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教案设计(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8:54:07
练习教案设计(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2 08:54:07     小编:JQ文豪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果你对编写教案还不太了解,可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会有所帮助。

练习教案设计篇一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

“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

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

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

变调规律。

练习教案设计篇二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练习教案设计篇三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教后反思:

练习教案设计篇四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练习教案设计篇五

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练习教案设计篇六

(1)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

(2)口头扩词,选择一个写下来。

5.反馈。

(1)检查学生组词情况。

(2)出示卡片,指名读读这几组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小黑板。(第一句话)。

(2)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让学生试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出示:我喜欢跳绳、跑步和滑雪。请学生认读。

(5)指名读这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6)老师告诉学生: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反馈。

出示句子,让学生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我家有电视机,有收录机,还有冰箱。

(2)果园里有苹果,有梨子,还有柿子。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要写的字:克、苍、家。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师巡视。

4.反馈。

表扬写字认真并写姿好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成语的.意思。

练习教案设计篇七

大声自由朗读。

同座位练习背诵。

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

揭示话题:

教师对有些同学进行赞美,揭示话题:

学会赞美。

初步体会到赞美的重要性,以及赞美要真诚。

帮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学会赞美。

分小组表演。

练习教案设计篇八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练习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一份《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7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2.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7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种中药。

7.你知道这7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小柴胡冲剂》。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要求:

准确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并说出他们的不同。

区别6组形声字并练习组词。

练习对对子。

练习将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成为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熟记成语。

学会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别人。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复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有关指示,重点引导复习“声轻介快韵母响”的三拼音节连读方法。

让学生自由读四组词语中带点的字和词语。

教师领读。

学生齐读。

第二题。

齐读题目。

让学生说说这道题应该怎样练习?

指导学生读6组形近字。

分析字形、字音、字义。

口头练习组词。

第三题。

指名读题目。

明确练习要求。

指导。

尝试口头对对子。

第二课时。

第四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复习本册中学过的写人、写景、写事的文章。

自由读五句话,弄清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找出第一句话。

按顺序分别找出其他的话。

再读一读,确定正确、流利、通顺。

第五题。

指名读题。

说说练习要求。

自由读8条成语。

借助工具书和经验理解成语。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一

(1)按老师教的方法,分别查“祝”和“忘”。

(2)学生试填表格。

4.反馈。

(1)检查学生查字典,填表情况。

(2)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出示:己――已。

a.按书写笔顺分别说说两字的笔画名称。

b.说说它们异同。

c.口头组词。

3.同步骤学习其他几组形近字。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二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

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

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三

--。

讲学时间。

-

--。

主备。

-

杨义玉。

-

审核。

--。

审批。

---。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力量、速度方面。

2、技能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懂得锻炼身体的方法。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互帮互助精神。

4、运动负荷: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量,并达到一定的负荷。

--。

重点。

难点。

-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四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

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

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

“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

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

的鼓舞、激励)。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五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六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七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练习教案设计篇十八

(3)集体回答.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全课小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628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