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孟子语录心得(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5:43:11
最热孟子语录心得(通用19篇)
时间:2023-10-29 15:43:11     小编:梦幻泡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一个完美的总结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自己的表现。"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孟子语录心得篇一

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语录心得篇二

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语录心得篇三

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sha人之罪。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语录心得篇四

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sha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语录心得篇五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3、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5、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6、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2、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2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4、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5、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8、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2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语录心得篇六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著名的语录,表达了他对于人生、人性和社会治理的见解。下面,就孟子的语录进行分析和体会。

第一段: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它表明孟子信奉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他看来人天生是好的。这个观点与墨家的“兼爱”和道家的“无为而治”不同,但同样强调人性的本质优良。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珍视和保护的好的一面,人性善良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二段:养生之道

孟子告诉我们不仅要养育身体,还要养育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表明了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坚强。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一个道理,我们都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既不害怕困难,也不能沉迷于安逸的生活。这充分表明了孟子对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哲学的追求。他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并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命的起伏。

第三段:仁爱之心

人性本善,善良的人是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孟子认为仁爱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孟子的思想深刻地阐述了仁爱是人伦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他强调了感恩和相互关心的价值。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像亲人展开友好的合作,幸福和和平的生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人在面对生命的旅程上,不仅阐述了道义,更强调了它与自然、宇宙之间的联系。

第四段:立德之本

孟子强调了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要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他提出了“成大事者不谋而成,安小事者必有所求”的理念。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成就大事,必须要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自我塑造能力。孟子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伟人,必须要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有所建立。同时,孟子强调了好人不必逢恶斗,他更注重全面、协调、有序的发展。

第五段:大匠之道

孟子告诉我们,“非以善小而不为,非以恶小而为之。”孟子认为,度德量力是成功之路的关键。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孟子提倡人们成为大匠之道的追随者,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并且以创造美好社会的心态与信仰为导向的大匠之类,这也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特质所在。孟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告诉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固步自封而要敢于创新。

总之,孟子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具有思想深度的人,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历史。他的语录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和含义,甚至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职业,特别是我们在追求成功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从孟子的思想与语录中可以了解到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生活与处世哲学。显然,孟子的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旅程有着无穷无尽的启示。

孟子语录心得篇七

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孟子》一书虽然并非全由孟子所作,却也能够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

据这篇列传,孟子的生平事迹大致是:孟子,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子思(孔子孙孔)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不管孟子是受业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都算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孟子受学于子思,而子思受学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孟子》一书称述曾子之处也较多,说孟子之学源于曾子,也未尝不可。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孟子“言必称尧舜”者,是以尧舜时代的仁政为标准的。但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孟子未必清楚,他只是虚构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说得相当具体。例如《梁惠王上》讲到“发政施仁”的时候,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所谓仁政理想的一个轮廓。

这一套理想虽多属虚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孟子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

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这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这样的思想是从孔子那里承袭下来的。不过,到了孟子,更为强烈。《尽心下》甚至有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认为民贵君轻,社稷也可变置。这是新的观念,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新的变革,这比《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所谓“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又进一步。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是前人所不曾说,后人也不敢说的。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

’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像这样的一问一答,形式上仍是对话体,和《论语》的某些篇章有些相似;但这样的对话,又和《论语》有所不同。《论语》的对话,多是侃侃而谈,这里则是针锋相对的论辩。这是《孟子》文风的一个新的特点。

极有气势。这也和时代有关。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孟子虽非一般的游士,而周游列国,也不免要游说的。他在《尽心下》里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在《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由此看来,《孟子》文章之有气势,同个人修养颇有关系。能够无所畏惧,才敢放言无忌。形成文章,才沛然而不可御。当时的游士之辞,虽然都能放言无惮,而《孟子》之文,则又自有个人修养的特点。

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但《孟子》之“深于取象”,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离娄下》之讲“齐人有一妻一妾”,即是显例。这样的故事,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文章,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孟子语录心得篇八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8.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语录心得篇九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其言论被人们广为传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思想智慧颇具启迪性,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孟子的语录,谈谈我对其中的几条语言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这句话中的“仁”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基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仁人视别人为己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仁者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一个人有了仁心,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比如,近几年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时,众多的医护人员为保护群众的健康而冲锋在前,他们不是出于自私,而是出于为人民服务的仁爱之心。

第二段: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孟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所不为”是一种宽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人际关系中,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仅需要勇气与果断,也需要学会以退为进,凭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来缓垂时机,才会使得事业更加成功。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一个显赫的商家为了一次巨展的机会,不惜让皇宫添金德元宝,但是终究胡乱打了骨牌,一败涂地。这样的局面,为了达到目的而暴躁冲动的行为实在是不值得提倡。

第三段:不信则不用

“不信则不用”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概念,在我读过的其他书籍中也多次被提到。好的想法可以被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坚持这些想法却更难。让我想起了诸葛亮,他的智慧让世人赞叹不已,为人们在技能上按下暂停键,给与我们机会去思考,我们何为真正的领袖。

第四段:所以尊贤爱士

孟子认为,人有无为与有为之分,能够做好事情的人才是真正的贤人,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而那些能力较差,从而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的人,我们也需要尊重他们,非常爱戴他们。比如,我国的科技人才是较为成功的人群,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像我一样的普通学子,在每天的努力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也在纵使成长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养心

孟子追求“养心”,在他的思想中,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心灵的净化。在尘世之中,我们时时刻刻在忙碌,我们也追逐着身外物,却忘了灵魂的养成。好的灵魂,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有耐心,更为温柔体贴,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以及建议。让我们做个有品质的人,拯救迷失的时光,在不懈尝试中守护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总之,孟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充满了严肃的思索与深刻的启示。我们需要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导,去打破外在的重压,还原心灵中最本真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心扉深处感受到孟子思想的真谛,让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厚重的韵味。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

(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国人皆曰可杀。孟子经典语录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一

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永言思,思孝惟则。

3、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6、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8、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1、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1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4、位卑而言高,罪也。名人名言

15、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18、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2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今茅塞子之心矣。

24、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25、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说。

26、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二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1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三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四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名句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语录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孟子名言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五

1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2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6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7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 0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 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 2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 3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 4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1 5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 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 9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 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 2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六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8、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3、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5、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6、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0、以五十步笑百步。

2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6、志,气之帅也。

2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8、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2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0、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3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3、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35、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6、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8、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0、仁者荣,不仁者辱。

41、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4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3、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44、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6、王顾左右而言他。

4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8、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52、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5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54、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5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5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57、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0、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61、天下殆哉,岌岌乎。

6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3、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6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68、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6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70、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7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3、国人皆曰可杀。

74、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7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6、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7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0、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81、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8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8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4、仁人无敌于天下。

85、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6、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87、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8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8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9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1、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92、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9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94、彼一时,此一时也。

95、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9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9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9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99、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0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七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7、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4、人皆可以为尧舜。

1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1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27、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33、志,气之帅也。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9、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40、食色,性也。

41、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42、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3、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4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4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53、仁人无敌于天下。

54、居移气,养移体。

55、国人皆曰可杀。

5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0、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6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62、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6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4、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6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73、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7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7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7、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7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师范读,生体会。

二、介绍相关资讯: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

四、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

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七、处理课后习题。

八、背诵课文。

孟子语录心得篇十九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人皆可以为尧舜。

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8、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14、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8、志,气之帅也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吾善养浩然之气。

25、养心莫善于寡欲。

26、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9、人不可以无耻。

30、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516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