妻子和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希望他们过得依然很幸福,因为兰迪,她的丈夫,他们的爸爸一直都没有离开他们,他永远的爱着他们一家人。
如果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或许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于在我们死去了,留给世界的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在于长短,在于活得质量。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留下美好的回忆,或许回想起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四
《最后的姿势》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叫谭千秋。在2008年的地震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5月12日的一天,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起床,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然后去学校上课。
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忽然,楼房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来了!谭老师赶紧把学生送出教室,可是,还有四位同学来不及出去了,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下,把自己的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位同学。地动山摇,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搬去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张开双臂,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老师、学生都被谭老师的伟大举动感动了!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他是一位父亲,他的父爱无微不至;他是一名老师,他的师爱伟大无私。
当灾难来临时,他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了保护学生的职责。他那张开的双臂,是恪尽职守的双臂。我们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蜂后的读后感篇十五
值班三天时间,准备把《最后的精灵》读完。这次值班总算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虽然期间也被手机、电脑等丰富的信息干扰,但最后还是读完了这本书。
刚看这本书时,对这本书佩服得无体投地,因为有很多外国读者、名人对这本书评价很高,一方面它是一本老小咸宜的好书,里面有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它的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然,看完之后,我有点小失望,这本小说确实精彩,但还没有到那些人评说的那样完美(也许是翻译得不够好,没有把小说的精髓翻出来),所以凡是还是要自己亲自尝试,亲自检验,才知道事情的真面目。
书中很多情节和人物都不知道为什么为穿插在里面,而且后面又没有这些人的消息。譬如,为什么要写小精灵他们三个遇到一个巨人和两个随从,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想表达小精灵有感染别人的超能力吗?可小说中又写了他们转身就又变回原形了,还把火腿挖出来吃了。说明人的本性不容易改变的。也许小说只想用这个情节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吧,因为小朋友们都喜欢看巨人、坏蛋之类的情节,特别是那些蠢笨的巨人。可后来却没有一点他们三个的消息,作者把巨人描写成这样,我还以为它就是传说中的最后一条龙呢!
我觉得这本书中有好多悬而未决的情节,如果要写续集应该比较容易。因为两个部分的'结尾我觉得都不太满意。特别是第一部,看着那地下室的旷世预言,我想着小精灵会作出一翻什么样的巨大贡献呢!可让人跌眼镜的是,竟然就是搬动一块巨石就完成了“最的一个精灵和最后一条龙联合打破循环”的预言,而且还搬来一大堆的气象学、宇宙学之类的东西来解释为什么一直在下雨,简直有点荒唐可笑。这个结局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也许就是那些大家说的让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吧!
故事里描述的亲人离弃或去世的那种悲伤、那种孤独,都是用外面的雨景或冰冷的天气还衬托,因为那种感觉就是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无助,一样寒冷,那种巨大的悲痛作者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人感同深受,如临其境。小说中多次描写一个人的孤独,象一开始小精灵那种在雨中孤苦无依、饥寒交迫,又湿又冷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有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临死前的那种境地,只能靠闭眼想像才能维持身体的温度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面,就是鼓励人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就能想办法摆脱眼前的困境,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局面。也就是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未来一定有更好的处境。小精灵就是这样的传播正能量的使者,虽然他自己有时也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因为有预言在那里,他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且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如果没有预言的话,也许小精灵和萝碧都不会有这个信念,不会对未来抱有那么大的希望,预言就是他们的信念或者说信仰,是预言一直指示着他们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所以一个的信念很重要,它可以一个人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而且因为有了信念就会让人有坚持下去的决心。
故事的画面感很强,应该很适合小学生看的一本书,如果拍成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卖座率一定很高。因为小学生处于那种对巨人、精灵、龙都比较感兴趣的年代,而且喜欢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梦想,建立自己对未来的信念。那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可能小朋友们无法感受到,就像我们大人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只能感同深受,对这种处境的人表示同情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2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