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目标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思考和合理设计后编写的一种教学指南。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思维导图的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教案的编写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学习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一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穿白袜子。
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袖子上的商标要拆掉。
中国人穿西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就是袖子上的商标一般不拆掉。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
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二
拜访外商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时或下午四时左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若因事急或未有约定又必须前往,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万不得已在休息时间约告对方,见面首先应立即致歉意,再说明打扰的原因。
2、守时践约
应邀到外商家中拜访、作客,应按主人提议的时间准时抵达,过早过晚均不礼貌。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3、进行通报
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的地点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人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若无人迎候,可敲门或按铃(但敲门声音要轻,按铃时间不宜过长)。无人或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
4、登门有礼
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之时,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必须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标准的做法有二:其一,是先尊后卑。其二,是由近而远。在此之后,在主人的引导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处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就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入室后的“四除去”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5、举止有方
即使所谈事情需要时间很短,也不要站在门口谈话;若主人未邀请入室,可退至门外,进行室外交谈。室内谈话若时间较短,不必坐下,事毕不宜逗留,若谈话时间较长,可在主人邀请后入座。
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切勿信口开河,出言无忌。与异性交谈时,要讲究分寸。对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冷落对方,置之不理。
若遇到其他客人较多,既要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切勿明显地表现出厚此薄彼,而本末倒置地将主人抛在一旁。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
对主人准备的小吃,不要拒绝,应品尝一下;准备的饮料,尽可能喝掉。无主人的邀请或未经主人的允许,不得随意参观主人的住房和庭院,在主人的带领下参观其住宅,即是最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除书籍、花草以外的室内摆设或个人用品。
对主人家的人都应问候(尤其是夫人或丈夫和孩子),主人家的猫狗不应表示害怕或讨厌,更不要去踢它或打它。
6、适可而止
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停留的时间长度。从总体上讲,应当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要因为自己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打乱对方既定的其他日程。事先未有约定的,谈话时间不宜过长。
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严守约定,绝不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
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离开时,应有礼貌地向主人表示感谢。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三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四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关应急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
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
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被“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
其一,心不在焉。
其二,使用左手。
其三,戴着手套。
其四,戴着墨镜。
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
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
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
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
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
其四,应当注意顺序。
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林、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五
涉外礼仪,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遵守涉外礼仪,主要作用有四:
首先,有助于维护个人形象、单位形象和国家形象;
其次,有助于展示自身的良好教养与素质;
再次,有助于增加中外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最后是有助于发展交往双方之间的友谊。
涉外礼仪,主要适用于较为正式的涉外场合,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在学习涉外礼仪时,既要了解其主要的讲究,又要回避其基本的禁忌。简言之,就是要明确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应当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六
涉外礼仪,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遵守涉外礼仪,主要作用有四:首先,有利于个人形象、单位形象和国家形象的维护;其次,有助于自身良好素质与教养的展示;再次,有助于增加中外双方的相互信任与了解;最后是有助于发展交往双方之间的友谊。涉外礼仪,主要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并且可操作性很强。在学习涉外礼仪的时候,既要了解其主要的讲究,又要回避很多需要回避的禁忌。简言之,就是要在同外国人交往的时候时,应当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下,扼要地介绍一下涉外礼仪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讲究与禁忌。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自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清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苦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
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应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其一,心不在焉。其二,使用左手。其三,戴着手套。其四,戴着墨镜。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盒、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七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行其事。
(一)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分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总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男士在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络。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宜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套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戴的手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衣兜里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关应急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直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两双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在公务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
(一)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被“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其一,心不在焉。其二,使用左手。其三,戴着手套。其四,戴着墨镜。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叉图案。
(三)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送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
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类活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名著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二)具体的操作
1、会见客人
会见客人时,标准的作法应为主人与主宾在室内面对正门并排而坐,主宾居右,主人居左。宾主双方的其他随员则应分别在自己的上司一侧依其职务的高低依次排开。
倘若主人与主宾在室内不是面对正门,而是在正门的右侧或左侧并排就座时,通常讲究“以远为上”或者“居中为主”,即要么以距门远者为上位,要么以居中而坐着为上位。
2、正式谈判
举行双边正式谈判时,若谈判桌在室内横放,则客方人员应面门而坐,主方人员应背门而坐。除主宾、主人居中对面而坐外,双方的其他人员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就座在自己的上司一方。按惯例,双方的翻译应分别在主宾、主人右侧的第一个位置上就座。
若谈判桌在室内竖放,则应以进门时的方向为准,右侧请客方人员就座,左侧则由主方人员就座。其他方面的作法,均与前者相似。
3、签字仪式
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往往在室内横放,双方人员应在室内面对正门位于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通常应居中而坐,客方签字人员居右,主方签字人员居左。双方的其他随员各自站立于己方签字人员身后。
举行多边签字仪式时,签字桌仍在室内横放,签字席仍须面对正门,但只设一个。各方人员均应在室内面对签字席、背对正门就座。正式签字时,各方签字人员应以一定顺序依次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名,随后退回原处。
4、合影留念
在正式场合中外双方人员合影时,一般讲究“似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即合影时可使中方人员居左,外方人员居右;双方人员各自按照身份的高低,由中央向两侧分别排列。若一排排列不开时,可排成数排,但以前排位次为最高。
5、悬挂国旗
在涉外活动中悬挂中外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具体来讲,悬挂两国国旗时,应以居右者为客方,以居左者为主方。悬挂多国国旗,应以各国国名的英文字母为序,自右而左依次排列。
6、乘坐轿车
乘坐双排五座桥车时,其座次排列可分作两种具体情况。其一,由主人开车。通常以副驾驶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其二,由专职司机开车。一般以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林、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1.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八
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应该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1.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九
秘书工作是以领导工作为轴心,要紧紧围绕这一轴心,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同步运行的辅助性工作。辅助性决定了秘书工作的被动性。怎样变被动为主动,要看秘书的工作艺术。有四个方面:
一是争取同领导者一样了解和掌握全局性工作;。
三是研究领导工作的思路,分析领导的意图,并加以理解、完善和落实;。
四是积累和储存有关工作资料,该记住的要记熟,该保存的要保存。有了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中才能与领导者有一致的认识,才有共同情感和语言,商量工作时,补充和修正的意见,才能提到点子上。
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将领导的决策内容、实施方案和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分解、立项,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措施等,按计划列出个明细运行图。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
(1)相互介绍。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在房内将门拉开,然后请陪同对象首先离开房间。
(6)就座离座。陪同者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者,请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7)提供餐饮。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者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者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8)日常安排。陪同对象的具体活动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员无权对其加以变更。若陪同对象要求变更活动安排,陪同人员不宜擅自做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执行上级决定。若陪同人员发现陪同对象的活动日程的确存在不足之处,可向有关方面进行反映,但不宜直接与陪同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宜在对方面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9)业余活动。我方所接待的外宾在工作之余,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活动。在必要时,我方陪同人员可为之提供方便。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建议时,陪同人员既要抱有热情、主动、积极的态度,也要具体考虑我方的有关规定、现场的治安状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法。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方便时,陪同人员应予以重视,既要力求满足对方的合理请求,又要善于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请求。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陪同人员帮助陪同对象在华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一
(1)握手致谢。在参加各种涉外交往中,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应恭敬有礼地双手接过,并握手致谢。
(2)适当赞美。许多欧美人,喜欢别人接受礼品时,打开包装亲眼欣赏并赞美一番。此时,我们可仿效他们的做法,适时赞誉礼品,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收到寄来的或派人送来的礼品,应及时复寄一张名片或简函,以示谢意。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字,是因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花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二
(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三
(1)确定规格。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四
(1)基督教。进教堂要态度严肃,保持安静。在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基督徒一般饮食中不吃血制品。
(2)天主教。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所以,同天主教人士交往时,见到主教、神父、修女不可问他(她们)“有几个子女”、“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
进入教堂应保持严肃的态度,切忌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禁止在堂内来回乱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座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
(3)伊斯兰教。接待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不要出现他们禁食的食物。穆斯林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此外,还禁食生性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豺、狼、豹等;穴居的肉食动物,如:狐、獾、狸等;猛禽,如鹰、隼、鹞、鹫、猫头鹰等;污浊不洁的动物,如鼠、蜥蜴、穿山甲等;两栖动物,如蛇、蛤蟆、鳄鱼等;以及豢养而不能吃的动物,如:马、驴、骡、狗、猫等。穆斯林严禁饮用一切含酒精的饮料。对他们是不能祝酒的。
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礼拜五次,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聚礼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即聚礼。如果遇星期五注意安排时间让虔诚的穆斯林做礼拜。
穆斯林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给穆斯林递东西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4)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都是素食者。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小孩子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他们认为只有佛和僧长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头,意为祝福,除此就是不吉利,会生病。当着僧人的面不能杀生、吃肉、喝酒等,男女也不能做过分亲昵的举动。在与僧人有直接面对的场合,女士穿着要端庄,不要穿迷你裙等过于暴露的衣着。
(5)印度教。信仰印度教(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教徒奉牛为神,认为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他们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
(6)犹太教。犹太教认为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动物是反刍并有分蹄的动物,如牛肉,而不允许吃猪肉和马肉。大多数饲养禽类(如鸡、鸭、鹅等)是被允许的,但禁食鸵鸟和鸸鹋,食用的鱼类必须有鳃和鳞,禁食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犹太教认为血是“生命的液体”而严禁食用。此外,奶品和肉品必须分开食用。
(7)道教。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派别,所有道士不分男女可尊称为道长。农历初一、十五及道教节日期间,道士和虔诚的道教徒一般都要素食。道教活动场所特别是殿堂内禁止人大声喧哗、打闹嬉戏、行为不端。在与道士直接面对的场合和进入道教活动场所,女士衣着要端庄,不能过于暴露。道士的服饰物品特别是法服冠帽等忌讳别人触摸。与道士交往一般行抱拳礼。与全真派道士交往,一般不询问年龄、出家入道原因和有关家庭的问题。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五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四、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
自我评价。
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五、爱护环境。
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具体而言,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六、数字与手势禁忌。
(2)西方国家忌讳666,传说666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3)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忌讳4字,因为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礼品不送4件,剧场不用4号。
(4)日本忌讳9,因为日语中9与苦的发音相近。
(5)俄罗斯等国家喜欢单数,以为双数是不吉利的。
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这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我们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我们会跷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这个动作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你想赞赏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国一般摇头表示不赞同,但在尼泊尔正相反,摇头表示很高兴、很赞同,他一晃脑袋你就知道他很高兴。世界是很大的,风俗习惯是繁多的,要想同他们打交道,就要了解他们。我们中国人要对各国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很好地同他们打交道。
七、仪表和举止。
总的说来,人们在对外活动的场合,应当稳重自持,尊重对方,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表现出中国人民应有的气质和风度。狂妄自大、举止轻浮,反而是会被人讥笑为浅薄无知、缺乏教养;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常常招人鄙视,不足以代表我们应有的人格、国格。不修边幅、懒懒散散,显示精神萎靡颓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可见,讲究清洁卫生,已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一个人文明习惯和文化素质的表现。在社交场合,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谈,打喷嚏,或者用手指去抠鼻孔、掏耳朵、剔牙,都是极不礼貌的。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自备手纸或手绢,以应不时之需。
在社交场合,头发应当梳理整齐,不要满头皮屑。指甲应修剪整洁。男人应把脸刮干净。女士如穿短袖衣服,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丝袜,应剃干净。衣服应当干净、熨平,不要内长外短。内衣、外衣的领子和袖口都要干净。皮鞋应当擦光洁。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或椅背上。坐时,腿不摇晃,不跷二郎腿;女士要两腿并拢。不要半躺在坐椅沙发上。走路时,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要慌张奔跑。不要在别人正在交谈时,从中间穿越而过。在剧场电影院,如必须从别人的座位前穿越时,则必须说声“对不起”,侧身而过。
在相互交谈时,声音的大小,以能使谈话对方听得清楚为合适。不要放开嗓门大声喧哗,更不要高声谈笑旁若无人。说话时,手势不要太多太大。不要用手指或刀叉筷子指着对方说话。
八、守时守约。
不遵守时间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有约在先而不按时赴约,极易引起对方的误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冷落。如有人请你赴宴,本已同意应邀而临时不去,主人会感到难堪,甚至恼怒。看戏听音乐迟到,戏已开场,往往要等节目间隙时,才允许入场。机场车站迎送客人,客人已到而迎接的人姗姗来迟;或者等你到达机场车站时,客人已经离去。风此种种都属于“礼宾事故”。
请柬。
供对方备忘。现代的大城市,交通拥护,应按实际需要,计算好路途上需要的时间。如发生临时情况不能按时赴约,则应尽可能提前告知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以争取对方谅解,也可另约时间。如因一时疏忽而迟到或失约,则应向对方道歉,并尽可能设法补救。
守时守约,也并不等于“越早越好”而是要按预定时间,适时到达。例如,应邀赴宴,到得太早,主人正忙于准备工作,反而会感到不便。一般的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略迟二三分钟。对于特别正式、隆重的大型宴会不可迟到。参加会议或出席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入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入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早到,要把客人提前出海关上飞机的时间估计在内,现代社会,人们都十分珍惜时间,把时间看做生命。加强我们的“时间观念”,守时守约,正是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
九、见面打招呼是一项起码的礼节。
见到熟人不打招呼,或者当有人向你打招呼而不予回答,都是一种失礼行为。在打招呼时,男子戴着帽子,可将帽子略略提起;如所戴帽子不容易摘下,则可用手握一下帽檐致意。如相互距离稍远,也可挥手示意。
握手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种礼节。它是一种常用的“见面礼”。而有时候又具有“和解”、“友好”等重要的象征意义。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就特别注意握手言和的礼仪。他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地把手伸出来。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日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尼克松总统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他首次访华时也说“我走完梯级(从飞机舷梯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据基辛格回忆,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基辛格等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同周恩来完成这个“历史性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机来。
作为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节,初次见面相识的可以握手,老朋友久别重逢也要握手。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为。男女握手,要由女子先伸手。如果女子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如年龄差别明显,则由年长者先伸手。同妇女握手,以轻轻握及即可,不要使劲紧握。握手时,通常都用右手,但如右手有病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握手时,也可用左手代替并请对方谅解。男子握手,应摘去的手套;如不能摘去,应说一声“excusemygloves”;女子握手,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让别人握完后再握。握手时,不可目光另看别处,或另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如不愿握手,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中国人抱拳作揖,东南北亚佛教国家的人双手合十,也是一种礼貌,容易被人接受。对一面之交或不相识者,可点头致意。对一天多次见面或经常见面的熟人,也可点头微笑致意。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久别见面,或无行送别,多是拥抱、亲吻、贴脸颊。但除夫妇之间拥抱亲吻外,一般都是亲脸膛、贴脸颊。男子对尊贵的妇女,有时亲一下手背。拥抱则视情况,有的是热情拥抱,有的则纯属礼节性的。
总之,见面打招呼,形式多种多样,总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不应冷谈失礼,也不宜过分热情,以至举止失常,贻笑他人。“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正是最好的总结。
十、“尊重老人,妇女优先”,也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遵行的礼节。在互相介绍时,一般是向年长者引见青年人;遇有年长者入场向大家介绍时,青年人要起立致意;对年老资深的议员、学者、教授等给以特别的尊重;对年老退休的人员要给以一定的荣誉和待遇等。在社交场合对女性的尊重,据说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遗风;也有人从宗教角度分析,说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因此,步行时,男子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子应将门打开,请女子先进;入座时,就请女子先坐下;同女子打招呼,男子应该起立;社交聚会,和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尽量先同女主人打招呼;进餐时,请女子先点菜等等。只有在下车、下楼时,男子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妥座位。但是,在尊重老人、妇女时,也就考虑到各国不同的观念和习俗。
在伊斯兰教的国家,男女的界限视各国开放的程度有所不同,对妇女的礼貌也要注意尊重当地习俗。一般妇女不愿同陌生的男子接触;有的还蒙上面纱;教规严的国家,喝酒要被处以鞭刑,男子不得与妇女握手。外国的女子主动伸手,当地的男子也不好来握手。1990年在北京举行亚运会,当伊朗队运动员举行亚运村的入村仪式时,伊朗队婉言谢绝了中国姑娘为其打国旗,说“因为宗教关系,不允许女性参加正式仪式”。由此可见,适应不同的对象、环境和习俗,应该成为我们行动举止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十一、接触与交谈。
我们对于参加对外礼宾活动,应抱一个积极的态度。过去有的人信奉“少开口是银、不开口是金”的方针。他们认为,在对外场合只有“免开尊口”当“闭口道士”,才不会犯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当然,有时候,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沉默”的策略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归结为一般情况下所应有的态度。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各种机遇。在对外场合,我们不应拘谨,也不要只是中国人扎堆聊天,而应当广泛接触、多交朋友、按照我国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接触交友,即通过直接约会的方式,会见有关方面的人士。例如新任使节到任,按惯例应进行到任拜会。通过到任拜会,可以结交驻在国的领导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驻当地的各国使节等。到任拜会是一种礼节性拜会,拜会的范围可根据当地条件酌情拟定。通过拜会交谈,可以了解不少情况,有的使节还要进行回拜。这样,可以使相互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任时,也可提出拜会相应的人员。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
自我介绍。
认识。
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
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当你被介绍后,通常要做的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howdoyoudo)。”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略施一躬。如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我见到你真高兴。”作为国家、团体或企业的公职人员,对外谈话,当然应当坚持原则,不应当违背我国对外的方针政策。还应当廓清外界的某些误解。
在相互交谈时,应当注意中外习惯上的差异。例如,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等。有些中国人常用的“上哪儿去啦?”“干什么去?”等,迹近查问别人的私事,外国一般不用。问“吃饭了吗?”会被误解为未吃饭,你准备请客。在外国熟人之间相遇,相互说一声:“hello!”作为打招呼和问候,也是常见的。年轻朋友之间还有的只说一声:“嗨!(hi)”就显得更加随便。
别人正交谈,不要凑前旁听;如果你有意参与他谈话,则应视情况相机加入,不可勉强。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适当照顾所有在场人员,不要只同其中一二人攀谈,而冷落其他人。在社交场合,寡言少语,或甚至一言不发,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你有什么不高兴、不称心的事,或者以为你不肯直抒已见,对别人所谈感兴趣,等等。有时别人的谈话,话中有音,要学会善于领悟和随机应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技巧。谈话的内容和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注意读书看报,增进知识修养,提文化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谈吐不俗、言之有物、措辞适当、语言生动。这就需要真正下功夫才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话交谈越来越普遍。甚至连一些国家领导人之间也建立了热线电话。但是,在电话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道德是有些电话接线员缺乏起码的礼仪训练。他(她)们不耐烦地拿起电话,既不说“您好!也不报自己公司的名称,便唐突地问“你是谁?”“你找谁?”随后回答说:“他不在。”便“啪”地把电话挂上了,没有再商量的余地。有的人打电话不报自己的名字,好像对方理应知道他是谁,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人打电话不顾是否是对方休息的时间;特别是手持电话流行以后,有人不顾场合就把手机打开,等等。应当进行电话交谈的礼貌教育。打电话时,1.首先应当尽快使对方了解自己是谁,通话双方都应当报上自己名字;2.如果需要找人,就请对方“稍等”;如该人不在,应答复“他不在”,如对方提出找其他人或询问何时可再来电话,应有礼貌地给予回答;3.打电话应当使用简洁明快有礼貌的语言;4.除非你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一般不要在早上8时以前或晚上9时以后给人打电话,中午也要注意对方的休息;5.打完电话应有礼貌地说“再见”,不要随意中断电话。如电话发生故障,应设法重新接上;6.如正在开会或接待客人,为避免让客人久等,应说明情况,请来电话的人改在其它时间再来电话;7.手机只能在合适的场所才能打开。在医院病床前、剧院、电影院等演出场所,均不应使用手机;8.在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在公共汽车、电车上使用手机也不合适;9.手机有较强的辐射,在别人正在听收放机时,要离远一些以免干扰;10.在餐厅用餐,必须离开桌子到餐厅一角去使用手机;11.不要把手机当作奢侈品,故意炫耀,12.打长途电话,特别电话费价格昂贵的地区,不要随便要求对方主动打进来,可以问清时间后打过去;如果给国外打电话,还应弄清时差,以便不打扰别人休息等等。
十二、外事交际礼节。
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穆斯林都视未放血的动物为禁品,禁食猪肉、狗肉、猫肉,一般也禁食鱼肉、马肉、驴肉。多数的阿拉伯人不喜欢吃海参、螃蟹等食物,也不食无鳞鱼。接待来访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现猪肉,和他们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兰经规定,穆斯林在正式场合严禁饮用含酒精的一切饮料,但在公开场合各国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在餐桌上可以摆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矿泉水、桔子汁等饮料代替酒。有的国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饮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国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摆水杯,不能出现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连啤酒也不能喝。这些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接待不同国家的客人时要具体了解清楚。对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讲话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每年有斋月,斋月是按回历推算的。在斋月里日落之后、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来访、出访时都要尽量避开这个时期。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祈祷5次,就是说有晨礼、有响礼、有脯礼(每天3点到5点)、有昏礼、宵礼。他们(穆斯林)都自带小地毯,到了钟点就朝麦加方向做礼拜。碰到这种情况应给予理解,不要新鲜好奇,看热闹、或笑话人家,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礼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这个习俗。注意安排时间让人做礼拜。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在参观清真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损的袜子。
穆斯林一般都认为左手是脏的,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在穆斯林家里做客,主人有时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饭分给大家,这时不要拒绝、不能表现出为难的样子,不愿意接受。接受主人递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认为用双手接比较文明,但在穆斯林国家你要注意不要双手接,要用右手接。给穆斯林递东西时,千万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兰国家,如伊朗、沙特,妇女外出时必须要穿恰兜,这是一种能将头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长袍。现在象一些年轻的姑娘不太喜欢穿这种东西,因为它不方便,她们就穿mantong,这是一种类似风雨衣的宽松袍子。对于外国妇女虽然不强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头巾,这个头巾一般都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个头发要包起来。如果穿连衣裙,必须要长袖的,不能穿紧身的,不能露出线条,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话,要穿深色的长筒袜,如果是浅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与男士握手,如果说一时忘了把手伸出来了,那么就势把手变成致意的一种姿势。
信仰印度教的国家(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国)一些风俗习惯。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车辆一定要避让。在印度、尼泊尔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在尼泊尔黄牛被视为国兽,颈后带驼峰的牛被视为神牛,受到尼泊尔人、特别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尔的法律规定,神牛和母黄牛受到法律保护,一律不得宰杀。一位印度的专家解释了印度教禁牛的由来,他说:“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象人类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一带,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乘车、坐船,人们都要起立、让位。家家户户都要奉斋,黎明时准备好饭菜,等待僧侣的光临。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当过和尚才算成人,连王储也不例外。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所以经常看到他们把姿势压得很低。小孩子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有些中国人喜欢摸小孩的头部,这是犯忌讳的。他们认为除了佛和僧长、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头,算是祝福,别人摸了就不吉利会生病的。泰国人还比较忌讳跷二郎腿,把脚底冲着他人,睡觉时头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着死亡。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十六
在涉外交往中,宴请外国友人的时候,或者是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呢?来看小编的详细介绍吧!
(1)确定规格。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
请柬。
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1)掌握出席宴请的时间。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则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普通客人宜略为早些到达,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出席酒会,可按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2)举止端庄、吃相文雅。嘴内有食物时,闭嘴咀嚼勿说话;喝汤忌啜,吃东西不发出声音;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内的鱼刺、骨头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过量、失言失态。中外饮酒习俗有差异,对外宾可以敬酒,不宜劝酒,尤其是不能劝女宾干杯。
宴会进行中,如由于不慎遇意外情况发生,应妥善处理。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副。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行擦干即可,忌自己手忙脚乱地帮助别人,效果适得其反。
(1)取菜适量。参加自助餐的宴请时,取菜要适量而止;盘中食物吃完后再取;取食时按凉菜(冷盘)、热菜(主菜)、点心、水果的次序分盘适量取用,一次取食一盘,忌不分青红皂白取用高高一盘或一次拿多盘。
(2)自觉排队。如取食客人较多,按顺序排队取食,或稍等人少时再取食,忌逆人流取食。
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可轻声谢绝,或取少许放在盘内;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1)正确端咖啡杯。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把杯子轻轻端起。
(2)给咖啡加糖。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咖啡碟的近身一侧,然后再用咖啡匙把糖加入杯中。
(3)搅拌咖啡。喝咖啡前应仔细搅拌,待搅匀后饮用。把咖啡匙放在托碟外边或左边。
(4)品饮咖啡。品饮咖啡不能用匙子舀,匙子是用来搅拌咖啡或加糖的。喝咖啡只需将杯子端起即可,不要将下面的接碟一并托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9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