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而宝贵,我想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天,努力过上精彩的生活。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总结范文中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你可以思考这些观点对你的总结有何启发。
中医临床论文篇一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认识方面及对人的健康、疾病认识和治疗等方面,都有西医所不及的优势。中医学课程在以西医为主的高等及中等医学院校中普遍开设。但由于入学后首先接受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中医学思想体系与先入为主的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数理化不一致。因此,中医学教学处于前无铺垫、后无拓展,并缺乏背景知识的境地,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同时,2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移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及六淫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未孳握,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
卫生学校中医学教学内容繁多,课时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理论脱离实际。若将概括全面的《中医学概要》《中医学基本常识和针灸学》或《中医护理》等教材浓缩成36—72学时,教学既面面俱到而又泛泛而谈,在学生心中只能留下艰涩、晦奥的模糊印象。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将适合于卫生学校的中医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教学。
1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
将中医学分为基础学科、临床应用及实践技能三大板块。
图1中医学三大板块划分
2实施方法
编写教材时,针对不同专业造当增减、编排不同板块内容,合理分配三大板块教学内容和学时。卫生学校中,主要是药剂、护理和卫生保健专业必修中医学,但无论何种专业,基础部分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树立中医整体观念,形成辨证论治思维方式。
2.1药剂专业
本专业的重点是药,三大板块中以基础学科部分作为重点突破部分,可适当扩展方药学习。第二、三板块可用较少学时稍加注讲,不必深入具体的病证或穴位等内容。结合生药鉴定学重点,讲述药物配伍(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及药物的性味、功效、应用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常用药、重点药不仅有性状、颜色等的直观认知,还能使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有益于临床应用。如“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因细辛的毒性而对其用量加以限制;十枣汤中“遂、戟、芫花”的服用方法应以“十枚肥枣煎汤去渣泡服”;桂枝汤要煎汤取汁适寒温”服,以“啜热稀粥温覆,遍身滢滢汗出即止”,不可过服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中药使用的精妙之处和古人的良苦用心。
2.2护理专业
因为服务方式和对象不同,护理专业的重点是第一、三板块。第一板块中的方药可以从简,但应突出药物的煎服方法,如药物的先下、后下、包煎、煎煮时间长短和服药时间等,具体药物的性味、功效归入附录中作为了解内容。而第三板块则是学习重点。应将推拿、拔罐、刮痧操作方法作为重点突破部分,可适当增加课时,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二板块的临床处方用药可从略。
2.3社区保健专业
该专业培养面向农村、基层的医士,他们使用中医基本技能最多,中医学在该专业的课时量最多。教学时,在以第一、二板块并重的同时,适当加大第二板块课时量,使学生能够正确诊治常见病及多发病。但不可面面俱到,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注意事项
3.1重视引入教育
卫生学校新生正处于从普通教育转变为专业教育的过渡阶段,中医学教学应重视引入教育,让学生明确中医学的地位及优势,树立学好中医学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3.1.2中医学特点 我国传统医学基本符合新世纪“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要求。中医理论体系,既包含有文化社会因素,又包含有自然科学因素;既反映了人体五脏之间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又反映了人体内“藏”与自然万物外“象”的对应关系。中医学体现了综合、全息的“象”思维特征,藏象、脉象、证象反映了生理功能和病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人体与自然生态各种信息的总合。因此,可以说中医学是一门顺应自然环境的大生态医学。
中医学强调自我调节,发掘人体正气潜能。在治疗疾病方面,不是单纯针对组织结构病变采用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致病菌毒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治疗,而是建立了一套针对人体无形的功能关系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治疗系统及功能动态平衡调节模式,以五脏间的功能调节为主引发到机体的形体组织官窍,达到整体“阴平阳秘”状态。
3.1.2学习方法 非中医专业的中医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使其从根本上把捱中医学精髓,掌握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五运六气,太过、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及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物理论等,引导他们步入中医大门。中医理论的形成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如生活中“水能灭火”’中医五行相克中就有“水克火”一说。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通过中医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学生知识,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获取新知识,培养积极向上、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发展的健康个性,能独立吸取人类科学文化领域的各种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善于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具有终身学习意识。
3.2突破难点,熟记重点
3.2.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灵魂,立法方药莫不以此为基础。阴阳是古人思辨哲学的.起始,是以“日光的向背”为其原始含义,而后扩大到整个认识领域,用来对自然界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教学中可结合矛盾学说和辩证统一思想加以阐释思辨哲学。如果没有以上的启入点,仅以“一般的,以明亮的、上升的……为阳;以阴暗的、下降的……为阴”来解释阴阳概念,学生将无法深刻理解阴阳依存、转变的微妙关系,机械死板地记忆会为以后的学习设置巨大障碍,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3.2.2五行学说 在现行教材中五行学说被归为自学内容,笔者认为不妥。在调理脏腑关系及指导用药甚至以情志相胜法治疗心理疾病都涉及此。教学中只需寥寥几笔“木燃烧是火,火化为灰焊是土,土里藏金,金炼化为水,水能滋养树木”,就能将五行相生的关系解释清楚,记忆时则简化为“木火土金水”,相克则记忆“木土水火金”,解释以“植树造林防水土流失、水来土掩……”等。临床应将五行相克原理,使用情志相胜法治疗心理疾病推而广之。古籍中有很多范例,如“范进中举”中喜伤心后以恐胜喜法治疗等。
3.3突出人文教有
卫生学校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了解患者痛苦,听患者倾诉,体恤患者疾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我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以及具有丰富、独特人文特色的中国传统医学,应成为学生多元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许多研究证实,中医传统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在四诊合参时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稳定病情很有帮助,含有某种暗示意味的心理安慰有时更胜于苦口良药。因此,学生学习中医,与其说是掌握了一些中医知识和技能,不如说学会了中医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倡导“医乃仁术”“天人合一”的中医学不失为最生动的教材。
中医临床论文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药学正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逐步替代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方向发展。积极促进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药学服务人才,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教育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针对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在临床药师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还需对临床药学教育不断改革与探索,寻求适应医院药学多元化、差异性服务特点,能达到优化患者治疗目的的人才培育模式。我国医药院校开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时间较短,仍存在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临床药师大多缺乏系统的医药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以化学类课程为主,忽视对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及应用,导致在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中缺乏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药师不能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融合及转化,严重影响其与医师、患者的沟通,无法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进行合理高效的临床药物治疗。
2、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除了熟练掌握药学、临床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也是其本科教育中关键环节之一。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学制多为6—7年,时间比较充裕,安排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国内则相对较短,临床药学本科学制通常为4—5年,临床实践往往是压缩在最后一年,有些学校甚至只安排半年的时间,这使学生无法充分学习药学的相关临床工作,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得不到相应的实践体验,这使本专业学生未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时,将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由此可见,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需在学制上作调整,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以及新型人才储备的需求。
3、学生缺乏沟通能力。目前,我国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为门诊药物咨询、静脉药物调配、药物的药效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药浓度监测(tdm)、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集中在基础性的药学工作,药师缺乏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间有效沟通的机会,也缺少与患者进行完全接触的氛围。为适应临床药师这种工作模式,医药院校更注重药学和临床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在此后的临床工作中难以做到配合医师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治疗。这种工作模式不符合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全面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工作进展,而在此模式下培养的临床药师,也很难完成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临床任务。
二、对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同时涉及药学和医学两大类学科的知识,其课程设置应遵循医药并重的原则,合理设置药学、医学相关课程及临床实践的比重,使该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药学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从而初步具备临床药学服务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可积极增设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及医药伦理学等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注重临床实践安排。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学科;临床药学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护士交流合作,服务患者的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师承担着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责,只有进行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强化实践技能,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渗透式的早期见习性实践,在各学年安排学生进行见习。见习期间,在临床药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科室轮转,进行查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充分与病人、医生、护士沟通交流,使其能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扎实灵活地将知识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后一年因临床实践时间过于集中,与考研、找工作时间冲突等因素而导致实践质量下降的情况。此外,由于临床药学本科是医药结合的专业,为满足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高校还需在学制上进行调整,延长该专业的教学年限。
3、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与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相比,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新模式需要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切实有效的个体化合理用药。因此积极推进沟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必须加强的课程。实践证明,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知识培训,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抓住重点、理解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信息,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真正践行药学监护的内涵,将传统医院药学以药物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三、结语
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任重道远,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力争培养出符合现代医院药学模式的高素质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在教育体系及其他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但只要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可行的临床药学服务理论和经验,合理应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快临床药学本科教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高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能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应优化课程体系,扎实学生药学和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注重学生对相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适当借鉴国外临床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药学教学模式适时摒弃,对学制、临床实践时间作合理调整,构建高效科学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优质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6]吴永佩,颜青.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01):1-8.
中医临床论文篇三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目前现状
1.1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1.2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1.3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1.4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培养对策
2.1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2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2.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总结”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沟通能力。
2.4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学习方法,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2.5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热点,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3小结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8](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gmer),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在医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在后期临床实习中注重培养,在早期基础课及临床课教学中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生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今后成为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教育者应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具备运用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中医思维、中医手段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完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31(5):1-2.
[3]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4):66.
[7]左令燕,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15(5):260.
中医临床论文篇四
肿瘤学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医生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肿瘤学临床带教中遇到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肿瘤专业型人才。
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现就肿瘤学临床带教中思维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总结如下。
中医临床论文篇五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的特点,各行各业都投入极大的关注。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数据,统计学科一直就是冲在处理数据的最前线,未来统计学的大数据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大数据的到来对统计学教学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而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高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让大数据服务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1.大数据背景下引起新的教学观念转变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教学上,我们必将迎来教学观念的大幅转变。传统的课上老师授课、课下学生练习,由考试来检查教学成效的教学观念会慢慢转变成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有条件的高教可以大数据背景下,老师的转变在于从原有的教学经验转变成对海量教学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的转变在于从依赖老师传授知识转变成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
2.大数据背景下引发新的研究生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不大相同,研究生更有自律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因此十分适合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e-learning学习环境,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moodle等开源学习系统,形成一个协作的虚拟学习社区或学习共同体,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随时进行在线作业和测验,合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研究生都是小班教学,这更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更加科学化,效率化。
3.大数据促进个性化教育
当学生经过本科的基础学科教育,跨入更高一级研究生教育后,个体差异慢慢凸显出来。大数据背景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个性化教育平台,在师资和教学资源都相对比较缺乏的研究生教学中,使因材施教得以顺利实行。学生在线学习的所有数据被后台记录下来,老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轻易知道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再来调整教学进度,找出适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模式。
4.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改革
要顺应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人才的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要全面衡量统计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做出适当的改革。首先必须将大数据相关课程纳入培养体系,开设大数据时代具有挑战性的内容相关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发展前沿,为了和本科生的教学有区别,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统计专业的研究生不但要有娴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以及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因此大数据所需的专业人才不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培养,要从数学,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来联合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其次在理论教学部分要增加如何处理数据这一核心内容,目前很多大数据算法例如链接算法,k-means等本科阶段没有学到的专业算法必须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理论部分的教学除了大数据相关内容,还必须拓宽到相关交叉性的学科,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工具、newsql数据库等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讲授典型的大数据实用案例,例如美国梅西百货的实时定价机制。根据需求和库存的情况,该公司基于sas的系统对多达7300万种货品进行实时调价。再例如某知名快餐业的视频分析。该公司通过视频分析等候队列的长度,然后自动变化电子菜单显示的内容。如果队列较长,则显示可以快速供给的食物;如果队列较短,则显示那些利润较高但准备时间相对长的食品。对研究生教学绝不能拘泥于理论教学,更需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大数据环境中进行实战培养。统计学院应率先建立大数据实验室,给研究生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让学生参与项目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资助。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和相关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如4月18日,亚信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慧科教育集团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展至企业人才再教育领域,助力企业内部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值得地方高校学习借鉴。
5.结束语
统计研究生的教育更标志着统计学教育的一个新高度。作为地方高校统计专业教师,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强化大数据意识,形成大数据思维,转变研究生培养观念,建立新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找到每个研究生相符合的教学平台和方式,培养出精通统计,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2]吴启富.我国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探析.才智,2013:21.
[3]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统计研究,.
[4]卢正天.大数据浪潮挑战下的教育回应.当代教育科学,2014.
中医临床论文篇六
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二十余年,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社会的反馈信息,谈一下中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医,有的同学甚至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药不治病,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他们根本就不热爱中医,怎么能够把中医学好?那么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我总结了一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
1.2中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1.3中医在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急性病中风还是慢性胃肠炎,无论是常见病感冒还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疗过程中,中医都起着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有好多疾病,用西药治疗无效甚至延误病情,用中药却药到病除。
1.4中医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中药无毒副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也是食物,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而西药毒副作用就比较大。美国医学协会刊物曾登载一篇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0万多名病人死于药物反应,药物反应在美国已成为导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对美国医院过去30年有关用药不良反应的39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用药不良反应定义为“药物剂量用于人体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药不良反应。研究人员估计,“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106000名病人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这意味着用药不良反应在美国可列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研究者补充说,这些数字也许只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不包括错误服药,过量用药,滥用药物和治疗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一项美国研究估计,治疗药物反应的总体费用,每年高达40亿美元。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应:(1)可引起过敏、甚至死亡。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做皮试。(2)降低人体免疫力。青霉素不但杀菌,还杀伤人体的白细胞,降低人体的抵抗力。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的人,抗病能力会越来越差,更容易患病。(3)青霉素用苯甲醇溶解后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不可逆性坏死。2~3岁儿童臀部反复多次肌注,长大后两腿不能直立而患“蛙腿病”。
2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所谓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1]。中医专业专才教育是通过讲授中医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中医专业知识,具备中医专门技能的人才。所谓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感情的陶冶。其特点为: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但应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本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是中医教育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医治病的突出特点是辨证施治,他要求医生全面看问题,且知识面广。辨证论治不仅用于药物治病,还用于食疗(即用食物治病)、心理疗法。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中医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西医知识,社会知识。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2],其次才是所在中医学领域的专家。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培养,提高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
3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中国、外国有很多不好的思想在腐蚀辨别能力差、抵抗能力还不强的人们,社会上有很多人“向钱看”,道德沦丧。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开药方、做手术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从病人角度考虑,而是以自己盈利为目的,开“大处方”,做本来不该做的手术。患者把医生看做自己最重要最信任的人,为了让医生给他解除病痛,可以告诉医生他的隐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作为一个医生必须作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关心、体贴、尊重病人,成为患者可信赖的人,医生在患者面前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有很大影响。几句温暖的话语,热情的问候,真诚的态度,可以减轻病人的疾苦;相反肮脏的企图,冷眼冷语一句话,不好的态度,可以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否则医生可能成为“杀人合法”的刽子手。
4改进教学手段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的教学。又比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当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及时让学生到医院见习,然后开展病例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教学方法、手段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上述四个方面的运用,收效良好,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也很受学生欢迎,现拿出来共同行参阅,当然教学改革的方法还很多,我将进一步致力于中医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医临床论文篇七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它除占有中医学的合理内核,同时也积极吸取现代心理学的营养。
精神护理又谓情志护理《灵枢v1g本神》中则用神、魂、意、志、思、虑、智等描述人的思、意志、记忆、才智等心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出现不同的病症,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肾。但是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最多见。正说明七情与五赃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过分剧烈或持久的改变可导致情的失调,影响机体平衡而致病。为了把精神护理做到有的放失,我们根据不同辩证思路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多以’疏肝益气“为原则。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6月一12月的肝炎病人136例,急性肝炎病人36例(18-30岁,男性25人,女性11人),慢性肝炎、肝硬化100例(48-70)岁,男性64人,女性36人)肝炎精神护理分析。
2护理分析
2.1各种肝炎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以情感中的怒、思、忧、虑为肝炎病的主要情志变化,急性肝炎病人36例中觉大部分有易怒感。18-30岁以内者达88%。以心理学分析大都热爰生活,有的在住院前刚刚考上大学,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忙个人的婚事,有的个人生活起居,饮食失于规律,因而疲劳高度,饮食不节,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人的思维是精神意识的高级活动形势。外界任何事物是通过感官接触产生感觉的作用,并产生了意志、思、虑、智的认识过程,所以说神和物是互为因果的,急性肝炎病人住院后,由于外界因素作用于病人的内心之中的共同点急用治疗,尽快治愈,快点出院的心理活动。促使急躁情绪上升,肝主疏泄为其特征,肝炎病人肝的升发太过,阳气蒸腾而上,影响肝的疏泄,反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加之肝之升发不利导致肝气郁结,而使肝受热易怒,怒在伤肝,反复出现则有发展为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者,临床并非罕见。
2.2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100例统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脏腑、气血出现异常,容易通过面部的色泽变化而反映出来,为临床辩证、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思、忧、虑等情感,48-70岁占有32%,肝硬化同年龄组占有49%,从我们护理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是病程太长,病情易反复,愈合不好,因此他们思前想后,生活、工作、家庭、老人、妻子及儿女......等一切问题都在病人脑海中翻滚,有的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淡漠,产生了各种负担。
3结果
通过临床的辩证护理,分析病人的疾病心理,我们感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情感活动过多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动态对肝炎病人必须观其色,一般面色容润光泽,往往提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轻;如果面色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提示病重。验其神,再以中医学理论,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是人体脏腑、经络、气备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观点,从’气〃出发对肝炎病精神护理找出了良方,肝炎病人在护士细致的精神护理下有明显改善,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4讨论
如何做好病人情感护理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4.1护表慈心取信任肝病的心理治疗,先从护理人员的语言、气质、举止大方、热诚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体会病人的感受,使病人能够感觉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支持。并且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总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4.2除心苦、开胸廓《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只是我们告诉病人得病的因素,以及修养的方法,让病人配合医护的治疗护理,并积极消除病人的疾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综合分析,积极引导,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心理,排除外来不良刺激,创造有利于恢复健康的条件,才能促使身体康复。
4.3修身养神在个人根据中医内因和外因理论观点,我们必须把病房建设成一个整洁、安静、美观、舒适的环境、我科把病人的外走廊建为文化长廊,有很多健康知识、病人可以在外走廊看报、学习、交流、下棋、赏花等总病人愉快感之外,更使病人了解人的精神情志是以五脏的神气作为基础,而五脏之精气又必须由情志推动,才能正常运行,因此清除病人的思虑杂念,专习修养神静则宁,神动则乱,稳定情绪,储备精气,促使五脏六腑阴阳升降正常活动,从而增加体质,战胜疾病,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的目的。
中医临床论文篇八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相比,中医注重整体观察、辨证施治,强调身体的整体平衡和防病于未然。力图达到“治未病”的目标。中医临床的心得体会,将有助于传承中医智慧,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第二段:关注整体而非症状
中医临床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而非仅仅将症状片面看待,这种整体观念十分重要。作为一名中医临床从业者,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疾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时刻牢记中医注重整体观察的理念,严谨地对待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不仅仅关注其症状,也关注其体质、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段:辨证施治促进康复
中医的又一显著特点是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病除或减轻病情并促进康复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遇到病人因为患有同一种疾病,症状却各异,甚至完全不同。这时,凭借西医的诊疗方法难以对症下药,而中医则依靠对病人整体身体状况和舌象、脉象等病征的准确把握,能够更精确地辨证施治。临床实践告诉我,只有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并针对不同阶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段:防病于未然
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人体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状态。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预防疾病比治疗病症更加重要。中医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等,以建立起良好的体质。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我成功帮助不少病人改善了各种慢性疾病,提高了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此,防病于未然是中医临床的一大精髓,也是我努力推广的重点。
第五段: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
虽然中医具有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但自古以来,中医学派别之间的争议一直存在。然而,我深知中西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我常常能够通过借鉴西医的一些精确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更好地完成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因此,我坚信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并推动中医学的继续发展。
总结:
中医临床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的独特理论和疗法,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精准治疗。通过整体观察、辨证施治等独有的临床特征,中医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全面、更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也为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变革。我将继续努力,坚守中医的原则,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临床实践途径,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中医临床论文篇九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开我的
求职信
,我是xx中医学院临床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20xx级应届毕业生。经过大学六年的北上求学,南下学医,怀着严谨谦虚的专业态度,本着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加以带教老师的指导,我相信自己能往卓越的临床医生及针灸师方向发展。
久闻贵院是专业的医疗水平,娴熟的诊治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贵院不断的进取精神,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为人师表的教学方式,追求医者仁心的职业理念也让我十分的敬仰。希望自己可以化身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平台上在为共同的理念而坚定地完成自己所选择的职业。
我的学业成绩都处于中上游。中医西医 英语 多范围的学习,可以容纳繁琐,打破常规,却富于创意。本人应试能耐或许不出众,但乐在治学,不断自我充电。
求学近六载,初步具备了迈向临床医生的基本素质。在实习的同时,结合临床,自我钻研中医针灸耳穴疗法,期间给多名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获得好评,更深刻的体念医者仁心的从医之道。
期间曾到广西蒙山中医院内科门诊跟师见习,初步掌握针灸手法,参与诊治病人达200人次,熟悉了内科及针灸的常见病,拓宽思维;在广西中西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实习,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治,领悟了临床辨证施治的思维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此外在与中国乐凯,中国游戏中心等大公司的策划合作项目,使我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思维和与社会,人际,公司沟通的一定能力;去北京著名高校求学的经历,丰富了阅览,并且学会了淡然的面对挫折的能力。这些使得我坚信能在即将的工作中多方位的思考,灵活协调的处理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
当今,医疗体制,医患关系在不断的完善中,期间也会存在暂时的复杂纷纭,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有一系列问题,故有责任感,思维跳跃,洞察力,忍耐力和强适应性的我,针灸,医学心理学,环保,摄影及策划编辑,瑜伽是我的特长。一直希望可以实践医者系仁心的理念,从事医疗相关职业为医患多方寻求彼此所需. 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有价值的事业进取。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http:///qiuzhi/
20xx年**月**日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学的古老智慧和丰富经验给医学界带来的震撼和启示,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体验。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中医的精髓和宝贵经验,同样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读者分享我的中医临床心得体会,包括对中医的认识理解、临床实践经验、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中医学未来的展望。
一、认识理解中医的本质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东方文化的奇妙结晶,历史悠久、深邃而又神秘。中医学所倡导的观察能帮助人们理解宇宙与人体及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中医理论讲求的是“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的平衡,强调人体与四季和谐相处的关系。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不仅仅是要认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更要深刻理解中医学所表达的思维方式和医疗方法,它带给我更深远的理解,从而改变了我的用药方式、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也让我在临床把握和处理难题时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中医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以及调节患者身体的冷热和湿干的平衡。我在临床实践中利用中医经络调理外加中药和针灸等综合治疗法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消除病因和障碍,并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临床实践是中医理论的验证基础,病人在医师的治疗过程中,反映出的身体反应以及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是对于中医治疗方法和理论的不断确认和印证,这无疑是一种宝贵和珍惜的体验。
三、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
中医临床不仅仅注重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法,还非常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医生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及过往的病史背景,同时尽可能的接纳患者自身经验和感受。基本的目的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寻找问题答案所在,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同时,医生的语言表达和心态也都能够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因此,中医临床医师应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与优雅,成为一位有正能量的医生。这一点对于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疗效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中医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毫无疑问,中医在面临现代医学的冲击和洗礼的当下还经历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新的抗菌化学药物以及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使得一些患者对于中医的信赖和依赖度下降。对于中医临床医生来说,除了强化自身的学术素养以外,还要加强中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和接受中医学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的协作和补充效果。
五、中医学的未来
中医学在古老文化的养殖下孕育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体系和思维方式至今保持活跃和独立状态。中医学强调的是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它与现代医学的综合本质最终一定会达成协调和互补的稳定关系。笔者相信中医学在未来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当前,很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关注和投资中医学,将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带来了许多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其中既包括了中药的深度利用,又发展了许多新的互动和口服化技术,这对于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前景来说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给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颖和创造性的想法和贡献。在开始的时候,很多传承者和临床医生曾经受到过很多外界批评,但是我坚信中医学会在未来展现出更强大、更准确和细腻的治疗优势,并且提供给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一
临床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领域,它以中医经典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象、脉搏等诊断方法,采用针灸、中药等手段治疗疾病。作为一名历经多年实践的中医师,我从临床中医中汲取了许多心得体会,对于人体的细微变化、病情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法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段:精细观察病人的变化
在临床中医的实践中,观察病人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无论是外貌还是舌象,都能反映出身体内部的状况。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体态和舌苔的颜色、湿度等,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体质、病情以及病变所在。例如,苍白的面色可能暗示气虚,苔色黄腻可能预示湿热等等。通过这种观察,中医师能够获得许多病情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段:细感脉象的变化
在临床中,脉象的变化也是中医师观察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师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可以感受到脉搏的速度、强度、节律以及脉象的质地等情况。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医师能够获得病人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进而判断出体内有无寒热、虚实等问题。例如,脉搏沉细可能说明气血不足,脉搏滑数可能说明湿热内蕴等等。对于每个病人的脉象都有独特的判断方法,实践中需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正确准确地判断病情。
四段:精确选择治疗方法
在获得病情的准确判断后,中医师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等。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寒热错杂的病人,可以选择通过针灸疏通气血,调理寒热平衡;对于湿热病症,可以通过中药清热解毒,祛除湿气。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确的治疗,是中医师在临床中的重要职责。
五段:个人感悟与展望
临床中医的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到之处。中医以整体观的理念看待疾病,注重挖掘病因病机,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得身体能够自愈。临床中医的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都独一无二,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更多的病人带来康复和健康。
总结:
临床中医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观察、感知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病人的变化、感受脉象的细微变化,中医师能够获取病人的健康信息,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医的实践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巧,为病人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二
中医临床是一门古老而且深奥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医临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强调“治未病”,强调治疗正在形成的疾病,提倡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从个人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医临床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
第二段:中医临床在辨证论治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中医临床中,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医强调通过全面的辨证分析,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症状、体征、舌诊、脉象等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和根本原因。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第三段:中医临床中“重于调节”的理念
中医临床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中医医生在治疗时首先要注意保护患者自身的平衡,并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节患者的体内平衡,帮助患者自我康复。这种“重于调节”的理念,与西医注重药物治疗的思路有所不同。通过注重调节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这也是中医临床的一大优势。
第四段:中医临床中的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中医临床非常注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中医理念提倡顺应自然的法则,在治疗中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病情变化的规律性。中医重视患者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订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中医临床中,我们始终以人为本,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怀,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通过中医临床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中医临床不仅仅关注治病,更关注保健和预防,注重调理整体健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临床的研究和推广,弘扬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和温暖。同时,也需不断探索中西医融合的途径,将中医临床与现代医学有效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中医临床师的职责和特点(约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师,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为患者提供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与西方医学不同,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症状的表现。我们致力于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疗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自愈力的发挥。在实践中,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导师和朋友,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纽带。
第二段:疾病预防与整体调理(约300字)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师,我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中医强调保持身心的整体健康与平衡,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常常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此外,中医还非常注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强调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充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第三段: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约300字)
中医临床师面对疑难杂症时,通常通过仔细观察与询问病史来获取病情信息。我们注重对患者整体状况的了解,包括身体症状、舌苔、脉搏等细节。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病案分析能力,我们能在众多症状和体征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和中药疗法,以及其他中医疗法来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第四段:病人关系与心理支持(约200字)
在中医临床师的实践中,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努力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我会花时间倾听患者的病情、感受和担忧,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这种关系可以使患者愿意坦率地与我分享他们的问题,我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准确地为他们提供中医治疗。
第五段: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约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师,我深知医学无止境,世界无穷尽。我不断努力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与能力。我定期参加各种中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与其他医生进行专业交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更新治疗方法。另外,我会阅读相关的医学文献和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提供更针对性的中医治疗。
总结:中医临床师在提供中医服务的同时,注重疾病的预防与整体调理,致力于解决疑难杂症。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和给予心理支持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持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实现中医临床师的使命。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四
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年7月1日
籍贯:广州
居住地:广州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178755@
自我评价
开朗、热情、有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三个月后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学术/科研,政府,教育/培训,美容/保健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6000以上
目标职能:中医科医生,针灸、推拿,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教师,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6--至今:广州××医院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中医门诊中医科医生
1、参与××医院门诊夏季进行的医疗活动,穴位敷贴治咳嗽、哮喘的.治疗实践和临床病例观察。
2、参与××医院门诊冬季进行的医疗活动,个人简历模板,对脾肾虚寒、手足寒冷等症状治疗实践并进行临床病例观察。
3、参与××医院门诊进行的“××××××”的病例收集和临床疗效观察。
4、作为技术指导参与××医院××病房进行的“××××××××××”的临床疗效观察。
教育经历
/9--2013/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硕士
获得证书
/12医师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英语等级:英语六级
普通话:熟练
粤语:熟练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五
临床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博大精深。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很多心得和体会。今天我将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临床中医心得体会。
第二段: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在临床中,病人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为病人做好治疗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深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在诊治过程中,我们要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情,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意愿和选择。我们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心。只有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和为其着想,我们才能给予最合适的医疗服务。
第三段: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我深感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出更好的疗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分析病情,西医则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病理诊断。两者结合,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我会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针灸、草药配方和推拿等中医疗法,并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每位病人,我会全面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并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我也会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个别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五段: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临床中医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学科。我的临床中医心得体会中也充满了对专业技能的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我会不断学习新的中医理论和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与同行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交流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病人,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结尾
临床中医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能深刻感受到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临床效果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六
第一段:介绍临床中医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临床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临床中医在中医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医生的经验和综合判断,以及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正是因为临床中医的存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第二段:谈谈个人在临床中医实践中的经历(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在临床中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临床中医的独特之处,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很大的区别。在临床实践中,我常常需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而不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其次,我发现在临床中医实践过程中,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与病人的良好沟通,才能准确了解病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三段:阐述个人在临床中医中的观察和总结(300字)
在临床中医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规律和特点。首先,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这使得中医能够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而非仅仅针对某个症状进行治疗。其次,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调节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这与西医的“治已病”有很大区别。最后,我观察到中医药在一些慢性病治疗中的显著优势。通过适当的中药调理,可以缓解慢性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段:探讨临床中医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300字)
尽管临床中医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首先,中西医的整合和交流仍不够深入,导致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其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仍然比较复杂,对于新兴的医学从业者和患者来说,理解和应用中医的难度较大。此外,中医药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中医应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推进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第五段:总结临床中医的意义和发展前景(200字)
简而言之,临床中医是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分发挥着中医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力量。将来,临床中医有望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临床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医生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七
第一段:介绍中医的来源和特点(约200字)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宝贵医学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其与西医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主张“以人为本”和“防病于未然”。临床中医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和心得,为后来的医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第二段:侧重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约300字)
临床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综合因素,全面分析其病情,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需要临床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又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力。通过细致入微的辨证施治,中医可以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每一个病人的状况,才能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治疗。
第三段:强调中医的“以人为本”和“防病于未然”理念(约300字)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和“防病于未然”的理念。通过全面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中医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疾病的发生。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疾病都与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我努力在每一位患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只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四段:总结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约200字)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中医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只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做到真正的全程贴心照顾,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起良好的医生形象。同时,我们要保持严谨的治疗态度,积极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五段:对未来临床中医发展的期望(约200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总有一天我们能够通过更先进的手段验证中医的疗效。我希望未来临床中医能够更好地发展,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我相信,中医的智慧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将继续为人们所钦佩和追捧。我将继续努力,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让中医走向世界舞台,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上述五段式的文章,我对临床中医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临床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和“以人为本”和“防病于未然”的理念,而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不断提高治疗效果的保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广大中医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启示,为临床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八
作为一名临床中医,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有多年,经历了无数与病患的对话、不断磨砺自己的诊疗技艺。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下面将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我对临床中医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临床中医工作中,主动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患者在描述病情时往往会有一些特定的词句、表情或动作,这些细微之处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我还会倾听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还能帮助他们增加对中医治疗的信任,提升治疗效果。
其次,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细致入微的观察病症变化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病患的一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通过细心观察不仅有助于发现其中的细节问题,还能帮助我判断治疗的效果。例如,一位患者有疼痛症状,在我的治疗下疼痛减轻了,但是观察到其面色苍白、精神状态较差,我就意识到患者可能存在着失血的情况,并进一步调整了治疗方案。因此,观察病症变化对于中医临床诊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临床中医需要持之以恒地钻研中医经典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中医经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研读中医经典,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同时,我还在每天的工作中努力积累临床经验,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学习最新的中医疗法,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学习,才能在临床中医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注重治未病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强调的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人体免疫力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我与患者进行初诊时,我会关注他们生活习惯、饮食情况、运动等各个方面,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及早预防,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作为一名临床中医,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我通过与病患的对话,积极倾听他们的病情描述,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病症变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我也不断研读中医经典,学习最新的中医疗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实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此外,我也注重治未病,通过调理身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相信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将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4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