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教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应当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保教学的全面和系统性。希望这些教案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一
涉外礼仪,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遵守涉外礼仪,主要作用有四:首先,有利于个人形象、单位形象和国家形象的维护;其次,有助于自身良好素质与教养的展示;再次,有助于增加中外双方的相互信任与了解;最后是有助于发展交往双方之间的友谊。涉外礼仪,主要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并且可操作性很强。在学习涉外礼仪的时候,既要了解其主要的讲究,又要回避很多需要回避的禁忌。简言之,就是要在同外国人交往的时候时,应当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下,扼要地介绍一下涉外礼仪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讲究与禁忌。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自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清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苦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
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应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其一,心不在焉。其二,使用左手。其三,戴着手套。其四,戴着墨镜。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盒、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二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关应急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
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
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被“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
其一,心不在焉。
其二,使用左手。
其三,戴着手套。
其四,戴着墨镜。
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
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
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
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
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
其四,应当注意顺序。
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林、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三
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应该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1)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2)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3)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
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
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涉外礼仪的基本常识
涉外礼仪基本常识
涉外礼仪基本常识及其接待流程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四
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 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
首先,是要确定宴请的菜单.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在类.
一是触犯个人禁忌的菜肴.对此一定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在宴请 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
二是触犯民族禁忌的菜肴.比如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 吃海参、海蛰、墨 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
三是触犯宗教禁忌的菜肴.在所有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
其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通常,春卷、元宵、水饺、龙须面、扬州炒饭、清炒豆芽、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咕老肉、酸辣汤,等等.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外国友人的欢迎.
其二,是具有本地风味的菜肴.在饮食方面讲究的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的菜肴,风味不同.上海的“小绍兴三黄鸡”,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成都的“龙抄手”、“赖汤元”,开封的“灌汤包子",蒙自的“过桥米线”,西双版纳的“菠萝饭”,都在国内久负盛名.可用以款待外国友人.
其三,是自己比较拿手的菜肴.餐馆有餐馆的“特色菜”,各家有各家的“看家菜”.主人还须细说其有关的掌故,并且郑重其事向客人们进行推荐.
其四,是外宾本人喜欢的菜肴.在宴请外宾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在以中国菜为主的同时,上一些对方所钟意的家乡菜.
其次,是要选择就餐的方式.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就餐方式:一是用筷子就餐,二是用刀叉就餐,三是用右手直接就餐.
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也叫“合餐式”就餐方式.
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人们 亦称之为“中餐西吃”.
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
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
再次,是要排定宾主的座次.对于宴会的组织者来讲,宴会的座次问题,又可以进上步地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等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其一,是“居中为上”.即各桌围绕在一起进,居于正中央的那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是“以右为上”.
其三,是“以远为上”.
其四,是“临台为上”.
所谓“面门为主”,是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正中座位为主位,通常应请主人在此就座.
所谓“右高左低”,是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面对宴会厅正门时为准,右侧的位次高于左侧的位次.
所谓“各桌同向”,则是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陪之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
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附近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
其三,是在现场安排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
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
人们在安排宴会时,通常被要求必须恪守“四m原则”.所谓“四m原则”指的是准备宴会时,必须对环境、菜单、举止、音乐等四个最重要的环节加以认真的准备.
第一,环境要幽静.
第二,环境要雅致.
第三,环境要整洁.
第四,环境要卫生.
第一,宴请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是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行,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都 要详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具体形式.
其二,是招待会.
其三,是工作餐.
第二,付费的方法.付费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其一,是应该付多少.
其二,是应该如何付给.
第三,点菜规矩.
其一,是告诉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
第四,用餐的餐序.
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上正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
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
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顺序,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国外,西式宴会上的主角是酒水.
第五, 就餐的举止.举止文明、礼貌、规范.
其一,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 .
其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妆、补妆.
其三,是在用餐期间吸烟.
其四,是再三劝说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
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其六,是乱挑、翻拣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七,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 .
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九,是豪无遮掩地当众剔牙.
其十,是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五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穿白袜子。
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袖子上的商标要拆掉。
中国人穿西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就是袖子上的商标一般不拆掉。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
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六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七
第一:接受对方。
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
第二:重视对方。
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他找人家毛病。那天一个同志跟我讲了,说金老师你挺精神,但你有个问题,你背比较驼。我说我没办法,我这出过车祸,我腰直不了。“那你牙比较黄。”把我气坏了,我说“我又不咬你,关你甚事?”你不能让人家不高兴。我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要“坐、请坐、请上坐”?欣赏,为什么要使用尊称?欣赏。
第三:赞美对方。
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涉外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八
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应该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1)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2)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3)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
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
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九
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
首先,是要确定宴请的菜单。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在类。
一是触犯个人禁忌的菜肴。对此一定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在宴请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
二是触犯民族禁忌的菜肴。比如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
三是触犯宗教禁忌的菜肴。在所有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
其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通常,春卷、元宵、水饺、龙须面、扬州炒饭、清炒豆芽、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咕老肉、酸辣汤,等等。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外国友人的欢迎。
其二,是具有本地风味的菜肴。在饮食方面讲究的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的菜肴,风味不同。上海的“小绍兴三黄鸡”,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成都的“龙抄手”、“赖汤元”,开封的“灌汤包子",蒙自的“过桥米线”,西双版纳的“菠萝饭”,都在国内久负盛名。可用以款待外国友人。
其三,是自己比较拿手的菜肴。餐馆有餐馆的“特色菜”,各家有各家的“看家菜”。主人还须细说其有关的掌故,并且郑重其事向客人们进行推荐。
其四,是外宾本人喜欢的菜肴。在宴请外宾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在以中国菜为主的同时,上一些对方所钟意的家乡菜。
其次,是要选择就餐的方式。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就餐方式:一是用筷子就餐,二是用刀叉就餐,三是用右手直接就餐。
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也叫“合餐式”就餐方式。
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人们亦称之为“中餐西吃”。
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
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
再次,是要排定宾主的座次。对于宴会的组织者来讲,宴会的座次问题,又可以进上步地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等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其一,是“居中为上”。即各桌围绕在一起进,居于正中央的那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是“以右为上”。
其三,是“以远为上”。
其四,是“临台为上”。
所谓“面门为主”,是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正中座位为主位,通常应请主人在此就座。
所谓“右高左低”,是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面对宴会厅正门时为准,右侧的位次高于左侧的位次。
所谓“各桌同向”,则是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陪之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
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附近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
其三,是在现场安排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
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
人们在安排宴会时,通常被要求必须恪守“四m原则”。所谓“四m原则”指的是准备宴会时,必须对环境、菜单、举止、音乐等四个最重要的环节加以认真的准备。
第一,环境要幽静。
第二,环境要雅致。
第三,环境要整洁。
第四,环境要卫生。
第一,宴请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是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行,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都要详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具体形式。
其二,是招待会。
其三,是工作餐。
第二,付费的方法。付费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其一,是应该付多少。
其二,是应该如何付给。
第三,点菜规矩。
其一,是告诉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
第四,用餐的餐序。
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上正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
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
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顺序,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国外,西式宴会上的主角是酒水。
第五,就餐的举止。举止文明、礼貌、规范。
其一,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
其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妆、补妆。
其三,是在用餐期间吸烟。
其四,是再三劝说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
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其六,是乱挑、翻拣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七,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
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九,是豪无遮掩地当众剔牙。
其十,是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
西餐入席的时候,客人应该由椅子的左方就位,离席的时候亦由椅子的左方退出。
吃西餐的一般要铺餐巾,等主人摆开餐巾后,你才能跟着摆开。铺餐巾的标准方法是将餐巾对折后,平铺在腿上。
西餐具的用法。刀、叉、匙是西餐必备的餐具。应左手拿叉,右手撑刀,用叉进食。大块的食物无法入口,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拿刀叉着食物放进嘴里。握叉时叉把应朝下。
与外宾交往是件比较严肃的事,因而态度不应过于随便、谈吐也宜注意分寸。如果与对方不熟悉,一般不要询问其履历、年龄、婚姻状况和健康情况;尤其应避免涉及疾病与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西方人忌讳别人了解他的隐私,所以对财产、收入等也不宜问及。当发现对方不愿意谈论某一情况时,应立即转移话题;如果无意中说错了话,引起对方不快时,应当即表示歉意。按国外的习惯,男士与女士的社交圈是有区别的,作为男士,不应在女士中间喋喋不休,态度应谨慎、大方,最好不要轻易开玩笑,还要注意不要随便谈论对方或自己的国家,更不宜妄加褒贬。在涉外活动中比较适合的是风土人情和友谊之类的话题。
参加会餐招待张是外事活动中常有的事。一般的冷餐会,菜肴和餐具都陈放在餐桌上,由客人自行取食。需注意的是:每次的数量不宜太多,取完后应立即退一边,从容进餐,不要围在桌边妨碍别的客人。比较讲究的冷餐会,由侍者端菜到每位客人面前。上蔡的位置通常在客人左侧,使客人可以方便地用右手取菜。如果菜盘递到你左侧时再动。侍者进菜是代表主人待客,如果这道菜自己不喜欢,可以少取一些,不要完全拒绝;但对爱吃的菜要得过多,也是有失礼貌的。
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我国差异很大。国外的旅馆没有开水供应,要喝就是饮料。饮料放在室内专用的小冰箱里,会自动记帐,到时统一结算。换洗的衬衣应填好单子,放入专用的洗衣袋,由服务员取送。按国外习惯,旅客只有在房间里才能宽衣,如果穿着睡衣拖鞋走出房门,是很失礼的。旅馆房间的门一般不敞开,如果串门得先轻轻敲门,待人同意才能进入。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别将小件物品随便放在枕头底下,因为服务员会误认为是无用之物,在整理房间时随手拿走或丢入废物桶内。
1、加拿大人在工作时很注意个人仪表,且讲究卫生,因此客人也应如此。
2、见面时握手是一种友好表示,名片只须和公司的高级人员交换。
3、招待外宾大多在参观举行,但应酬一般不会太多。如应邀去主人家做客,为女主人带上鲜花是一种应有的礼节。
4、由于服务费很少列入旅馆帐单,上餐厅或酒吧应附加10—15%的小费。对出租汽车公司或行李搬运工也应酬付小费,一般在50美分至1美元之间。
5、在汽车里、电梯上和办公室内,一般不应抽烟;进餐时也不要抽烟。
1、不要认为英国人总是严肃刻板、神情冷漠和沉默寡言;相反,来访者会受到热烈欢迎,有时这种热情可能不以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俗套和礼仪较少。
2、两人见面时,双方只须说一句毋需回答的问题:how do you do?(您好)。被介绍与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被介绍给一位女性时,应等她先什出手来。男人握手应除下手套,但女子则不必如此。
3、交谈中,天气是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英国的气候常常是变化莫测。
4、旅馆的帐单上都附有10%的小费,因此一般无须再付小费,只有享受特殊服务是例外。
5、英国人以为自己富有幽默感而自豪,而且能接受他人跟他们开玩笑。但应记住,“请”和“谢谢”是每个人在交往中不可忽视的最常用的词语。
1、被介绍与人相识时,应握手致意,同时,法国人常会说“先生,幸会”以示欢迎,来访者应以同样方式回答。离开时应与被介绍过的人——握手告别。
2、称呼一般用“先生”而无须加上对方的姓。如事先不知道某一位女士已婚或未婚,通常称她为“夫人”,而不能称“小姐”。
3、法国人讲究服饰,在业务活动中穿着要得体,应穿套装系领带。
4、大多数找到了在饭馆举行。法国饭馆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客人应尽可能不点最贵的菜,客人应避免吃得过多,更不能过量饮酒。
5、除非已有人在抽烟,否则在抽烟前先征得他人同意。在公共场合抽烟会引起他人不满。
6、在大多数情况下,服务费(15%)已加在旅馆或饭馆的帐单上,如服务特别周到,通常还得另给一笔小费。应给出租汽车不低于10%的小费。
1、见面介绍时相互握手,再微微弯腰一鞠躬,会使日本人感到这是真诚的问候。
2、不论参加业务约谈或社交约会,都应准时到达,因为日本人时间观念很强。
3、日本人非常讲究礼貌,交谈时宗室力求与对方一致,于是他们就用“yes”;此外,日本人在交谈过程中总是面带微笑,但并不一定是表示他对此交往深感愉快或感兴趣。
4、为商务而举行的招待会、酒会,都安排在日本宾馆、夜总会,可能长达数小时。如应邀去日本人家里作客,进门后须立即脱下帽子和手套,进屋后还应脱去鞋子。送花给女主人不合习俗的,可送一盒点心或糖果。
5、互赠礼品在日本是非常盛行的,所以去日本前应准备相当数量的小礼品。礼品不求贵重,小纪念品即可,但需精巧地加以包装。
1、一般来说,美国人殷勤好客,态度随和,并渴望同他们的客人建立友好关系。外国人访问美国时,会发现周围充满着轻松自如、不拘礼节的气氛。能够适应这种态度的旅客,较之那些态度拘谨或一本正经的人,更能使访问取得成功。
2、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很少使用名片,业务场合才使用名片。
3、在交谈中应避免涉及纯属私人的问题,如个人收入、房租、年龄(尤其对女性)等。能十分流利地讲其它语言的美国人很少,因此所有交谈都使用英语。
4、在办公地点,应选穿剪裁得体而又较保守的套装,上层人士更应如此。
5、赴宴、用餐、入席前每个男人应拉开椅子并扶住它,让坐在自己右首的女士就座。
6、在许多饭店里分设吸烟餐厅和不吸烟餐厅,以方便不同旅客。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一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四、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
自我评价。
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五、爱护环境。
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具体而言,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六、数字与手势禁忌。
(2)西方国家忌讳666,传说666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3)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忌讳4字,因为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礼品不送4件,剧场不用4号。
(4)日本忌讳9,因为日语中9与苦的发音相近。
(5)俄罗斯等国家喜欢单数,以为双数是不吉利的。
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这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我们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我们会跷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这个动作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你想赞赏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国一般摇头表示不赞同,但在尼泊尔正相反,摇头表示很高兴、很赞同,他一晃脑袋你就知道他很高兴。世界是很大的,风俗习惯是繁多的,要想同他们打交道,就要了解他们。我们中国人要对各国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很好地同他们打交道。
七、仪表和举止。
总的说来,人们在对外活动的场合,应当稳重自持,尊重对方,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表现出中国人民应有的气质和风度。狂妄自大、举止轻浮,反而是会被人讥笑为浅薄无知、缺乏教养;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常常招人鄙视,不足以代表我们应有的人格、国格。不修边幅、懒懒散散,显示精神萎靡颓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可见,讲究清洁卫生,已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一个人文明习惯和文化素质的表现。在社交场合,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谈,打喷嚏,或者用手指去抠鼻孔、掏耳朵、剔牙,都是极不礼貌的。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自备手纸或手绢,以应不时之需。
在社交场合,头发应当梳理整齐,不要满头皮屑。指甲应修剪整洁。男人应把脸刮干净。女士如穿短袖衣服,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丝袜,应剃干净。衣服应当干净、熨平,不要内长外短。内衣、外衣的领子和袖口都要干净。皮鞋应当擦光洁。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或椅背上。坐时,腿不摇晃,不跷二郎腿;女士要两腿并拢。不要半躺在坐椅沙发上。走路时,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要慌张奔跑。不要在别人正在交谈时,从中间穿越而过。在剧场电影院,如必须从别人的座位前穿越时,则必须说声“对不起”,侧身而过。
在相互交谈时,声音的大小,以能使谈话对方听得清楚为合适。不要放开嗓门大声喧哗,更不要高声谈笑旁若无人。说话时,手势不要太多太大。不要用手指或刀叉筷子指着对方说话。
八、守时守约。
不遵守时间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有约在先而不按时赴约,极易引起对方的误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冷落。如有人请你赴宴,本已同意应邀而临时不去,主人会感到难堪,甚至恼怒。看戏听音乐迟到,戏已开场,往往要等节目间隙时,才允许入场。机场车站迎送客人,客人已到而迎接的人姗姗来迟;或者等你到达机场车站时,客人已经离去。风此种种都属于“礼宾事故”。
请柬。
供对方备忘。现代的大城市,交通拥护,应按实际需要,计算好路途上需要的时间。如发生临时情况不能按时赴约,则应尽可能提前告知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以争取对方谅解,也可另约时间。如因一时疏忽而迟到或失约,则应向对方道歉,并尽可能设法补救。
守时守约,也并不等于“越早越好”而是要按预定时间,适时到达。例如,应邀赴宴,到得太早,主人正忙于准备工作,反而会感到不便。一般的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略迟二三分钟。对于特别正式、隆重的大型宴会不可迟到。参加会议或出席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入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入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早到,要把客人提前出海关上飞机的时间估计在内,现代社会,人们都十分珍惜时间,把时间看做生命。加强我们的“时间观念”,守时守约,正是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
九、见面打招呼是一项起码的礼节。
见到熟人不打招呼,或者当有人向你打招呼而不予回答,都是一种失礼行为。在打招呼时,男子戴着帽子,可将帽子略略提起;如所戴帽子不容易摘下,则可用手握一下帽檐致意。如相互距离稍远,也可挥手示意。
握手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种礼节。它是一种常用的“见面礼”。而有时候又具有“和解”、“友好”等重要的象征意义。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就特别注意握手言和的礼仪。他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地把手伸出来。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日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尼克松总统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他首次访华时也说“我走完梯级(从飞机舷梯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据基辛格回忆,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基辛格等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同周恩来完成这个“历史性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机来。
作为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节,初次见面相识的可以握手,老朋友久别重逢也要握手。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为。男女握手,要由女子先伸手。如果女子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如年龄差别明显,则由年长者先伸手。同妇女握手,以轻轻握及即可,不要使劲紧握。握手时,通常都用右手,但如右手有病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握手时,也可用左手代替并请对方谅解。男子握手,应摘去的手套;如不能摘去,应说一声“excusemygloves”;女子握手,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让别人握完后再握。握手时,不可目光另看别处,或另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如不愿握手,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中国人抱拳作揖,东南北亚佛教国家的人双手合十,也是一种礼貌,容易被人接受。对一面之交或不相识者,可点头致意。对一天多次见面或经常见面的熟人,也可点头微笑致意。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久别见面,或无行送别,多是拥抱、亲吻、贴脸颊。但除夫妇之间拥抱亲吻外,一般都是亲脸膛、贴脸颊。男子对尊贵的妇女,有时亲一下手背。拥抱则视情况,有的是热情拥抱,有的则纯属礼节性的。
总之,见面打招呼,形式多种多样,总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不应冷谈失礼,也不宜过分热情,以至举止失常,贻笑他人。“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正是最好的总结。
十、“尊重老人,妇女优先”,也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遵行的礼节。在互相介绍时,一般是向年长者引见青年人;遇有年长者入场向大家介绍时,青年人要起立致意;对年老资深的议员、学者、教授等给以特别的尊重;对年老退休的人员要给以一定的荣誉和待遇等。在社交场合对女性的尊重,据说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遗风;也有人从宗教角度分析,说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因此,步行时,男子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子应将门打开,请女子先进;入座时,就请女子先坐下;同女子打招呼,男子应该起立;社交聚会,和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尽量先同女主人打招呼;进餐时,请女子先点菜等等。只有在下车、下楼时,男子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妥座位。但是,在尊重老人、妇女时,也就考虑到各国不同的观念和习俗。
在伊斯兰教的国家,男女的界限视各国开放的程度有所不同,对妇女的礼貌也要注意尊重当地习俗。一般妇女不愿同陌生的男子接触;有的还蒙上面纱;教规严的国家,喝酒要被处以鞭刑,男子不得与妇女握手。外国的女子主动伸手,当地的男子也不好来握手。1990年在北京举行亚运会,当伊朗队运动员举行亚运村的入村仪式时,伊朗队婉言谢绝了中国姑娘为其打国旗,说“因为宗教关系,不允许女性参加正式仪式”。由此可见,适应不同的对象、环境和习俗,应该成为我们行动举止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十一、接触与交谈。
我们对于参加对外礼宾活动,应抱一个积极的态度。过去有的人信奉“少开口是银、不开口是金”的方针。他们认为,在对外场合只有“免开尊口”当“闭口道士”,才不会犯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当然,有时候,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沉默”的策略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归结为一般情况下所应有的态度。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各种机遇。在对外场合,我们不应拘谨,也不要只是中国人扎堆聊天,而应当广泛接触、多交朋友、按照我国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接触交友,即通过直接约会的方式,会见有关方面的人士。例如新任使节到任,按惯例应进行到任拜会。通过到任拜会,可以结交驻在国的领导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驻当地的各国使节等。到任拜会是一种礼节性拜会,拜会的范围可根据当地条件酌情拟定。通过拜会交谈,可以了解不少情况,有的使节还要进行回拜。这样,可以使相互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任时,也可提出拜会相应的人员。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
自我介绍。
认识。
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
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当你被介绍后,通常要做的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howdoyoudo)。”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略施一躬。如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我见到你真高兴。”作为国家、团体或企业的公职人员,对外谈话,当然应当坚持原则,不应当违背我国对外的方针政策。还应当廓清外界的某些误解。
在相互交谈时,应当注意中外习惯上的差异。例如,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等。有些中国人常用的“上哪儿去啦?”“干什么去?”等,迹近查问别人的私事,外国一般不用。问“吃饭了吗?”会被误解为未吃饭,你准备请客。在外国熟人之间相遇,相互说一声:“hello!”作为打招呼和问候,也是常见的。年轻朋友之间还有的只说一声:“嗨!(hi)”就显得更加随便。
别人正交谈,不要凑前旁听;如果你有意参与他谈话,则应视情况相机加入,不可勉强。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适当照顾所有在场人员,不要只同其中一二人攀谈,而冷落其他人。在社交场合,寡言少语,或甚至一言不发,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你有什么不高兴、不称心的事,或者以为你不肯直抒已见,对别人所谈感兴趣,等等。有时别人的谈话,话中有音,要学会善于领悟和随机应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技巧。谈话的内容和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注意读书看报,增进知识修养,提文化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谈吐不俗、言之有物、措辞适当、语言生动。这就需要真正下功夫才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话交谈越来越普遍。甚至连一些国家领导人之间也建立了热线电话。但是,在电话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道德是有些电话接线员缺乏起码的礼仪训练。他(她)们不耐烦地拿起电话,既不说“您好!也不报自己公司的名称,便唐突地问“你是谁?”“你找谁?”随后回答说:“他不在。”便“啪”地把电话挂上了,没有再商量的余地。有的人打电话不报自己的名字,好像对方理应知道他是谁,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人打电话不顾是否是对方休息的时间;特别是手持电话流行以后,有人不顾场合就把手机打开,等等。应当进行电话交谈的礼貌教育。打电话时,1.首先应当尽快使对方了解自己是谁,通话双方都应当报上自己名字;2.如果需要找人,就请对方“稍等”;如该人不在,应答复“他不在”,如对方提出找其他人或询问何时可再来电话,应有礼貌地给予回答;3.打电话应当使用简洁明快有礼貌的语言;4.除非你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一般不要在早上8时以前或晚上9时以后给人打电话,中午也要注意对方的休息;5.打完电话应有礼貌地说“再见”,不要随意中断电话。如电话发生故障,应设法重新接上;6.如正在开会或接待客人,为避免让客人久等,应说明情况,请来电话的人改在其它时间再来电话;7.手机只能在合适的场所才能打开。在医院病床前、剧院、电影院等演出场所,均不应使用手机;8.在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在公共汽车、电车上使用手机也不合适;9.手机有较强的辐射,在别人正在听收放机时,要离远一些以免干扰;10.在餐厅用餐,必须离开桌子到餐厅一角去使用手机;11.不要把手机当作奢侈品,故意炫耀,12.打长途电话,特别电话费价格昂贵的地区,不要随便要求对方主动打进来,可以问清时间后打过去;如果给国外打电话,还应弄清时差,以便不打扰别人休息等等。
十二、外事交际礼节。
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穆斯林都视未放血的动物为禁品,禁食猪肉、狗肉、猫肉,一般也禁食鱼肉、马肉、驴肉。多数的阿拉伯人不喜欢吃海参、螃蟹等食物,也不食无鳞鱼。接待来访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现猪肉,和他们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兰经规定,穆斯林在正式场合严禁饮用含酒精的一切饮料,但在公开场合各国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在餐桌上可以摆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矿泉水、桔子汁等饮料代替酒。有的国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饮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国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摆水杯,不能出现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连啤酒也不能喝。这些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接待不同国家的客人时要具体了解清楚。对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讲话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每年有斋月,斋月是按回历推算的。在斋月里日落之后、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来访、出访时都要尽量避开这个时期。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祈祷5次,就是说有晨礼、有响礼、有脯礼(每天3点到5点)、有昏礼、宵礼。他们(穆斯林)都自带小地毯,到了钟点就朝麦加方向做礼拜。碰到这种情况应给予理解,不要新鲜好奇,看热闹、或笑话人家,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礼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这个习俗。注意安排时间让人做礼拜。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在参观清真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损的袜子。
穆斯林一般都认为左手是脏的,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在穆斯林家里做客,主人有时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饭分给大家,这时不要拒绝、不能表现出为难的样子,不愿意接受。接受主人递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认为用双手接比较文明,但在穆斯林国家你要注意不要双手接,要用右手接。给穆斯林递东西时,千万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兰国家,如伊朗、沙特,妇女外出时必须要穿恰兜,这是一种能将头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长袍。现在象一些年轻的姑娘不太喜欢穿这种东西,因为它不方便,她们就穿mantong,这是一种类似风雨衣的宽松袍子。对于外国妇女虽然不强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头巾,这个头巾一般都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个头发要包起来。如果穿连衣裙,必须要长袖的,不能穿紧身的,不能露出线条,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话,要穿深色的长筒袜,如果是浅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与男士握手,如果说一时忘了把手伸出来了,那么就势把手变成致意的一种姿势。
信仰印度教的国家(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国)一些风俗习惯。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车辆一定要避让。在印度、尼泊尔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在尼泊尔黄牛被视为国兽,颈后带驼峰的牛被视为神牛,受到尼泊尔人、特别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尔的法律规定,神牛和母黄牛受到法律保护,一律不得宰杀。一位印度的专家解释了印度教禁牛的由来,他说:“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象人类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一带,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乘车、坐船,人们都要起立、让位。家家户户都要奉斋,黎明时准备好饭菜,等待僧侣的光临。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当过和尚才算成人,连王储也不例外。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所以经常看到他们把姿势压得很低。小孩子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有些中国人喜欢摸小孩的头部,这是犯忌讳的。他们认为除了佛和僧长、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头,算是祝福,别人摸了就不吉利会生病的。泰国人还比较忌讳跷二郎腿,把脚底冲着他人,睡觉时头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着死亡。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二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三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四
(1)基督教。进教堂要态度严肃,保持安静。在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基督徒一般饮食中不吃血制品。
(2)天主教。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所以,同天主教人士交往时,见到主教、神父、修女不可问他(她们)“有几个子女”、“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
进入教堂应保持严肃的态度,切忌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禁止在堂内来回乱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座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
(3)伊斯兰教。接待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不要出现他们禁食的食物。穆斯林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此外,还禁食生性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豺、狼、豹等;穴居的肉食动物,如:狐、獾、狸等;猛禽,如鹰、隼、鹞、鹫、猫头鹰等;污浊不洁的动物,如鼠、蜥蜴、穿山甲等;两栖动物,如蛇、蛤蟆、鳄鱼等;以及豢养而不能吃的动物,如:马、驴、骡、狗、猫等。穆斯林严禁饮用一切含酒精的饮料。对他们是不能祝酒的。
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礼拜五次,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聚礼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即聚礼。如果遇星期五注意安排时间让虔诚的穆斯林做礼拜。
穆斯林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给穆斯林递东西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4)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都是素食者。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小孩子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他们认为只有佛和僧长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头,意为祝福,除此就是不吉利,会生病。当着僧人的面不能杀生、吃肉、喝酒等,男女也不能做过分亲昵的举动。在与僧人有直接面对的场合,女士穿着要端庄,不要穿迷你裙等过于暴露的衣着。
(5)印度教。信仰印度教(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教徒奉牛为神,认为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他们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
(6)犹太教。犹太教认为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动物是反刍并有分蹄的动物,如牛肉,而不允许吃猪肉和马肉。大多数饲养禽类(如鸡、鸭、鹅等)是被允许的,但禁食鸵鸟和鸸鹋,食用的鱼类必须有鳃和鳞,禁食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犹太教认为血是“生命的液体”而严禁食用。此外,奶品和肉品必须分开食用。
(7)道教。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派别,所有道士不分男女可尊称为道长。农历初一、十五及道教节日期间,道士和虔诚的道教徒一般都要素食。道教活动场所特别是殿堂内禁止人大声喧哗、打闹嬉戏、行为不端。在与道士直接面对的场合和进入道教活动场所,女士衣着要端庄,不能过于暴露。道士的服饰物品特别是法服冠帽等忌讳别人触摸。与道士交往一般行抱拳礼。与全真派道士交往,一般不询问年龄、出家入道原因和有关家庭的问题。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五
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应该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1.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六
(1)相互介绍。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在房内将门拉开,然后请陪同对象首先离开房间。
(6)就座离座。陪同者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者,请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7)提供餐饮。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者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者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8)日常安排。陪同对象的具体活动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员无权对其加以变更。若陪同对象要求变更活动安排,陪同人员不宜擅自做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执行上级决定。若陪同人员发现陪同对象的活动日程的确存在不足之处,可向有关方面进行反映,但不宜直接与陪同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宜在对方面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9)业余活动。我方所接待的外宾在工作之余,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活动。在必要时,我方陪同人员可为之提供方便。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建议时,陪同人员既要抱有热情、主动、积极的态度,也要具体考虑我方的有关规定、现场的治安状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法。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方便时,陪同人员应予以重视,既要力求满足对方的合理请求,又要善于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请求。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陪同人员帮助陪同对象在华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七
(1)握手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均称某某先生,对女子均称某某夫人、女士或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情况的女子也可称作小姐或女士。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
(2)对于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其头衔。
(3)对于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其国家情况可称“阁下”,如某某“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部长阁下”等;对君主制的国家,按习惯对其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对其王子、公主或亲王可称为“殿下”;对其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呼其爵位,也可称呼“阁下”或者“先生”。但是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却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贵宾可称先生。
(1)介绍的方式。在涉外场合与初次见面的人士认识,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做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国家)单位,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2)介绍的次序。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先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先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会谈桌上、宴会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八
(1)确定规格。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九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关应急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二、关于会面。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二十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关应急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被“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其一,心不在焉。其二,使用左手。其三,戴着手套。其四,戴着墨镜。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林、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1.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二十一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24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