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讲话感悟(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9:58:20
清华讲话感悟(实用13篇)
时间:2023-11-06 09:58:20     小编:飞雪

感悟是对生活中的琐事或重大事件进行内心思考和反省,从中得到的独特认识和观点。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感悟,可以获得更多思维的碰撞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于人生和幸福的深入思考。

清华讲话感悟篇一

四月的清华园,阳光明媚,春和景明,清华大学迎来了105岁的生日。我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顺利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对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综合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已按时完成,38个院系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启动,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学术并重、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开展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将百分制改为相对等级制。成立教学委员会,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我校学生超算团队第一次包揽了三大国际超算赛事冠军;倡议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创立了跨院系交叉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向20xx级本科新生赠书,实施学生深度阅读计划。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召开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出台《清华大学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加强学科交叉,成立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建立校内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燃气轮机、未来网络、转化医学、地球数值模拟器等重大项目。成立药学院,进一步完善生命医学学科布局。启动长城工程科技会议,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创新联盟,主动服务国家工程科技战略。启动“人文清华”讲坛,构建新的人文公共空间,打造清华新人文格局。

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19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xx年度国家科技奖。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内辐照试验入选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成功通过一箭多星发射我校自行研制的3颗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酵母剪切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研究入选20xx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中获得5项一等奖。国情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由我校美术学院教师担纲设计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获得广泛赞誉。人文学院格非教授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全球化战略迈出关键步伐。制定清华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发展战略,推动清华成为促进人才培养、学术人文思想交流的全球性中心。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首批博士生正式入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完成第一批学生的招生工作。清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创办的全球创新学院,成为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性教育科研平台。向全球创新学院赠送一棵水杉,祝福全球创新学院茁壮成长。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综合改革,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工队伍改革,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面对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相信全体清华人一定会发扬清华人特有的实干精神,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也相信,在所有清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清华将变得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我们也将以更坚定、更从容、更自信的步伐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清华讲话感悟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人才,一时成为总书记口中的高频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应当读懂总书记的“人才观”,织密人才育选用全链条,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用好育才“广角镜”。“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人才培育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组工干部肩负育才的重任,必须放眼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拘一格揽人育才。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视培育人才为己任,像栽种树苗一样培育人才,为他们浇灌,给他们修枝,不揠苗助长、操之过急,以呵护他们茁壮成长而骄傲,为他们竞相成才而自豪,以桃李满天下为荣,矢志不移为党的事业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人才。

戴好选才“透视镜”。古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前,我国人才队伍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可谓人才济济,但如何从人才的马厩中选出“千里马”成为考验组工干部的一道难题。慧眼识英才,理璞成大器。组工干部肩负着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人才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导航图、定神针,更是人才的知己。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坚持从小事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工作一点一滴入手,从日常考核中以小见大,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细节上,通过常态化观察研究,了解日常工作细微小事,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人才,画准人才“立体像”,确保从亿万人中真正挑选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苗子”。

舞好用才“指挥棒”。用好人才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时下,一些领导抱怨身边人才太少,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用才的艺术和容才的雅量,对人才要求过于严苛。用才不能以偏概全,应该尊重个性,包容棱角,不以个人好恶偏见评定他人,做到用长容短、扬长避短,并创造条件扬长避短,甚至化短为长。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好人才配对互补,大胆选拔那些品德好、能力强、作风实、业绩优、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把他们选拔到真正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岗位上,确保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唯此,方能用好人才凝聚人力,使得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聚天下英才,招贤良能士;聚四方八友,揽天下群英。人才是第一资源。组工干部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人才“育选用”三个环节,持续推进实施个性化、订单式培养人才,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织密人才服务网,才能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才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清华讲话感悟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20xx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清华讲话感悟篇四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清华讲话感悟篇五

告别硕果累累的2003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04年,在这令人喜悦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清华发展的广大校友和各界人士,表示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两会召开,国家领导集体完成了又一次新老交替;“非典”爆发,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神五”升空,显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全会召开,为我们绘制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蓝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明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检查、总结了“985”一期建设的成果,启动了“十五”计划和“211”、“985”二期工程;通过精品课建设和培育教学名师等措施,抓好教学工作,坚持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及时进行学校产业的体制改制,继续搞好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新的贡献;接待大批高层人士来访,坚持与世界名校的强强合作,使国际合作与交流向着高层次、多元化、实质性的`方向发展;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重点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改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工作,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在2003年,我校有6名教授荣膺中科院院士,有5名教授荣获教育部授予的首届“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8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迄今进行的总共5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共有39篇论文入选; sci、ei、istp收录我校论文数分别是1899、2094、1144篇(2003年公布2002年数据),以上各项指标均居高校之首;全校产业的经营收入有望达到135亿元左右的历史新高;包括紫荆公寓、六教、纳米和信息大楼在内的21.6万平方米建筑项目竣工,近万名本科生“喜迁新居”;……总而言之,我们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二个九年开了个好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并逐步落实三个规划,即:学校到2020年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十五”规划和校园发展规划。要切实深化四项改革,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向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过渡,加速建设一支适应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全方位、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加速完善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科学的课程结构调整和课程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形成有利于多学科集成创新、大团队攻关、能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新的科研体制,形成有利于在科学前沿潜心探索,积蕴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新局面,形成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生长的新机制,建设好有利于重点突破和持续发展的、并能有力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开放式科研基地和共享平台;推动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把人才战略作为科技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加强引进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工作;筹划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学校的学术决策进一步民主化,逐步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起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还要特别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回顾过去,学校发展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令我们欣慰与自豪;展望未来,宏伟的目标与社会的厚望令我们深感肩头重任。让我们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行胜于言”的作风,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规范管理,重点突破,开拓创新,跨越发展,在2004年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谱写出新的美好一页!

清华讲话感悟篇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谋新机,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凝心聚力”与之同行,坚定信仰、勇于创新、诚挚为民,做新征程中的“弄潮儿”,做国家需要、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凝赤诚之心,聚信仰之力。“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__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个人成长路上始终离不开信仰作为指路明灯,青年干部的“第一颗扣子”扣不好,便谈不上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为坚定理想,当回首悠悠百年历史,从数不尽的先辈故事中,激发奉献热情,厚植赤诚忠心。回忆在艰难困苦的年代,先辈先烈有志气、骨气、底气,昂首挺胸走在追求社会主义路上的模样,使自身坚定立场、挺直脊梁、目光如炬。我们青年干部应该在__富矿中,感受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朽精神,汲取__精髓,根植爱党情怀,孕育赤诚之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谨防思想“滑坡”,积极主动向先进学习看齐,以反面案例为警戒,拉好思想“红线”,提高党性修养,聚好信仰之力,以坚定的目光直视前方,共赴新征程。

凝勤学之心,聚创新之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番话,激起了我们对自身的思考。处在新时代,科技不断创新,问题也不断多元化、复杂化,微信查询、智能识别、“云”上办理等技术的创新确实极大程度方便了群众,但也迫使青年干部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保持学习能力,常怀不满足的“贪心”,孜孜不倦、如饥似渴,丰富更新自己知识体系,以此面对时代和人民的考验。同时,在应对网络纠纷、信息安全等新型群众问题时,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思考,常学常新,学以致用,敢于创新,在千变万化的问题中寻找一个个痛点,聚好创新之力,解决。

新时代里新的群众难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卷”。

凝责任之心,聚为民之力。既生逢盛世,也是肩负重任,青年干部手里握着为民服务的“接力棒”,站在解民忧、纾民困的大道上,不容退却,也不能退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可如今有些青年干部职务提升得快,为民之心却跟不上“脚步”,在应对领导时“得心应手”,面对群众时却“手足无措”,处理群众难事往往敷衍了事、推脱拉扯,如此工作,岂不是悖离立党初衷,卸下身负的光荣责任。因此,青年干部要凝好责任之心,聚好为民之力,敢于挑战,勇于啃“硬骨头”,在工作中不“甩锅”,踏踏实实破难题,治好老乡心中“顽疾”,用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誓言。常自觉洗涤思想,清楚自己为谁服务、为谁奋斗,搞懂从何起,去何处的问题,如此才能脚下有力量,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任务,绘好新时代的“蓝图”。

清华讲话感悟篇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对青年谆谆告诫,“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青年当在不懈奋斗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青年当扎根中华大地,绽放男儿风骨、志气。“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青年的,青年要自觉增强“接班人”意识,以“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标准,涵养“青出于蓝”的志气,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中,不做“温室之花”。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等不靠不要”,扎根中华大地,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之中,洗去“骄娇”二气,绽放好男儿的风骨、志气。不断砥砺意志品质,赓续红色基因,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要勤于加强__研读,善于从__中汲取信念和力量,如一代代优秀青年那样,只要祖国一声召唤,只要祖国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毫不犹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奋斗中激昂青春的热血,绽放青春的风采,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年当在不忘初心中奋力扛起使命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有人未战先怯,困难和挑战被无限放大,变成了不可逾越的“绊脚石”。有人选择迎难而上,困难和挑战在苦战鏖战中终究弯下了腰,成了成长成才的“垫脚石”。新时代的90后、00后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经受了锤炼,收获了成长,在与困难挑战的搏击中,初见风骨,初显胆色。“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十四五”擘画的宏伟蓝图不会轻轻松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在敲锣打鼓中实现。青年要勤于在攻坚克难中见血性,在拼搏奋进中见意志,在为民担当中见情怀。初心不忘,使命永在,气象一新,将青年人的朝气、活力、创造、激情,与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就一定可以成长为青年人应有的模样。

青年当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为民奉献。“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应当成为新时代青年的不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世界有光明大道也有羊肠小道,有正路也有歧路、歪路、斜路。面对思想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等带来的挑战,青年尤其要时刻加强思想锤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定盘星”融入血脉灵魂,在实践的砥砺中不断祛除思想上的“杂质”,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为民担当尽责,种好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田”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自留地”,走出一条新时代共产党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无悔人生。

清华讲话感悟篇八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清华讲话感悟篇九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我在这里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四年时光。在此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对生活、学习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面将从学习氛围、众多机会、人文关怀、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五个方面,分享我对清华大学这个特殊环境的感悟。

首先,清华大学给予学子极高的学术氛围和学习压力。在这里,同学们都非常努力,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思想碰撞、切磋学术。在无数次深夜熬夜奋战的时刻,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明确了自己的学术目标与方向。清华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让我更加热爱学习,不断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其次,清华大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校内存在众多的社团、学术研究团队和实验室,这些机会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里,我有机会参与多种课外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参与社团的工作,我明白了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加入研究团队,我学会了钻研问题、深入思考;在实验室实践,我培养了细致耐心与严谨科学的态度。这些实践机会是提升自我的关键途径,让我在学术和个人发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第三,清华大学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子成长。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教师们不仅关心学术进步,更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会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独特的思考角度。在思想交流中,教师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更深入。此外,学校还会举办各类心灵关怀和健康成长的辅导活动,帮助学子从内心关注自己的发展。有了这些人文关怀,我们的学习以及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四,清华大学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交到了各种各样的朋友,丰富了我的人际交往经验。在这里,与我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组队合作,我看到了各类人才的闪光之处,也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不同的人。与志趣相投的伙伴互相交流,不断超越自我,互相鼓励,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成长,一同面对挑战,创造了美好的回忆与友谊。

最后,我在清华的四年让我获得了无数宝贵的体验和感悟,我不仅在学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也更加了解了自己。清华大学教会了我如何全面而均衡地发展自己,注重学习的同时,关注身心健康、培养兴趣爱好。这四年,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清华的支持,成长为了一个更加自信、独立、有担当的人。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些宝贵的体验和感悟将继续指引着我前行。

清华讲话感悟篇十

在当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而知识和技能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能够适应这样的现实和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清华讲话是一次系统性的探索,对于我们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启示和指引。本文将结合我本人的经历和实践,对清华讲话的内容做一些简要的解读和感悟。

首先,清华讲话是在一种高度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和探讨。作者王选将人类前途和命运作为出发点,从多个方面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这种思考方式卓然不群,并有鲜明的清华特色。

第三段:体系的思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华讲话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体系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整体观念”,更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有体系思想就有通识素养和多元关怀的功能,这是现代社会中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此,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增强科学性,具备对事物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在实践中,也需要注重社会经验和人文关怀,不断陶冶情操,增强体验感和特定的启迪思想。

第四段:人文关怀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人文关怀”上,清华讲话的观点突出表现了“立足人文,关注生命”,这是和大众教育的区别所在。我们在承认自己行业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修养,增强人类情感及尊重和体验人性的重要性,强化个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增强个性合理性和现代性建设。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格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注重个性品质的培养,加强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清华讲话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对于我们启迪思想、提升学术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科学性和人文关怀,同时注重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让我们一起见证未来的精彩!

清华讲话感悟篇十一

大家上午好!

夏日炎炎,又是一个万物蓬勃滋长,并渐渐走向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我也很荣幸能在这里从一个高考过来人的角度与各位家长和同学一起分享我的学习经验,还有一些私房的应考心得。

由于我是一个电影迷,所以想以几部电影名称的形式串联起我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有人说,那些年我们一起学习的岁月是一段尽情追逐梦想的《花样年华》;也有人说,高三学生是饱受煎熬的《黑暗骑士》。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充满了无尽潜能的过程。我亲眼见证过从一开始保持领先到最后的学霸,也看到身边不少同学最后一年幡然醒悟奋起直追的成功逆袭。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失落和惊喜,把那么多之前以为不可能的东西都变成了可能,然后,就开始想象着更多的可能。

第一个板块叫《生死时速》。可能有人会说了,怎么一上来就这么紧张啊。可是时速是什么?是达到的路程与花费的时间的比率。而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就是高中经济学中对“效率”的定义。所以,我最开始要讲的,是效率问题。首先必须重视的是课堂效率。我始终坚信,45分钟的课堂学习是我们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所讲的内容,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及时把握重难点,适当地作一些必要的笔记。我初中的地理老师就曾对我说过:“上课的时候只要看一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多少。”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节省因上课走神而日后再补的大把时间。而且,往往上课时知识的第一印象是最让人深刻的。就像和一个人相识,很多人不记得第二面、第三面,但是第一面的印象往往是格外清晰而且难以磨灭的。其次,我们也不能忽视练习效率。课堂之后就到了练习的环节,这是一个深化学习的过程。练习应更加注重质量,有针对性的完成,而不是大量无谓的重复。我的练习量并没有很多同学那么大,而是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心想做一道题就要有一道题的收获,在练习中积攒熟练程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意识的提高速度,比如数学中可采取特殊值法、排除法等,练习效率提高后遇到熟悉的题型也能迅速找到方法。我打的草稿也比较注重条理,以帮助保持清晰的思路,这样检查的时候也会比较节省时间。有效率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能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摆脱“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怪圈,让知识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如果再分的细一点,效率还包括假期效率。我喜欢在每天的学习开始之前一项项地列出自己今天的计划,每做完一项就用彩色笔打一个勾,并在旁边写上自己总结的新的方法或是学到的新词汇,然后在睡前写下自己今天的收获和一些有趣的事情、当天的心情,翻看时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样,不但能保证假期充分的休息,又能保持有节奏而愉快的学习状态。

第二个板块叫《夺宝奇兵》。此奇兵非彼骑兵,策马驰骋的骑士可能只在冷兵器时代才有用武之地,然而身怀独到方法的奇兵却能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出奇制胜。所以我要谈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数字“1”,而付出的努力则是数字“0”,只有在“1”后面加上一个又一个的“0”,所得到的数值才能十倍十倍的扩大,而如果拿掉了学习方法这个“1”,积累再多的努力都是零,是一个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也要正确的看待学习方法。他人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你启发,可以以他的探索给你激励。启发和激励,这才是聆听他人的学习方法时需要把握的,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人,甚至复制一种模式。我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积累。要从练习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初三参加市三科联赛,英语阅读的关键词是课内没学过的生词,而我恰好在英文歌曲里了解过这个单词,理解文章比别人就省下不少力气。高三的自主招生,语文阅读是“论虚荣的滑稽因素”,很长也很偏重逻辑分析的一篇文章。而我高二时参加清华暑期学校考试阅读也是很难懂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从那之后自己积累揣摩这种思辨性论述文的阅读方法,在自主招生时也就能很冷静的条分缕析,语文也得到了湖北省第一的成绩,为我赢得了20分的专业加分,帮助我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积累不一定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求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有意识的把所看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想不深刻都难啊。

2、综合平衡的策略。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往往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么多年,我观察到身边成绩稳定处在较高层次的同学,有的会有几科明显拉开优势,但没有一个有一个致命拉分的短板。偏科向来是不可取的,薄弱科目也绝非没有办法优化,只要提高重视,遵循正确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付出努力,就一定能突破自己的薄弱学科,把短板拉长,把木桶做结实。

3、正确对待错题。我们常说,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学习更是如此,错题绝对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笔资源。初一刚开始时我学数学非常不适应,成绩也并不乐观,爸爸推荐我用错题本的方式,我才觉得真正入了数学学习的门。从此之后,出现错题我并不恐慌,而是觉得这样高考就不会再错了。面对错题和一些经典的题目,马上用红笔醒目的标出来,写上自己错的原因和从中归纳的方法,有时也会写上“以后不许再错了”这样激励自己的话。也有同学在错题本上改错后会找几道同类型的题目抄在下面自己重新做一遍,这样,以错题为窗口,你就透彻的掌握了一个知识点。

4、知识结构。我们政治老师说,读书要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刚拿到一本书,在你心中只是薄薄一层封面,对内容一无所知,首先要静下心来品读,加上老师的笔记和自己的理解,这样书就变得很厚,你获取了很多知识。可是,背着厚厚的书是无法轻松走天下的。那么就有必要把书由厚读薄,这时你需要知识结构的帮助。把比饺子馅还碎的知识归纳到一个较大的知识点,再把相近的知识点归纳到一个更大的板块里。既可以自己动手归纳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参照教辅上所列出来的。最常见的知识结构,其实就是书本上的目录,有经验的老师也常让我们记下课本目录,答题时就比较全面,也不会乱了。这样,纷繁复杂的知识就像收网一样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我们也能坐收渔人之利了。接下来分科讲一些私房的小贴士,英语阅读语感最重要,每天两篇阅读,抱着考试时那种力争做对的心态来完成,阅读时划出生词,揣测词义,标出自然段(可以帮助你大概明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回答第几自然段怎样怎样的问题时也就不会慌了),读后再查出生词。我们语文老师说的真好,好的语文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读书,读范文,都是促进自己感悟出作文写法的好方法。历史要一切从材料出发,要点全面。地理学习的关键在于看图,从图中记忆知识点,养成地理思维,我常常是抱着地图睡着的。

接下来的板块是《美丽心灵》,很温暖的一部经典电影。有句话说得好,美丽心灵不在于华丽,而在于它的坚固。心态,向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软实力,在考场发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好的心态会完美展现和延伸你的实力,帮助你发挥出一个正常甚至超常的水平;相反,不佳的心态则可能隐藏你的实力。心态包括“心”和“态”两个字。所谓“态”,我最喜欢的是八个字:“细致扎实,沉稳大气”。一是态度的细致扎实。无论在人们心中被渲染的多么神圣,高考始终是一场大众化的考试,黄高的孩子要考,一中的小伙伴要考,三中的童鞋也要考,乡镇学校的娃娃更要考。所以必须细致扎实地打好基础,到边到角地落实知识点。简单题不忽视,不被浅水淹死,才能把能拿的分都拿到:薄弱环节不逃避,遇到不懂的东西,就算零碎细微,也要有努力超越自我、做到最好的态度。我不是最聪明的一个,也不能说自己是最努力的一个,无心赶超所有的人事事领先,我只能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我的梦想就能实现。是啊,很多时候要做的,只不过是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二是状态的沉稳大气,不为一时一城一池的得失所左右,就算会有短暂的波动,只要看到自己状态是向上的,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朝着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就能不断积攒越来越充沛的状态。面对学习任务,也许有一点点焦虑,但更有着期待、信心和跃跃欲试,就这样一直保持到高考的时候。而所谓“心”,是心理的坚韧和逐渐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遇到许多的东西,有喜有忧,有起有落。比如我那些“忧”的时刻,曾在进校连续两年半都是文科年级第一的情况下,去年12月的八校联考一口气跌出了年级前十。我们地理老师当时安慰一片迷茫的我们说,他们老师总结这么多年的经验发现,学校里男生开始哭、女生开始打架这种怪异的现象,都是在八校联考结束之后立刻涌现的。这虽是笑谈,但也可见每个人都面临着多少心理上的挑战。也有“喜”的惊人的时候,像是一模时我语文英语同时拿下148,整个学校都沸腾了。然而,八校联考痛哭过长夜后我还是得痛定思痛一步步地爬起来,一模风光散场后我也必须让自己心一点点地沉下去面对新的考验。鱼已入水,与压相伴,便只有越压越强。中考前,我在课桌上写了一句苏轼的“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突然发生的事情,我希望我能冷静下来泰然处之而不是盲目慌乱浪费时间;外界的争议和变化,我希望自己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是坚持自我有所反思。就这样,不争辩、不恼怒、不怀疑,不患得失,守得云开见月明。也许我们所学的具体的知识以后不会那么直接地遇到,但过程中我们所砥砺的适应能力、独立思考的品质、矢志不渝的耐心与恒心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达到的心灵的大学,而不只是一个虚妄的牌子。高考结束后,一个同学说,发下草稿纸之后,他自己写上了“我梦想了,我努力了,我不后悔”这句话。听罢热泪盈眶,我是怎样敬佩和热爱这种心灵的美丽坚强呢。

第四个板块叫《盗梦空间》,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莱昂纳多近年的佳作。“梦”是我们的睡眠,也可以是我们的兴趣爱好,当然这个盗梦空间后面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学习一定要让我们熬夜到两点,放弃所有的休息和放松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良好的作息是高效率的保证,到了高三我也是十一点半上床看看地图就睡觉了,中午也一定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我从没深夜写作业到两点,但我也从没上课闭过眼睛打盹儿。许多同学都问我白天为什么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我笑笑,其实我有时也无法避免会感到疲倦,但在大家都看起来都昏昏沉沉时,我能做到看起来精力充沛,也许已经是一种胜利吧。因为我也有过惨痛的教训,高一有一次熬到一点半,起身睡觉时眼前都一黑,第二天早上起床一杯咖啡下去,咖啡劲大,早上倒也没觉得太疲惫,可是午觉就睡不着了,然后就是漆黑一片什么都听不进去的下午,和什么都没写回家就倒着的晚上。所以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才是打好学习这场持久战的策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不妨也保持一些调剂身心的小乐趣,比如打球、音乐、动漫等等。我高三二十分钟的晚自习下课并不是都在像很多人那样不停学习,而是常常下楼和朋友围着学校广场跑两圈,看看星星唱唱歌。在青春中坚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美丽的事情,不但能为学习提供鲜活的动力,也能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

最后一个板块是《中国合伙人》,今年票房口碑都很棒的一部片子,甚至有人说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接受《鄂东晚报》采访时我曾经引用过一句非洲谚语,说的是要想走得更快,请独行;要想走得更远,请结伴而行。学习并不是追求短暂进步然后迷失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远、走得更宽广的过程,它永无止境。那么,你找到你的中国合伙人了吗?他们可以是你的老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他们会满怀耐心努力找到你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在你迷茫纠结的时候,只要你愿意真诚沟通,他们就会运用这么多年的经验鼓励你、指引你;在新时代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下,我们并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可以积极反馈你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甚至提出自己的质疑,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我们班同学,常常会跟老师提出这个知识点有难度,是不是可以再讲一节这样子。他们可以是你的亲人,你最靠得住的人,永远不会背叛你的人,一直默默支持你守护你的人。我一直感激我的亲人对我无私的付出,虽然有时会有争吵,但我想过几天我到北京之后,一定会想念那些唠叨吧。难忘爸妈在我低谷时耐心忍受我的烦躁焦灼,进考场前给我的结实的拥抱。还有初三时姥姥在北京旅游,打电话给我说终于看到了我的学校,漂亮极了,当时我先是一愣,然后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可以是你的朋友,和你同在学习的压力下,能设身处地,于是能感同身受,一起奋斗,真诚给你关心和力量。讨论问题时头脑风暴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或者低落时一张小卡片上的安慰,甚至发下成绩后的暗暗较劲,都是青春中分外美丽的印记。他们还可以是你的对手,激发你的潜能,提醒你的懈怠,你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或许并不具备的优点,和对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忍心责怪。可是,你们又怎么会是蝴蝶呢,你们该是凤凰,浴火后新生,飞向更美的地方。最后,愿学习这场旅程会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结局那样,少年派和那只孟加拉虎在海上相伴两百多天后,经历了许多磨合、许多蜕变,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海岸。少年和虎并排着,一个走向丰美的绿洲,一个走进故乡的丛林。希望高考走进你们最灿烂的笑容、最珍贵的回忆:而你们,走向理想的大学,崭新的人生。

谢谢大家,更祝福大家!

吴凡。

0811。

清华讲话感悟篇十二

位老师、各位同学:

告别了昨日的尘嚣,我们背起行囊,怀着一份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在清华大学聚首,在经管系聚首,开始着我们新的人生旅程。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理想与追求中的东方之梦。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起点,当我们怀攒着梦想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的手中都握有了一张相同的期票——一张需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兑现的期票,一张呼吁我们权益又呼吁我们义务的期票。

拥有这张期票,我们可以去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去享受各种资源;可以去争取各种奖励;可以去拥有我们应该拥有的种种权益……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期票持有人的不容否定的权利。因为我们也有我们的“金融法规”为我们的权益保驾护航——《学生手册》就是我们的“金融法规”。

当然,权利往往与义务同行,“金融法规”在保障权益的同时也“打击犯罪”,当我们在感受着权利带给我们的丰裕的时候,更应该明确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只有更好地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地享受权利。

无视这些义务,我们将会因违反各种纪律而受罚;无视这些义务,我们将会因无法兑现期票而自毁权益!

不要让权益在我们的手中白白浪费,不要让期票最终无法兑现。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多翻书看看,《学生手册》里有我们该学该看该明白的东西。

现在不是服用享受主义麻醉品的时候,现在也不是注射混沌主义催眠剂的时候,现在是从一个时代过度到另一个时代的历史缓冲期,是从同一起跑线上腾起向着充满希望的东方前进的新时期!

我们绝不相信“勤学”的银行会破产

我们更不相信“务实”的金库会资金不足

我们相信的是“养德”能为我们的权益固基,“求进”能为我们的期票增值!

只要我们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谢谢大家!

清华讲话感悟篇十三

同学们:

今天,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多名同学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你们即将从这里开启一段人生的新航程,你们不再仅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而且将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你们将是学术研究的新鲜血液,是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

当前的世界,发展与变革已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迫切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热切地期待你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机会,潜心学问,培育职业操守,提升素质能力,为将来创造人生、成就事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你们将来不一定都从事纯学术工作,但学术思维和学术精神却一定会伴随你们终身、帮助你们成长。因此,我今天想与大家谈谈如何做好学术的几点思考。

第一,做学问,要树立学术理想,敢于挑战权威。学术是启迪人们心灵的钥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研究生教育是以学术为依托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清华的研究生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未来学者和业界精英,这首先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学术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数学科学中心主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讲到如何做学问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学术志向。他说,有了志向以后,才懂得怎么去用功。我校建筑学院教授、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矢志不渝追求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年届九旬依然勤耕不辍。因此,做学问也好,干事业也好,都是人生道路上的长期追求,需要大家看得更远一些,把理想、志向、责任感放在职位、名利等可见的短期利益前面。

做学术,还要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无畏和执着,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前人,敢于挑战权威,敢入无人之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如果你不能独立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假定和研究是在他人已经提出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热度以后才反应过来,这种研究是“跟踪”式的,而我们更需要做“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要从“跟踪”走向“引领”和“创新”,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同学,敢于挑战传统,挑战固有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权威。同学们,你们处在思维最活跃、精力最集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你们的奇思妙想、你们的研究成果,有可能成为科学殿堂里最杰出的贡献、最璀璨的明珠。只有怀抱这样的理想、具备这样的信心,我们的学术事业才充满希望。

第二,做学术,要端正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做学问是一个从困惑、迷茫、煎熬到最终顿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少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专心学术无异于作茧自缚。但正是因为有了今天的作茧自缚,才会有明天的化茧成蝶。你们的师兄、材料系博士生万蔡华和导师一起做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并入选201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将会给信息工业的两大支柱——磁传感器、磁存储工业带来重大突破。他的研究体会是,“我只是不断提醒自己要专注、再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并且努力去把它做好,而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学们,学术研究不仅要耐得了寂寞、经得起挫折,更要守得住底线。学术研究必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清华强调“为学如为人”、“为学先为人”,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就是强调做人、做学问必须始终恪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大学是人类道德的守护神。清华研究生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学术工作追求真理、坚守良知的社会形象,同学们要从读研究生开启学术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信守科学道德、严守学术诚信。可以说,坚守道德对于人生的意义远大于学术本身。

第三,做学术,要学会科学方法,掌握研究技能。不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很难在学术上登堂入室、渐入佳境。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是研究生的必修课。希望大家首先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这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同时要善于辩证思维,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学会如何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图灵奖获得者、我校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认为,“相信自己”“坚持到底”“不迷信权威”“挑战自身能力极限”等思想方法对于科学工作者非常重要。结构生物学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不但强调批判性分析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做学术研究要懂得取舍,善于抓住要害,不必苛求过程中枝节的完美,要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两位教授的真知灼见,对同学们学习如何做学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广大教师要在帮助研究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上花更大的功夫,这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同学们,你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多向老师请教,多与同学交流,努力把视野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既要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系统深入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灵感,最终在学术上有所收获。

同学们,走入人生的新阶段,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能力和友谊,但也一定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挫折和失望。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踟蹰中前行,我都希望你们能够坚持梦想,潜心学术,度过一段充实而有挑战性的研究生时光。

祝你们在学术研究中收获快乐与友谊!

愿清华园中的学术岁月成为你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2874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