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 绩效改进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5:34:04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 绩效改进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时间:2023-11-15 05:34:04     小编:QJ墨客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一

绩效改进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质量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组织战略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企业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全面而精细的规划和实施。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绩效改进心得体会。

第二段:绩效目标的设定

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绩效改进的核心,要确保目标与企业战略一致,并通过绩效评估指标衡量和监控绩效目标的实现进度。在设定绩效目标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果断,解决核心问题;二是要注重量化指标;三是要和员工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目标的背景和意义。只有让员工真正认同并参与到绩效目标的制定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

第三段:绩效管理流程的优化

绩效管理流程的优化是提高绩效改进成效的重要手段。我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包括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精简表单,并根据岗位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同时,还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加强绩效管理的自我监督与控制,避免评估失真。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反映出持续改进的信念和实践。

第四段: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绩效管理是需要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支持的,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全面理解和有效支持的人力资源及其培育是制约绩效管理工作的瓶颈之一,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绩效管理人才队伍是绩效改进的必然要求。对此,我所在的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辅导计划和评价机制,旨在从组织文化、评价标准、安全生产等多个角度培养和提高绩效管理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同时,我也认为,优化的绩效管理流程为绩效管理人才部门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资源支持。

第五段:绩效管理的效益

绩效改进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绩效,使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在我实践中,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而且提高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通过持续性的绩效反馈和差异化评估,员工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提升机会,从而提高了工作投入和效能。同时企业也通过理性绩效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保证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结论:

绩效改进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和协力推进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岗位合作,仅靠单一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取得理性绩效。通过优化目标设定、改进绩效管理流程和建设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企业才能实现更加优秀的绩效改进。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而存在,更是为了自我改进和科学发展,仅有这样,才能保持生机长盛,满足员工和社会的多重需求。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二

绩效改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绩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对绩效改进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绩效改进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绩效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发现绩效改进不能仅仅依靠管理层的决策和部署,而是需要每个员工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实践中,我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绩效改进效果。

其次,绩效改进需要持之以恒。绩效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努力的过程。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一些员工容易在改进初期激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疲于奔命,绩效改进工作也停滞不前。因此,我意识到绩效改进需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此外,适时地给予员工反馈和认可,激励他们保持积极性和动力,也是绩效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绩效改进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在现代社会,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企业和个人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实践中,我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促进创新和改进。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绩效改进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四,绩效改进需要注重细节和数据分析。在工作中,我注意到绩效改进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更需要基于客观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和决策。为了有效改进绩效,我将数据收集和分析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比对,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我发现了一些工作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最终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改进效果。

第五,绩效改进需要全面考虑员工福利。在努力提高绩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员工的福利和需求。员工是组织的依托和基础,要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就要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在实践中,我尝试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培训和成长机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这些措施鼓励员工投入工作,并为提高绩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总结与反思中,我深刻认识到绩效改进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学习创新、注重细节和数据分析、全面考虑员工福利,这些是我在绩效改进中得到的宝贵心得体会。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不断提升绩效水平,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三

绩效改进是组织和个人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调整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工作目标。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参与了绩效改进的项目,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明确目标是绩效改进的关键。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在改进的路上有一个方向。我曾经参与了一个项目,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一开始时,我们听取了客户的意见和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分析。通过明确了客户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最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其次,跟进和反馈是绩效改进不可或缺的环节。绩效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在实施改进措施后,我们要及时地跟进,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与客户和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了解到改进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在这个循环中,我们不断挖掘问题,检查和修复错误,从而持续提高绩效。

再次,团队合作是绩效改进的基石。绩效改进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个人的合作。在一个项目中,我曾经负责推动一个流程的改进,这个改进涉及到了多个部门的协作。我们召开了多次会议,集思广益,设立了专门的改进小组,并明确了各个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进度。通过团队的协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改进工作,提高了整体绩效。

此外,积极学习和持续改进是绩效改进的必由之路。在绩效改进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最佳实践。通过参加培训班、阅读专业书籍和交流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为绩效改进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案。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身和团队的绩效水平。

最后,绩效改进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倡导。领导的重要性在改进过程中不可忽视。他们的支持和倡导能够为改进工作提供资源和推动力,同时也能够为改进过程中的困难提供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要与领导充分沟通,向他们汇报改进的成果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意见,共同推动绩效改进的工作。

绩效改进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改善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明确目标,跟进和反馈,团队合作,积极学习和持续改进,以及领导的支持和倡导。通过不断努力,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绩效,并为组织和个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四

在人事管理咨询中,绩效考核改进不管是哪个环节,沟通都非常重要。以下是沟通中出现的四种情况:

1、员工赞成绩效评估结果并愿意改进。

应对技巧:当员工真正了解管理者希望做的事情、赞成绩效评估结果并愿意改进后,管理者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比如,真诚的表扬和鼓励等,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员工拒绝对自己低绩效的表现承担责任,声称是因为企业政策等客观原因所致。

应对技巧:对于这样的`情况,应仔细聆听,并换位思考,以员工的观点来看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决。要确认所有的问题,并确定对问题理解的程度。对于确定的问题快速决定,或给予解释和建议。

3、员工不同意评估结果,提出反驳依据。

应对技巧:马上收集证据,确定是否评估错误。如果事实是评估错误,应该重新面谈,并纠正错误,肯定评估对象的绩效成绩。

4、评估对象不发表意见,全盘接受评估,但准备在下次评估前离职。

应对技巧:员工离职的最大原因是待遇低或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面对这种情况可以仔细审查绩效评估程序或企业的薪酬水平、升迁程序和标准等。员工不愿意开口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他开口的时候,因为一旦他开口说话,可能反映的都是现实管理中隐藏的问题,直接暴露企业中的弊病。

绩效考核管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合理、可落地,促进进步为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管理改进。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五

第一段:引言(提出问题和背景)

绩效改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提高绩效,不断改进自身。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绩效改进并非易事。本文将分享我在绩效改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找准问题,明确目标

绩效改进的第一步是找准问题,明确目标。企业要提高绩效,就需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这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进行。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我公司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管理体系存在着问题,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不高、沟通不畅等。因此,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绩效。

第三段:制定具体计划,分阶段实施

绩效改进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有序的实施过程。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改进的目标和可行性。然后,将绩效改进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逐步实施。在每个阶段完成后,我们会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计划,以保证改进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我们的实践中,制定了以优化流程、提高沟通效率和加强员工培训为重点的改进计划。通过一步步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绩效改进。

第四段: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进一步提高

绩效评估是绩效改进的关键环节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以激励员工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明确了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评估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也得到了改善。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绩效改进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和调整,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通过我个人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绩效改进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要想取得持续的绩效改进,我们需要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阶段实施,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等。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以保持竞争力。绩效改进需要全员参与,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绩效改进的认识和实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以上段落共计285字,后续部分请补充完整)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六

上篇《如何制定有效可控的计划》中谈到对计划的检查,检查的环节必不可少,虽然检查会带来痛苦,但这种痛苦就是执行的动力之一。

检查工作归纳起来就叫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设置两大类指标: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项目就是我们在前面的文章《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销售目标》里所罗列的目标项,有四大类,包括:业绩、客户、行动量、学习成长,哪项达到了目标值就加分,哪项达不到目标值就扣分;过程指标就是计划中所列的工作事项做了没有,是否达到了计划中的要求,哪项达到了就加分,哪项达不到就扣分。

错误的绩效考核有两个最主要的误区:

一,注重结果忽略过程。不对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和打分是大错特错的,一味的事后打分叫“算账”,中间过程有管理叫做“帮助”,算账的力量是负面的,帮助的力量是正面的。

二,人为主观打分,而不是数据说话。人为打分容易陷入“老好人”的误区,打分的结果是碍于面子,害怕起冲突,结果打的分不够严格,皆大欢喜,结果下个月得寸进尺,业绩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少,反正到了月底还是这么考核。所以考核一定要基于客观数据和事实,而不是主观评价。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首先,绩效考核需要事先设定目标值,考核双方需要上下沟通才能达成共识,不能一方自作主张,否则就会有抵触心理。其次,绩效考核需要事先制定工作计划,销售员的计划需要旁部门支持下才能完成,所以事前、事中要横向沟通。总之,沟通机制伴随着目标管理的机制,如影随形。

考核的结果,是奖罚的依据,但不只是为了奖罚,更是为了分析,比如某销售员,销售业绩超标,行动量不达标,另一名销售员,销售业绩不达标,行动量超标了,两个相抵,两人的绩效分数一样,但是分析一下,第一位能力不错,却偷懒了,下个月要提高他的业绩目标值,第二位足够勤奋,是能力不够,下个月要培训他的销售技巧。

目标管理讲到第六环,到了最后的环节,还不会结束,因为“pdca循环”是必要的,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善。可以看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改善。

检查找到了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既然有差距,就一定有障碍,有障碍就要找到根本的原因,就是“发现问题”(回到了第三个环节),紧接着是“重要的策略”(第四环节),下面是“受控的计划”(第五环节),然后又是“绩效考核与持续改善”(第六环节),如此循环往复,问题逐步解决,目标得以实现,更高的目标等待我们去达成。循环上升,成就无限,其乐无穷。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七

经济资本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先进管理工具,正在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各家银行的改革和转型无不将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和实务运作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工作。经济资本能够以推测的数值直观而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承担风险和覆盖风险的能力,能够通过经济增加值(eva)以及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等量化指标反映银行不同机构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经济资本不仅是银行科学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更在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新的绩效考核渐行渐近

绩效考核不仅是银行对一定阶段经营管理状况和战略执行的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因此,其绩效考核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过去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即从管理利润提升到管理价值。

以管理利润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规模的扩张或既定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主要实现对产出水平的结果考核;以管理价值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在合理运用资本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部门、各业务、产品、客户等内部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整体的价值最大化。显然,新的绩效考核体制相比传统模式,无论在管理内容还是管理环节方面都要复杂很多,在考核产出、结果、财务指标、短期绩效的同时,还要考核投入、过程、非财务指标,兼顾长期战略。因此,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已成为银行实施发展战略、规范内部管理、实现良好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

西方先进银行绩效考核体制的经验

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是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改进的,呈现出有规律的几个发展阶段。当前,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发展到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的价值管理阶段,即以银行的价值是否实现增值为考核的核心目标,通过比较资本成本,动态反映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产品组合或客户系列的绩效,运用平衡计分卡(bs)等技术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战略发展需要随时跟踪和优化作业流程、产品及客户结构。

经济资本是实现这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管理工具,并运用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指标完成产品定价、资本金分配和不同业务或考核单元的同质化比较等管理活动,进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化效用和银行价值的持续增值。总结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立在经济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中居于核心地位。由于有先进的风险定价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以及管理会计系统等科技信息平台的支撑,银行能够灵活地从不同机构、业务、产品、客户等多个维度科学衡量其真实风险和价值贡献。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绩效考核的动态管理。在前中后台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实时监控业务的变化,并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调整经营策略。

三是设置灵活的资本成本率(机会成本)要求。为了体现业务结构和战略发展重点,以及注意到不同业务单元潜在的风险性质上的差异,银行在经济增加值管理方面逐步摒弃了早期的单一做法,执行有区别的资本成本率。

四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目前西方先进银行普遍采用平衡计分卡代替传统的财务考核,不仅包括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而且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技能培训、资产质量和内部管理状况等非财务指标内容。通过模型建立各指标间驱动因素的因果联系,尤其是与改善绩效之间的关系,使银行的各级机构明确资源投向和发展方向。

五是绩效考核与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经济增加值尽管考虑了业务的真实成本,但仍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被考核机构或个人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成长性要求,使银行战略执行力弱化。为弥补这个不足,西方先进银行一方面通过平衡计分卡系统设置一系列非财务指标,建立市场、客户、员工以及内部管理等潜在发展要素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级机构和个人能够与银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把每个业务单元的战略分解为规划期内各年度的经营发展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到个人或岗位工作目标,使最高层的战略能够落实到最基层单位,从而使管理层可以清晰了解并选择战略进程。

国内银行绩效考核体制的发展

创新绩效考核体制首先是来自外部监管的压力。目前,银监会已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定了风险评级体系,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某些股改国有银行分别制定了绩效考评办法,都涉及到国内银行的绩效考核规范。在指标设置上主要涵盖了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比率、内部控制等内容,充分体现了重视资本约束和资产质量的监管导向,对各家银行的绩效考核乃至整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变革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部门以资本约束和资产质量为核心的监管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内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动全面的改革转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建立以资本集约化为经营准则的价值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监管部门相关办法为重要依据,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技术,确立注重效益和质量的绩效考核体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了新的绩效考核体制架构,尽管在实际操作上因各行情况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比较一致地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树立了注重资本约束和综合效益的绩效考核理念。在考核原则上强调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不同层次的考核指标设计中加入了资本成本扣减或资本占用收费的内容,同时,提高资产质量、中间业务、资源利用等指标的考核占比。二是突出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在绩效考核中的核心作用。结合各行实际,部分银行采用模拟拨备缺口代替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部分银行通过监管资本充足率与考核期末风险资产计算资本占用,并通过确定资本成本率核算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还有部分银行进一步发展到运用按产品或授信特征确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方法计算经济资本占用,并在计划或预算内考核资本占用和经济增加值贡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大部分银行都在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经营机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三是提高了量化考核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适当的指标设置,对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的绩效突出量化考核,逐步加大对管理部门和人员考核的量化比重,并依据考核结果配置增量资源和兑现激励。四是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推进绩效考核管理技术的革新,尤其是提高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平台的大规模投入和运用已经能够支持国内主要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实现基本的系统化管理和操作,如直接的系统数据采集和初步的绩效评估等。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的运用能够更为精确地分摊和衡量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财务成本耗费,为定价、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提供相对完整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这些新的技术还处于不断检验、完善之中,但已开始服务于银行的实际操作过程。

目前存在的不足

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尽管进步显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然面临不少待解的问题。深圳银监局在2004年、上海银监局在2014年先后就区域内中资银行绩效考核体制进行的专题调研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前国内银行重财务指标考核的倾向。上海银监局的调研报告以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为参照,指出国内银行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仍囿于完善财务指标体系,仍没能建立起包括内部运营指标、客户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在内的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极大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和作用的发挥。总结目前国内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偏重财务指标,同时难以避免执行中出现差距。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尤其缺乏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前瞻性指标,还不能有效反映银行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绩效,引导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理念和考核模式引入国内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对复杂的核算办法使指标的直观性要弱于传统规模指标,加之在自上而下的贯彻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理解层次的差异容易导致改革的路径依赖。例如,在传导和执行中来自基层的抵触使考核被动打折扣,或可能变相地回归规模考核,形成新指标体系与旧经营模式的“两张皮”现象。

二是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指标设计存在差距。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未达到要求,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有关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基本上还只能做到模拟,现有的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收益、成本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配。在设计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上还比较粗,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细化差别,使实际操作难度加大。这些只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一些银行采用以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核算经济增加值,这既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单元的资本占用和风险承担,也不能体现银行对不同业务的战略倾向。并且,以8%的监管比率通过风险资产规模倒算资本占用,一般情况下会低估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承担水平,高估低风险业务的风险承担水平,遏制战略扶植业务的发展,使资本金分配和绩效评价的效力降低。还有部分银行采取经济资本占用收费并计入产品成本的考核管理办法,这也与经济资本用于抵御银行非预期损失的本质相违背,明显扭曲了业务定价及绩效考核管理。

三是资本成本设计上存在偏差。核算经济增加值关键是要在扣除拨备后的税后利润基础上减去资本成本,部分银行采用单一资本成本率的管理办法。单一法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规模(风险资产余额或增量)预算部分和超预算部分执行一致的资本成本率,另一种是对不同业务单元执行一致的资本成本率。前一种情况不利于银行对各级机构和个人贯彻资本约束的要求,实践中容易回归“规模情结”,后一种情况不利于银行区别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和银行的战略结构调整,从而不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考核单元对银行的价值贡献。

四是与长期战略联系不紧,偏重结果管理。与银行的长期发展相对脱节不仅由于非财务指标设计的不充分,还因为战略转化和指标逐层分解的相互脱节。或者制定的战略没有现实地转换为各年度的绩效预算并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使之充分了解发展方向;或者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财务计划只考虑了当期的工作任务,使之以完成短期业绩为要务。这样既不利于全行战略的实施和控制,也限制了绩效考核所应发挥的促进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优化业务结构等关键作用。尽管可以通过缩短考核周期等方式推进动态管理,但由于不能实时掌握业务的资本占用和效率,更不能及时评估战略的推进情况,因此,基本上只能完成对短期业绩的结果考核,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结果管理。

改善绩效考核体制的建议

绩效考核体制改革的进步不能忽略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在短期内建立与西方先进银行相当的管理体系尚有困难,当前重要的是在考核理念和主要指标设计上要遵循资本约束和质量效益的原则,考核制度上要体现监管部门的要求,考核目标上要充分考虑长期战略与短期发展的有效结合,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自身实际需要的绩效考核体制。

一是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完善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应充分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在资产质量、资本(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内部管理和控制、客户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和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待条件积累成熟后,逐步推行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目前主要是加大有关客户服务、员工发展、内部管理等指标的研究,增加调查投入,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同时,深入研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定量关系,建立互补指标体系。

二是改进经济资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经济资本是新绩效考核体制的基础。对已采用系数法分配经济资本的银行,应进一步细化系数类别,完善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的资本占用系数;对条件不足暂使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的银行,应依据风险特征和业务需要围绕8%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按大类设置资本占用比率。无论采取什么模式,最终还是需要不断完善数据积累,建立经济资本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逐步加入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占用管理,提高经济资本计量和管理的精度。

三是完善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和管理。经济增加值是新绩效考核体制的核心,在权重设置上应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在细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基础上,应改变单一资本成本率的做法,研究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并根据银行的战略需要设置有差别的资本成本率,逐步使经济增加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考核单元的价值贡献。此外,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中应该是边际意义的,即一定的经济资本占用应产生的最大化经济增加值。因此,绩效考核不仅是对价值增值结果的考核,还应逐步研究最优经济增加值的预算管理办法,使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更为科学。

四是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强调银行制定的发展战略能够引导各级机构和个人在不同考核期的工作目标,使绩效考核成为连接银行长期发展与短期经营管理的关键因子。因此,有必要改变目前战略实施与绩效考核相互脱节的局面,银行的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细化到从总行至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目标的实现还必须与价值增值建立直接的联系。体现战略导向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经济资本的分配,科学的经济资本分配是考核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的前提。目前,在技术手段尚待完善的条件下,资本金分配主要还是依靠通过前期业绩数据分析和年度目标进行安排,难以准确反映银行基于风险偏好的限额管理需要和战略发展意图。对此,应实现战略分解与资本金分配的有效对接,按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并经董事会批准后细化实施。

积极培育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改革后的绩效考核体制的执行力,经济资本以及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必然会对原有体制形成巨大冲击,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关系,引起相关部门和机构人员的不适并可能削弱其执行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理念传播,在全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效益观,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协调改革和利益调整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逐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和执行效果。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改进银行绩效考核。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八

绩效改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评估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在绩效改进实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绩效改进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训中我明白了绩效改进的目标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在实训前,我对绩效改进的理解只是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通过实训,我明确了绩效改进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绩效水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多或做快。因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绩效改进往往会忽略质量和价值,从而失去了改进的真正意义。

其次,在实训中我了解到了绩效改进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比如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管理体系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等。这些方法和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和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方法和指标的适用性,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绩效改进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在实训中我发现了团队合作对于绩效改进的重要性。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合作和协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在实训中我们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个人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及时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协调。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绩效改进的效率,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感。

此外,绩效改进也需要领导者的支持和推动。在实训中,我们的教练不仅给予了我们必要的指导和培训,还提供了资源和支持,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领导者的角色是关键的,他们要积极引导和推动绩效改进的实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并通过激励和奖励来鼓励员工的积极表现。只有得到领导者的支持和推动,绩效改进才能真正落地并取得可观的成效。

最后,在实训中我体验到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绩效改进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在实训中,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提升,还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探索新的改进方法和途径。只有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意识,才能不断提高绩效水平,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绩效改进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绩效改进不仅仅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绩效的真正改进,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带来持久的影响。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改进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九

估要同员工的生涯规划、企业的培训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员工的薪资、奖金、升免。评估过程中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实绩,同时应尽量地避免绩效评估的负面影响。评估之后,对被评估人进行评估意见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因为进行绩效评估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进绩效。所以,主管和员工应合力安排绩效改进计划。

1、重审绩效不足的方面。主管的评价是否都合乎事实?也许主管没有真正察觉员工发生问题的缺点;也许主管认为的缺点事实上却是员工的优点。

2、从员工愿意改进之处着手改进。这可能激发员工改进工作的动机,因为员工通常不会选取他根本不想改进的地方着手。

3、从易出成效的方面开始改进。立竿见影的经验总使人较有成就感,也有助于再继续其他方面的'改进。

4、以所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言,选择最合适的方面进行改进。

绩效改进计划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员工改变其行为。为了使改变能实现,必须符合四个要点:

1、意愿。员工自己想改变的愿望。

2、知识和技术。员工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3、气氛。员工必须在一种鼓励他改进绩效的环境里工作。而造就这种工作的气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这时,需要由主管去协助他们,帮他们建立信心。

4、奖励。如果员工知道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赏,那么他较易去改变行为。奖励的方式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满足、表扬、加重责任、更多的自由与授权。

此外,社会是在动态发展着的,绩效评估的标准与刻度也应作相应地调整,才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切实起到改进、保持、发展的作用。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十

近年来,绩效改进逐渐成为各个组织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绩效改进实训,并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实训报告。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绩效改进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从理解绩效改进的意义、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未来绩效改进工作的展望五个方面,总结我在实训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明白了绩效改进对于组织的意义。良好的绩效可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绩效改进旨在通过优化和调整组织的运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更好的业绩和效益。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数据、调研市场等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绩效改进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这让我深刻领悟到,绩效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和努力。只有通过改进组织的内部运作和管理流程,才能不断提升绩效指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绩效改进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同样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在我们的团队中,一开始就面临着员工的抵触心理和对改变的拒绝。对此,我们采取了多种策略,如加强培训和沟通、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意义等,逐渐改变了员工的态度,并获得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次实践告诉我,作为绩效改进的推动者,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耐心,同时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需求,不断调整改进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动绩效改进的顺利进行。

第三,团队协作在绩效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绩效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并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协同配合。在实践中,我们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共同推动绩效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集思广益,发掘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还能够有效地实施改进措施和监控绩效指标。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将会大有裨益。

同时,这次实践也对我的个人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绩效改进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改进目标,如何设计有效的改进措施,如何监控和评估绩效指标。这些经验和能力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最后,我对未来绩效改进工作的展望是积极的。绩效改进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我希望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改进能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随着绩效改进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绩效改进工作将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次绩效改进实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绩效改进的重要性。通过理解绩效改进的意义、克服挑战、团队协作、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将会在将来的职场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并为组织的发展做好更多的贡献。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篇十一

一、考核结果分析的意义

企业 对员工的绩考核是 人力资源 文字性数字型的结果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绩效改进意见,可以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的目的。

二、考核结果分析常见方法与用途

考核结果分析方法从分析的对比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1、横向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分析是指:以客体(指标、人员、部门、类别)为变化量对同一个考核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同一人员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其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的均衡状况,便于进一步的指导和工作协调。

对人员部门和类别之间的比较,目的是分析任务完成或对组织贡献的优劣顺序,是绩效工资、评先进等依据。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评价过程造成的各种误差,以利于及时调整,提高以后的评价工作质量。

2、纵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是指:以客体(人员、部门、公司)为变量对不同考核期的同一考核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员工(或部门、公司)本期指标考核结果与上期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业绩差距及引起差距的内在原因,以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员工(或部门、公司)的绩效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单项考核结果的平均水平与任一年度比较,当年的单项考核指标平均值,与上一年度或任一年度的同一考核指标比较,观察其变化情况,有无进步以及进步大小。它可以进行全部比较,也可以任选某些指标进行比较。

(2)各单项考核结果的平均水平历年变化趋势,以分析单项考核指标平均值的历年变化趋势。

(3)各组考核指标总体平均水平比较,某一年度或历年的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同单项指标相同。

三、明确考核结果分析责任和方法

企业在进行考核结果分析时,应建立明确的从考核结果的数据收集到提出绩效改进计划的程序,以达到考核结果分析的目的。

1、明确考核结果分析的责任。分析是改进的前提。考核结果由于要用于改进员工业绩,因此,在确定员工的'考核结果分析责任时,应从熟悉、掌握员工工作情况的人员中产生,同时也有利于紧接其后的业绩改进计划的指导实施,切记人力资源部门一把抓现象。

2、收集、整理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包括考核的指标、权重、标准、执行计划等信息,尽量多的掌握考核的整个过程情况,以通过考核文字和数据材料来分析产生考核结果差异的原因。

3、掌握考核结果分析方法。即对考核结果分析方法的选用和培训,以指导分析人员正确地运用分析方法,经过对比得出客观的分析结果。

四、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分析人员应对考核的指标进行多-维度分析,首先应对单个指标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时期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单一指标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考核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定业绩改进的总体目标和措施。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对员工考核中的能力类指标(难以量化的)和业绩类指标(能量化的)应区别对待,应通过对业绩类指标的分析,找出差距的基础上,再进行能力类指标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业绩类指标考核结果更客观且容易得到员工认可;以利于建立互任基础,这也是业绩改进所必须的前提。而且从投入与产出模型来讲,员工的能力是投入,员工的业绩是工作产出,通过结果分析产生原因,也是符合分析问题的普遍规律的。其整体过程是:业绩指标结果分析--业绩差距--能力分析(是能力还是其他原因)--否,进行业绩环境分析(如配合、协作、资源配置等)--是,本期与上期能力对比分析--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在确认考核分析结果以后,拟订改进计划就显得很重要了,千万不要在最后一米造成失败。改进计划主要可以从本次改进的主题(切记太多而无所侍从)、目标(标准)、时间、改进方法或措施、资源支持等进行。

五、分析限制条件和注意事项

1、比较分析的限制条件:

在进行员本期与上期纵向比较分析要考虑以下因素的限制:

(1)考核结果的计算方法不变;

(2)权重体系保持不变;

(3)单项指标相对得分的对照量不变。

如果不具备以下条件,可以进行以本期调整上期(或以上期调整本期)的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调整,以使考核结果分析具有可比性。

2、注意事项:

无论是各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还是分析的专家都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书面材料找到事件的本质。为了防止或减少在分析中的误差,出现误导员工行为指向及浪费公司人力、物力等情况,必须严格地挑选和培训分析人员。

首先,要挑选政策性强、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人来担任分析工作;

其次,分析人员应比较熟悉员工的工作情况,切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第三,要对分析人员进行有关分析原则、程序和方法的训练。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改进结果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760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